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01      字数:4832
  俩人说完话,不理跟在她们后面的成嫔,各自回宫。秋闱的结果出来了,各地之前夺魁呼声甚高的,多因考试题目的变动而折戟。反而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因考试内容的变革,而榜上有名。未几,江南的几省,就有学子闹起来。闹的名目是四书九经,乃是治世的根本,格物等乃是杂学,是不能等大雅之堂的。京畿的落榜学子,也乱哄哄地吵闹起来。大朝会上,礼部俩位侍郎合着翰林院的部分官员,引经据典地驳斥这次秋闱试卷,出题偏离了治世学问,对埋头钻研先人治世圭皋的士子不公。吵吵嚷嚷的一个早晨,最后以圣人的强令退朝结束。回到养心殿,圣人给内阁的阁臣都赐了座。他强压烦躁,“多年的科举考试,都是偏重经书,而轻忽实际的干才。如今治国需要有实才、做实事的能干之人。这些偏偏只会做锦绣文章的人,反而觉得委屈了。难道文章做的团华锦簇的,是能治得了水、还是能抗得了旱?一群蠢货!”工部郭尚书站出来说道:“圣人说的是。四书九经是治世的理论,格物是做事的手段。现在工部要修治理黄河的大坝,去大坝上念书本,是不能阻拦河水泛滥的。”张太傅领着户部尚书的职务,他开口说话也是赞同圣人的立场。“朝廷开科取士,要选取的是能够任一方父母的官员。如果读书二十年,只会引经据典,只会做道德文章,不能治民生、理俗事,遇税收只能依托钱粮师爷,这样的人,已经汗牛充栋,朝堂上二十年之内不缺此类人了。”吏部郝尚书前几日,因张瓒的事情,在圣人这儿弄了个没脸。这时候赶紧他赶紧站出来说道:“唐时张曲江曾言:不历州县不拟省台。翰林院虽有储相的美誉,其中尚有一些人,尚未有州县任职。礼部的众多官员,也有从翰林院出身,就调入礼部为官的。这些人自然不知民生疾苦,所以才有今日大朝之事。以为单凭几句圣人言,就能治理好天下。圣人,臣建议让这些人,去历历州县的俗事。”圣人点头。张英不动声色,自己的长子,也是翰林院出来就到御史台。如今也要放到下面去历历州县了?郝尚书得了圣人首肯,他心安了,立即补充道:“圣人,吏部这几日,就把要外放的官员报上来。”礼部齐尚书就有些尴尬,翰林院和国子监,都是归在礼部的管辖之下的。这次国子监的抗议的人也有一些。但因为从国子监毕业的监生,可以直接参加春闱。而那些正在国子监就读、去参加秋闱的人数少,落榜的监生闹哄了一阵子,也没酿成了监生请愿的事儿来。齐尚书赶紧认错。“圣人,都是臣督部属不力。才有今日朝争。”圣人摆手。“若无太子去年的治黄模型,朕也没明确认识到,科举得选各种能干之才。郭尚书配合太子督造的新式□□,是需要有格物特才之人。科举选才,长久依靠四书九经,忽略格物之能力,才有今日朝争,与你无关。律法入试卷,倒无人反对。”郝尚书跟着提醒圣人,“圣人,刑部尚书缺位已久。您看?”“你们几位阁臣先拟出人选吧。”等阁臣退出了,圣人换下朝服,闭目揉揉发胀的两侧太阳穴。“成贤,刑部尚书的人选,你可有想过?”“父皇,您令杨侍郎代理尚书一职,儿臣以为您会选杨侍郎接任的。”“刑部的尚书,缺位很久了,也该补了。”“儿臣听太后娘娘和石氏说,那杨侍郎的夫人,在给妹妹们选伴读的那天,挺识做的。而杨侍郎代理尚书这么久的时间,也没有听说刑部有什么不稳、或者不妥当的事情。”圣人原就属意杨侍郎接刑部尚书的职位,如今倒也正好。“等阁臣拟选的人吧,若无例外,也就杨侍郎吧。”圣人一边看太子递过来的折子,一边问太子,“成贤,郝尚书关于官员外放的提议,你有什么想法没有?”“父皇,翰林院的学士,从来都有储相之称。多数人先是外放,历任地方主政官,再回京如六部等。可儿臣有一想法,这些官员,都是科举出身,并不见得所有的人,都通晓四时稼穑,兴修水利,以及扑凶缉盗判案。不若在外放前考核一番。然后按照考核成绩,够治理一县的,去做县令;能治理一府的去做知府。