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10:01      字数:4614
  “成贤, 张瓒的折子, 你怎么想?”“父皇, 儿臣没想到他能上这样的折子,他也恁较真了。那什么与妇人同享缠足之好, 不过就是儿臣的一句戏语。唉!”太子摇头。圣人笑, 他猜测自己的儿子, 就是在利用张瓒的性子,故意去他面前那么说的。好儿子, 就该这么做。“现在张瓒出来认了这话,也不错。”“父皇, 儿臣说的,怎么好让张大人认?”“成贤,你也可以说是你说的啊!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百年后, 谁知哪为真、哪为假。到时候, 这也是一段君臣佳话。”“父皇,那……是不是现在,对张大人不太好啊。”“无妨,他这样性子的人,磨搓不倒,以后你才好用。事到如今,他继续留在御史台,好过去其它地方,被人使绊子了。”“父皇说的是。若是张大人不能留在御史台,倒是有些可惜呢。这么个挑不出啥错误的人。”圣人笑,他就爱看儿子这懂事的模样。“父皇,儿臣去找他做事的时候,实在没想到,他能把那话说出去。儿臣还告诉他别漏了口风。那些把太/祖的话,不当回事儿的蛮人后裔,就该让他们尝尝缠足的滋味。什么才是‘并立双跌困’,不然那些人不知道别人所遭受的苦痛。”太子有些羞涩,略红了脸,赧然而笑。在圣人看来,就是笑他自己的小算计。太子搁了笔端坐,继续说道:“父皇,儿臣还想呢,要是有人上书了,儿臣就真的让他们缠足。如果不缠,儿臣也好问他们一个‘口是心非’、‘叶公好龙’,也免得朝廷的诸多政令,到了他们这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那里,就得打个折扣。哼,笼络他们?他们也配。一与百姓无德,二与社稷无功。”圣人点头,儿子这样才对,才是储君该有的样。一谋得数功。“成贤,这张瓒的折子,你还没准呢。”圣人把张瓒的奏折,递去太子。太子不好意思地一笑,“父皇,儿臣牵涉到这事儿里,怎么好自己‘准奏’。”“滑头。”圣人拿折子敲了太子的肩膀,自己拈笔,浓墨重彩、龙飞凤舞的一个大大的準。太子微微咧下嘴,无声的笑意,充溢在父子俩人之间。圣人和太子都知道,放足,不仅仅是对女人个体有利,对整个民族的子孙后代都有益。至于那些男人的变态心里,让他们都见鬼去吧!圣人敲敲桌子,梁九立即过来了。“圣人。”“你去传谕后宫,所有缠足的贵人等,嗯,还有甄嫔,都放脚。让太医院派人,领了医女去做。以后选秀,不允缠足的女子参选。家族里有缠足的,也不可以参选。”“是,圣人。”梁九答应一声,立即出去办理。他心想,这放足,宫里还不知道要废了多少贵人的脚呢。看来三年后,又要选秀了。太子见圣人自己批了张瓒的奏折,他就埋头,继续与那几叠折子战斗。等他都批好了,圣人好整以暇地在一边打谱。“来,陪父皇对弈一局。”……太子绞尽脑汁算计棋局,以三子之差落败。他一颗一颗把棋子复局,最后推称认输。“父皇,儿臣还是差的太远了。”圣人一笑,站起来,“走吧,看看朕的小乳猪去。”圣人准了张瓒的折子,明发去了内阁。几位阁臣都闭嘴不言。圣人不是泥糊的好性子,看他对吴尚书,没人愿意为女人放足的事情,去触圣人的霉头。吏部郝尚书端着茶盏对张太傅说:“太傅,如今你的长子,可还要在御史台?”张英一笑,“他才五品呢。”言外之意,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够得上吏部尚书的关注。张瓒的五品官,吏部侍郎关注他,都是高抬了的。郝尚书一愣,“你这是要不管儿子啦?”张英摊手一笑,“在家为父,父慈子孝。在朝为臣,同殿而立。自有圣人来约束。”郝尚书明了,太傅这诸事不沾的性子,没想到对长子,也是一样的。