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46      字数:3576
  连翘与钱宝儿各回各家, 有小丫头冬儿给她递热毛巾擦脸。正递毛巾呢,小声道:“小姐, 今日马姑娘和夫人说了,说是从下月起就不租房了!”

  “嗯。”连翘点点头算是知道了,没有追问下去,实际上这件事是早就知道了一些眉目的。

  早些时候吴美娘就拿马姑娘给她说过。

  “咱们或者要寻一个新租客了当然了,不用寻也不打紧。我原本过日子十分精细,虽则你爹给你留了钱, 我也有进项, 但是多少攒着更适宜。只不过如今你出息了, 挣了那许多钱,再用不着那样。”

  其实说起来像连家这种殷实人家, 在这个时代,哪怕是家里有空屋子,一般也不会租出去——租房市场就是那样,一点点的租金, 家里却要住进一个陌生人,这其实并不划算。

  连家是因为吴美娘过日子精打细算,而且正好遇上了都是女性租客。再譬如钱宝儿租的房子,那是怕房子白白空着反而不好。又有连翘是老街坊家的孩子,算是看她的面子将房子租给了钱宝儿。

  如今连翘挣钱多, 不租房出去了也正常。要不是东厢房的租客是孤儿寡母,不好意思随便停了租,说不定吴美娘就要打着主意完全不租房了。不过其实再久也不会多久了, 那一家是带着孩子的,男孩子渐渐大了肯定是不能留在全是女眷的寡妇人家。

  连翘当时还意外来着:“这是怎么了,难道哪个要不租房啦?”

  吴美娘点了点连翘的额头:“小滑头平常聪明的很,怎么这一回就这样木了?你看看马姑娘如今都多大了。虽说如今十八九岁嫁人正当年,一般的人家拖到二十出头也不算离谱,但是过了二十岁不嫁人始终是不美。何况看马姑娘能读书的样子就知道了,她家也不是那等破落户,怎么会拖到那个时候!”

  既然要回老家结婚了,那自然就不用说租房的事情了。

  连翘当时并没有对这个消息多想,这对于她来说本也不是多重要的事情。只不过有一次院子里活动身体的时候正好看见马姑娘读信,脸色变得很差。她没有窥探信件的意思,但是看到信封知道是家信。

  什么样的家信能脸色变化成这个样子?家里人生病了或者有急事?如果真的是那样,肯定会急忙就回家去的。可是之后没有这样的动作,这就证明不是了。

  大概排除一下,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行,不知怎么的,连翘想起了后世青年们最怕的一件事‘催婚’!活生生能将团圆大剧憋成悲剧的存在,大好青年弄的过年都不敢回家,也是凄惨。

  古代其实并不常见催婚,因为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本不由青年男女自己做主,自然也就没有了催婚的说法。都是到了年纪,父母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当然了,也有一些青年男子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事业上面的),暂时选择了不结婚,这或许会引来一些长辈的催婚,但也仅此而已。

  这个世界此时虽然也是古代,但却有很多不同。社会经济方面更接近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很多其他的东西自然也有变化。就拿婚姻这件事说,青年男女自主权提高,因为种种原因不结婚或者结婚很迟也就多了起来。

  这样一来,长辈的‘催婚’也就顺应潮流地出现了。

  马姑娘年纪翻过年来已经二十岁了,这个年纪在这个时代无论如何也不能拖下去了。而就连翘观察可以得知,马姑娘虽然没有刘盈盈身上那种后世职场白骨精的风范,但对于写作事业显然也是有自己的目标的,也想获得一些成就。

  如果真的是催婚,恐怕心里不好受——催婚就意味着要回老家了,嘉定县这边的事业自然也不能持续下去。所谓寄信连载,那是站稳了脚跟的作者才能做到的,像马姑娘这样的,还得常常和编辑面对面商定具体事务呢!

  再者说了,这个时代的女子,成亲之后大多数都是要回归家庭的,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细碎的各种庶务会占据一个女子几乎所有的时间。那个时候还想继续写作事业,也就是一个笑话而已。

  连翘内心虽然有了这样的猜测,却没有说出来。人家都没有主动和你说什么,凑上去算怎么回事儿呢?这种事情算是再私密不过的了,关系不到那个份上也没有插嘴的余地。

  之后陆陆续续又听吴美娘说了一些琐碎的信息,也就差不多确定了确实是催婚。如今冬儿说到马姑娘准备不租房子回老家了,也不算什么意外。

  其实之前在外面遇到马姑娘,见她愁眉不展就知道她为了什么那个样子了。只不过这种事怎么好随便宣扬出去,所以才隐瞒了钱宝儿。

  等到第二天稍晚一些的时候,连翘正挑亮了烛光,准备洗漱就睡了。这个时候可没有电灯,玻璃罩着的蜡烛和油灯比纸罩着的亮堂一些,但着实有限。连翘不想戴如今那种沉重的玻璃眼镜儿,所以一到晚上就不再用眼,往往休息的很早。

  正准备叫冬儿去倒水,却是敲门声响起。抽出门闩,是马姑娘来拜访。连翘忙让她:“马姐姐怎么这个时候来了,快快进来坐!”