不完全按照品级外派。至于那些考核不合格的人,只能学完做一地之长所该通晓的,并通过考核,才能外派为好。”太子见圣人听得认真,遂补充了一句,“这些官员外派,有银子的要请粮谷师爷,甚至三班六房都带了自己的亲戚去做。没银子的,派到了地方,又无能力,难免就要被县丞等架空。总不好把这样的、只知四书五经的书生,派到下面祸害了百姓。把他们召集起来学习,三月一考,合格的就去主政。”太子恶意地笑笑,“若是三期考试仍不合格,不如就让不合格的人,去做外派的同仁副手,学学实际中如何主政,看看光会读书,能做了什么。要是还不行,这些人就只能做州府的教谕、国子监的博士,只管宣化、教导民众了。”圣人颌首。“如此这般学习过了,到下面仍是不能理好民政,罢黜了他们,也让他们心服口服。成贤,你把刚才所说,拟个章程出来。明日让六部尚书一起参详。”“是,父皇。儿臣这就去做。”太子把关于外派官员的岗前培训策划,细细地写了几大页。待他写完,看圣人已经把他分类出来的、那些不重要的、请安之类的折子批过了。剩下的那些,就是圣人要给他讲解的了。太子把自己的策划书,递给圣人。然后闷头去做,圣人留给他的每日昨夜。晚膳后,还余了部分没处理完。圣人看太子熬得疲惫了,站起来说:“陪朕去看看小乳猪,回来再做。”圣人边走,便给太子安排活,“你那个官员外派前的考核,写的很好。等重阳节后,荣国公能够正常理事,军士的学习也该开始了。这几天,你抓紧把章程也拟定出来。”太子应允,要做的事情,真的是太多太多了。第364章 废太子68废太子68太子爷辛苦,跟着伺候的六福等人也累得很, 可是谁也不敢疏忽了。尤其是六福。他是东宫的主管太监, 大大小小的事情, 只要是关于东宫的, 他就必须得知道。甚至与东宫无关的事情,他的耳朵也得伸的长长的。最近这些日子, 德妃、贤妃宫里的人,天天都有人出宫。这次数也太频繁了。六福心里犯疑惑, 可又没什么把柄, 也不好和莫九叨咕。不说吧, 他又怕出事。觑着梁九,趁着圣人和太子在逗皇太孙, 躲去外边歇乏, 他就溜过去, 与梁九嘀咕起来。“九爷,小的说这些不应该。可是德妃、贤妃娘娘被禁足了, 一直都稳稳当当的。从八月十五以后,基本每天都要派人出宫。真是太奇怪了。”“你怎么知道的?”梁九问完就觉得自己傻了, 太子妃管宫务,哪个宫里要派人出去,都得先到东宫,领出宫的令牌的。一般来说, 德妃的永和宫、贤妃的景仁宫, 要派人出去, 太子妃都不会问是什么事;至于甄嫔、成嫔,不好意思,那是必须要问的。剩下的贵人,对不起,基本是得不到派人出宫的许可。梁九搓着下巴,想了一会儿说:“咱家知道了,这事儿你不用管了。”六福千恩万谢,指使人给梁九上了好茶。“九爷,这是太子妃才赏下来的。小的都没舍得喝,就等九爷过来呢。”梁九明白六福的心思,就是和莫九搭不上话呗。东宫太子夫妻的大红袍,和乾清宫圣人喝的,是一样的。那大红袍,每年就那么一点儿。因太子每天都和圣人在一起,所以太子妃这里,才会有点余份儿,赏下来。梁九嗅嗅味道,心满意足。这样的茶叶,偶尔喝一次还好,不然口味吊高了,再喝别的,就如同嚼蜡了。重阳节前,太子忙完了外派官员考核、培训的安排,也忙完了京营第一批,中下层军将的培训安排。他心想着,总算是能歇个几天了。他美美地回去东宫,想和太子妃同用晚膳,却见侍卫把前星门围了起来,太医院的高院判,带着几位太医,在门里说着话。发生什么事儿了?太子的高兴劲一扫而空,转而莫名的恐慌攫住了他。周院判见太子回来,一愣神,急忙迎上去。“太子殿下,您没见到去圣人那儿报信的人?”太子摇头。“孤与圣人去了慈宁宫,孤先回来了。有什么事吗?”“东宫发现了染了痘疮的荷包。”“啊?!”太子简直要吓傻了,东宫有四个小孩子啊!最大的尚且不到种痘的年纪,最小的乳猪才刚过了百日。“六福,怎么回事儿?”六福这也是才知道,吓得他立即跪下来,“太子爷,奴才不知。”气得太子一脚踢翻了六福,“你这主管怎么当的?孤说了你多少次了,不用时时跟着孤,不用时时跟着孤,让你把东宫给孤看好了。