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07      字数:5228
  贾赦把贾政逼起来以后, 兄弟俩联手把所有家事都管了起来。无论是外面的庄子、铺子,还是不能回避的人情往来,府内的吃喝拉撒睡, 都得兄弟俩尽快地一起去处理好。贾政人虽然虚弱的打晃, 但是多少能够帮贾赦看看府里的事情、看看外面铺子送上来的帐本, 做帐、查账。可这样的帮忙,贾赦出于原就不看好贾政的能力, 少不得过几天就返回头来抽查。真的没出他所料,几天的功夫, 贾政就弄乱了不少事情。气得贾赦暴躁得很,恨不能把他打回床上去躺着了。“老二,你这些事情做的都不对。”贾赦指着贾政理的账目, 噼里啪啦一通,一点儿都不给贾政留情面。贾政从江南一路躺回来, 在船上就得到贾赦这个做大哥的不少照顾。在父亲的丧事上,贾赦有颇有担当地承担了大部分的事情。他现在对贾赦的尊敬,要是说原来是有一二分虚的,如今起码加了五分实的。贾政对贾赦这样不留情面的指责, 闹了个大红脸,但他还是立即回话:“大哥,你说我哪里做的不对了,您说,我改。”贾政恭敬的态度,让贾赦立即哑了火。贾赦就只好耐心地、把自己从母亲那里才学会不久的、关于铺子里的事情,点点滴滴地、细细地讲给贾政。贾政这人,说他脑袋转得慢,认死理,不是聪明人。但他还有一好处,就是当他把某些东西学懂了、奉为金科玉律的时候,他做起事情来,基本不怎么打折扣的。贾赦给他讲了半天,把自己累得够呛,好容易讲完了,他甩手就走。等到晚膳的时候,他再来查看,发现贾政按自己的要求,在认真修改前面做错的地方。——原来老二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荣国府闭门守孝,贾母日日摆出走几步都勉强的姿态,只在内室打坐,或是在厅里的长榻上歪着,拢了几个孩子,看他们在厅里玩耍。幸好贾瑚和贾珠大一些,能降住精力充沛的贾琏,元春哄着瑛儿,有瑛儿的奶娘在一边看着,算是不用贾赦管孩子了。但就是如此,贾赦仍然觉得自己忙的喘气都难,府里的杂事太多了。秋凉以后,他请了常来荣国府走动的王太医,给家里的老老少少所有人,都仔细地诊查一遍。王太医给贾母诊脉后,只说是年龄到了,累着了,好好歇着慢慢养着就好。留了一张太平方子。给贾赦开了一张降心火的药方。轮到贾政了,他却斟酌了好一会儿,留了一张方子,说贾政伤了根基,要慢慢调养,半个月后看情况再开新方子。至于在贾母房里的几个孩子,王太医只让孩子好好吃饭,都不必吃药了。到张氏那里,看张氏将养了快一年的身子,才略略见好些。一场丧事办下来,她又躺回去了。王太医诊脉后,给开了一些补血补气的滋养药方,也只说人累着了,要好好养着。出了张氏的院子,王太医对贾赦说:“世子夫人去年是捡了一条命回来,可惜这场丧事掏干了她的底子了。她以后只能好好将养,不能再让她费心力,不然与寿数有碍。”看完了张氏,又去西院看王氏。对王氏,王太医给出的诊断就平和了许多,说王氏一是累着了,这也是办过丧事的人家常见的情况。只是心气郁结的事儿,王太医劝慰她放宽心思,当可很快恢复。最后留了一个疏肝理气的太平方子,道是吃不吃都可以。贾赦重重酬谢了王太医,命管家好生送王太医出府。贾赦回去荣禧堂的正堂,看贾母捏着几张方子,反过来调过去地看,上前劝道:“母亲,老二还年轻,这几年在府里,有王太医看着,慢慢给他调养,应该能补得回来。”贾母缓缓点头,“你媳妇那里如何?”贾赦抑制不住突然涌上来的心酸,低声向贾母说道:“王太医说她以后不能费心力,不然会与寿数有碍。可是儿子看她,就不是能够宽心养身的性子。”贾母长出一口气,叹息道:“你们是结发夫妻,她也为你生过二子二女。就看在瑚儿、琏儿和瑛儿的份上,咱们府不差银子、也不是买不到好药材,让她好好养着。等瑚儿媳妇进门了,让瑚儿媳妇操劳了。就是这二三年,得你和老二先管家了。”“是。”贾赦心里为难的是出孝以后,自己兄弟俩都要去衙门办差的时候,府里要谁来管家。是不是要让王氏出面管家。唉,到时候再说。“老大啊,还有一事儿,就是府里这几个孩子尚小。等过几日出了热孝,就别再让他们跟着茹素了。他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就是你父亲知道了,也舍不得他们这时候亏了身子的。”