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16      字数:4539
  他垂头丧气失去斗志多次想投降曹操,接过都被陈宫阻拦了。“曹贼是因为缺粮而来进宫徐州,无粮草以后他自会退兵了。”对陈宫,吕布是相信他又怀疑他。如果事情都按陈宫说的去做,自己必然不会落到外无救援的境地,怀疑他就是妻子说的曹操待陈宫如父母办尊敬,陈宫还不是背叛了曹操?陈宫不值得相信。就在这样的犹豫中,围攻三个月下邳的曹操急躁了,他决水围城,领吕布军中立即军心大乱。早有投降意愿的侯成、宋宪、魏续反叛,绑了陈宫降了朝廷。吕布在白门楼见曹军的攻势知道大势已去,令左右将他的首级交给曹操。但左右不忍,吕布就下城投降曹操了。曹操的亲卫把吕布捆得紧紧的押到曹操跟前。吕布拜倒,“布甘愿降明公。可否松绑?”曹操回答吕布道:“缚虎不得不急也。”吕布诚恳地对曹操说:“明公所担心不过是吕布这个人,现在吕布已经投降与你了,不值得再担心。明公得到我这样的勇将,由我率领骑兵,明公率领步兵,就可以统一天下了。”吕布的话打动了曹操,曹操想到在江东的那只小疯狗,捻须犹豫起来。刘备在一边看到曹操犹豫了,心里对吕布的仇恨简直要把目光化作了实质的钢刀,把吕布千刀万剐了。就是这个三姓家奴,害得自己好不容易拥有的基业成了烟云。于是他对曹操说道:“明公可还记得吕布怎么侍奉丁原和董卓吗?”吕布大骇,对刘备说道:“昔日我救你与性命危殆之际,如今你要诳明公杀我?小人之言最不可信,明公请查。”曹操本就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有人辜负我的秉性,立即摆手让人把吕布推了出去。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同拒降的属官陈宫、高顺的头颅一起送往洛阳,到皇帝那里去请功。一代枭雄猛将,就这么身首异处,死在刘备的手中事后荀彧与曹操说起刘备,“明公,刘玄德记仇不记恩,其心思歹毒,不可不防。”曹操眼神晦暗地回答荀彧,“文若,那刘玄德最好别漏丝毫的蛛丝马迹……”二人瞬间达成了一致的意向。第691章 691、武烈皇后37诸葛亮与吴国太探讨了约有大半个时辰的《左氏春秋》, 在一边听着的孙权开始还能够插话进去,慢慢就闭嘴只能听母亲与诸葛亮一来一往发言, 从《左氏春秋》谈到《吕氏春秋》中的《恃君》。“君道不废者,天下之利也。故废其君, 而立其行君道者。君道何如?利而物利章。故为天下长虑,莫如置天子也;为一国长虑,莫如置君也。置君非以阿君也, 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 置官长非以阿官长也。德衰世乱,然後天子利天下, 国君利国, 官长利官。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之所以时作也。”吴国太慢慢把《恃君》中这一小段背给诸葛亮,就见诸葛亮皱眉思考了好一会儿才说话。“国太是要行废立之事?”好一个心思敏锐的孔明。吴国太皱眉,“废立之事不好妄论。从何进乱宫,黎民百姓陷入困乱已经十年余。更不提早先的灵帝当政的那些黄巾军了。孔明你认为天下应该这样下去吗?”“自然不可以。”诸葛亮这十来年颠沛流离的日子让他认识到天下必须要稳定, 可荆州的刘表利用五姓之间的矛盾, 求得了暂时的微妙的平衡, 一旦有一家衰微或者做大, 这平衡打破了对荆州就是灾难。可扬州呢,听长兄讲一切寄托在吴侯孙策身上。诸葛亮瞟一眼在边上陪坐的孙权, 这二公子课业一般,只是普通人之智质。“国太是以为天子无机缘定鼎汉室河山了?”“机会不大。若是无伯符领先纳贡,天下十四州竟无一州肯奉养天子。食不果腹衣布遮体坐困愁城待外臣供奉, 你认为他可有能力挽救已经倾颓的汉室?”诸葛亮再度陷入了沉默中。良久以后,诸葛亮慢慢抬头问道:“国太可是要蚕食荆州据江东之地抗二袁?”吴国太点头。