第 378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5:03      字数:3623
  宋志平大大方方地将报纸拿出来:“其实也没有什么, 只不过是之前在看的。”

  余前辈拿起来看了一眼,笑了起来:“我说是什么, 原来是这位小朋友的——前些日子也有不少人向我推荐了这位小朋友, 说是何等才气纵横。”

  他自从做到大佬的位置之后多的是人说这种话,吹嘘自己的、吹嘘他人的,弄得好像才华成了一个不怎么稀罕的词儿。实际上只有他们这种行内的才十分清楚, 才华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足够让很多人绝望的词。

  有的人没有见识过同时代真正才华横溢的那些天才,那还好一点。然而只要见过了就会知道才华到底是多么难以达到,又是多么强大的东西。很不幸,余前辈就是这样的人。

  他当道的时候正是走红之后第一代有代表性的作者起来的时候, 这一代人很少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也没有多少前辈趟出来的路子。他们在这个时代自由自在地生长, 只有老天爷赏饭吃的才能真正的脱颖而出。

  余前辈自己是祖师爷赏饭吃的典型, 看起来差别不大, 实际上其中的差距不可以用道理来衡量。

  这个时候有人说才华, 他其实是不在意的。只不过说的人多了, 难免动摇难道真的新出了有才华的小辈?于是遣人将‘乔琏’的买来, 没想到做这件事的小厮回报的时候竟然表示‘乔琏’的全套非常难以集齐, 跑了半个京城的书铺,这才是收集完了。

  这种卖的火的现象见过太多了,本不足为奇,只是那些都已经完结了的,往往销量平缓, 不太可能出现这种问题。而且这还是一个地盘不在京城的作者,这就更加令人惊奇了。

  抱着这样的趣味开始——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了,业还是带着这个时代的特色,能够突破地域限制的非常少。哪怕连翘已然封神,而余前辈也是京城实打实的业内大佬,他却实实在在没有看过连翘的。

  倒不是他不知道连翘这个人,也不是买不到她的。只是在本地都关注不完的情况下,外地往往也就是跳最具有代表性,自己最感兴趣地读了。

  在这个问题上,连翘就是江南第一当红炸子鸡都没有用。在京城这些人眼里,江南的代表人物肯定是丁一新,这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抹消的。而代表性作品,那肯定也是这位的作品无疑了。

  宋志平微微颔首:“这位乔琏先生的您觉得如何?”

  余前辈微微闭上眼睛,似乎是在回忆什么,随着茶水冒出丝丝缕缕的白色雾气,他才缓缓开口:“这个后生晚辈前途无量。”

  余前辈只说出了‘前途无量’四个字,但已经足够让人侧目了!宋志平和白明星就不说了,旁边旁听的马廷芳却是一双眼睛异彩涟涟。

  像这种大佬说话都是很谨慎的,因为他们的一句话或好或坏造成的影响会非常大。对于一个问题他们总是习惯性地不表态,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类似这种明确肯定,那是少之又少。

  “说起来这位乔琏先生我之前虽然听说过,却始终没有读过她的,这次倒是应该去拜读一番了。”马廷芳是这样说的。

  这样说也没什么问题,人家好歹是后起之秀中和她并称的美女,若是说她听都没听过这个名字,这肯定是搞笑了。至于说没有读过人家的作品,这就寻常了,就像白明星,就像余前辈,若是没有‘乔琏’杀到京城业,恐怕也不会读到对方的呢!

  对于马廷芳的话,宋志平并不太在意,只是脸上勉强笑笑,对余前辈道:“有的时候读了这些人的才知道自己是真正资质平庸之辈,庸庸碌碌的乏味简直让人不知所措。”

  余前辈大笑:“你这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的时候过分地看高自己,有的时候又过分地看低自己。做人其实还是要在两者之间正确地认识自己才是不然总会遇到困境的,就如同你现在的样子。”

  他只不过是劝说宋志平要正确认识自己,却丝毫没有否认宋志平对‘乔琏’天赋异禀的称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因为他也是这样认为的。

  这一点上他甚至觉得自己和宋志平很有话说,他也是和宋志平一样,有天赋,却天赋还不够的典型。唯一的差别是宋志平运气比他好,许多天赋高于他的人最终却居于他之下。这其中有宋志平的努力,但不可否认,运气、天时地利人和这些东西确实帮大忙了!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站在风口上,一头猪都能吹起来。何况宋志平本身足够有底气,有运势加持,走到比自己更高的位置并不稀奇。

  但是所在的地位并不能改变一些人的本质,余前辈很明白宋志平的‘自觉平庸’。这其实是夸张了,因为旁人眼中他也是顶级的天才,而且在绝大多数人严重会将他和那位‘乔琏’,或者其他天才通通归于同一个等级。