可是自己要是把张瓒,真扔去哪个角落里,这老家伙要是阴起自己来,也是防不胜防的。郝尚书没法,只好隔日去找圣人。想把张瓒调离御史台。圣人看着他,垂目不语,郝尚书立了一会儿,才联想到张瓒这事儿,大概是替太子背锅了。他困窘起来,心里啐骂自己,何必为那些家伙出头呢。同时,他心里也暗恨张英,这老滑头,居然一点儿的口风也不漏。“圣人?”“张瓒就留在御史台,朕倒要看看,谁能把他怎么地了。”是,张瓒留在御史台,他为人严谨,耿介中正,谁也挑不出他的毛病来弹劾他。而张家有张太傅顶着呢。唉!郝尚书面红耳赤地退了下去。张英原为儿子打算的退路去刑部,最后也没有用上。他这才意识到,放足这事儿,不是太子要做,是圣人借了太子的手在做。端看妇产院,圣人已经下旨意在全国铺开,就知道圣人对子民的重视。他拍拍自己额头,暗骂自己几声老糊涂。唉,真是江湖越跑,胆子越小了。等长子再上一点儿,自己可就真的该致仕,给长子让路了。这年的秋闱如期举行了。格物的内容,占了有十分一的比重,算是今年与往年的最大不同。但是都是很简单的题目,如户部的一点税收的计算,工部的挖沟征调民夫、工期的测定,只要是稍微接触了一点数术内容的人,都能够完全做对。而刑部就不同了,刑部的题目,直接就是律法对错的判断及分析。这三部分题目,由派去各地的主考官携带去考场。到考试的前夜,才可在主考官、二位副主考,还要在当地的官员监督下启封。京畿地区的考生,有的人在发现秀才试,多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留心这几方面的学习。所以从秋闱考场出来的秀才们,虽然是哀鸿遍野,但少不了有一些嘴角噙笑、暗自得意的。这个中秋节,是太后在太皇太后去世后,不,应该说,这是她入宫以后,过的最开心的一个节日了。太后明显感觉到,由于自己配合太子妃,下了放足的懿旨,这些日子以来,进宫来给她请安的勋贵夫人,增加了不少。圣人带着太子,来给自己请安的时候,自己明显感觉到圣人增加的尊重、敬重。就是圣人给她节礼,也比往日厚重了三分。等到娘家的侄儿媳妇——承恩公夫人,进宫来请安的时候,承恩公夫人悄悄告诉她,圣人把几个小子安排去銮仪卫了。往常这样的职位,就是花银子,没有个一万,也得伍仟两,还得找对了人、有空缺才行。“姑母,家里的这几个有了前程,有了官身,也能庇护了二房、三房的人。不然,我们真怕以后,全家没一个有官身的了,可怎么办。”銮仪卫不简单,是五品的武职。要是真有能耐,放出去以后,可以直接做千户,以后升到三品将军的,也大有人在。太后明白,这是圣人酬劳她配合太子妃,下了放足的懿旨。她拍拍侄媳妇的手,细细问京里对放足这事儿的反应。“姑母,外头就差给您立长生牌位了。您不晓得的,就连我带姑娘出去进香,别人听说是承恩公府——您的侄媳妇、侄孙女,都要让我们先呢。还有,家里这两个姑娘,来求亲的人家,也比以往我估摸的好。孙子才十四岁,都有人来问了。现在正好要问您拿主意,看谁家好,就定了谁家。”太后听了求亲的人家,她知道自己不能胡乱决定。“这事儿,我问问太子妃,让她帮忙参谋一下。”承恩公夫人高兴的不得了,要是太子妃肯帮忙,自家以后也好多一条活泛的路子了。太后高兴,给承恩公府的节礼赏赐,比往年也厚了几分。太后决定,以后太子妃让自己作甚就作甚,好多圣人不咸不淡地装模作样的。这宫里啊,要没个亲生儿子,做到太后,唉,也得要识做啊!幸好太子妃不是刻薄的人。从太子妃主持宫务,慈宁宫就明显感觉到了变化。虽然既往四妃主持宫务的时候,也没有亏待过她。但是,太后宫里的掌事嬷嬷,对她说起过慈宁宫里的那些变化,那些扫地的小内侍、做粗使的内侍,饭菜都比以前好了。太后深深地觉得,现在的太子妃,比当年的皇后、比太皇太后,还要厉害三分,能干不止三分。太子妃早早就带了四个孩子,来到慈宁宫过节。太后把徒丌、徒丕叫到身前,问了吃睡。笑着赞太子妃,把孩子带的好。