贾赦的点头应了,贾政自然也不会反对。“老二,要不你也和孩子们一起吃?”贾母真没想到贾政还有那毅力,一天不歇地骑马跑到江南。贾政太让她刮目相看了。“老二,你父亲在天有灵,定也不愿意你垮了身子的。”贾赦也劝说贾政不要再茹素了,心意到了就好。奈何贾政认死理,说什么也只是不肯,贾母和贾赦也只好随他去了。倒是贾赦费心寻了一个做素菜出名的大厨,花了大价钱,把人请进了荣国府。随着饮食改善,三个大点的孩子很快就恢复了精神。随后,贾赦和贾政开始教导他们学文习武。孩子们恢复了活力,荣国府看着有点儿火气了。只是贾赦看贾政仍旧打飘的脚步,忍不住说道:“老二,你还是每天蹲几次马步。慢慢把身子骨练的结实点。”贾政现在对贾赦的要求,基本是言听计从,他立即点头答应了。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要是没有这几年陪着侄子、儿子蹲马步,他可能不等到江南就得病倒了。贾赦看贾政应允的痛快,练武的时候就把他也捎带上。好在他还知道在小辈面前,得给兄弟留面子,贾政也就跟着他,和子侄一起,一招一式地学起贾家的枪法。元春也要跟着贾瑚、贾珠一起练习,在元春叫苦抱屈、不想练习的时候,贾政就壮着胆子,找沾火就着的贾赦,给女儿说情。“大哥,元春是姑娘,不用这么练习了?”贾赦立即拧起眉毛,“姑娘如何啦?!你看看母亲,要不是有一身好武艺撑着,能比你嫂子、你媳妇还强吗?她们俩要是身子骨好,是不是自己也能少遭罪?”说的贾政哑口无言,只能看着女儿哭得眼泪鼻涕的,跟着贾瑚贾珠后面站桩、蹲马步,不仅爱莫能助,还要劝女儿。“元春啊,听你大伯的话,好好练。你看父亲就是小时候练少了,现在不如你大伯身子好。你祖母小时候练的多,年纪大了,也比你母亲身体好。”元春也五六岁了,渐渐开始懂事了,大伯和父亲说的道理她也能听懂,哭了没用以后,只好继续跟着哥哥们练。唯一轻松的就是贾琏。满府里疯跑疯玩,把他的奶娘和跟着伺候的丫鬟,累得不可开交。贾赦因他年纪太小,怕练早了伤了身子骨,给他加了几个才留头的小厮陪他玩闹。只要他身边不断人,也就随他高兴了。至于自己的小女儿,刚刚会走路,就在荣禧堂陪母亲。这一年对二房的王氏来说,是屋漏偏遭连阴雨。公公的骤然去世,父亲受打击病倒,母亲心焦父亲,也跟着病倒了。然后在冬月的时候,母亲溘然长逝了。正办着母亲的丧事呢,父亲又去世了。王氏好容易养的恢复了往日七八分的身体,再也扛不住,一下子又倒回了床上。王氏与张氏这俩做媳妇的,双双躺在床上,在东西院遥遥相对了。这一年的冬天,不仅是王氏的父母亲去世。过了腊八以后,张府送来消息,说是张老夫人因风寒过世了。张瓒赶紧上了回乡守孝的折子,张家大嫂不仅要赶着整理家事,预备返乡,还匆匆专程来荣国府向贾母告别。“亲家太太,我婆母日前过世了,我们后日就要返乡,以后懿贞这里,就得靠你费心了。”张家大嫂现在太明白自己的小姑子了。而且罗嬷嬷已经把太医看诊的结果,转告给她了。谁家的长房媳妇不能管家理事,日日还要好医好药地将养着,都是让娘家发愁的事情。幸好她生的俩儿子都站住了。“你们放心回乡。老大家的在荣国府这里,是不会亏待她的。就是你一会儿与她说的时候,缓和着一点儿。”“谢谢亲家太太。”张家大嫂从心里往外佩服荣国公夫人,单看她丝毫也未把自己小姑子的素日不孝行径放在心上,照旧把琏儿、瑛儿教养的好好的,连瑚儿也是自己喜欢亲近祖母的,就知道荣国府夫人的心地是良善的。第512章 红楼贾母61红楼贾母61张氏的反应没出贾母的所料, 她在张家大嫂报过凶信后, 就一声不吭地背过去了。张家大嫂无奈,看着罗嬷嬷掐人中把小姑子掐醒了, 拉着哭啼不停的张氏劝说她。“妹妹, 母亲已经快七十岁了, 古来稀的年龄。要是母亲知道你为她的过世, 再哭坏了身子,怎么能安心呢。”好说歹说劝阻不住张氏,张家大嫂府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也只好把小姑子委托给罗嬷嬷劝慰了。贾赦回房看到的就是几乎哭晕过去的妻子, 他既心疼又无奈。“懿贞, 你这样伤心,才见好一点儿的身子又要熬坏了。”回答他的只有张氏抽抽噎噎的哭啼。等贾赦送走张瓒一家回府, 门房见他回来赶紧上去禀报。“大爷,二爷请了太医去看大奶奶。”贾赦赶紧跑回自己的东院, 正见王太医看过了无生气的张氏,对贾母交代病情:“侯夫人伤心欲绝,非下官医药能奏效的。