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47      字数:3750
  人要是倒霉起来, 喝口凉水都塞牙。可是人要是走运起来,坐在家里都有好处从天而降。现在连翘就是这样, 就在她说服吴美娘放她去苏州这件事进展的很顺利,即将看到黎明的曙光时,事业上面也进展的顺利非常。

  《权柄》在《朝日报》上面的连载,很快引起了读者们的注意。

  《权柄》的开头借鉴了电视剧常用的一个场景,以大朝会时归结一年的开销用度、盘账之类开始。此时的主角并不是男主林峥,这个时候他顶着‘六元状元’的名头在翰林院混日子。

  明朝的官场就是这样的, 翰林院是一甲进士和庶吉士们镀金的地方。这个时候小心翼翼不敢行差踏错一步, 就是为了熬过翰林院!翰林院的侍读、侍讲混过来, 或许十年也出不了头。但是若有一日混出来,那就是中央和地方几进几出, 十年之内就能做到帝国顶尖位置的节奏。

  什么是升官快车道,这就是了!

  为什么这些一甲进士、庶吉士们在翰林院衙门苦熬,大家不仅不嘲笑,反而艳羡——有些苦, 真是旁的人想吃都吃不到!科举没有这个名次的进士们只有或六部或地方地撒出去。他们失去的不只是升官的快车道,更是某种可能性。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不是朝廷规定,却是大明中叶官场的潜规则。这种潜规则往往比朝廷的明文规定更有力量,朝廷规定不知道改过多少了, 然而这种潜规则却无人敢动!因为一旦动了,就是和维护这些规则的整个朝堂作对!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严世蕃历史上严党何止是如日中天!然而就是这样,严党也从来没有想过由他来接他老爹的班。不是他没有混官场的头脑, 而是没有那个命!

  他不是科举出身,这辈子做到头都不可能入内阁!以严嵩之位高权重老谋深算,以严世蕃之肆意妄为都从来没有想过打破这一条规矩,那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按照规矩,林峥本应该成为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的小官儿。而同科的榜眼探花则是翰林院编修,更低一些,是七品官。至于说庶吉士,或者没有品级,或者遇到一个比较宽厚大方的皇帝,混的上翰林院检讨——从七品。

  不过林峥是科举以来第一个六元及第,再加上也勉强算是简在帝心,待遇要稍微高一些,拿的是正六品的侍读。就这,已经是格外天恩了!同科就没有不羡慕嫉妒恨的!

  在正六品的侍读侍讲之上还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以及最高的正五品翰林院学士!

  慢慢熬,熬到学士级别就算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套用现代娱乐圈偶像的概念,这叫毕业,这才是这些天之骄子们真正发力的时候。

  可别小看林峥六元及第也只混了一个正六品侍读,算算账就知道了,光是和同科的榜眼探花相比,他就高了两级。三年一次考评升级,人家要花十年甚至十几年熬,他只要没有人下绊子,短则三年,长则六年就能出头。

  考虑到他的年纪,等到正得用的时候,同年纪的人恐怕还在科举最外面的大门徘徊呢!

  这就好比武林高手张三丰,不用说他武功有多么高强,光是活的足够久就够了!等到他活到最后,当年的竞争对手早就换过一茬又一茬。林峥也一样,一般通过科举而上的官员最多也就是三四十年的政治生涯,这还是往多了算,林峥只要小心保护好自己,能把所有的政敌活生生熬死!

  翰林院没什么油水,不过同样的,翰林院也没什么坏事儿。每日只管修修书、看看书、喝喝茶,颇有一些现代大国企老干部的作风。

  朝堂上面的事,一般情况下不会波及到翰林院,翰林院也很少会去找事儿——翰林院的官员都是很惜命的,这还没有混出头呢,折戟在翰林院里,亏不亏?

  在刚刚入翰林院的时候,林峥会觉得这是浪费时间,早一些做实事不好么!等到后来一些年里回忆,他才明白,在翰林院的那些日子才是一生中唯一松快的时光。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他成亲了,每日只管翰林院里和书籍相伴,回家之后和娇妻相处。

  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有些事情真的要等到后来才能明白。

  林峥并不是那种热血上头的,所以关于大朝会各方争执的东西,他不会忽然跳出来。这时候他只管带耳朵和眼睛,多听多看,其余的并不是他现在的事——即便想管也管不了。

  连翘在一些地方借鉴了一些《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并不能说是一部好的历史剧,因为里面的许多剧情都是虚构的,不然也在年份上面有所调整。这是编剧为了调节整部剧的张力做出的妥协,毕竟这不是史书,而是一部电视剧。

  但是这绝对是一部顶优秀的官场剧!

