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 75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42      字数:3321
  “妙啊, 真是妙啊!”与此同时, 一个苏州作者的聚会当中,朱敏也说了差不多的话,同样是赞叹《宦海》的最新剧情。

  朱敏以前虽然觉得乔琏这个作者不错, 却没有多大的兴趣, 更多的兴趣来自于好友许文华对其特别的态度。这是因为大家擅长的方向不同, 一个混女频的编辑,就算觉得一个混男频的作者不错,兴趣也是有限的。

  这个时代当然没有男频女频的说法不过偏好性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存在的。朱敏供职的报纸本来就是以‘鸳鸯蝴蝶派’那一类为定位的, 他自己也是这方面的专家, 至于说别的种类的,虽然也有涉猎,但那都和他的老本行差远了。

  然而如今《宦海》的最新连载一出,他立刻改变了态度, 不是因为想看许文华的笑话,是真心想击节称赞。

  他正和乔琏的第一死忠粉唐宋大声吹嘘起《宦海》最新内容的水平如何高超——这也正常,吹嘘一本书或者一个读者, 最爽的还是和同样的崇拜者说。要是和一个黑子或者无感的人说,光是对方的反应就够让人丧气的了。

  唐宋是如何喜欢乔琏的,朱敏如此吹捧, 他自然捧场的很, 句句话都有回音。说的一阵, 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就差斩鸡头烧黄纸拜把子了, 引为知音呐!

  “到如今我才知道,有些人真是有大才的。之前乔琏先生不写男女风月之事——《海上归来记》虽有人情纠葛,几个女子也颇为可爱,落脚处却不在这上头。到后来《宦海》开篇也无有这些,我还道乔琏先生不善这些。不过这也无所谓,哪一个作者能什么都写现在才知道是小看了乔琏先生,《宦海》着重处虽不在男女之情上,可是男女之情却比如今多少大家都写的令人动容!”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朱敏本就是搞文字工作的,平常做个书评,鼓舞一番名下的作者,那是日常!如今换个对象,吹捧乔琏,那也是手到擒来。

  然而这两个人如此热切,旁边的许文华就没个好气了,将朱敏烫的酒一口喝了:“你们两个是如何混到这里的?首先是你,朱二郎你难道不是编辑,倒是混到我们作者小聚里骗吃骗喝还有你,唐宋,我倒不记得你有入行!”

  作者的聚会,在场绝大多数都是作者,最多就是还有几个身份不同的铁杆读者——别说古代了,就是后世,有能量的读者混进作者圈子的也不是没有。

  至于说编辑之流,确实很少见。至于唐宋这样的,只能算是编辑的家属,那就更不多见了。

  朱敏混吃混喝习惯了,只笑眯眯应对,对此并没有什么表示。倒是唐宋,回嘴道:“我这是正考察作者呢,如今报业兴盛,我想这也办份报纸,说不定是一门好生意。”

  唐宋是个很实在的商人,这话倒是说的认真的。不过以他的资本办报馆什么的就不可能了,只能用一张报纸试试水。

  在苏州办报,如果报纸能够定位好,迅速打开市场,赚钱是很容易的。这有点像后世的伦敦,报纸文化十分发达。不仅有各种收钱的报纸,甚至还有上班途中随手收到的不要钱小报。

  这种小报也非常精彩,只不过广告有点多这很正常,人家卖报纸不收钱,总要广告费方面赚回来,大家都是要吃饭的。

  在如今的苏州的话,一份报纸只要有一千左右的贩售量就很有搞头了。一千左右的贩售量意味着愿意有商家在上面打广告,广告费加上卖报纸赚的一点儿,至少能够做到不赔本。

  继续往下做,提升销量,光明的未来就等着了。

  唐宋自从迷上乔琏的之后,对自家老爹混迹的行业有了一定的兴趣。于是在追看《宦海》之余也研究了一下,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他这才知道这一行已经火热到这个程度了。

  作为一个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商人,他立刻觉得这其中大有可为。更重要的是,他的本钱虽然不厚,但是很多一头扎进去的人本钱也不厚,只有极少数的大商户才能开头就砸出一个报馆来,大多数的人一开始只能用一份小报试水。

  更何况相比这些人他也不是没有优势,他的优势在于人脉,他爹留给他的,他自己认识的。

  如果他要办报纸,里头门道非常清楚,找人也容易,不知道能省多少心力——若是真蹭他老爹的资源,恐怕印刷、发行这种成本也能省下不知道多少。只不过那也太着相了,所以也就是想想,然后就放弃了。

  一旦规划起这件事来,他就越想越觉得好。

  他从书院回家,自此之后他要做什么就随他自己了。可是既然是正经做一个事业,那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小打小闹,倒腾一点小商品就算了,非得找个正事儿不可。这个时候做报业,岂不是正合适?

