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 30 章
作者:三春景      更新:2022-04-12 14:38      字数:3247
  和杨举人交谈之后, 新越来越顺利。虽然成文才有开头部分, 细纲拓展却已经做到很后面了。

  连翘写有写细纲的习惯,甚至细纲之下还有进行扩展的惯例, 这一点在新上也有表现——从陆秀才、杨举人得到的素材, 以及她自己本身就知道的,全都被陆陆续续地添加在细纲的内容当中。

  说实话,这部新的前期, 连翘是一点都不担心。按照科举文的套路来,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等于是搭好了架子往里面填充内容, 十分简单。

  真正让连翘觉得有些为难的其实是后半部分。

  科举文的后半部一般都会走上朝堂为官的路子, 不得不说这也很有意思。但是格局相对之前大了很多,前面科举部分其实就是在家长里短种田生活而已, 完全可以虚构日常。而朝堂呢,也可以虚构,但是里面的权谋智斗是讲究头脑的,国家大政方针引来的连锁反应也需要合乎逻辑。

  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总不能降低整个实际的逻辑, 强行给剧情‘合乎情理’——好,就算可以, 反正对这种大政方针,真正懂行的人也是少数, 能糊弄过去也就算了。那么智力上面的博弈呢, 这可是人人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事情, 如果非要将一个智力平平的人拗成狠角色,读者是肯定会觉得别扭的啊!

  实际上,整个历史文题材的难度也在这里了。

  水平高的大神都有一手不错的推演能力,在故事中加入主角这个变量之后历史开始拐了一个弯。他们的推演不说无可挑剔,至少能让人觉得像是那么回事,如果说在合乎情理的前提下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论点提出,这就算是神作了。

  连翘不太想把过错推到性别上,而且本来就有大局推演能力不错的女性作者。但是事实就是她不太擅长这一块,她能做到的就是借鉴已经成熟的史学界观点,化用到自己的中,形成比较简单的推演局面。

  如果不在乎细节的话,或者史学水平不高也能看。

  推演水平暂时就是这样了,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急速提高的。但是具体手段可以替她的弱点遮掩一二,就像文学作品一样,文学的手段运用各种修辞,将简单乏味的道理说的婉转动听。

  一般来说,历史有两种,一种是真实历史,一种是架空历史。新手喜欢写前者,大神喜欢写后者。倒不是说真正的喜好取向有这种区别,只不过国家不允许播映真实历史的穿越文,为了吃到改编影视剧这一块的收益,所以

  不过正经来说,架空历史文绝对比较难写。

  那可是重新构建一个世界,虽然可以从现有的历史借鉴一些,但也够难搞的了!

  而真实历史文的局面再难推演,那也有一个参考在那里。只是掺进作者带来的变量的话,其实没有那么难。可是架空历史文就不一样了,整个大局全都要作者设定,作者最多就是从现实历史中借鉴一点内容罢了。

  一开始,连翘是想写这个世界的历史的,为了代入感嘛。后来才觉得不对,这个世界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一个‘林峥’一样的主角啊。

  于是打算写架空,说起来架空恐怕比真实历史还好一些——虽然这个世界没有文字狱,几十年来也有很多人写过类似《三国演义》这种天下争霸文,并没有朝廷挑出来说影射xxx,给禁掉。

  但,预先防范总是好的嘛~

  然而挖空心思架空,细纲改了一遍又一遍,最终她确定她确实没有掌控这种完全虚构的‘大场面’的能力。

  说实话,这个时候她想叫停的心都有了——干脆砍掉后面朝堂的部分也不错哇,反正中状元结尾也算主流,都人生赢家了还要怎样!

  但是,即将放弃的一天,灵光一闪拯救了她。这个世界的历史对她来说就是架空了,而她原本世界的真实历史很显然对这个世界的人来说也是架空!

  所以她当成是真实历史文来写不就可以了吗!

  这种做法显然没有提高她的掌控能力,但是写文这种事本来就不是完全比拼写作能力的。如果是比拼这个,她就不会在这里了,她难道在写《海上归来记》的时候没有利用多几百年的见识?

