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24      字数:4844
  刘院正沉着脸、揣着几分胆怯,忐忑不安地回话:“陛下,小儿冬日发热、泻痢,最是变化多端、常不知因何起病,是小儿科最有名的难治之症,上午的时候就已经让奶娘喝了药,但是十公主下午就喂不进奶水……”朱由校明白这是小儿的秋冬常见病症,一旦到了孩子不能吃奶,基本就是回天乏力了。他理解地对刘院正说:“朕明白,你们放心救治就是了。朕信你们的。五郎,你过来跟朕去看看十妹。”前天晚上的时候朱由校还和朱由检等人过来看过十公主,那时候健康的小公主,略有些腼腆地躲在邵嫔的怀里。趁着他们不注意,就会从邵太嫔的人怀里探脸出来,滴溜圆的大眼睛把所有人扫视一遍,发现有人看她,就立即把脸藏回到亲娘怀里。任邵太嫔怎么哄都不肯再露头。是个非常腼腆、羞涩的小女孩。朱由校是隔个三五天就过来东六宫走一趟,目的就是表示自己对在东六宫的这些孩子们的看重,免得他们哪一个被薄待罢了。现在十公主气息微弱地躺在暖阁的热炕上,生命力好像已经从她的身上流失殆尽了。邵太嫔无力握着十公主的手给他行礼,明显地魂不守舍了。他是真的没想到照看得非常仔细的十公主仍然逃脱不掉夭折的命运。唉,朱由校叹气,带着朱由检从暖阁里退出来。即便是在现代能够静脉输液治疗的时候,仍是有部分婴幼儿就夭折在秋冬腹泻,知道是轮状病毒感染,也不是能够挽救得了所有的孩子。唉!到底是没争过命啊。朱由校带着朱由检在永和宫守到二更天,太医说十公主已经去了。朱由检非常喜欢这个十妹妹,闻言悲恸不已,哭得声音嘶哑。“皇兄,十妹那么小,那么小。”“五郎,小孩子长大很难的。你看咱们兄弟七个到现在只有仨人,十个公主如今也只有三个了。你略哭哭也就算了,你要哭病了,李娘娘该担心了。”永和宫的大宫女过来说邵娘娘晕过去了。朱由校就对太医们说:“你们也辛苦一天了,留俩位看着救治邵太嫔,其他人就回去休息。”刘院正带头辞别天子。朱由校把朱由检送回永宁宫,交代李娘娘给朱由检熬一碗安神汤喝,夜里也派人看仔细点儿,然后心情阴郁地回了乾清宫。平朔煤矿带给他的兴奋,完全被十公主之死的悲伤掩盖了。隔了几日七郎又开始发热、腹泻的时候,真的就是祸不单行、福不双至这句话笼罩了东六宫了。虽然皇七子朱由橏比皇十女大了几个月,可也只挣扎着多遭三天的罪,最后还是没能救得回来。刘院正愧疚地来与朱由校请罪。“陛下,是下官无能。”朱由校摆手,“医治不死病。皇家每代夭折了不知道多少孩子,哪是能怪责太医无能呢。”天子没有迁怒太医院,以刘院正为首的太医们,感觉如同死里逃生。太医锦衣卫过后来报说:擅长小儿科的那几位太医,在家里给天子立了生祠。朱由校一叹,唉,也难为这些太医了。朱由校的情绪很不高兴,他记得去年冬天他为了七郎吃了奶娘的凉奶生病,把七郎抱在怀里用内力给他温养脏腑,救回来一条命。还以为养到七郎能满地跑就没事儿了呢。为着十公主夭折,朱由检恹恹几天没精神。为着七郎有跟着去了,朱由校瞪着眼睛大半夜也没睡好,第二天就有些萎靡不振。汪应蛟作为户部尚书,该他主持汇报这一年的财务收支、还有明年的财务预算支配,但看天子的眼下发青,捧着自己的厚厚折子,不知道是否要念下去。朱由校见汪应蛟满脸担心地看着自己,就说道:“昨夜为七郎之事没睡好,你继续昨天的往下念。”朝政还是要自己亲力亲为的,不过今年的祭祖,朱由校就让端王、惠王、还有潞王一起去了。养着三个郡王在京,总要他们帮着做点事儿。作者有话要说:晋江年度盛宴s://weibo./1732420735/h91vwxe6o本文网上有名网页链接在这里et/sp/ndsd_2018/iml哈哈哈,仰天长笑——2018年努力的回报我家先生说我在哪儿都要争当先进工作者嘿嘿第854章 木匠皇帝109这一次的年度总结就比去年好看了很多, 汪应蛟去年看了一次,这些做起来更是仔细,方方面面该花银子的地方没漏下户部审评的意见;模棱两可的地方, 在花了银子以后,也给六部七卿按按照效果报了上、中、下三等。没投银子的地方,有哪些遗憾也说的明白。