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07      字数:5074
  “那瑚儿的亲事,就让你母亲放手去选了。得在将门勋贵里,挑选个身子骨结实的,能够担起长子媳妇的担子,管家理事的。”“好,儿子听从父亲和母亲的安排。”第508章 红楼贾母57过年放假无事, 贾代善与妻子说起贾瑚的婚事。“夫人, 你看有若有合适的姑娘,就早早给瑚儿定了。定要行事大方、有担当的才好。比照二房的王氏来。”“国公爷, 我怕张氏未必会喜欢这样的儿媳妇。以后婆媳不和, 以她那个性子, 在恩侯跟前哭几哭, 恩侯还不得逼着瑚儿休妻啊。”贾代善沉默一下,“唉!这个张氏,我们荣国府定是哪辈子欠了张家的了。”这亲事结的怪自己啊。要不是张氏生了二子一女……“张氏那里, 你不用再担心, 我会教导老大的。我和老大已经商量好了, 给瑚儿选媳妇的事儿都交给你做主,你只管选适合荣国府的孙媳妇, 早点选好了人,早点落定, 免得再出张氏这样的事情。”贾母见荣国公这样说,想想自己这两年见过的、那些勋贵人家的小姑娘,倒还真有比较适合的。“国公爷这么说, 我倒是看好个姑娘。家世得您看适合不适合。就是南安郡王的嫡长孙女。南安世子妃是镇国公府的嫡长女,当家理事都很不错, 听说身上还会一点儿武功。那姑娘比瑚儿小了一岁,瑚儿生日小,实际就是小了几个月。人长得漂亮,身体结实, 说话、行事也都大方得体。国公爷,您看要是可行,我就与南安郡王妃透透风。”贾代善斟酌了一会儿,“好。你看好那姑娘就行。”当初自家为何要给老大定王家的姑娘,就是王家在军中位置低,不担心会被圣人猜忌。这亲事要是放在南安郡王中风以前,是万万不会考虑的。可现在因为郡王被“气得”中风了,圣人认为郡王府治家不谨,郡王世子算是暗里被圣人打入另册了。王府没了实权,自家与他结亲,就不会犯了圣人忌讳。就像镇国公府,手里也没了兵权,反而可以无所顾忌地与南安郡王结亲。但是南安郡王府的军中实力不容小觑啊。要是瑚儿以后能把这部分势力接手过来,等太子登基了,自然份量也能加重几分的。贾代善高兴,立即派人去叫贾赦来。当着妻子的面,就对贾赦直说。“你母亲为瑚儿相了一门好亲事,是南安郡王府的嫡长孙女。你母亲说那姑娘不错,外家是镇国公府。我看这亲事选的很好,门当户对的。”贾赦一看父亲赞同这亲事,他对父亲向来是信任的,立即就回答:“这亲事好。母亲看好的人,一定错不了的。”“老大啊,我就担心你媳妇未必会满意。”贾母忍不住先给贾赦打预防,“我把丑话说在前面,别到时候像我抱瑚儿过来那样,她与你哭几哭,你就忘了东南西北、伦理规矩了。你们夫妻想欺负这样出身的儿媳妇,镇国公府和南安郡王府,都不会答应你们的。”父子俩的脸色立即难堪起来。“夫人,那事儿是为夫错了。不是已经……”贾代善立即表态,贾赦觑着父亲再说下去要坏事儿,赶紧截断,插话道:“母亲,儿子哪里再会干那样的混账事儿。儿子那时候是太年轻了,还不到二十岁呢,请母亲原谅儿子。再说了,张氏身体不好,以后就让她好好养着就是了。”贾赦认错诚恳,贾代善也摆出一幅痛心疾首的模样来。贾母看着贾赦尚未到位的表演,觉得这爷俩不愧是姓贾的,真是假惺惺的。唉,贾赦开始像贾代善,往奸猾方向发展了。“既然你们父子都同意了,我就与南安郡王妃先透透气,要是他们也同意就早早落定。”过年吃酒的时候,贾母觑着空,与南安郡王妃说起了此事。“宓儿,你也见过我那孙子了。文有他大舅舅教导,武有恩侯。心性确是上进的,待人又比行伍那些人多了一些细致。京里的小一辈,在他这个年龄的,少有谁家的孩子能胜过他。你看如何呢?”对贾瑚,南安郡王妃与儿媳妇是商量过了的,确实是不错的结亲对象。但对张氏这样人做婆婆,婆媳俩都有些犹豫。“朝华,你那孙子是个好的,就是你那儿媳妇,实话和你说,真不是我们勋贵出身的姑娘,能够消受得起的。”“我给你一句实话,我活着,她自然没什么好作的。我不在了,难道她还能拿捏得住你孙女?换了别人家的姑娘,可能会受憋。靠着郡王府和镇国公府,你们谁出面,给姑娘撑不了腰啊。”“要是得娘家出面,怕是会伤了夫妻的情分的。你当初不也是没让史侯去替你争。”南安郡王妃是真心想为孙女打算的。