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46      字数:3766
  马姑娘出身非常普通, 就是一个小镇姑娘而已。不过在她小时候,家中还算是镇上的殷实人家, 那时候她也跟着家里享福,念过一些书。直到家中生计一日不如一日,这才停了下来。

  有这样一回事,她多少和周围一个年纪的女孩子不同。那些穷人家的女孩子,自己备不起嫁妆,或者需要补贴家里的, 都会出去做女工。她不同, 她爹娘觉得丢人, 让姑娘出门讨生活,不是他们这样人家的事儿!

  但是马姑娘自己是想出来的。

  相比起在家受穷, 她反而喜欢靠自己走出一条路子来!和她的父母不同,那种没什么用的面子,她一向是不看在眼里的。

  “爹,我知道您怜惜女儿, 只不过您也得替家里想想!我是家里头一个孩子,享家里的福气,过过弟弟妹妹们没过过的日子。就拿上学来说,大弟还能勉强凑出束修,二弟可怎么办?小妹就更不要提了!我这个做姐姐的得替他们打算!”

  说这些话的时候马姑娘有她的真心, 但是其中也不乏自己的私心——她想离开家,想靠自己闯荡。

  她当时也是仔细考虑过的,她不比那些不识字的小姑娘, 只能进作坊做女工。好歹她读过书,当初功课还不错。她是打听过的,像她这样的女孩子,一个月拿一二两银子是普遍的行情!

  有这样的进项补贴,几个弟弟妹妹也就有着落了!

  更重要的是她有一个没说出来的心思若是她争气发达了,岂不是能带契家里也一步登天?她有过好日子,也有过苦日子,所以最有心思奋发上进。

  最终的结果也很清楚,她人既然在嘉定县城里,自然是家中同意了——虽然觉得有辱家门,但是人总是要向现实低头的。

  但是真的来到嘉定了之后才觉得当初的许多想象是白想了,大概每个人都想过,自己是做一两半一个月,但是胜在清闲的文书。还是做两三两银子一个月,但忙的要死的账房呢。

  都不用想了,真等到找事做的时候,这些都不由你选择。

  这是一个好时候,城市里正需求大量的劳动力,所以进城的人不愁找不到工作。可是这也是一个极坏的时代,底层的劳动力讨生活十分艰难!想想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国家工人是过的什么生活,这个时代的底层人民并不会比那个更好了。

  马姑娘和那些人不一样,至少她读过书,能写会算,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这也就是让可选择的层面提升了一丝丝而已,之前想的那些选择一个都没有用上。

  清闲的工作、拿钱多的工作,二者其一,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都属于工作中的大热门。往往留给了本地大书院出来,成绩十分好,或者有关系的女孩子。

  她一个镇上来的女孩子,只在镇上女学堂念过几年书而已,凭什么和别人争呢?

  最后还是在文具铺子里做事,她能写会算,主要负责清点各种库存,并且将每日消耗记在账目上。有这样一手好歹比一般的铺子伙计强一些,月钱高一点儿,也不容易被人替代。

  只不过文具铺子的月钱并不高,也颇为辛苦,和她曾经想的生活完全是两个样子——更重要的是,这一份工作根本没有上升空间,真要做这个,什么时候能出头?

  也就是这个时候她接触到了行当。

  在镇上的时候她就知道世上有这个行当了,有许多作者靠写本子赚大钱。当时她看过不少,也艳羡过那些作者一本书挣到她家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只不过这个行业离她实在是太远了,所以她从没想过这会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文具铺子后面有几排房子,房主人分成一间一间地租给外地人。像嘉定这样的县城,租房市场并不热,而那些来县城做工的工人往往有作坊提供住宿,再不然就是睡大通铺,也租不上这种房子。

  在这里租住的一般是附近一家‘远山书院’的学生,这家书院在整个苏州来说根本排不上号,但却是嘉定县很不错的书院了。不止有本城的学子在此读书,还有下面乡镇的,甚至外县的。

  读书人,总是讲究一些的,自然不可能住的太差。但是很多读书人也是穷读书人,住的太好也不太可能。这种院子里隔成一间一间屋子的,就正正好租给他们。

  文具铺子也是背靠书院和这些读书人,生意才做的很火热的。

  来来去去,马姑娘逐渐注意到了,一个年纪有三四十岁,绝不可能是书院学生的男子常来买笔墨纸砚这些。特别是纸张和墨锭两样,比书院里的学生消耗还要惊人。

  偶尔铺子里的人聊天才知道,人家是一个写本子的,这些东西消耗可不是很大!

  “你们玩笑罢!写的怎这样落魄寻常?”在马姑娘的观念里,写并不是人人都做得的。而写本子的人回报也不一般,都应该是功成名就颇为有钱的那种。

  有人听她这样说都是笑,最后还是掌柜的解释:“马姑娘这就想错了,哪个行当都是这样,有做得好的就有做的不好的。就连附近读书人也是一样,有的人能当状元,做一品大员,有的人就只能做个卖字的穷酸,差距何其大?”