  出于这个心态,原本就和作者们编辑们颇为交好的他更加往这方面使劲儿了。各种场合,能来的都来,他这是考察人,了解业界呢!

  听到唐宋有这个打算,许文华十分虚伪地笑了一下:“哟,有大志向,比唐大主编还要更进一步了。”

  一家报馆的总主编听上去非常威风,因为他们的能力、对报馆的掌控力,以及人脉之类。就算是报馆的馆主,也就是背后的东家都对他们十分客气。这就像是传统行业当中的东家对待大掌柜一样,也都是各种优待尊敬。

  但是,说到底就是一个打工的,再高级的打工的,难道就不是打工的啦?

  说比唐宋他爹更进一步指的就是这个,办报纸的老板和总主编的差别么。

  不过在许文华口中这就是嘲讽了,既然知道办报纸赚钱,是一个正火热的行业,那自然有很多人跑到这一行。生意就是这样的,有大有小,有人赚有人赔。一个普通的小报老板,在业界还真比不上三吴报馆这种大报馆的总主编。

  嘴炮打了半天,唐宋懒的理他,转而和别人安利《宦海》去了,顺便考察一下有哪些不得志的作者说不定他办报纸的时候就能用得上。

  朱敏这个时候才有功夫坐到许文华一边,笑着道:“怎的,这几日见你似乎不怎么出来有什么难事儿?”

  真实的情况是,朱敏眼里许文华就连说话的声音都没有平常来的大。这种情况自然让人担心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是朋友总要关心一番,虽然一般许文华都犯难的事情,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许文华就看着面前铁丝网上面的烧肉,正在被炭火炉烧的滋滋冒油,一时发愣起来。

  朱敏确实算比较关心许文华的了,还看出了他这点不同。

  此时原本正在和一众作者交际的宋文静走了过来,笑着拍了拍许文华的肩膀,对朱敏道:“你不用管他,这是他正在反思自己呢,好容易遇到他许文华这般——他就该好好想想,有的时候他实在是太傲气了一些。”

  宋文静也是编辑,算是少数参加了这个聚会的编辑之一。

  朱敏听了这话更奇:“这是怎么说,他这人还有自省的时候?多新鲜呐!”

  不过笑过之后朱敏还是得给朋友说句公道话,诚恳道:“其实他这人各种好处已经够多的了,至于傲气了一些,这又算什么?年少成名,还一捧就到如今的地位,没有自甘堕落就是好的了。乔琏先生在《宦海》里有句话说的极好,‘往往决定一人能到达何等程度的,不是起最短处,而是其最长处’,文华的将来有什么可忧心的。”

  朱敏熟悉《宦海》,和作者经常交流的宋文静更熟悉,接口就道:“你这话没有说全,还有后半句呢!‘但是决定一人如何失败的,却经常是最短处’,实在是至理名言。”

  宋文静指了指已经把肉烤糊了的许文华,非常不给自己名下作者留面子地道:“你道他最近为何如此反常,还不是因为乔琏先生《宦海》新出的内容。”

  朱敏实在弄不懂这里头的因果关系:“这是为什么?”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罢了。他许文华自来自视甚高,何曾把别人放在眼里过!如今乔琏先生新篇,自从罗萍萍登场起,他就像是被人从后脑勺打了一闷棍——咱们说句私密话,读者不见得知道一个作者有多厉害。他们看文华名气比乔琏先生大得多,自然不会说《宦海》中男女情爱写的越过了他去。可是咱们是自己人,难道不知道其中的高低?”

  宋文静这话说的朱敏张大了嘴巴,说真的,他根本没有往这方面去想。然而这时候宋文静一说,他也是专家了,自然清楚的很。

  他转头看许文华,他却一杯闷下了刚刚烫好的黄酒,似乎不因为宋文静这样不留面子而生气——其实这才是正常的,许文华这个人别扭的要死,心里欣赏乔琏,然而却看不得大家极力吹捧。

  但是,他又是一个在面对自己事业时从不弄虚作假的人。

  写得好就是写得好,不如就是不如,不至于连这个都不能承认。

  喝尽了一杯酒,扔下酒杯,许文华轻哼一声道:“这一次我不如他,不过下一次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