户部这份报告出来, 听得内阁和其他几部尚书都变了脸。天启元年的功过是非, 都不用史学家再评了,户部这一份报告就涵盖了朝廷这一年的大事小情。然后各部针对户部的报告展开讨论,看去年通过的各部年度预算, 经过一年的实践验证,是不是正确的, 是不是该花那每一笔银子。乾清宫里连着为天启元年的各项开支,议了九天, 才算是把天启元年的财政总结通过了。然后要做明年——天启二年的预算。吏部左侍郎朱国祚代表吏部交上本部的明年财务计划。说是财务计划, 实际也是明年的吏部工作计划了。吏部的计划基本上没什么可挑的地方, 很顺利地通过了。随后周嘉谟提出致仕请求,理由就是自己七十多岁了。朱由校立即表示反对, 吏部有周嘉谟这个老尚书坐镇, 底下的俩侍郎也都是能干的, 大多的事情不用他亲力亲为,只是把关而已。“周卿,你若是坚持致仕,也要等京察之后。朕的意思是吏部还离不开你坐镇, 且吏部还有你自己选的两位得力侍郎做助手,你的身体也未必到了要回家休养的。”天子认真挽留,以京察这样重要的事情相托,周嘉谟也就收回了自己致仕的请求。礼部尚书孙如游是勉强支撑着来参加这个年度预决算会议的,等左侍郎公鼐把礼部的这一年事情总结念完了,朝臣对礼部的例行计划也没有异议地通过了。“陛下,老臣还有两件事要与陛下商议,一个是明年大比的主考官。”孙如游病了大半年,礼部的事情都是两个侍郎在做,明年恰好又有春闱,是朝廷的伦才大典之年,他放心不下这事儿。朱由校想想说道:“朕想点都察院何宗彦做春闱的主考官。副考官和其他人在正月十五以前定下来。不过这几年的天气越来越冷,朕想把考试的时间往后推一个月,免得有举子在考舍里冻病了,诸位认为可行与否?”孙如游听天子要点何宗彦为主考,立即就把对明年春闱的担心放下了大半。连带推后一个月的考试,立即获得朝臣们的一致通过。孙如游见天子能听得进,就继续说道:“陛下,老臣受了神庙、光庙的遗命,恬然承担了安/邦顾命大臣的名头,可是这身体不争气,怕是以后不能为陛下效力,继续辅佐陛下啦。”他说道这里,复抬手指着公鼐道:“公孝与是两代帝师,老臣有意推荐公孝与接任礼部尚书。”周嘉谟见他脸色非常不好,思及这一年同龄人在朝堂上还留下来的越来越少,心里凄楚也知道孙如游这样的提议是切合天子的心意、也有利于礼部的事务、也利于稳定朝廷平和的局面。心里为哪些晚到京师谋位置的老大臣叹息,嘴上什么也不说,只等天子决定。“孙卿啊,朕这大半年没一直盼着你能养好呢。老臣谋国,礼部的事情重要,朕还要靠你指点啊。”孙如游之前上过几道致仕的折子,天子这样做是给他留出了足够的体面,他躬身施礼再度要求致仕。“陛下,老臣若是有周明卿的身体,自是不会在此事提出致仕的。致仕老臣自知怕要不久与世,明儿就不来啦。”孙如游可在脸上的疲惫,让朱由校也不忍信再拖他来听这非常伤神的预决算,缓缓地点头算是同意了他的致仕,吩咐刘时敏记得给孙尚书多送一些滋补的好东西。孙如游见天子允了他致仕,抹去眼角的潮湿,心事已了,看向天子的眼神就全是不舍,语气里也全是留恋的疼爱。“陛下,老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去年陛下坚持说要为先帝守足三年的孝期,本不该在此时提这事儿的,但有关社稷却不能顾及太多的俗礼。陛下明年底出孝,秀女也到了该采选的时候了。”一直坐在那里不声不响的英国公不知不觉地绷直了后背。在十公主和七郎刚刚夭折的这时候提婚事,是有点勉强天子这个做长兄的感情。为此孙如游特意让公鼐不要把礼部有关天子大婚的预算部分念出来。但是递交给天子看的、传给各部看的礼部公文,还是有这一部分的。他以即将致仕的礼部尚书、顾命大臣的身份,在口头上提出此事却是最恰当不过了。其他人也立即表示支持他的提议。朱由校看看英国公,婚事现在提出来讨论也可以了。“采选秀女就不必了。朕已经择定了英国公的嫡女做皇后。”英国公张惟贤绷紧的脊背立即就松了下来,这事儿快成了压在英国公府不能提的敏感话题,这一年不知有多少勋贵到他府上问过女儿的婚事了。