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22      字数:5422
  今晚可以好好睡一夜的,量努/尔哈赤也舍不得再派三万旗民来送死了。在沈阳城下安营扎寨了俩多月的努/尔哈赤,与他的心腹臣子商议、定下来要撤军以后,下午攻城的事儿就没怎么放在心上了,全权交给侄子二贝勒阿敏去负责。可阿敏并不知道努/尔哈赤有撤兵的打算啊。他只想着和自己一样有贝勒封号的代善、莽古尔泰、黄太吉他们兄弟仨,十有**都丧命在明廷的援军手里了,而努/尔哈赤的其他儿子再没有能和自己比肩的勇猛儿子,他浑身就立刻充满了说不出的力量来。他把这力量表现在下午督促将士攻城。他的马鞭子挥舞的嗖嗖带响,督促攻城的将士拼命。沈阳城墙上守城的明军在忐忑了一上午后,慢慢放松了心神。到了午后,北城墙上的军卒都惬意地仰脸晒着暖融融的罕见阳光,享受着二个多月以来唯一的停战悠闲。等建奴气势汹汹地、以远超这些日子的凶猛来攻城的时候,好多军卒即便是在将官的拼命吆喝下使劲,但还就没有反应过来。这导致了北城墙的好多处被建奴攻克,二贝勒阿敏也随后登上了城头。混战发生在沈阳的北城墙上了。驻扎在辽阳城巡按御史张铨,从昨天中午就就处在兴奋中不能自拔。天子带军御驾亲征,一个照面就解决了围困辽阳城的建奴,这结果导致了不仅他一个人,全辽阳城的所有将士都处在激动中不能自拔。连日来的被建奴围困的压力骤然解除,张铨也很识做地立即把城里的戒严令取消了。百姓可以走出家门,商家也都打开铺子做生意,整个城市如同过年一般地热闹起来。第二日那些禁军将士只要还能骑马的,就在早膳后全副武装了起来,他们要离开辽阳城,追随天子北上征伐建奴。这些禁军将士在连夜弄开的小南门那里,行程被耽误了。他们受到了从军以来的来自百姓的第一次热情相送。自发的辽阳城百姓,箪食壶浆欢送这些为保卫辽阳城战斗了两个月的禁军。欢笑了半上午的辽阳城,下午就被络绎不绝送进城里的重伤将士吓到了。张铨从护送这些重伤员的口里,得知了皇帝这支才五万人的亲征大军,一昼夜内消灭的建奴数目,惊讶得合不上嘴。但跟着就被天子也领军下场与建奴搏杀气着了。他安排好伤员,就立即去写劝谏的奏折,洋洋洒洒地快有三千字,比殿试还要用心地做了一夜的文章。天刚放亮,就打发巡按御史府的衙役,骑马将封上火漆的奏折往北送。第823章 木匠皇帝78北城墙上发生了建奴多处登上墙头之事, 立即被传令兵飞马告知了熊廷弼。同时间,北边城头告急的消息也随着传令兵的一路喊叫,散得满城皆知。等熊廷弼、周永春赶到的时候,沈阳的总兵官以贺世贤为首的尤世功、陈策、姜弼、朱万良, 已经率领全部的人马扑到城头厮杀起来。登上城墙的建奴越来越多, 这消息也报去了努/尔哈赤那里。努/尔哈赤愣了一下, 然后笑着对何和礼说:“何和礼,你看到没有, 这是沈阳城在留我们呢。”何和礼谨慎地提醒道:“大汗莫要被眼前的短暂胜利迷惑。臣看熊蛮子不会让二贝勒在城头站住的。”这些日子大金的勇士登上沈阳城头的机会还少了吗?何和礼在南下围攻沈阳前, 从来没想过熊廷弼治下的明廷军卒, 与他在抚顺、铁岭、开源、还有萨尔浒战役中, 见过的那些明军完全不同。沈阳的这些明军, 未必就比之前那些明廷军卒武艺更高强,但是他们身上有一种不怕死的韧劲,这种韧性和舍得拿命去拼的狠劲, 他当初在年轻的努/尔哈赤身上也曾见过的。