  说这去摸自己的茶壶,发现早就凉透了,便对外面喊道:“冬儿,倒一壶滚水来泡茶!”

  正要忙碌,马姑娘劝住了她:“连小姐你别忙,我坐不了多久的,别劳累了——我今日就是来道个别的。你恐怕也约摸知道了,我家里正催我回家,说是有一件婚事给我安排下来了。我立刻就要回老家了,以后见面恐怕没什么机会,今日是特别来谢谢连小姐你的。”

  马姑娘的家就在嘉定县所辖的镇子上,正经来说离县城并不远。况且镇子里的人来县城里办事还是挺多的,并不是说日后再也见不到了。但是这个时代没有手机电话,更没有通讯软件,人与人的缘分是很脆弱的。

  哪怕只是镇上到县城的距离,也有可能再也见不到就是见到,或许也就是来县城拜访的时候匆匆一面。

  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时代的人非常重视相逢与离别。类似‘他乡遇故知’能成为人生四大喜事之列,和‘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并列,就可以知道了。

  连翘连忙站起来:“说谢是个什么意思?马姐姐有什么好谢我的。”

  说话间冬儿过来了,提了一只黄铜提梁壶。连翘赶紧将自己茶壶里的残水给泼了,然后捏了一撮茶叶,最后让冬儿将水注入。冬儿很有眼里见儿,送完水就立刻离开了,让马姑娘和连翘说话。

  连翘给马姑娘倒茶,马姑娘转了转茶杯耳朵,抬起头来道:“我自然是要谢你的,你去岁指点我写本子的事儿正是因为你的指点我才得了连载的机会,要知道这是以前我自己折腾的时候从来没有过的。”

  “我只不过就是那样说而已,这样的话哪个编辑又不会?到底还是马姐姐你自己用心,这才有了后来的事。”连翘是真心这样觉得的,而且到现在为止,马姑娘的人生其实没什么改变,她真不好意思受这个谢。

  马姑娘没有应连翘的话,只是勉强笑了笑。两人对坐着并没有怎么说话,就在一片静谧中马姑娘放下茶杯站了起来:“看我来说的是什么总之我是要离了县里了,今后山高水长的恐怕见面也不得几回。感谢过连小姐你,我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在昏黄的灯光中,马姑娘能看到连翘姣好的容貌,年轻甚至带一些稚气的脸。忍不住心中暗叹‘真好啊’,看到连翘的脸她就知道这个姑娘一生顺顺利利没有什么波折,每天只有少女的欢乐,而没有一丝一毫的愁苦。

  生活的困难没有找上过她,还有比这更好更让人嫉妒的吗?

  “我这一回就要回去成亲了,也不知道是个甚样人我写了这么些年本子,竟然什么结果都没有罢了,我和连小姐你说什么呢。”马姑娘喃喃自语,这个时候她才发现,因为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上,她甚至没有时间结识朋友。这些话如果不和没那么熟的连翘说,其实也没有人说了。

  连翘听在耳朵里也有一些微微的愣神,听的出来,其实马姑娘真正惦记的并不是盲婚哑嫁这件事。相比之下,心心念念的是写了好几年的,现在回首,竟然没有一个结果,就像每一个庸碌到坚持不下去,最终也没有留下名字的作者一样。

  连翘知道马姑娘在意写这件事,但是没想到这样在乎。像是第一次认识马姑娘一样上下打量她,而那双眼睛里确实有些东西已经暗淡了。

  她忍不住问她:“你不愿意回去?你还想写自己的本子?不然马姐姐你试着与伯父伯母说一说,或许还有出路呢?”

  马姑娘再次在心里肯定,这是一个完全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女孩子,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但是她并不因为连翘的‘幼稚’而觉得无话可说甚至生气,反而因此有一些高兴。至少,至少还有一个人问她是不是愿意,是不是想写,这样就已经很不坏了。

  “连小姐,这是没得用的。我已经没那个机会说想不想愿不愿意了,而且说了又有什么用呢?”

  实际上马姑娘的家人根本不知道她在嘉定县城里写,还以为她只是做了一份稳稳当当拿月钱的工作呢!她当初甚至不敢告诉家里自己在做这个,怕这一行的不稳定,以及自己的‘天方夜谭’招来家里人的反对。

  她看着连翘似乎显得有些泄气和无话可说的脸,离开之前最后道:“连小姐,你若是有什么想做的事儿,一定要趁着还有机会的时候赶紧去做,用尽一切气力去做。我知道你是个出众的,无论做什么都比我这个天资差、家里也没有支援的人强,这样就更不应该辜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