  其中关于嘉靖中后期的官场描述,既是在说明朝,也是在说其他的朝代,甚至是在说后世当代。其中权谋智斗并不是剧里面的人物说这是高深复杂的,而是跳出电视剧,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看,依旧是相当晦涩而惊人的。

  开场的大朝会,看似是严党、阉党、清流之间相互博弈,实际上也是皇权官权在互相试探。

  严党贪婪于钱财,清流管着户部钱财,账目合不上了,这就要发飙。

  按照道理来说,无缘无故地超支那许多,怎么都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严党和阉党偏偏能说出道理来,无他,他们背后站着皇帝而已。那些钱全都流入自己的腰包了吗?不是的,这是皇帝和他们一起拿了!

  或许有读者会觉得荒谬,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富有四海,钱在国库还是在自己手上,这有区别吗?

  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天子有自己的小金库,这是一直的事情,譬如秦汉的少府,清朝的内务府,而明朝也有一个,内帑。

  天子从国库拿钱不是不行,只不过这就好比公司领导人从公司拿钱,只要程序正当,也是允许的。可是这有多麻烦,只要想想就知道了。所以次数一多,天子也学聪明了,有了自己的私房钱。

  损天下而肥己,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件挺无耻,但却可以想象的事情。那些走私卖国的商人,千百年来从来不少。但是当这件事放在天子皇帝身上就变得不只是无耻,而且是不可想象了。

  对于天子来说,天下就是他本身啊!清楚其中从属、因果就应该能想清楚这是何等的丧心病狂。可以这么说了,能这样做的皇帝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主人公自觉,他将自己和国家分成了两个个体——所以‘自己’从‘别人’身上占便宜,也就变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每一笔超支的账目都勉强有个说法,但是这些说法又往往会牵扯到宫里,实际上也就是皇帝身上。于是这个说法到底靠得住靠不住,也就完全不能说了。清流胆子再大,谁又敢追问皇帝?

  在《权柄》中,皇帝、宦官、奸臣、贤臣,全都不再只是戏文里面遥不可及的人物。每个人存活在朝堂,似乎只手之间就能决定万万人的身家性命,然而他们也不过就是蝇营狗苟的普通人而已。

  市井里面混场面的瘪三,为了几两银子打生打死、巧言令色。换成这帮子高官重臣王子皇孙,其实也没有什么两样,最多就是银子多一些、权力大一些而已,然而追根究底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指鹿为马、互相指责。用的心计算机多一些,可是就因为多用了一些脑子就改变了本质吗?当然不会!

  每个人站在自己的利益上,哪怕为此做的事情称得上丧尽天良也丝毫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变成恶鬼,身处恶鬼之中,也就忘记了恶鬼的可怖,倒是把恶鬼当成了正常人。或许他们内心也会想,他们这并没有什么错处。大家都是如此,和光同尘和光同尘,‘水至清则无鱼’。瞧,多好理由!谁又能反对?

  美化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假装没有那些腌臜事。时间久了,于是自己也将自己骗过。

  可是那才不是什么‘本该如此’,不是什么官场上历练过后的精明强干,那只是无耻而已!

  朝堂上面的人被连翘抽丝拨茧一样写开,没错,清流一党占据了大义、道理。可是这个世界上有大义道理就能够取胜吗?在别的大多数地方或许是这样,但是在官场上并不是这样。

  隐藏在重重帷幕之后,静观臣子们如同市井泼妇一样争吵的皇帝嘉靖才是可以裁决一切的人。他想要钱,越来越多的钱维持自己修道,维持自己的享受,一般的官员不会替他去做这些,所以他重用了严党。

  不管怎么说,严党能弄来钱,而且愿意将这些钱用来满足嘉靖各种不合理的需求。

  所以一切都没有什么好争的了朝堂上看着热闹,实际上这一场对峙在开始之前就已经有了结果——嘉靖怎么可能会自己打自己的脸!输的只能是清流一方了。

  不是说结果注定就看不出来其中的算计、心机了,其中严党对嘉靖皇帝心意摸得何等准确,嘉靖对朝堂制衡又是何等娴熟!前者不必说,做不到这一点严党早就是秋后的蚂蚱了,能如此胆大妄为,也不过就是凭借这个而已。

  后者则更加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这个皇帝隐居在深宫之中修道,就算是大朝会也往往不直接说话,只让内廷宦官代表自己。但是即便是这样,他也将一切牢牢地抓在了手上!

  皇帝对付满朝官员?那是最愚蠢的!在嘉靖这里根本不存在。他采取的方法从来都是扶持起一批,然后打压住一批。

  嘉靖一辈子渴盼修道长生,将国事完全抛诸脑后,一般的朝堂哪个会容忍他!所以才有了严党专权。严党就是他用来对付满朝文武的武器!而严党也不能一味势大。于是有了清流的生存空间。

  经历过人生中的第一次大朝会,林峥没有一丝神情变化地回家。家中早有娇妻等候,罗萍萍奉上热茶:“如何,今日所见应该不少罢?”

  林峥喝了一口热茶,觉得到骨头缝里的那丝凉意散了一些,意味深长道:“‘明君’在上,悍臣满朝。自然是好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