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 念奴娇5
作者:春山有信      更新:2023-09-30 00:06      字数:3295
  未央宫里,刘彻没忍住笑出了声:“早知道楚棠促狭,真是时时刻刻都会给朕意外之喜啊!”

  看这语气、这表达方式,不和前面的“曹氏集团大舞台,五险一金包吃住”有异曲同工之妙吗?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唐朝。

  王维也是摇头:“范成大亦是诗家,岂不知诗家多有灵视心象,不可以等闲观之?”

  白居易和元稹对视一眼,含笑打趣:“苏轼的词写得这样好,可惜这范成大不是知音咯!”

  看他的诗,就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正与好友在檐下赏月听诗的柳宗元同样忍不住露出笑意,苏轼真惨,后世的评论真有趣。

  然而下一秒他们就高兴不出来了,因为楚棠接着说:

  【像范成大这样较真的人其实还不少,比如说王维的那首《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有人就说王维写得不对,桂花是秋天开的,怎么就春山空呢?他一定是写错了。】

  王维:???

  我说你们别太荒谬。

  玉真公主因为一首《郁轮袍》对王维青睐有加,此时听到有人攻击自己欣赏的才子,当场坐不住了,凝着眉满脸嫌弃:

  “这些人到底懂不懂什么叫意境?”

  人闲而感花落,夜静而觉山空,夜静又暗暗回扣前文之人闲,此等清幽淡远之境,怎么就是写错了?不会赏诗别赏!

  【不过也是有人为王维鸣不平的,他们考证了一下,确实有一种桂花是春季的,王维没写错。】

  众人:

  王维:

  一时不知道该不该说一声谢谢。

  【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同样因为开花的时间不对而受到质疑,于是也有人去考证,说这是因为山上的气候比山下低,所以白居易没写错。

  这一句的官司流传得非常广,以致于现在已经成了一道经典的地理考题。但正像有些老师所指出的,这种科学的求证,某种程度上会破坏诗歌意境。】

  白居易的笑容僵在脸上,刚还嘲笑苏轼,回旋镖扎到自己身上了,他无奈地摇头,好一会儿才道:“后世之人也太较真了。”

  看了一通热闹的元稹忍笑打趣:“乐天兄此言差矣,此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正是治学之要略啊!”

  白居易很想在心里翻个白眼:呵呵,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幸灾乐祸。

  另一边,郦道元精神一振:地理考题!山川物理之事也可列入科举取士的篇目么?后世学子涉猎范围真广!

  这么想着,郦道元的干劲更足了,他要努力为后世多留下些文质兼美的水文著作。

  【另外还有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背过都说好,打卡

  之后都摇头,永州八记,顶级文案诈骗。】

  安心吃瓜的柳宗元嚯地一声站起来,大声辩驳:“大家都在诈骗怎么我就是顶级了???”

  刘禹锡听到好友的口不择言,不由得失笑出声:“子厚兄啊,连你自己都被带歪了。”

  柳宗元反应过来,刚要分辨,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顿在原地,难以置信地抬头看向刘禹锡,恰好刘禹锡也觉出不对,神情严肃地看了过去,两人四目相对,眼中都有讶异,异口同声道:

  “我/你怎么去永州了?!”

  二人一齐沉默,过了片刻,柳宗元垂眸,开口道:“永州地处偏远,瘴疠丛生,先前楚姑娘曾言我等被贬,想必我的贬谪之地,就是永州吧!”

  他那时竟有闲心,去写些山水游记。柳宗元有些自嘲地笑了。

  刘禹锡看着好友伤怀的样子也不好受,他心知这个猜测是八九不离十了,在心里叹了口气,他出言宽慰道:

  “子厚暂勿烦忧,如今水镜已出,未来之事或许并不如楚姑娘所讲。”

  柳宗元摇摇头:“文章憎命达,屈原放逐、贾生罹忧,仕途幽寐总难料,命定之由,岂是容易更改?”

