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47      字数:3658
  “六爷回府啦!还不去告夫人!”有得用的管事在在城门口远远看到一列车队, 还不等看清楚人,倒是早早看到了车队前面的旗帜字号,立刻明白过来,吩咐一行的小厮回去报信。

  自己则是领着几个亲信出城门,车队在城门口的时候才停下, 人就迎了上去。当下牵住打头的一匹马:“六爷怎么自己骑马?应该坐车才是啊!”

  打头的一匹大马并不如何高大,但是懂行的人就能看出来,这类马种是专门培育的, 神骏并不如何,也没有许多名马的迅捷。但是这类马最擅长吃苦耐劳, 耐力十分好,负重也不错, 照顾也不必特别精细,是行商途中最好的选择。

  说起来国家本来是没有多少好马的,还是大开与外国的商路之后,各种明里暗里法子引入了外国的马种。几代下来有了各种不同用处的马, 有的适合做战马, 敏感、迅捷、高大, 有的适合做挽马,耐力好、外形好看、性格也温顺一些,另外还有适合做耕马的,等等不一而足,满足了各种需求。

  而坐在马匹上的是一个年轻人,至于年纪到底多大, 这倒不好说。撇开气质不谈,大抵二十多岁,前朝男子二十二而冠,若是放在前朝,这还是刚刚及冠之龄呢!但是看他的气质,这又不好说了,有一种先天的稳重,再加上后天的历练,风霜颇多,此时风尘仆仆,说是二十好几三十上下也无人会怀疑。

  这一车队大概有二十多辆车,人数近百,城门的守军见到管事模样的人,甚至没有查看文书之类,竟然直接放人过关了。

  有在排队进城出城的小民不免撇嘴:“那是哪家的门第,好大的威风!”

  旁边有人笑道:“确实是威风,咱们苏州有这种排场,除了有名的世家,还能是谁?若是我没看错字号,那是沈家的产业!”

  苏州不是京城,还有各种皇亲国戚、文武勋贵、肱骨大臣,各种权贵多的很。苏州这种地方,要么是本地的封疆大吏,要么就是世家大族,一般的人很难抖威风。

  东南多大族,许多代以前中原才是华夏正统,只不过中原王朝屡遭屠戮,在战乱年间,许多大族十不存一。相比之下江南开发的很晚,当初为中原望族看不起的江东门第得以保全,存活到如今,反而后来居上。

  这些大族也非常能够适应生存,早先重农抑商的时候就知道了钱的用处,家族在商业中专注的很深,只不过表面上有所遮掩而已。至于面子上,当然还是家族子弟学文,然后当官保护家族产业啦!

  如今世道大变,这就更不用遮掩了,借助原本的资本优势,这些大族可谓经营的风生水起。连翘当初看到这一点的时候还感慨过,这就是最早期的资本家了!

  早期资本家的钱里面带了多少血,连翘是知道的。不过这种事她知道也没有用,利益所趋,河水要从高处往低处流,这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所谓的新兴海商,虽然如今看着风光,但是和积累了数代的大族相比还是很难比得上的。一个是看到海贸赚钱,这些原本不想冒险的大族也动心了。除了少数抱残守缺不愿意改变的,大多数都有了相对应的动作。

  另一个就是,新兴海商也不过就是个人财产惊人而已,一个世家大族未必比不上他们的个人。只不过世家大族分支甚多,子弟不计其数,平均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

  更不用说这些世家大族在人才、人脉、商路上的天然优势。

  苏州沈氏,往前数几百年,最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个三流家族而已。直到前代族中有人官至三公,这才逐渐显赫起来,到了二流顶尖的位置。

  改朝换代之时家族有非常有眼光,资助过太祖,对乡里更是有很多帮助。所以新朝建立自然获得了好处,一跃成为一流家族。

  苏州繁衍几百年,如今的苏州沈氏子弟众多,虽然不敢说什么‘天下沈氏出苏州’,但是得用子弟不少。官场、行伍等各处都有苏州沈氏的人,这些人早就已经结成了一个密密的网络了,就像每一个世家大族一样。

  听说是煊赫百年的沈家,旁的人再不敢说话。

  之前那打头马上的年轻男子,任由管事模样的家人牵马,走了几步才叮嘱道:“押货的车队还在后头,人准备好了吗?”

  管事的早就接到信了,便道:“前些日子接到六爷的信了,立时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吩咐了隆兴去做这件事儿,那小子如今也算是历练出来了,货物出关的事情保证办的妥妥当当。”

  从外地贩到苏州的货物落地就要交税,东西从税务机关领出来行话叫‘出关’。沈家虽然爱惜名声,从来不会赖掉什么税务,但是得益于自家的势力,他们家的货物也不会被延误。

  没办法,这种事哪怕是在后世都没办法避免,就不用说这个时代了。

  须知道,对于商人来说货物早出关晚出关有的时候差别是很大的,能将货物用最快的方式弄出关,这本身就是一桩本事了。

  “嗯。”听到知道年轻男子也没怎么说话,只是‘嗯’了一声算是知道了。

  管事一惯知道自家这个少爷是个沉默的,也不在意。只牵着马道:“知道六爷要回来,夫人高兴坏了!六爷离家之后夫人就让人一直记着收拾六爷的院子,一切都像六爷在家的时候一样。这次六爷要回来,却还是重新里里外外整饬了一番!”