烦得他夫人为此带女儿避去庄子上,连中秋节都没有回府,内里的压力他不能与任何人说。反正夫人没少抱怨他行事不妥当,什么收复文官的两年之约,倒不如干脆答应了婚事或是就完全不应,也好给女儿相看人家的。周嘉谟下意识地捂住胸口,他就知道天子不是个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看看那些接近石化的同僚,再看看垂目不语的英国公,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选英国公府的嫡女好!看大明这百来年从民间挑选的嫔妃,就没有一个能干出什么正经事的。想那李太后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还知道教导万历帝听从教导。但是张太岳一死,为了让潞简王的婚事更奢华,就抄了张太岳的家,恁凉薄了。有那李太后不仅在正事上、大事儿管不了万历帝分毫,小事儿纵容潞简王逾制、影响万历帝不顾国法的前例在,再想想光宗对上郑贵妃母子过的那些日子,这要是皇后是大家勋贵出身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而且自己眼前这个野心勃勃的、准备要复立交趾布政司的天子,用兵的日子还在后头呢。所以他没觉得这婚事有什么地方不好的,反而觉得天子小小年纪眼光独到。不等他开口表态,张问达就说:“陛下拿定主意了?”朱由校点头。孙如游也找回了理智,激动得涕泪交加。“陛下,老臣就是明儿去见神庙、光庙,也有脸回奏国事、回奏陛下的婚事了。好,这婚事好。”英国公肯允婚,那是比民间出身的妃嫔强百倍千倍万倍啊。他转头对公鼐说:“天子为尊,不必为夭折的弟妹守孝,但还是留足百日比较好。明年三月以后可以张罗起婚事了。到明年的冬月底,天子就出孝了。”孙如游的言外之意,就是想将天子的婚期定到明年的腊月。公鼐看看天子没反对的意思,心里也觉得老尚书的这样安排是非常地妥当。立即就起身低低应道:“下官谨遵部堂吩咐。”黄克缵与朱由校接触的多,为研发火炮之事君臣日夜相对的时候没少争持。如今见礼部定锤天子大婚之事,立即就说:“老臣认为该知会钦天监,看看明年腊月是否有好日子。”娶个媳妇好过年,对所有人都适用。所以哪年的腊月里都有好日子,这是不用动脑子、约定俗成的事儿。朱由校左右看着激动起来的朝臣,觉得他们这劲头、这兴奋模样,与几十年前他们自己娶亲应该差不多了。再看连跟在乾清宫里做起居注的史官,这时候也如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起来。顾不得规矩交头接耳说起话。因为连日的预决算讨论,要记录的事情太多,临时从翰林院调了几位侍讲学士加入记录队伍。虽然这些日子各个都累得手腕要酸掉了,但是能够旁听到三部七卿讨论国事,那是烧香都求不来的美事儿。如今更是听到天子确定了皇后、还基本定下了大婚的时间,绝密的消息,第一时间和各部堂一起知道,都比自己娶亲、中进士都激动了。朱由校暗忖今儿是不能继续议事了,索性就让所有人都松快松快。“刘时敏,让御膳房送些点心来,把茶水换些热乎的。”等茶点都摆上来了,更衣回来的朝臣们美滋滋地品尝宫里的点心。方从哲就问天子,“陛下确定皇后是英国公的嫡女了,册封妃嫔是不是还要选秀?明年就在京畿挑选秀女。”只在京畿挑选好。范围越小,扰民就越少。看不惯方从哲的人,这时候也赞同他的提议了。朱由校笑着说:“内廷尚有宫女子千人,已经满额了,所以就不选秀了。再则朕也不准备册封妃嫔的。”文官对天子不选秀没什么意见,不选才好呢,也免得内侍祸乱百姓。但是后面的不册封妃嫔的内容就大了。周嘉谟觉得自己明白了天子的心意,这是准备学孝宗了。唉!到底年轻啊。公鼐都教了天子什么啊。孝宗无孙带来的大礼仪之争难道公鼐忘记了吗?一言难尽的苦恼,同时也出现在听了天子这话的所有臣子脑海里。第855章 木匠皇帝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