“我不瞒你的,我原有别的打算,不然怎么会纵容老大夫妻那么些年。”贾母靠近南安郡王妃,聚音成线送进她的耳朵。“我原是想让老二袭爵的。他们夫妻敢把孩子抱回去,弄得满京城的勋贵都知道我丢脸了,单这一个‘孝’字,就够他们夫妻以后受的了。”南安郡王妃瞪大眼睛,然后笑起来,“我就说嘛,你不是能吃亏的性子,怎么就不声不响地忍下来了呢。可你现在怎么又改主意了?”贾母笑得有点幸灾乐祸。“老大烦了呗。”南安郡王妃拉着贾母的手笑起来。“行了,我这里是应你了。不过我得回去和儿子、儿媳妇商量商量,总不好越过他们做父母的做主。”“好。我等你回信。早点接了孙媳妇进门,府里也好有人接了管家的担子。”南安郡王府很快回信,同意了这婚事。贾赦在俩府商量好婚事了,他才告诉张氏。“懿贞,父母亲为瑚儿相看了一门婚事。是南安郡王府的嫡长孙女,她母亲是镇国公府的嫡长女,那姑娘你见过吗?”张氏点头,“见过几次。挺漂亮的小姑娘,性子爽利,母亲相中的?”贾赦点头。“父亲相中了她的家世。”贾赦把贾代善对南安郡王府和镇国公府的军中势力分析,详细说给张氏。“这些都是瑚儿以后要拢到手里的。不然琏儿的媳妇身世那么高,怕是别人家的姑娘都做不来长嫂的。”“夫君认为好就好。就是不知道那姑娘琴棋书画女红这些如何?瑚儿早已经开始修习琴棋了。”“就是不会也没啥的。及笄后过门,也不算大,让瑚儿自己教导去。”张氏一笑,这样也好。落小定的时候,贾母请了镇国公夫人和文定侯夫人做媒人,张氏高高兴兴地去给准儿媳插戴,荣国公府把面子、里子都做的很到位。贾母对南安郡王妃说:“你别怪我们府要早早订亲,我和国公爷是怕亲事再出波折了。”这话是背着张氏说的,南安郡王妃婆媳、镇国公夫人和文定侯夫人,都很理解荣国府的无奈。贾瑚订亲以后,张家大嫂对丈夫说:“夫君,幸好我们没有存了一定要与荣国府再结亲的意思。这事儿还是先别给父母亲知道。”张瓒点头,“我们与勋贵不是一路人,原就不该与荣国府结亲的。你上回说建议妹妹以后莫再生了,妹妹怎么说?”“妹妹同意了。九死一生,妹妹也怕了呢。上回要不是太医和郎中都守着,罗嬷嬷和稳婆也中用,真是难说的事儿啊。”“不生就对了。已经有两儿一女了,够了。”转年的春天,圣人又张罗南下,有了上一次南巡的底子,贾代善虽然对御林军统领报上来的侍卫,一定要再亲自过目审核一遍,但是有圣人指令贾赦帮着他做事,比起既往自己单打独斗的、亲力亲为的辛苦,还是减轻了许多。贾代善离京前,一家人人团团围坐吃饭,算是给当家的男人送行,饭后贾代善把俩儿子留下,对妻子说道:“我这一去就要小半年才能回来,府里的事情,又要辛苦你了。所幸的是恩侯和存周也是成人了,多少能为你分担一些了。”贾赦和贾政赶紧表态,说自己一定会孝敬母亲,协助母亲管好家里的事情。“为父是信得着你们的,你们也是往三十岁数的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后做事要三思而行,对瑚儿他们,既要严格要求,也不能揠苗助长。”这话说的是贾政,他对贾瑚和贾珠的功课要求的太苛刻。全然不顾他们的年龄,在先生的功课之外还加码,害得俩孩子睡眠不足,上课打盹,被先生告到贾代善跟前。贾政知道父亲说的是自己,讪讪地应了一个“是”,觉得很没有意思。自己小时候习武怕苦,读书也用功不到,生生虚度了年华,在二三十岁勉强考得了秀才。虽说在勋贵里是不错,但是与真正的读书人相比,差的就是太远了。远的不说,大嫂的娘家大哥是二十岁的状元,自家妹夫是不到二十岁的探花。没换先生的时候,自己还以为是考运不济,时运不到。等跟随先生学了三年多,才知道自己差在哪里的。给瑚儿和珠儿加功课,只是希望他俩比自己好。尤其是珠儿,他不像瑚儿有爵位承继,又不像琏儿定了太子的女儿。他要不能在科举上有所斩获,这一辈子就难出人头地了。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贾赦了。贾赦也明白父亲的意思。对长子,贾代善觉得自己该教导的都教过了,剩下的就是他自己摸索,怎么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了。