  马上青年眨了眨眼睛,依旧只有一声‘嗯’。不知道的恐怕以为这位少爷是个冷心冷情之人,家人关爱也这般冷淡。知道的人就知道,这位爷从小性格内敛,话也很少,这是本性使然。

  这位管事也算是看着自家少爷长大的,也不奇怪这个,只一路上细细地说,将年轻人出门这半年多府里发生的事情前前后后大略说了一遍。

  大意就是,少爷您不用担心,府里有夫人这定海神针在,翻不出花来!

  知道自家母亲的本事,年轻人其实也没有担心过。

  苏州沈氏家族子弟还算兴旺,但是很奇怪,人丁兴盛的只有分支,正支反而人丁凋零。好在虽然人少,却往往非常优秀,这才没有分支压倒正支的事情发生。这种情况直到沈家这一代家主才有所改变,倒不是说这位家主有多么厉害,主要是他能生孩子而已。

  这位家主本身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然而弟弟幼年夭折,也就是说到他身上他就是一根独苗。而他仿佛是想将几代祖宗受的窝囊气全都一股脑收拾掉,到如今生下来的孩子里光是站住脚的就有八子六女,也算是很争气了!

  沈家的规矩,男孩和女孩是分开序齿的。八个男孩子里,只有大爷和六爷是正室嫡出的,天然就和别的兄弟不同!

  先不说礼法上嫡出和庶出本就隔着一道鸿沟,就说如今掌控住整个家庭的家主夫人,她本就是十分精明的女人。在她的管理下,家风井然——对那些姬妾,好的方面是,有这样一个主母,只要不弄幺蛾子,基本上不会有太惨的下场,相比这个时候沦为姬妾的一般女子,已经是上上大吉。不好的方面是,在这种主母手下,就不用想着翻了天去。

  谁也知道,这么多的庶出孩子能够养活,主母功劳不少,反正家主是十分放心且敬佩妻子的。家中大小事情全都交给妻子至于姬妾的事情,这位典型的封建大家长从来不会违反礼法,反对妻子对姬妾的处理。

  嗯真实的封建社会,那有那么多抛弃礼法的痴情公子,这可以说是很真实了。

  更关键的是沈夫人的两个儿子足够争气,大儿子做官,小儿子经商,这是如今江南大族最典型的安排子弟方式。只不过有的人做的好,有的人做的差而已,而沈家就属于做的很好的那一类。

  老大三十五岁中了一甲进士,点的是探花郎,如今不过四十出头就已经官居四品了,前程可期。老小,当然,按照兄弟中的排行是老六,和自家大哥年纪差了二十岁,如今才二十几岁,最会做生意,十几岁的时候就主持开辟了‘大泽镇货港’——这就类似后世的贸易集散地。

  在后世想要办成这种事也是千难万难,这个时代更不用说了。虽然有家族的帮助,但也能说明他的本事。如今他又跟着家里的商队来回走,既去过东瀛、高丽、安南等国,也走过大江南北,规划比较稳定的商路,一年到头实在难得在家。

  有这样两个儿子,沈夫人就是立不起来的,也能腰板挺直,何况她本就是厉害的。

  沈六爷本名沈钰,一路上都没有什么话,脸上神色也不显。等到到了家门口,这才有一些微动——他这人又不是木头,还是有感情的,只不过相比起一般人,不容易显露出来而已。

  在外半年多才还家,自然会想念家中。

  父子母子相见自然有一番话说,沈钰是父母二人四五十的时候才得子,虽说下头还有弟妹,但是以他母亲沈夫人的年纪民间都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他的年纪也确实和自家大哥的长子同年,所以算是身兼小儿子和大孙子两重身份了。

  宠爱?那是当然的了。如果说沈夫人当初对大儿子还有许多要求,当成是家中顶梁柱培养,那么对沈钰就完全是放养了。除了不许作奸犯科,其余的事情都随他喜欢而已。

  所以沈钰即便长到这个年纪,依旧逃不过被母亲沈夫人摸头又摸脸的命运。

  不只是沈老爷沈夫人高兴幼子回来了,满府上下都很高兴六少爷回来了。倒不是说沈钰多么八面玲珑,看他寡言少语就知道不是那样的人。之所以有这种事,说起来也十分简单,无非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已。

  这时候他一回来,家中许多仆佣都来奉承。如今做着家中一个小管事,当初是他书童的也来凑趣,捧着一些本子献宝道:“六爷您来看看,这些都是这些日子苏州最走俏的了,其中有一个叫做乔琏的作者是新出来的,他的书最值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