“非此举难以留得方寸乐土与黎民。”诸葛亮沉吟起来,想着一路踏入吴侯治区的景象与徐州、荆州的差别,想着北方舍家弃业要来江东躲避战乱的百姓,他起身拜倒。“亮愿追随国太、吴侯为黎民争乐土。”吴国太赶紧让孙权扶起诸葛亮,笑着对他说:“孔明,你如今只比仲谋大了一岁余,虽然你诸子百家读了许多,但是我安排半天学习,半天跟在吴侯身边做书记可好?”诸葛亮赶紧再度躬身致谢,能在刺史府谋到一个职位、还是吴侯身边的书记太好了。从叔父病倒,自己就想在荆州谋到一个位置担起养家的责任,可是竟然连接替叔父做一个属吏都难。吴国太让孙权还礼,“既你同意了,仲谋每天早起与伯符练武,你愿意就和他们兄弟一起操练,上午就跟在伯符身边做事,下午你俩个就一起读书吧。讲课的人可能是张纮、张昭,也可能是任何一个某方面能力超卓的大人,还望你有闲暇提点提点仲谋。”他立即认识到吴国太的安排,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对诸葛一家也是最好的。孙权看了母亲与诸葛亮的一番对答,心里已经折服在他的课业比自己优秀了。赶紧对诸葛亮施礼。“请孔明兄不吝指教。”半上午的对答,诸葛亮得了一个全天候的同僚加同窗,然后他与孙权辞别吴夫人,去孙策身边开始做书记官的生涯。晚上回到家里,诸葛亮把一天的经历讲给叔父、继母、诸葛瑾和诸葛均。诸葛玄虽沉疴日久、旅途又很辛劳,但他先是解开了部分心结,如今见诸葛亮竟然也得到了刺史府里的书记官,虽然没有品秩,但是跟在吴侯身边做事,还愁以后没有前程?而且每日下午还能与吴侯府里的公子们一起读书,这可是吴侯看重子瑜兄弟俩个了。诸葛玄越想越开心,整个人如同枯木逢春般地焕发出生机。“子瑜、孔明,你们得吴侯器重,就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做好分内事。”“喏。”兄弟俩赶紧站起来应道。诸葛瑾待诸葛亮把他一天的正事说完后,才说起对诸葛均的安排。“张子布今儿问起阿均的课业进度,然后说吴侯府里的小公子们甚多,刺史府的属官有年龄相仿的子侄儿郎,都跟着他们在一起读书。每天辰时开始读书,辰正刺史府备早膳,午正也有饭食,嘱我明日将阿均带过去。”小谭氏的眼里冒出了泪花,她擦去眼角泄露心事的泪水,却止不住地哽咽起来。就半个月的时间,家里从快要绝望的绝地,一下子落到蜜罐里了。“子瑜,幸好你来了东吴。”小谭氏发自内心地赞扬诸葛瑾。虽然这继长子不如孔明和阿均与自己亲,可他从来待自己也恭敬守礼没有怠慢。“大兄,幸好你得了吴侯的器重。”诸葛均很高兴,明天他就有了新同窗,他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与新同窗一起读书了。诸葛瑾想说是吴国太器重自己更多一些,但他抿嘴咽下了心里话。对吴侯来说,吴国太是他最信任最依赖的人,他们母子情深,自己还是不要在这时候说扫兴话了,相信依着孔明的聪明已经看出来了。这一年的南北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兖州的曹操终于得了徐州。压抑在他心头的对徐州愤恨,容不得他继续憋着了。他也怕把自己憋出来毛病呢。于是下邳在被曹操引了引沂水、泗水灌进城里去,然后再被曹操攻破后,遭遇了再一度的屠杀和抢掠。曹操和他手下的军卒发泄了几天后才冷静下来,他发现事情做得过了,可是后果已经是他不能面对的了。“人屠”成为曹孟德的别号,在短时间内再度在大江南北传响,成为能止住小儿夜啼的恶名。荀彧收到东吴的孙策辗转送来的一封信,里面只有酣畅淋漓的几个泼墨般的大字——荀氏,人屠主谋。荀彧晃了几晃才没有跌倒,他明白这是孙策在逼自己做选择了。如果自己继续辅佐曹操,那么用不了不久,给曹操出主意屠城的人就是荀氏,荀氏就要被永远定在“人屠主谋”的名号下。让自己弃了曹操去江东?荀彧舍不得自己在曹操身边谋下来的位置。几年下来,他已经成功从谋士的地位,转到内政治理方面。通俗一点说,就是从张良的位置,转成了萧何的位置。