非得有能激起她想活的人或事儿, 才能救得了她的性命。”贾母对上张氏这样怂性的人,也没有更好的法子。贾瑚却对王太医跪下, 哀哀恳求。“请王太医救我母亲一命。”王太医长叹一声,伸手拉贾瑚起来。“不是我不想救你母亲的性命,而是你母亲伤心的自己不想活。”面对这样失去求活意念的病人,再好的药物都没有用。贾母看看贾瑚那伤心小模样, 再想想无忧无虑只知道瞎跑傻玩的贾琏,还有刚能走利索的瑛儿。她上前对闭着眼躺着的张氏说:“老大家的,做父母的比儿女早死,是正常的。但做儿女的比父母早死,你想过你父亲的心情吗?要是你父亲得知你的死信,你想想他还会活吗?”张氏的眼皮略动动。“罗家的,给你们奶奶灌药。老大家的,我可告诉你,你要是不为三孩子着想,不想想三个孩子没了亲娘会怎么样,明年这时候我就给老大娶新人进门,让你生的三个孩子管别人叫母亲。哪天我撒手了,你就等着你女儿被后娘搓揉。”“祖母。”贾瑚不安地拉拉贾母的衣袖,他心里明白祖母是为了激起母亲的求生**。但是祖母说的要给父亲娶新人,搓揉妹妹,还是吓到了他。“瑚儿,走,咱们回去。你母亲要是舍不得你们兄妹三人,她自会好好吃药好好活着的。要是她舍得你们,你们往后就当没她这个亲娘。祖母另给你父亲选个合适的名门闺秀,给你们当母亲。”贾母扶着贾瑚一转身,就看到立在房门口的贾赦。“老大啊,好好劝劝你媳妇,没见谁死了亲娘就不想活的了。你们还有三个孩子呢。,瑛儿才多大点儿啊。”贾赦心情复杂地看着母亲,把儿子当成支撑,慢慢走出了院子。原来在母亲的心里,更多想的是三个孩子没了亲娘会怎么样。难道妻子只顾自己失去了母亲伤心吗?可再多一句话,贾赦都不想去说了。该说的、该劝的,他这两天都说了无数次了。张氏要是舍得孩子、舍得自己,就随她。贾母带着贾瑚回正院,一路吩咐贾瑚,“瑚儿啊,一会儿你带着你弟弟妹妹,去看看你母亲。或许他俩闹闹,你母亲就转了念头呢”“好。我听祖母的。”贾瑚信赖祖母。这几年祖母说什么,他听什么。从祖父去世以后,他就再未去大舅舅家,听大舅舅辅导功课,而是在家里跟着父亲、二叔学习。很多时候他觉得祖母的讲解,比父亲讲解的好,与大舅舅比也相差无几。他曾经问过祖母,“祖母,您为什么会的这么多啊?”“活的久啦。要是你也活到这么久,你会知道的比祖母多呢。”回到正院,琥珀上前说:“太太,姑奶奶打发人来送信,说是亲家太太不好了。太医说是就这一半天的功夫了。”贾母愣住了,今年这是怎么了,怎么自家、姻亲都相继地……“太太,太太?”琥珀见贾母失神地呆坐着,轻声唤了几声,方唤回贾母的神志“唉,”林家那里得派人去看看了。老大走不开,老二才刚刚见好一点儿……“祖母,祖母。”贾琏兴奋地从外面跑进来。大冬天的,他居然能跑到头顶冒汗。“赵家的,赶紧去给琏儿换衣裳。”贾母放下林家的事情,吩咐人去把青油车烘热了,再给贾瑚三兄妹穿戴的严实一点儿,送他们去东院。赵嬷嬷拉着才换好衣服出来的贾琏,听见贾母要打发他们去东院,疑惑地问:“太太,大奶奶在修养呢?,琏儿过去会不会闹了大奶奶”“让他尽管闹他母亲去。赵家的,你别约束琏儿,我就盼着老大家的,看在孩子份上能改了主意的。鸳鸯,你替我看好姑娘。”一众人答应着出去了。等奶娘、丫鬟们簇拥仨孩子走了,正院里瞬间寂静下来。贾母歪在热乎乎的大炕上,琥珀悄悄给贾母膝上搭了一块小褥子。阖着眼养神的贾母,半睁着眼看看是琥珀,就又闭上眼睛。屋子里的丫鬟们,在琥珀的示意下,都踮着脚悄悄地离开房间,不敢发出一点儿的声音。唉,今年到底是怎么了呢!贾代善春天出门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一场疟疾就会要了他的性命呢?王家夫妻先后离世,王子腾要回乡守孝。张老夫人离世,张瓒和张钰都要回乡守孝。现在又到了林家,难道等贾赦出孝了,在朝堂上是与原著一样的孤立无援?应该不会。贾敬是鸿胪寺少卿,贾政中了秀才,贾赦得了侯爵,小一辈的贾瑚,定有南安郡王府的亲事,这亲事又牵连了镇国公府呢。贾琏的亲事,唉,太子能守住心,不慌不乱,贾家还有依靠。但不管怎么说,都比原著只有王子腾、林海能拿出去的局面,好太多了。突然自鸣钟噹噹地敲响了十二下,惊醒了贾母,原来是午时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