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24      字数:6165
  黄克缵立即站出来说:“陛下,老臣以为在潞简王薨逝以后,潞简王之正妃掌握潞王府,应担起部分潞王府违法逾制之事。”看,有聪明人去追究该承担责任的当权者。大朝会只是提了潞王之事,跟在其后的六部七卿一起议事的时候,朱由校同意了方从哲所请,降潞王府为郡王府的待遇,废李太妃尊号,留潞王兄妹四人在京城的潞王府安置。让潞王兄弟与朱由检一起读书,两位郡主进宫与三位皇女一起读书做伴。事后,方从哲对叶向高说起此事。“进卿,陛下仁义啊。老夫以后也有脸去见光庙了。”这话可把叶向高噎得要吐血了。可是有什么法子呢,方从哲是自己推荐的首辅,唉!等到秋天来临的时候,大明境内已经再没有亲王了。只有不到三十位郡王,有几位没来给二帝守灵的亲王直接被除国、贬为庶人了。罪名是抗旨、不敬先帝、藐视天子。大批的郡王贬为镇国将军,这是来京为二帝守灵了的。至于没来京的那五百位郡王,与那几位亲王的罪名一致,结果都是削爵除藩为庶人。对有爵位的宗室来说,更大的打击还横亘在他们的面前呢。爵位承继的变革,明白地告诉他们:如果没有嫡子以后就除藩;庶子不再有封爵和俸禄;女儿不再有郡主和县主的封爵。凡宗室之人有劣行的问罪各宗的郡王;或是各小宗的郡王。那些有将军爵位的犯事就除爵,更别说只有中尉爵位的了。同时天子也给宗室开放了一条生路,除郡王和郡王世子外,其他人可以从事大明的任何职业谋生,朝廷不再把宗室圈起来当猪养了。作者有话要说:宗室的处置结束月底了,年底了,亲们手里的营养液不要浪费了第852章 木匠皇帝107秋天到了的时候, 朱由校将神宗送去定陵,将其与原配皇后孝端显王氏合葬、还将光宗的生母孝靖皇后迁葬去定陵。然后赶在十月底将光宗落葬在已经完工的庆陵, 同时将孝元皇后郭氏迁葬到庆陵, 并将朱由校这原身的生身之母孝和皇后王氏也一并迁葬庆陵。庆陵原是代宗朱祁钰为自己准备的寝陵。英宗复辟以后废他为王, 在他死后将他按亲王的规格安葬。代宗在天寿山已经施工过半的寝陵就被废弃扔在那里了。去年初秋光宗登基一个月就驾崩,其寝陵根本没有选址。经内阁与六部商议后,朱由校也同意复建庆陵。因为有宫里减员派过去的八、九万的太监做劳工,还有春天从潞简王寝陵拆下来的现成材料, 庆陵的建筑速度超过了既往的任何陵墓的。在选定神宗落葬日子的时候, 庆陵基本就在收尾了。朱由校带着朱由检、还有三位年长公主、在京的所有宗室、朝臣把光宗送去庆陵回来, 那些降爵的郡王等都立即告辞要回去。朱由校也不再留他们了, 只是告诫他们以后不能再不把国法当回事儿了, 遵纪守法的话爵位是一代代地递减, 不然就是直接除爵了。吓得所有人赶紧信誓旦旦地向天子保证,再也不会做违法之事, 然后匆匆忙忙地逃离京师。这一年的冬月明显比去年要冷,为了抵御越来越冷的小冰川气候, 朱由校在辽东的时候就打起了露天煤矿的主意。首选抚顺的露天煤矿,是因为在明代以前, 抚顺就已经有手工开采煤炭的历史。他在离开抚顺与熊廷弼的那一夜长谈, 就是要熊廷弼做好开发抚顺露天煤矿的准备。留给熊廷弼的那一千禁军, 就是为了准备大规模地开发抚顺的露天煤矿,用来监督俘虏来的女真人和蒙古人。泰宁侯等人带领的军队用大半年的时间,基本平定了辽东。女真人和蒙古人的俘虏都被驱赶到抚顺挖煤。辽东被劫掳、裹挟跟着女真人逃难的汉人奴隶和平民, 在恢复人身自由后,面对没有收成的这一年,大多自愿到抚顺挖煤,干一天可以领到够五口之家吃一天的粮食。有了食物,有了可以采暖的煤炭,整个辽东在这个冬天进入了安宁的和平期。京畿地区早在元代就开始用煤炭,京城里有现成的煤市和煤场。这一年的秋天,宫里又改造了不少的住房,留下的宦官和宫女基本都能住上有火炕或者是火墙的房间。除了一些不能动的全木的宫殿,紫禁城的六部等官衙都迎来了暖和的一个冬天。煤,成了粮食、食盐之外被重视的生活资料。京师这样的变化,自然也传到了外地官员的耳朵里。大同卫的地方官很快往朝廷上报了附近的平朔也有煤矿之事。