舍不得舍不得!可荀氏的名声呢?千古史册的身后名呢?荀氏后人该怎么办呢?荀彧急忙派人把荀攸请来商议,他与荀攸是同族的堂叔侄。荀攸更多喜欢隐藏在幕后出谋划策,甚少在人前开口。这两年反倒是郭嘉在曹操跟前更得其青睐。荀攸看着心急难耐的荀彧说道:“叔父难道被这虚名恐吓住了?依公达看来不理会也就是了。”荀彧看他完全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忍着气说道:“我荀氏千百年的名誉,决定与你我二人身上,你说不理会就可行的?!主公为什么得了‘人屠’的别号,还不就是这竹纸把一屠徐州、二屠徐州之事于天下间宣扬?就是以后匡扶了汉室,又岂能抹去这污名。”“可是几番屠城都不是你我的主意,前番你只是帮明公守兖州,此番我也只是出主意那吕布。这样的污蔑之事与我们无关。再说了,主公以后得了天下,自然能够找出竹纸的东家,在史册上‘澄清’这屠城等等是其污蔑。”荀彧发现自己与族侄荀攸是没法交谈了,他认识到俩人之间最大的分歧所在,自己是盼着曹操能够做大、然后匡复汉室。荀攸也是盼着曹操能壮大,但是他是期冀曹操能够得了天下。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与谋,说的就是这般吧。荀彧病倒了,所有的军政大事他都没法起身办理,曹操不得不亲自过问很多的琐事,一时间忙得昏天暗地,倒也是无暇顾及“人屠”之事了。荀彧的病倒是曹操认识到他对自己的不可或缺,于是曹操指令自己能请到的最好的郎中,来为荀彧诊治。几个郎中回话都说荀彧是心有郁结,情志不畅所致。曹操觉得很莫名其妙,他很关心荀彧,连着几天没事儿就泡在荀彧的房间里。“文若,你心里有什么事儿想不开的,你与我说,我替你办了。”荀彧苦笑,“彧无事,过些天自然就好了。”他在心里后悔,后悔对程昱的做人肉脯假做无知;后悔竭力帮曹操保下了兖州三县;后悔不曾劝阻了曹操的第一次屠城,以至一再发生屠城之事。可是荀氏阖族都在兖州呢,自己没办法带领全族脱离曹操,什么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荀彧是先尝到了。曹操能信才怪呢。可荀彧不说,曹操也没办法。曹操只好问计与荀攸。“公达,文若病势凶恶,他是为何事郁结在心?我问了他几次他都不肯说。”荀攸看曹操是真的关心荀彧,而荀彧不说自己就更没有替他说的必要了。“明公也知我与叔父关系一般,我因他病了才去看他,也没问出来是因何发病,却不料病势越来越沉重了。”于是众人眼看着荀彧失去了生机,一日日地渐渐枯萎下去。第692章 692、武烈皇后38曹操再度屠城, 这行为在洛阳引起了轩然大波。助天子东归有大功而晋御史中丞的钟繇上书天子,建议严惩曹操屠城的行为。朝臣有不信曹操屠城之事的, 钟繇建议天子派人去徐州核查事情。本来钟繇这人因为曹操占了兖州后,以兖州牧自居主动给还在长安的天子上表, 对曹操的印象非常好。当时李傕、郭汜等人认为曹操是想在关东自立天子,虽然派了使者来,也并非是出于他的本意。还商议着要扣留曹操的使者, 拒绝接受曹操给天子的上书, 否认曹操的兖州牧。钟繇出面劝阻持有这样意见的李傕、郭汜等人。“当今天下豪强割据,各自都假托天子之命辖制一方, 没有什么人把天子方子眼里, 想着给天子上书。如今有曹操上书给天子,不管他是真是假,他心里还是有天子存在、有皇室存在的。如果拒绝了他的‘忠诚’,多天子以后再兴汉室的愿望不符。”就是因为钟繇的这番话,曹操最终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拿到了兖州牧的官方文书。所以曹操对钟繇一直是心存感激的, 并把钟繇引以为神交。可是曹操接连地屠徐州, 有江东孙策对天子的恭敬和稅贡, 让钟繇没法把那种只要认同小皇帝,就是忠臣的理论在洛阳再搬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