  这种投机取巧就是她的具体手段,用这个来挽救她的新。

  既然决定从她原本世界的历史中选择时代背景,那么接下来就是要选择具体年代了。连翘首先就圈定了‘宋’和‘明’,这两个朝代的文官都有足够的权力,官僚系统也很成熟,适合写科举朝堂文。

  当然,更重要的是连翘写过的历史文分别以明朝和宋朝为历史背景。她当时为了写好,认真研究过历史,现在回忆起来也不算很费劲,至少一个大概框架没有问题。

  宋朝和明朝之间连翘最终选择了明朝,非要说一个原因的话,是明朝的科举实情更加适合拿来写科举文。

  虽然宋朝时的文人非常值钱,科举出身也足够尊贵。可是实际上宋朝的科举并没有完全形成明朝的规范,而且录取人数也远不及明朝。大家都抱怨明朝的八股文是在残害读书人的思维,吐槽明朝科举不停,现实却是科举制确实是在明朝到达登峰造极的。

  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

  仔细看看男频的科举文就知道了,基本都是用明朝作为背景时代,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而明朝也有很多时代可以写,前期的辉煌大气,中期的波诡云谲,后期的王朝末日,每一段似乎都很精彩——连翘大笔一挥,圈定了中期。

  前期洪武、永乐是够大气了,可是朱元璋、朱棣这些皇帝都是本性刚强的性格,官员从他们手上弄不到什么权力。文官可以转圜的余地很小,权力被压缩,这种时代写个文官的故事真没什么意思。

  特别是朱元璋,洪武一朝死了多少官员?呵呵,连判案的官员都戴着镣铐,等到干完活儿就要被拉去砍头。杀人杀到没人当官,历史上恐怕也是头一遭了。

  至于末期,吏治都成了一滩烂泥了,想要一个文官力挽狂澜?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那没什么爽感的。还不如走武将流,学一学李闯王改天换地,难度低还痛快。只要记得不被关外的女真钻了空子,当皇帝未必不比当臣子来的舒服?

  所以要说还是中期好,正德、嘉靖、万历多少好故事可写!各个性格鲜明的皇帝轮番继位,各位朝廷大佬一时人杰粉墨登场。这是一个文官最好的舞台,阴谋诡计、阳谋智算,交织出精彩的历史。

  至于在中期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连翘选择了让林峥这个人物发迹在嘉靖后期。

  看看男频上明朝的朝堂争斗,嘉靖一朝的点名率非常高,这当然不是巧合!实际上这是由嘉靖一朝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嘉靖一朝的朝堂政治是整个明朝最为险恶的,明初洪武年间是死人比较多,但那是朱元璋杀人厉害,那种险恶和官僚政治的险恶并不是一回事。

  嘉靖皇帝本身就是少年天子,说实在的,他当皇帝的才能其实很一般。在国家大事上的见解与谋划并没有超出明朝皇帝的平均水平,但是,他的帝王术天生自学成才,玩弄一干臣子人心的手段堪称炉火纯青!

  正德皇帝没有儿子,他是作为宗室子弟被迎进紫禁城,奉为皇帝的。一般来说,他这种皇帝很容易当着当着就成为官僚集团的傀儡,特别是在明朝中期的政治环境,官僚集团已经很强势了。

  嘉靖当时十四岁登位,上位第一件事就是要给自己的爹追封‘皇帝位’。看上去是孝顺,然而事实呢正德皇帝生前就定嘉定为继承人,类似民间过继。哦,把家产继承了,就翻脸不认人了?

  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再者说了,嘉靖帝后来的表现,他完全是一个亲情很淡薄的人,真能因为给亲爹的名分问题和大臣闹整整三年,甚至和整个文官集团决裂?不存在的,这件史称‘大礼议’的事件只不过是嘉靖帝逼着官员站队,然后剪除异己而已。

  凡是不同意他的官员就是反对党,用各种罪名总能够处理掉。于是三年下来,依靠皇帝的权威,以及率先倒向自己的那一派官员,满朝都是自己的人了。

  有这样的皇帝,嘉靖一朝的官员轻松不到哪里去,他的内阁阁老就没有几个善终的——从这一点就看出来这段时期的官场斗争有多么险恶。更有意思的是,嘉靖帝很少像他老祖宗朱元璋一样亲自下场,嘉靖朝的官场斗争真是官员们互相争斗。

  嘉靖其实就是利用官员之间的党派互相制衡,自身占据裁决者的位置掌控朝堂。

  这种朝堂生态再适合科举朝堂文不过了。

  华夏封建时代的官僚集团,上千年养出来的怪物,集大成者几乎都出现在嘉靖一朝,你方唱罢我登场,实在是好不热闹啊!

  而时势造英雄,也就是这个时候才好主人公登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