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第 57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40      字数:3136
  《宦海》开始了在整个江南地区二十天出一本单行本的征程, 这条路走的很辉煌, 辉煌地超过了连翘和东华书社的意料。不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有趣的受人欢迎, 没毛病。

  如果说《海上归来记》时的连翘还是一个地方小作者, 最多就是有前途的地方小作者。到此时,《宦海》连载,她的名气不可同日而语。很多苏州编辑的信件送到了报馆——嘉定第一报馆当然不知道这是苏州的编辑们寄来的, 他们只是一个中转站而已, 最后的交给连翘了。

  连翘拿回家去拆信, 这才知道有这样多的编辑想要拉拢自己, 带自己去苏州发展。

  连翘只能苦笑, 她现在的情况并不是她想去就能去。最好的办法是吴美娘能同意这件事,然而这不是那么简单的, 只能磨,慢慢磨。

  然而一件事也不可能只有好的影响没有坏的影响,她的出名,人也出名了, 所谓‘人红是非多’, 各种狗屁倒灶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正像生活中表现的那样,一个人如果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那么暗中讨厌他的人肯定也不少,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讨好了所有人的人。

  那些天皇巨星够受欢迎了, 然而讨厌他们的黑粉一样很有规模, 远远比一个普通人的仇人要多。

  现在喜欢《宦海》的人很多, 喜欢乔琏的人也有很多,那么自然的,也就有很多人看不上。其中有的是文人相轻,有的是真的不喜欢这种,偏偏这还这么红,可不是碍他们的眼了么!另外一些原因也是千奇百怪,说出来都让人觉得想都想不到,只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这种事情连翘并不怎么在意,她表现的完全不像一个新人作家,其中的镇定自若与满不在乎连刘盈盈都啧啧称奇。要知道刘盈盈也算是一个新人编辑,她还不适应这种事呢!

  如果连翘知道刘盈盈所想,只会偷笑——她才不是什么新人。她年少就见过大场面,她在现代世界里当网络写手的时候,什么读者没见识过!

  说起来读者真的是一群小天使,对于他们喜欢的读者从来不吝惜鼓励与建议。连翘在女频看的时候总喜欢看读者评论,都非常有意思,也很和谐。就算写的不好,也是好言好语地说。

  男频的话一言难尽,看人品。她自己是混男频的,所以还算清楚,有的读者人很好,有的就很难让人接受了。觉得有什么不好的提建议就是了,可是他们不是这样。更麻烦的是,有的读者想要花钱向她‘买文’。譬如说想要女二号上位,又譬如说想要男配角去死。

  这种事情在男频其实挺多的,虽然连翘始终都没有适应。

  她一般都不会理会这种‘买文’的信息,答应的话连翘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不答应的话很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骂战,干脆冷处理,不去管就好了。然而尴尬的是,偶尔这个读者还会追问纠缠,说着要‘加钱’之类的,弄的连翘这个被动的反而十分不好意思。

  这些是作者文下的读者,他们看作者的文,那么一般就是喜欢作者的,所以情况很好。麻烦的是世界上不止这一种读者,总有一些人甚至读者都不是,就是一些键盘侠而已,网络上攻击起别人来真的非常厉害。

  隔着一层网络,很多东西都会放大,喜欢会,讨厌也会。

  网络暴力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女人怎么可能被现在这么一点小风波吓住,就像网络时代的一样,又不会少块肉,这些人也只能说说罢了。

  真正引起连翘注意的不好的影响,应该是苏州那边一份报纸上出现了《宦海》的模仿文。

  模仿文,顾名思义,意会意会。用后世的说法大概就是抄袭,而且是抄袭程度比较严重的。类似于换掉主人公名字,然后略作修改就发表的类型。

  在古代的环境下,大家对于抄袭的概念是很模糊的。知道有这么一个事情,也觉得不好,可是做到什么程度算抄袭,那就很宽松了。

  现代很多人眼里算是抄袭的事,其实在古代都不算。现代会说‘致敬’,古代就会说‘用典’‘化用’,都是读书人的事——读书人的事,那怎么能算偷呢。

  更要命的是,在古代环境之下,哪怕是确定了属于抄袭,也没有法律去管,对簿公堂都没法审理的。业大发展至今才多少年,立法总是很迟缓的!倒是有一些行业潜规则,聊胜于无。

  连翘一开始其实是不太在意这件事的,主要是在意这件事也没有任何办法。连翘以前可是在男频写网文的作者,说句不好听的,男频难的不是找抄袭的,而是找没有抄袭!