你,你,”六福爬起来磕头,并不敢讨饶。“滚起来,把事情去问明白了。”太子提脚往主殿走,吓得周院判赶紧拦住他。“太子殿下,你可不能进去。那是痘疮啊。”“周院判,你知道孤出过痘了。里面有四个小孩子,太子妃一个人,是照顾不过来的。你留几个过痘的太医,在外面等着。孤得进去去看看。东宫先封宫吧。”这时候都是采用人痘进行接种。一般在孩子六岁左右,身体强壮的秋季进行接种。所以这时候的人痘疫苗,是最多、最好弄到手的时候。太子径直去石氏的寝殿,见石氏吓得脸色发白,抱着睡着的小乳猪,满地转呢。见了太子进来,呜咽一声,眼泪流了出来。“明允。”“莫哭,莫哭。孤回来了啊。”太子把娘俩搂在怀里,轻抚石氏的脊背。待石氏情绪平稳了一点儿了,把孩子接过来抱着。“卿卿,是怎么回事儿?”石氏哽咽着,把事情说了个大概。“上午,差不多巳时初,大公主领着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一起过来看小乳猪。恰好小乳猪醒了,我就让奶娘把小乳猪抱出来。几位公主就逗小乳猪,玩了有小半个时辰。还给小乳猪留下一些玩具。”石氏的眼泪,越擦越多,她索性不擦了,就那么泪流满脸拽着太子的衣袖,边哭边说。“公主送来的玩具,我想着小乳猪尚小,他还不会玩,就打发人送去库房先收起来。恰好陈良娣带孩子从花园回来,徒丌和徒丕看到了就要。萧嬷嬷歇班,我奶娘在照顾小乳猪。我就想着公主送来的,就说给徒丌和徒丕挑吧,喜欢什么拿什么,都拿去也无妨。”石氏咬牙,气得发抖。“半个时辰前,陈良娣带着徒丌和徒丕过来。我因三个孩子是玩熟的,就让奶娘看着他们三个玩。陈氏跪在我跟前,递给我一个荷包,说是夹杂在玩具里的。我很奇怪,接过来一看,就闻到香味,打开发现里面有小半荷包的痂皮。真是呕死人了。”……“我把荷包还给陈氏,陈氏说我‘娘娘要嫌弃徒丌、徒丕碍眼,也不须用这么恶毒的法子。’我奶娘听着陈氏说的不对,过来看,大叫是人痘的痂皮。明允,明允。”太子妃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我信你,我一直都有好好待陈氏生的俩个儿子。我没有弄那些东西。陈氏说孩子从布老虎的肚子里掏出来,一半的人痘痂皮,都洒在俩孩子争抢的手上了。”太子听明白了,陈良娣以为太子妃,故意在她带孩子回来的时候,送玩具给徒丌和徒丕看到。当她发现俩孩子,都躲不过了,就带俩孩子过来,想与太子妃同归于尽了。这时候种痘,是把人痘痂皮磨碎,小心地吹进孩子的鼻腔。接种这事儿,必得有经验之人来做,份量的多少,是有严格控制的。弄了一荷包的人痘痂皮,这是非要弄死小乳猪不可了。太子抱着徒亘,看着他酣然可爱的睡颜。这么小,却被如此恶毒地算计了。他把额头贴到小乳猪的额头,还好,现在尚未发烧。水、红、花,麻、斑、伤。乳猪这么小,能挺到后天才发热、出痘吗?他能挺过去吗?“那个布老虎是谁送的?”“几个公主送的东西放在一处,并没有标记,都是谁送的东西。她们自己应该知道,是谁送的布老虎的。我让三福去请莫九,一面让人给你报信,一面让人去请太医院来人。我告诉陈良娣,玩具都是几位公主送来的,她生的徒丌和徒丕,碍不到皇太孙任何。然后把她和孩子,都送回后殿了。莫九才过去陈良娣那里。明允,我已经下令东宫,可进不可出了。”“卿卿,你做的很好,非常好。”石氏这时候还能不失理智处理事情,报信、请莫九来、请太医院来人、封宫,太子真的佩服圣人的好眼光,选了这样的太子妃。也真的佩服石氏,换个一般人,还不得先发落了陈良娣?!太子一手抱儿子,一手揽着石氏,把她带到床边。先把熟睡的乳猪放下,然后从袖子里抽出自己的帕子,给石氏拭去眼角的余泪。“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也莫心慌,孤回来了,这时候,孤和你一起照顾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