何和礼早就想劝大汗撤军的,但是他不敢直接说出来。如今的大汗已经不是与他初见的努/尔哈赤了。他太明白大金立国后,努/尔哈赤身上那些让人不得不低头的变化。比如诸英的死,比如舒尔哈齐的死。如果他坚持着过去的情谊、不随着做出相应的改变, 等待自己的绝对是比舒尔哈齐和诸英悲惨的下场。自己只是大汗的女婿, 关系能近得过大汗的胞弟和嫡长子吗?何和礼从来都属于能够冷静地看事、看人的那类型。如今他冷静地看着努/尔哈赤、提醒他不要犯了错误。何和礼的话点到了努/尔哈赤不愿意面对的事实。从第一次登上沈阳城头的开心, 到屡战屡败的今天、能够再一次地登上沈阳城头……□□哈次突然问何和礼:“你说,要是没有明廷的援军到来,我们是不是可以攻下沈阳城的?”何和礼立即明白自己刚才说错话了。“大汗, 在女真巴图鲁面前,就没有攻克不下来的城市。”□□哈赤这才展颜继续说话。“是啊,你说的对。在女真巴图鲁面前,就没有攻克不下来的城市。可惜啊,咱们现在不知道明廷援军的任何情况。不然就该趁着阿敏撕开了沈阳的乌龟壳,把沈阳屠光了再离开。”何和礼点点头,“大汗,臣已经派人去增援阿敏了。不过就是城门打不开,单靠云梯进去沈阳城的人手有限啊。”正好这时候有军卒把沈阳城头的战况报进汗帐。“大汗,二贝勒阿敏与明军在城头上展开激战。”这消息顿时扫去了努/尔哈赤因为四个儿子没有消息的颓败。他站起来,声音洪亮地说:“何和礼,沈阳城里的那些汉人,十个八个捆起来也不如咱们女真的一个勇士。走,咱们去城下看看,给咱们的巴图鲁助威去。今夜一定要拿下沈阳、屠光沈阳。等到明廷的援军到了,留给他们看这个成了一片焦土的沈阳城。哈哈哈。”何和礼跟着哈哈大笑□□哈赤往城下去,他在心里想着:难道是长生天看他们这俩月攻打沈阳太艰难了,在他们决定离开前给他们的补偿?熊廷弼和那些总兵官们,都是抱着必死之心登上北城墙的。将军以命相博,带动了军卒也奋勇杀敌。随着城头溅血,同袍毙命,松了守城那根弦的军卒们,在蜂拥而至的建奴登上城墙后,终于醒过味来,开始悍不畏死地与上来的敌人搏斗展开了白刃战。随着时间推移,明军增援而来的人数增加得快过登上城墙的建奴,越来越多的人致使双方的武器都挥舞不开。占了人数优势的明军将士,甚至采用了最古老的街头巷尾的泼皮打架伎俩,几个人抱腿、抱腰的合力将上了城墙的建奴推下去,甚至有的士卒是拽着建奴的发辫一起跳下去的。努/尔哈赤才到城下不久,就眼睁睁地看着穿着贝勒甲胄的阿敏,被几个明军军卒推下了城墙,摔得昏迷过去。不等夕阳收走最后那一点的余晖,沈阳的北城墙上就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凝重。只有触目惊心的明军将士尸骸、残肢断臂,还有那一滩滩洒满城墙、冻在冰冷城墙上的鲜血,显示出不久前这里曾经有过的惨烈厮杀。城头的这场激战,明军是靠主场的人数优势占了上风,把登上城墙的建奴都赶了下去,保住了沈阳城。但是损失是极其惨重的。总兵官尤世功顾不上处理自己身上的数处伤口,指挥军卒把明军的伤者抬去医治、把建奴军卒的尸体抛去城墙外。朱万良上前架住他。“老尤,这里交给我了,你赶紧去把伤口包好。”姜弼叫过两个军卒把还在朱万良手里挣扎的尤世功弄去城楼里,又派人去叫军中的医士赶快过来。几位总兵官身上都挂了彩,其中以尤世功伤的最重,但他还是强撑着对熊廷弼说:“经略,今日下午是末将轮值到城头镇守,末将守护城墙不利,导致建奴从多处登上城墙,请经略处罚。”