  网文界就是这样,看看网络上天天都在闹,谁谁谁抄袭,作者撕逼读者撕逼。这个谁谁谁一般都是女频作者,由此有人得出了一个结论,女频好多抄袭的啊——去特么的!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真相是女频反抄袭,所以才会有这种事。男频在连翘写文的时候已经没有反抄袭这回事了,基本上就是一篇文红了,你抄我也抄,反正抄了也白抄,谁不抄谁傻逼!听起来很悲哀,然而这就是事实。

  就是这样,人家还有话说呢,这叫做流派,不叫抄袭。

  行业的悲哀,总之经历过这样男频的连翘,人其实是有点麻木的。再经历这个世界的打擦边球——按照这个世界的说法,算不上抄袭然而又有一些‘化用’的行为。已经不会再有什么反应了,主要是反应不过来,以及反应过来也没有用。

  然而这一次她不能没有反应了,因为这位小兄弟基本上照抄了她的文字根本不能忍啊!

  这种情况下报官是没有用的,只能动用行业的潜规则。

  其实维持一个行业的大佬都不是傻子,对于抄袭的太严重会有什么后果他们不会不明白,再加上这种事名声不好听,所以他们订立了一些规矩。凡是那种几乎照抄的,除非没有发现,一旦发现了,特别是苦主找上门了,那是要处理的。

  照抄的作者这篇肯定是写不下去,另外还有一些别的处罚,看情节严重——看起来非常宽松,然而行业规定又不是法律条文,只能做到这个地步。

  而且这种规定也只针对小作者有用,大作者出书的渠道多了去了,行业规范也压不住他们。好在大作者也不会做出这么跌份儿的事情不是说他们的行为就干净的不得了了,只不过他们的往往讲面子,轻易不会做这种事,就算做了也不会这么严重。

  连翘运气不坏,写这个模仿文的并不是什么大家,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作者而已。于是这边嘉定第一报馆将告发的信件往苏州报业行会那里一写,再加上出钱打点,事情很快办下来了。

  作者被拿去问责,然而人家振振有词,他不是他没有,还说他的进度已经超过《宦海》了,谁抄谁啊!

  没错,非常奇葩的,对方这个就在问责前夕,进度超过了《宦海》,宦海还在童子试呢,他已经进入到乡试了。

  然而这种事又不是看谁的进度快,要看谁先开始写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了,然而行会的人还真被说服了连翘也只能说,她真的不了解这个时代的逻辑。

  连翘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去看了对方新连载的部分,说真的,看完之后她放心了。

  对方的进入到乡试的部分就开始乱七八糟了,一开始最明显的是乡试期间风月之事写了很多。这本身无可厚非,考科举的学子么,来到大城市了,大家常常有个邀在一起,就同去寻花问柳的。

  古代多少秦淮河边的故事就发生在赶考士子和名妓之间。不要说一个古人这样写了,就是后世,也多的是作者这样写。

  关键是这个作者完全是古人思维,才子和名妓之间的交集写的干巴巴的。看得出来想写一出才子佳人的佳话,但是笔力不够,显得没有说服力。于是出来的不是张生和崔莺莺,而是乡下穷小子和城里胖丫头。

  连翘写《宦海》每一个人物的身份都有说服力,因为连翘会为他们安排这个身份该有的衣着打扮、谈吐、思维习惯、文化修养。当超过她连载的部分后,一切就不同了——连翘能做到这个地步不一定是连翘真经历过这些,而是她是后世来的人,后世获得信息太简单了。

  而这个作者就不同了,他显然不知道一个才子会怎样,一个名妓又会怎样。最多就是参考了几本如今流行的才子佳人内容,嵌进去,立刻便贻笑大方起来。

  然而这还只是第一处不对的地方,再往下看,竟是处处都让人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