  他脸上的轻松不见,都没心思去驳斥所谓的“文案诈骗”了,水镜里的楚棠还在继续。

  【这里他们其实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以科学之真去求文学之真。他们忽略了苏轼所写的赤壁江景是他心象的描绘,王维侧重于意境的呈现,白居易只是以诗笔绘眼前之景,而柳宗元更是将谪居的孤寂与失落投射于永州风物之上。

  这些景物都经过了诗人的艺术改造,是一种文学的真实,而文学的真实应该是主观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它具有诗艺性,更多的诉诸于心,而不能简单粗暴地用现实去求证或否定。】

  苏轼苏辙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人一齐点头:没错,就是这样。

  太极宫。

  孔颖达捻须轻轻颔首:“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他念起魏晋玄学家王弼《周易略例》中的句子,作为经学大师、孔子第三十二代孙,孔颖达对言、象、意同样有着自己的见解。

  “这主观之真实、假定之真实、内蕴之真实、诗艺性,听来直白,却颇值得玩味,应是后世那位论家的学说吧!”

  孔颖达眼光老辣地下结论,上首的李世民微微颔首,不过他有自己的疑惑:“这楚姑娘说的科学,又是何种学说?”

  孔颖达也是一愣,殿中诸臣陷入沉思:“听其意,科学之要旨,似乎是一门求现实之真?统计学?”

  有人从脑子里翻出久远的记忆。

  “统筹计算之学,倒是可以求真,”李世民敲着椅背沉吟,“但它并不冠以科学之名,难道统计学只是科学中的一种?”

  啊这贞观群臣觉得有些头疼了,后世的学科当真是过于庞博了。

  【回到苏轼的词,正如开头的“大江东去”杂以虚笔,“乱石穿空”

  以下三句同样是诗人的艺术创造,

  如此美景,

  难以一一言道,所以最后苏轼以一句“江山如画”进行总括。

  眼前江山如此壮丽,天地钟灵的土地上又会孕育出多少人才呢?后面的“一时多少豪杰”顺势而出。结合诗词内容来看,这两句很明显是什么句?】

  啊?

  苏氏兄弟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什么句?”

  【没错,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苏轼咂摸了一下:“江山如画总括前文之景,一时多少豪杰为下阕之周公瑾蓄力,此为承上启下,后人谓之过渡句,这也是他们阅读理解的一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苏学士饶有兴趣。

  苏辙听完答案也笑了:“此番,该是作者亲自来做阅读理解了。”

  【同时大家要注意,词的开篇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泛写的怀古;紧接着,由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进入具体地点,自然而然感慨“一时多少豪杰”,那么这里的“一时”便集中于三国时期,后面的“豪杰”,也是曹孙刘概而言之的。从“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将范围进行了一个缩小。】

  曹操刘备孙权满意点头,对苏轼的眼光表示了赞许:不错,我就是豪杰。

  三人都很有默契地将另外两方忽略掉,唯有周瑜的粉丝挺直腰杆不屑一顾:豪杰又如何?你们都是周郎的陪衬!

  【三国豪杰何其多?但在这个赤壁战场,苏轼最终选择将目光集中到青年将领周瑜的身上,接下来就是周瑜的主场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家读一读这几句,结合注释想一想,苏轼笔下的周瑜是什么样子的呢?】

  “风流倜傥!”

  “文武双全!”

  “娇妻美眷战功赫赫,周郎当真理想之英豪!”

  “周瑜不是气量狭小吗?还被诸葛亮气死了,苏轼是不是美化他了。”

  “让你少听说书多看历史,那些都是戏本子上瞎编的!”

  “就是就是,周公瑾多完美一个人啊,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好帅!”

  文人学士还没有说话,底下的吃瓜群众先吵作了一团。自隋唐以来,民间多有“说三分”瓦舍,言语粗糙却颇为俚俗,故事也说得十分引人入胜,其中出场人物众多,又颇富传奇色彩,场面热闹,不知道收割了多少粉丝,市井小儿都知道魏蜀吴曹孙刘,别提多深入人心了。

  苏轼这几句词一出来,立刻流传开去,周瑜的真爱粉交口称赞,而他的黑粉则是捶胸顿足,只恨自己写不出相匹敌的诗文和苏轼叫板。

  倒是陈寿捧着自己新写的《三国志·吴书》篇目露疑惑:“周公瑾勇毅之士,所谓‘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应当是个豪杰,苏轼此词,颇有不同啊!”

  他沉吟着水镜上的几句诗文,倒觉词里这周瑜的形象,颇似时下名士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