  “写本子的也一样!而且你想想,只要会写字就算是有了入门的条件,门槛这样低,自然有的人风生水起,有的人一塌糊涂!说起来马姑娘你的字漂亮,文采也不错,真要是打算写,我倒是觉得比之前那人强得多!”

  这便勾起了马姑娘心里的影子,先不说这个行当到底如何,她能不能做。至少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相比没有什么前途的文具铺子,这个有前途的多。并且正如文具铺掌柜的所说,这一行门槛低!

  也不知道是不是运道好,一开始模仿报纸上一篇短篇递了出去,还真被人看上了。来回修改了几次,最后就发表在报纸上。钱不多,不到一两,中间可花了不少的功夫!但是相比文具铺子的付出与收入,已经很好了!

  她有时候会想,如果一开始没有这样顺利就好了。在最开始的时候狠狠地碰壁,然后知难而退,这样不好吗?

  真的是这样的话,至少就不会有之后种种辛酸苦辣了。

  当时的她非常慎重,并没有直接辞了文具铺子的工作,而是调了班。由挣钱最多但是最繁重的那一类调到最轻松的一类,之后很长的时间内,都证明了她的正确。

  其实这也是她的第一位编辑曾经告诫过她的。

  “新人在这一行想要出头实在是太难了!若不是有万全的把握,一定要有一个可以保证生活的工作。不然等到人都快要饿死了,还怎么坚持下去?只能放弃罢了!真能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往往不是那些一门心思放在这上头的人,而是另有事做,兼写的!”

  虽然后来马姑娘换了好几个编辑,但是这一番金玉良言她是一直都记得的。

  第一次虽然很顺利,顺利到了让她没有体会到这一行的艰难,但是之后的种种经历则是在一直打她的脸了。

  第二篇短故事改了多少遍?她自己都记不清了,前前后后半个月的时间,本以为差不多了,最终却等到编辑一句‘这个故事改也改不出来了,换一个故事来写罢!’。说实话,当时想哭的心都有了,只不过忍住了,等到了报馆外面面馆里才哭了起来。

  哭的时候她就听到隔壁桌有两个人在争吵。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要写成什么样,他倒是说啊!改了不下七八遍,穷折腾么?”

  “行了行了,抱怨也没用,难道你打算不写了,再不然又换编辑?”

  “哼,这次就算了,等到下次、下次”一阵语塞,过了不久才道:“等到老子红了,我要他求着我来登载本子!”

  当时的马姑娘是新的不能再新的新人,还会受这种话的鼓动。后来再回忆,只觉得那年轻人太年轻太简单,这种话大家都会说,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或者说等到能做到的时候,其实也就不在意这个了。

  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姑娘陆陆续续发表过一些短篇,偶尔还有一个中篇,中间经历过换编辑换报馆虽说有本事怎样都能出头,但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新的人新的环境,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机遇。

  时间过的很快,就在这种算是有进展,有像是没有进展中,她不期然已经十□□了,到了一个普通女孩子成亲的最后通牒年纪。

  据说做女工的女孩能拖到二十岁二十一岁,婆家图嫁妆,娘家图补贴,倒也不太拿这个当回事儿。

  马姑娘家弟弟妹妹负担重,虽然母亲念叨过几句,却没有真的让她回家。这当然是对马姑娘的一种牺牲,但是马姑娘没有因此生气,反而因此松了一口气——当初入业纯粹是为了钱为了出人头地,但是写着写着有些东西就不一样了,她也开始在这件事上上心,真心爱上这一行了。

  入行几年,年纪是十□□。如果她是一个男子,倒并不用着急。这大概就是一个普通作者的进展,甚至比一般的普通人还强一些,至少能够坚持下去。但是她偏偏不是一个男子,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她最后的机会了!

  也是这一年事情终于有了起色她租住房屋的主家女孩子从书院出来,到报馆供职。当时也是病急乱投医,竟让这一个小姑娘给自己看看文稿——实在是没有其他出路了,但凡是一个机会都不肯放过。

  然而世事就是这样捉摸不透,经过对方的开导,最后竟然获得了一个中长篇连载的机会。虽然在两三个月之后到底因为她自己有所欠缺,人气越来越低而中途腰斩了,但这好歹是中长篇连载的经验啊!

  有这样的经历,以后就好办事多了!况且连续两三个月的连载大大宽裕了她的生活。一部分拿回家,而另一部分成为了这几年第一笔攒下的私房。

  就在这个时候家中却来信了,只说帮她在镇上找到了一个门户相当的人家,让她准备回家嫁人。

  这一刻,马姑娘茫然了。她想要继续留在嘉定,可是她用什么说服家里?她那看起来毫无说服力的事业?且不说她的事业半死不活,就是真做出什么又能在爹娘心中重的过嫁人?

  可是要说回去,她也很难下这个决心,好不容易终于有些起色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