又看了乳母抱着的宝珠郡主,赞几句长的漂亮。听说郡主的生母正在放足,只说太子妃辛苦了。直到皇太孙抱过来,太后才伸手把睡着的徒亘抱过去。“哎呦,这孩子长得才真是好。”太后只见过皇太孙二次,这是第三次。“宫里的孩子,个顶个地漂亮,就是太子小时候,也是个玉娃娃,可也没有咱们皇太孙长得好。”太后稀罕了好一会儿皇太孙,直到德妃、贤妃等人到了,才放了手。禁足的德妃、贤妃也被圣人特旨,临时放出来过节。可是甄嫔,因为在放脚,就只能留在长春宫了。成嫔很高兴的,太后和太子妃给她的五公主选的伴读,非常好。她对太子妃谢了又谢,亲手给太后绣了抹额,还给皇太孙绣了二个兜兜。不管二人用不用,她的心意是尽到了。由于宫中妃位、嫔位的人少,圣人允了今年进宫的贵人,一起到慈宁宫参加中秋家宴。浩浩泱泱的一大群漂亮宫妃、宫女,一进来,就充盈了慈宁宫宽敞的大殿。节日的气氛也热烈起来了。第363章 废太子67宫里的中秋宴,因为圣人心情好, 所有的人, 也都跟着开心地过了中秋节。最高兴的是太后, 然后就是几个皇子, 他们今天可以不去奉先殿,跪那一个时辰了。六皇子和七皇俩,他俩如今是看到太子就害怕, 萎懦的神情, 出现在这俩曾经算是宫中小霸王的脸上,让人感到唏嘘。可是三皇子和五皇子,城府到底不如二皇子, 他俩对太子的恨意,还不能很好地掩饰起来。太子坐的离圣人近, 看那俩皇子的眼神, 要是能撕了自己,怕是就会立即扑上来了。他歪歪头,侧脸对圣人说:“父皇, 您看三弟和五弟, 看儿臣的眼光, 如饕餮一般。”圣人一眼扫过去, 三皇子和五皇子的神情, 就落到他眼里。他心里叹气, 这俩不懂事不长进的, 唉, 都十岁了,错而不改,反而怨恨储君,真是难以教化。“父皇,三弟和五弟,怕是心里在怨恨儿臣呢。儿臣也没想到他们欺负老四,是持续了几年的事情了。不然儿臣可能也就罚他们,只跪百日就算了。如今这局面,父皇您看,是不是您出面,改了那罚跪天数?”太子不说,圣人还真的动过改了那罚跪次数的念头。总不能让几个儿子,在几十岁的时候,还没领完罚吧!可如今看老三和老五的模样,估计是不仅没认识到自己错了,反而记恨上太子。太子弃前嫌地为该罚的二人求情,定是又心软了。这样可难纠正那俩孩子!“不必,等他们什么时候,真的认识到自己错了,再改吧。成贤,你这样心软可不成。”“是,儿臣错了。一想几个弟弟还要跪很久,就忍不住了。”太子诚恳地认错。圣人不想在过节的宴席上,指导太子;也不想在宴席上,把不开窍的老三、老五,叫过来叱责。他笑笑,放过了这话题。实际上,三皇子和五皇子仇恨太子的事儿,却实实在在地、被圣人放在心里了。宴罢,圣人率先离席,福亲王和宁亲王也各自去找自己亲妈了。太后看圣人走了,太子过来接太子妃,笑着说:“快把皇太孙抱回去睡。好好包着,免得着凉了。”太子妃笑笑,谢过太后,太子真真假假地抱怨,“皇祖母疼重孙,超过孙儿呢。”太后笑的开心,“那是,皇太孙可比你小时候俊呐。”太后这理由,呵呵,德妃和贤妃的心里,看不上太后开始巴结太子了。遂跟着起身,告辞离开了慈宁宫。俩人入宫多年,尤其是德妃,与惠妃是同年入宫。她怎么也不能接受,因为四皇子被打就被禁足的事儿。养不教,父之过。圣人如此推脱干净自己,哼!侍奉圣人二十多年,母子脸面被踩,如今得到这样的下场,德妃对太子的怨恨更浓烈了。贤妃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俩人交换一下眼神,就明白了各自心里所想,可都被禁足了,见不到圣人,什么想法也都没用。德妃笑着对贤妃说:“妹妹的三公主,伴读选的可好?”“好,多亏了太子妃了。”“该让二公主领着妹妹,去东宫谢谢她们的皇嫂。”“姐姐出的好主意,待妹妹准备好了,让她们带点适宜的礼物过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