工部左侍郎王永光在尚书王佐病退以后,成为新一任的工部尚书。在正式成为工部尚书之前,他代理工部事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实际从去年原尚书忙着二帝的寝陵、右侍郎徐光启被天子点过去研发新式火炮,工部的所有事情就由他担纲的。天子对抚顺露天煤矿投入的精力、追加的开发银两,王永光在刚入秋的时候,就听户部的心尚书汪应蛟念叨了几次。思及天子吩咐工部一定要派得力的主事、去协助熊廷弼开发抚顺煤矿的事情,王永光立即对平朔的煤矿重视起来。他带着地方官员的公文去内阁,与方从哲、韩爌、叶向高商议了一番,然后一起去养心殿见天子。朱由校看完平朔有煤的报告后,立即很高兴地对阁臣和王永光说:“若是平朔的产煤量如此奏章所述,得到不少于西山、抚顺的产量,西北就可以不再用木材烧饭、取暖,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也就好保持了。”天子从这样的角度看平朔的煤矿,着实是王永光没想到的。叶向高接着天子的话说:“陛下,黄河经潘季驯治河、南流夺淮入海,年年冬季都是河工服徭役劳作之期。今年是废黜徭役的第一年,臣很担心招不到足够的河工。”朱由校便道:“今年让地方官以每日实付工银招河工筑堤,已经严令黄河沿途的各地衙门,若是敢朝治河银子伸手,其全族男丁去做河工十年,都察院已经派了很多御史下去核查,这个应该无妨。”朱由校停了一下又说:“朕前些日子读书,获悉黄河水中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潘季驯的束水冲沙有效果,但是下游的堤围越建越高,少不得日后这黄河就会成为地上河。万一那一段的堤坝不是很结实或是年久失修,赶上雨量大的时候,就可能决口。所以朕以为治理黄河的要点是在中上游,多植树多种草,退耕还林,这样可以保证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不增加下游河道淤堵的几率。若是有平朔的煤炭能解决西北的燃料,单黄河少决堤一次,省下的就不止几百万的银两。这个平朔的煤矿,你们议议该怎么开发,放去明年工部的重点里。”河南省是黄河水患的重灾区,而河南又是大明重要的粮仓之一。这些年来,黄河大大小小的水患始终是此伏彼起,甚至到了每年一次的程度。实在是河南百姓的心腹大患,悬在天子和朝臣心中的要事。王永光见天子表态,立即就应道:“臣谨遵陛下旨意,一定把腊月把工部预算做好。”“抚顺那边已经有成熟的经验,你们工部可以把抚顺的经验整理后用到平朔。朕看工匠坊的那个定量炸/药爆破就非常好,这样在挖煤的时候,会节省很多劳力。”抚顺的煤矿是露天的,王永光原以为平朔即将开采的煤矿会与西山的相仿,没想到天子直接就想用抚顺的方法。要是煤层不深还好,太深了的话,就不能用炸/药爆破了。但是无论是治理黄河的植树种草保护水土、还是开采平朔的煤田,王永光和内阁要的就是天子的态度。天子支持,工部就要派人去做实地调查,然后尽快做出可行的方案,要赶在腊月的明年预算案讨论中,把平朔煤矿的开采计划拿出来。王永光出了养心殿就去户部,先与汪应蛟备份工部明年要在山西的平朔开发煤矿,然后回去工部与徐光启商议。俩人年龄相差无几,都是做事认真的人,这一年共事相处愉快。俩人立即就让工部主事去把抚顺煤矿的资料找出来,同时商议看派谁去平朔跑一趟比较好。俩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派刚刚销假回朝不久、从吏部拨到工部做郎中的范景文。范景文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的进士,中进士后被授予东昌府推官,他不仅自己注重名节,对手下人也以"不受委托,不受馈赠"为行事准则,所以没有人敢对他及他的手下人行贿,获得了"不二公"的雅号。