熊廷弼刚想张嘴,王安挑开门帘进来。“咱家听说你们有谁伤的比较重啦?离京前皇爷赐了咱家一点子好药,太医说是可以白骨生肌。咱家没能耐和你们几位将军一起上城头杀敌,这几盒灵药就转给你们用。”王安打岔,使得熊廷弼要脱口而出的叱责话一下子就没了机会说。等几位将领从王安手里拿了药、对王安再三感谢后,他也醒悟过来现在不是斥责尤世功的时候。周有春开口说道:“尤总兵,你不要怪责自己了。这些日子谁当值的时候,建奴没有登上城头过?熊经略自然明白是靠着大家一起的努力,才保得沈阳至今不曾沦陷。”熊廷弼跟着点头,对这些刚刚经过苦战的总兵官说:“你们赶紧回去裹伤,今夜我和周巡安一起值守。王内相,城里的安稳就拜托你了。”王安立即说道:“经略放心,咱家晓得怎么做。”城外的努/尔哈赤看着抬进营里还昏迷不醒的阿敏,不知道用什么话才能表达出自己的伤心。阿敏虽是侄子,也是他看着长大、一手带起来的勇将。如今虎目紧闭、生机微弱,随军的医士看过后说阿敏是摔到了脑袋,能不能醒过来都难说。派出去查探四贝勒的哨探都回来了,向他禀报明廷援军在清理与四贝勒的战场。他们趁着明军回营,从堆积在一起的女真军卒尸体中,把四贝勒的尸身偷了回来。四贝勒带去的人没有活口留下。大贝勒的人则被炮弹炸的尸骨无存。何和礼主持了对哨探游骑的问话,三波哨探说的大同小异。□□哈赤在一边听明白后,摆手让这些旗兵离开。“何和礼,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长生天在惩罚我了?”两天内,四个贝勒都出事了,三个儿子一个侄子,压得□□哈赤这时几乎要喘不过来气了。这四个孩子哪一个不是自己的心头肉?哪一个不是自己心爱的勇将啊!长生天啊,不如带走自己换回这四个孩子。□□哈赤低头呐呐向自己心中的神灵祷告。何和礼低声安慰努/尔哈赤。“大汗是因为晋商那边突然断了盐铁,为了女真族人能够过去冬季才南下的。长生天不会怪责为族人考虑的大汗的。大汗在熊廷弼重返辽东后,就想与明廷重开口市,是明廷拒绝了大汗的求和,把大金逼到不得不在冬天南下的困境中。这些女真人的勇士也不会怨怪大汗的,他们都是为了族人能够活下去,才跟随大汗南征的。”额亦都、扈尔汉知道努/尔哈赤的心情不好,也到帅帐来劝慰他。“大汗,咱们先回去赫图阿拉。当初大汗能够用十三付盔甲起兵,如今只是一时的不利。咱们先看看明廷的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再图谋以后。”仨人跟随努/尔哈赤多年,最明白他的骄傲所在,也知道用什么样的话,才能够劝慰得了他。站在沈阳城头的熊廷弼看向北边黑魆魆的远方,那里有建奴的大军营帐,那里有沈阳城百姓的威胁。他转头对周永春说:“孟泰,这城守的越来越艰难了。老夫原以为能够饿跑建奴的,可眼开着春暖花开了,建奴居然能靠着吃人肉挨这么久。唉”周永春知道熊廷弼担心今日之事重演,但是担心有什么用呢?!“飞白兄,咱们就像今天这样与建奴死拼也就是了。尽人力听天意。我不信依着沈阳这些将士的努力会保不住沈阳城的。”熊廷弼沉重地点点头。他们只有继续坚持下去,别无出路。第824章 木匠皇帝79张铨在给朱由校进谏的前一日, 就向朝廷发了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去京城。