  然而他自己知道自己这其实是加深了自身的焦虑。

  宋志平明白余前辈的未尽之意,只能干笑了几声。有的时候想得通想不开,道理是那个道理,他自己也知道,但是这件事依旧成为了他的心病。

  旁边的‘万氏’马廷芳已经从原本的惊奇转变为‘不知所措’了之前也有朋友对他称赞‘乔琏’这个作者,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些人层次远不如现在对话的这些人,所以带来的冲击不一样。

  当时她还是一笑了之,并没有多想很多——这个世上写的人那么多,写得好的也不少,这位‘乔琏’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而且人家的地盘也不再京城,迟早要离开京城的,所以她也没有必要非要对这个人高看一眼。

  是的,或许对方是很牛逼,但是这关她什么事儿呢?她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啊。

  但是现在她不这样觉得了,如果说连宋志平这种人物都在因为这个‘乔琏’的出现这样,那么她身处其中必然是有影响的——一旦这样想了,很多原本没有放在心上的问题就浮出水面了。

  其中最为重要的,如果这个‘乔琏’进入京城业内的圈子,会不会被一帮人捧上天?肯定会的!她自己因为美女这个身份占了多大的便宜她自己清楚!一开始的时候她只是比一些普通的女作者稍有天赋罢了,正是因为美貌,得到了几个行内前辈的提携,这才有了最开始的脱颖而出。

  这一步是最惊险的一步,没有这一步她甚至有可能一辈子被困在最底层,就连在行内打出自己‘美名’的机会都没有。至于后来的稳步提升,其实只能算作是锦上添花。

  她自己有的时候也会自觉自己是有才华的人,毕竟若不是这样,凭什么是她脱颖而出?要知道写的大美女虽然不多,但也是有几个的,然而最终红的是她!

  不过才华这种东西是需要对比的,和宋志平这种行内执牛耳者相比,她就非常自觉地收敛了。但现在她曾经认为高不可攀的男人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自觉自己平庸那么对比那位,她又算是什么?

  美貌什么的还不好说,但是能被众多同行推崇,那必然是不错的,同时对方还比自己年轻那么多,就连名气和地位也更高于自己。这样的女作者出现在圈子里,马廷芳立刻就能想象会得到怎样的待遇——因为她自己也正在享受那种待遇。

  所谓天无二日,这样女皇一样的人物一个圈子里也只能有一个而已,新出一个,另一个就得被挤开。就算她依旧保有自己的地位,甚至在对方离开京城之后可以恢复‘女皇’的身份,但是她已经被对方挤落神坛了,一切就会回不去!

  她最清楚这帮文艺男青年的想法,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算人走了,但是他们会牢牢记住对方将自己压制的事实!

  马廷芳很清楚,这种事情是不能被抹消的!而一旦形成了这个印象,她的‘价值’就会降低——她多年在圈内混的经验清楚地告诉她,决定一个女人价值的不是她的真正价值,而是外人给她的估价。

  听起来非常让人沮丧,但是她自己是这样认定的。

  而现在,宋志平、余前辈、白明星这样的人物还对他这样推崇,她更加紧张了。别的不说,她能够想象,如果今天的对话传了出去会有什么后果——‘乔琏’ 在所有人眼中的价值会急速上升!

  没有办法,绝大多数的人对于某个人的评价是要参考别人的评价的。如果权威人士说好,那么哪怕自己打心底里觉得一般,也会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品味不行。有最顶级的大人物背书,那些人更加趋之若鹜了。

  这样心烦意乱地想着,忽然听到白明星提议:“说起来这位‘乔琏先生’来京也已经几个月了,若说一开始不知道要不要再京城发展事业,以至于没有及时接触行内的朋友,也就算了。但是现在的情况,再这样就不合适了?不如咱们办个宴会,若是怕吓着这位江南来的才女,那就只少少的叫几个最好的朋友,大家认识认识。”

  这个想法非常正常,而且白明星本身就是喜欢在家里办活动的,这就更加没什么值得说的了。

  出奇的是余前辈似乎非常喜欢他这个说法:“你说的不错,总该招待介绍一番,不然让人家以为咱们京城这边怠慢了苏州来的同行,这就不好了。”

  说实话,余前辈特意说这个已经非常不正常的,这只能说明他对乔琏的关注是空前的。不然每年来京城发展的外地作者也有不少了,他怎么没有因为其他人说过这种话?

  得到了余前辈的赞同,白明星更加有兴致了,笑着道:“对,前辈也这样觉得!说起来我与文曲书社的左宜宾、梁永关系莫逆,听说他们正是乔琏先生在文曲书社的引进人,到时候让他们做中间人介绍乔琏先生,这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然而这话却引得宋志平咳了一声:“咳咳你是不是忘记我的出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