第509章 红楼贾母58贾代善跟随圣人离京, 他对自家府里放心的很。府内有妻子坐镇管家, 府外的事情有长子张罗,俩孙子有次子督促读书。至于孙子习武的事情, 俩孩子多少继承了贾家男儿的天赋, 不用督促, 也知道早晚跟着他们祖母刻苦用功的。府里唯一让人分心的就是大儿媳妇。真如同豆腐掉灰里了, 拍不得打不得的。但愿长子经一事长一智,能够早日明白过来,早日脱离年轻人的情情爱爱, 把心思都放到朝堂上。贾赦的心思, 能全放到朝堂吗?显然是不能的。他略有空闲点的时光、身子休沐的时候, 贾母就派了事情给他。不做,一是不孝, 二来这些事情该是由张氏打理的。贾赦明白母亲把事情堆到自己身上的用意。可贾赦每看到张氏病歪歪的软弱模样,心里就升起无力感。算了, 她没病的时候也做不来这些事的,等儿媳妇进门。圣人在过年之前,就把后宫诸事交与了太子妃管理。从孝慧皇后辞世, 内廷终于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管理者。贾赦出入东宫二十年了,他早早就感觉到了内廷的细微变化。石氏真是个能干的女人。自己十年前的小庆幸, 现在看起来是那么地可笑。应该佩服的是岳父目光如炬,早看出来张氏不是进宫的材料,转而求圣人赐婚的。太子看着贾赦又走神了,敲敲书案。“恩侯, 你在想什么?”贾赦吓了一下,尚未回过神就回答道:“明允,东宫是越来越有规矩了。”换个人说这话,该被打入另册了。可贾赦是太子唯一的、无话不说的朋友,只当别论。“是啊,从圣人把宫权交给了太子妃,石氏把东宫的人换了一大半了。孤终于可安心地在东宫睡觉、沐浴了。”太子回想起自己原在东宫都时刻紧绷的时光,心有余悸。太子妃不仅整顿好东宫了,就是内廷,她也都动手开始整理了。“听说你上个休沐日,又被你母亲差遣去查看铺子了?”太子靠到椅背,样子慵懒,完全没了在人前的储君形象,尤其那笑容,怎么看笑的都有点儿欠扁。“明允,我说你够了啊。你可不好幸灾乐祸啊。我是替了你的呢。”贾赦说完这话,立即就觉得自己有点儿过了。唉,自己到底如了母亲的意愿,下意识地会在心里把张氏与石氏比较,心生对张氏的不满了。“那是太傅看得长远。”太子看了贾赦不得不替了张氏干管家的那部分活计,心里说幸好不是张氏做太子妃,不然自己得累死。不对,早就不知道怎么死的了。贾赦不由地在心里叹气,知女莫若父啊。张氏连荣国府都管不好,怎么能胜任太子妃的位置。要是当初太傅送张氏进宫参选,太子会求圣人给她一个位份的。假如圣人给她太子妃的位置。对着宫里的那四妃,她恐怕连一年都活不过去,就憋屈死了。要是侧妃,她更活不下去了。可不是的嘛,张氏现在还在房间里憋屈呢。“嬷嬷,你说太太怎么就不允我把瑛儿抱回来?”张氏委屈地掉眼泪。她现在怕贾赦不耐烦自己,已经不敢在丈夫面前哭了,只扯着罗嬷嬷抱怨。“大奶奶,您要每天喝药,调养身体,自己顾自己还顾不过来呢。怎么有精力去照料二姑娘?二姑娘精力旺盛,每天都会把照料她的人累的够呛呢。”“我怎么就不能照料孩子了。瑚哥儿当初就是在我身边长大的呢。”张氏心里不服气,可她在床上躺了二个月,女儿就在正房养了二个月。等她能起来了之后,她去正房想把女儿抱回来,太太说把琏儿一起带回去。琏儿大些了,还好带一些。结果不过半天的功夫,琏儿就哭嚎得女儿没得睡了,小女孩娇弱地开始吐奶。张氏觉得次子简直是来讨债的。还是罗嬷嬷怕俩孩子出事,派人给世子爷送信。世子爷回来就把俩孩子都送去了正院。只让张氏好好养着身子,莫为俩孩子操心。罗嬷嬷早已经由哄着教导张氏、慢慢变成把真相说给她知道的方式。如果她自怨自艾,也就是多开解几句。哄着不教导她真相,张氏奶娘的下场,就在前面立着等自己呢。张家的老太太不会回京城了,大舅太太只要小姑子吃好、喝好、活着,只要不是院子里的通房跋扈,骑到张氏头上就行了。罗嬷嬷觉得自己管好张氏还是可以的。“奶奶,你能只带二姑娘,不带小少爷吗?依着嬷嬷看啊,太太也是不想带他们俩的。您该干的事情是把身子早点儿养好了,才好自己带孩子、去管家,担起长子媳妇的担子,也省得大爷忙完朝廷的事儿,还要替你做管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