范景文在东昌府期间,本职的推官事务做的很好,在东昌饥荒的时候也在亲自调查研究后,对确实困难的尽力给予赈恤,对有劳动能力的帮助其恢复生产,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经过他的一系列努力,数以万计的黎民百姓得以重建家园,安居乐业。万历四十六年朝廷因其功勋卓著,越级提拔他任吏部稽功司主事。万历四十八年升吏部任文选员外郎、验封郎中。明神宗驾崩,明光宗继承皇位后,下令举荐贤能之上,范景文极力举荐在家闲适的官员,但他举荐的大都是先朝元老,为明光宗所忌。未几范景文也有察觉到光宗的不喜,便因事乞假回乡。没想到很快就又换了皇帝。新君要求所有在籍官员填报隐田、以及在职期间收受贿赂之事,明言相信官员的申报,但是会让御史以个人填报的数据为根据做核查。这让范景文燃起对新君的好奇,也促使他很快返回京师。但是吏部没有他的位置了。正好工部修建帝陵、研制火炮忙得不亦乐乎,周嘉谟就把他打发到了工部。他来工部之前,周嘉谟对他说:“工部的尚书、侍郎都六七十岁了。你才过而立之年,到工部好好干,新君愿意用年轻人。”王永光和徐光启这次选范景文这个工部郎中去负责平朔之事,也是因为他的年龄和资历:二十七岁中进士、有过优秀的基层工作经验,在吏部又有过小小的挫折,怎么看都是大有培养前途的可造之才。王永光把天子准备用平朔煤炭替代木材、做西北民众的取暖和煮食的烧柴主张,细细地讲给范景文。徐光启很赞成天子的种树种草退耕保护水土,也把这些道理讲给范景文。等范景文都理解后,他就说:“下官明日就启程去平朔,尽快把平朔煤矿之事弄清楚。不过依下官所想,不如将陕西、山西的百姓迁徙一些去辽东等地,只有空出来更多的地方,才能减少砍伐树木、减少对水土的破坏。”王永光和徐光启对视一眼,俩人都认为范景文的提议有道理。作者有话要说:庆陵原为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景泰皇帝朱祁钰是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的弟弟。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弟弟朱祁钰监国,后被立为皇帝,年号景泰。尊英宗为太上皇,一年之后,英宗被放回,闲居南宫。庆陵石五供景泰八年,景泰皇帝得了一场大病。武清侯石亨等人趁机发动夺门之变,将景泰帝软禁在西内,重新立英宗为帝。不久,景泰帝忧愤而死。英宗废朱祁钰为王,同时将景泰帝在天寿山已经开始施工的陵寝废弃,把景泰帝按亲王的规格葬在了北京西山,未入十三陵。抚顺的煤炭工业历史悠久,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早发现和利用煤炭的地方之一。早在明代以前,就巳有手工开采煤炭的历史。但到了清代,由于抚顺地近“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即新宾的永陵,沈阳的东陵、北陵),清朝统治者深恐伤了“龙脉”,严禁开采煤田。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清皇朝内外交困,国力日衰,财政奇绌,才不得不取消开发抚顺煤田的禁令。第853章 木匠皇帝108范景文自从明白自己的奏章在光宗那里为何被忽视后, 回乡后一直就在反复思考,为什么自己的主张不符合泰昌帝的期冀。这失败使得一帆风顺过来的他备受打击, 所有的光宗耀祖、封侯拜相的远大理想, 都在天子的漠视下成为飞灰。直到他回到京师, 周嘉谟勉励他的那句新君愿意用年轻人,才让他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不因为从吏部换去工部而受了影响。——他把新君登基后得到职位的起复官员、被调动的、升职的做了整理,发现果然如周尚书所言, 新君喜欢用年轻人, 喜欢用年轻就中了进士的人。