这封八百里加急是在辽阳城打开小南门、禁军三千余将士离开辽阳的时候送出去。这封文书有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 分是捷报——天子御驾亲征,一个照面就歼灭了女真万余的骑兵,解了辽阳长达两个月的围困。另一部分的内容就是点名弹劾了以方从哲为首的阁臣、还有六部尚书等文臣、武将、勋贵、宗室的。主旨内容是弹劾他们竟然让虚十七岁的天子御驾亲征,问这些人还要不要脸、还有没有点儿身为大臣、重臣该有的当担?英国公和定国公等所有的大明勋贵都被他点名斥骂为酒囊饭袋。骂他们只知道承继了朝廷给他们祖宗的遗泽、只知道躺在二百年前的功劳册上;骂他们为了能够继续地混吃等死,逼得一个没成丁的孩子替他们的出征。列祖列宗的脸都要被怕死鬼丢光了。连那些被迫留京的宗室藩王们,都被张铨骂了一个狗血淋头,直斥他们枉为天子长辈、兄长, 看天子一个小小少年领军出征, 他们这些老朱家的成丁无动于衷, 简直是冷心冷血的行尸走肉,令太/祖、成/祖蒙羞,怎么还有脸再领藩地的供奉。张铨作为御史的功力全开, 把满朝文武、勋贵、宗亲都归到不要脸皮的行列里了。内阁首辅方从哲看过张铨的折子后, 只觉得老脸发胀, 气恼自己居然被天子蛊惑、同意了天子亲征。他把张铨的弹劾奏章在阁臣之间传阅以后, 按照惯例来处理此事。哪一位臣子被弹劾了, 他有权利知道弹劾他的内容, 然后上折子自辩。可张铨这折子涉及得人太多了, 不可能派御史把弹劾的内容向每个人都说一遍的。因此内阁的四位阁臣商议后,不顾当初是怎么通过的同意天子亲征的,现在都得认真对待张铨的弹劾。他们决定明天提前召开在大朝会,把这折子念给群臣听,让相关臣子各自上自辩折子。然后还要在寿皇殿, 当着神宗和光宗的灵柩,把朱家的王爷、国公等成丁召集在一起,让朱由检主持、张问达去念有关宗亲的弹劾内容。张铨的弹劾骂的有点儿狠,骂人的那部分内容,完全遮盖了天子在辽阳城外的大捷。大朝会之后,所有的人都脸色讪讪、脸皮发烫。不管天子亲征是因为什么不带他们同去,反正他们不顶用、无能为天子解忧是被张铨盖戳了。在寿皇殿跪在光宗和神宗灵柩前,听张问达义愤填膺、悠扬顿挫念完宗室枉为人长辈、兄长的、弹劾宗室部分后,所有的朱家成丁男子都是懵的。——什么时候宗藩又可以关心朝廷大事了?若是能有机会替天子出征、掌握兵权谁不肯啊!张问达念完以后,丢下一句让他们上奏折自辩,就带着朱由检离开了。留下这些宗藩在神宗、光宗灵柩之前反思一个时辰。至于宗藩的心里会怎么想,那不是张问达应该顾及的。天子撤藩的意图那么明显,还就怕这些被拘在十王府的宗亲老实呢。还不等朝臣做出什么反应呢,张铨的第二封八百里加急在大朝会结束后又到了。这一封是给兵部的,仍是由两部分内容组成,按时间顺序分为:天子在第一天解了辽阳之围后,诏令在辽阳的禁军随征。禁军的六千将士中,除了躺着不能动的,能上马的三千余将士都奉命跟随亲征了。第二部分是天子在辽沈的中间地段,在凌晨遭遇建奴夜间袭营。天子率领禁军歼灭近三万人,有战马尸骸(主要是根据清点马头等统计的建奴军卒数)。之后,在上午又与建奴万余骑兵对决,天子亲自领兵上阵冲杀,歼灭这万余骑兵。这个有人头、马头等尸骸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