这样的分析结果出来后, 他立即一扫从吏部炙手可热的验封郎中、被分派到工部做营缮郎中的不舒服。认真仔细地投入到工部的日常事务里。他看工部右侍郎徐光启被天子重视, 特意调徐光启过去研发火炮, 就跟着徐光启去过几次匠作坊, 也看过火炮的试射。回家反复思考以后,他开始跟着徐光启学数术、学既往不放在眼里的那些杂学, 一年下来成绩是非常可观的。现在两位上司摆明了是要提携自己,而且自己顺口说出的要将黄河中游的陕西、山西百姓迁徙去辽东之语, 两位上司也有认同的倾向,便略拘谨地说:“下官只是突发此念, 具体的数字、迁徙的规模, 还有待深入的调查后才能得出。”王永光一笑, “迁徙这事儿不急,还涉及到户部的税赋呢,可以先放放。”徐光启很高兴跟随自己学习一年的范景文, 能有用具体数字说话的概念,向他鼓励性地点头表示赞许,交代他先看看抚顺露天煤矿的资料,然后再去平朔。“梦章,平朔的事情虽急,但是我们工部也要有第一手的、可信的数据向天子汇报、与户部打交道。天子把此事定为我们工部明年的第一件事,哪怕你未赶得紧参加腊月的预算,户部也会比照开发抚顺煤矿,留出第一笔的开发款。至于你提的迁徙陕西、山西百姓之事,本部会与子先以你提议的名义,报到明年的治河预算里去。”范景文立即站起来说:“多谢部堂提携,那迁徙之语之事顺口而言。”王永光一笑,心说自己到了现在这份上,还真就没有占后辈功劳的想法了。俩人差了快三十岁呢。晚膳后,朱由校美哒哒地练过长/枪,泡在浴桶里他还仍然高兴地想着平朔的露天煤矿。如果平朔明年夏天能够出煤,陕西、山西就可以全面改为烧煤,退耕还林,保护水土,减少黄河水中携带的泥沙,才是治理黄河的上策。今晚轮到曹化淳值夜,他将天子的衣物都准备好,就静静地守在屏风外面。突然间应该在外面值守的小宦官,不仅进到屋里了,还焦急地在门口挤眉弄眼,立即走过去低声叱责。“皇爷正在沐浴,什么事这么急?”守门的小宦官低头,低声回答:“曹爷爷,是永和宫邵太嫔派人来传话,说是十公主从傍晚开始发热下痢不止,太医院的院判都惊动了,擅长小儿科的也都请了去,说是,说是……”小宦官说不下去了,曹化淳也明白他的意思了,虚踢了他一脚,命他到门外守着去。自己深吸一口气,急急地转回到屏风外原来站立的地方,低身禀报。“皇爷,永和宫邵太嫔派人来说十公主病了。”朱由校早已经听到了小宦官的禀报,等到曹化淳隔着屏风说话,立即从水里起来。“赶紧收拾了,去永和宫看看。”曹化淳立即转去屏风里面,帮着刚出水的朱由校擦水、擦头发。“皇爷,奴婢让他们准备御撵。这头发全湿的,别被风吹着了。”“好。”朱由校甚少用御撵,但是今儿情况特殊,他可不想冒着寒风去永宁宫,外面可都是滴水成冰的数九天了。等朱由校到了永和宫门口的时候,朱由检带着三位公主、还有两位郡主匆匆赶过来。这两位郡主是朱常淓的姊妹,现在留在宫里跟着王太妃、八公主住在景阳宫。几人上前见礼,曹化淳让宦官把御撵抬进永和宫的院子,自己上前把天子的吩咐说了——“皇爷吩咐,五郎陪着进永和宫,请公主和郡主回去歇息。皇爷刚刚沐浴,头发是全湿的。”皇五女朱徽妍立即出面应了天子的吩咐,带着俩妹妹和俩堂姑回转了。轿子抬到永和宫的宫门口,朱由校裹得严严实实地下了轿子。进到永和宫的正殿,见太医院从院正到精通小儿科、内科的太医,十几人都在。呼啦啦地围上来见礼。朱由校把紧裹的大氅解开,湿漉漉的头发吓到太医们。“陛下不该这样出来的。这样着了风寒可怎么好?”太医院刘院正仗着自己已经六七十岁了,板着脸责备朱由校。“陛下,先擦擦头发。”有伶俐的宫女拿来布巾递给曹化淳,曹化淳赶紧上前服侍。“是朕心急了一点儿。刘院正,十公主如何了?前天不是还好好的吗?”刘院正的胡子都翘起来了,心里说前天好好的,昨天就有死掉的呢。其实朱由校的后一句话是对邵太嫔的永和宫里人问的。朱由检挤上来说:“皇兄,午膳的时候听娘娘说十妹上午就开始泻痢,微有发热,娘娘立即让人去请太医了。刘院正当时就带着人赶过来了。十妹是晚膳后开始发热、下泻加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