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09:59      字数:5213
  贾赦不知道该怎么把话说出来了。“行啦,孤懂,不就是做婆婆的,要拿捏儿媳妇嘛。你说,要孤怎么帮你?”咳,咳,贾赦不好意思地干咳两声,掩饰一下。“我母亲早同意不与王家结亲了。然后我父亲也说通了母亲,让我岳母帮着,给我二弟相看。我就想着让我岳母相看一个,能和张氏处得来的。但圣人说了要指婚的,你看我后天离京,明春指婚的时候,你能不能……”“孤能做什么?”贾赦吭哧了半天,最后一闭眼说道:“你能不能到时候,先在圣人那儿问问,要指婚的是什么人。然后在指婚前,请太子妃带张氏去见见人,看看投不投眼缘。”太子沉吟一会儿,这事有难度,不过也不是不能做的。“恩侯,我答应你尽量去做,不敢保证一定能做到。”“行啦,你答应了,我就放心了。到时候请太子妃多费心啦。”贾赦说完了事儿,满腹的心事卸下了,人也恢复阳光灿烂的模样,听太子又唠叨一遍,在西北要注意安全、要多保重。他也叮嘱太子几句多加小心后,兴高采烈地走了。天气渐冷,冬月底的时候,京城当年前十个月的、已出生的新生儿,尚存活的、夭折的统计,还有太子的分析报告,摆到了圣人的案头。仍旧是太子的风格,有图有表的分析,一目了然。圣人看着一脸渴望认同的太子,笑着问:“做的很好。明允,下一步,你想怎么做?”“父皇,儿臣想让致仕的老太医,还有各大药堂精通妇儿科的郎中一起,合作编写一本册子,内容就是教导稳婆如何规范地接生,才能降低产妇的死亡率,减少七日风的新生儿,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儿臣计划,通过衙门,把京城的所有稳婆,分批地培训一遍。通过考核的,才能继续接生。在京畿试行一年,如果可行,以后就把那册子,发给下面的州县,让下面的州县按着册子,培训稳婆。还有,要是那些怀孕的妇人,也能来听课,也是大有裨益的。”“好。”圣人拿着太子那厚厚的一叠报告,指着最后一张图说:“这个所谓的产椅,你准备怎么办?”“儿臣想让内务府做一批,材质可以是各种硬木的。免费配给京城的稳婆。有去请稳婆接生的时候,就帮稳婆把椅子抗过去。”圣人点头,这样的一批椅子,宫里支付的起。“父皇,儿臣最想的是,能够在京城成立一些个专门为妇人生产而准备的场所,就在各大药铺附近才好。这样可以依托着各大药铺备有的郎中,万一遇到难产的,稳婆和医女处置不来,可以直接求助药铺的郎中相帮。”圣人想想,觉得这主意不错。“明允,你算过这样的生产场所,每年要花多少银子吗?”太子笑得有点狡黠。“儿臣想这个费用,还是让那些喜欢发善心的、信佛的人来捐献。反正她们去庙里上香,一捐就是几百的香火银子,一点长明灯,也是几百两的银子。与其靠别人念经修来世,不如直接救人性命。”“不能全靠善款,还是朝廷先拨一部分的好。产妇能出的,就出点,贫困的就免了。多活一个,将来朝廷可能就多一个成丁人口。”这事儿,拿到内阁去说,没遇到什么反对。剩下的就是选择地方了,没想到这地方的选择,引起了京城诸多的生药铺的争抢。第329章 废太子33药铺的想法很直白,要是自家边上有一个官府督办的产院, 对自家的声誉、信誉都是一种认可。对自家的生意, 也只有好处。几个大的生药铺子, 直接向负责此事的太子投书, 可以免费或者半价提供现成的院子。太子攥着这些投书,让东宫的属官、还有户部的主事,去查看那些药铺提供的院落大小、房舍的新旧程度。万一需要改建, 房主的意见等等, 都要一一收罗仔细,各项查问明白。东宫的属官,也都跟着太子投入了这项调查活动中。三日后, 太子择中了六家院子,三家分布在中等收入偏低一些的市民居住区域, 三家靠紧贫民居住的区域。“父皇, 儿臣想先在这几家院子做试点。富裕一些的人家,一般都有财力,请稳婆上门接生。穷苦一些的, 多是在家生产。要是他们能因为免费, 把产妇送去这几家产院, 最后孩子大人能平安, 也就不白建这些产院了。”圣人仔细看了太子的规划, 从稳婆、医女的人员配备、培训, 到基本的药品准备, 都考虑的很细致。“我儿想的周全。就按你这个来吧。”“父皇, 有关产妇、新生儿的册子,儿子也召集精通妇儿科的专才人士,编写了一个粗略的产妇、新生儿照料指导。”太子递上蝇头小楷抄写的《妇儿百日篇》这《妇儿百日篇》是从生产前一百天,到生产后的一百天。产前的一百天,主要是关于产妇的,产后的一百天就主要是关于新生儿的。从妇人怀胎临近七个月,可以到产院免费诊查三次。过了七个月,每月一次,中间含有纠正难产体位的艾灸方法,跪姿指导等。新生儿则有脐带的护理、小儿拍奶嗝、母乳不足的补充喂法,甚至如何为新生儿洗澡,都有讲解。最后则附上了京中著名的妇儿郎中的姓名,其所在药铺及药铺相助的产院。圣人手指轻敲这最后一页。太子赶紧解释,“父皇,这些药铺虽为了名利,但也切实为产妇、幼儿,提供了帮助。儿臣想在产院的门前立碑,表彰这些铺子。”圣人点头,表示理解。“至于产院的帮手,儿臣不想再花钱请了。享受了免费生产的妇人,以后可以通过来产院做工,比如帮着清扫、或是洗洗铺盖等。也可以在产前,用帮忙来做事,抵扣费用。儿臣还想让在慈幼局里的那些女孩子,七岁以后就到产院去打个下手,耳濡目染,学些医女的本事。长大后,再专门教导一二年,还可以派去州县的产院做事。”时下的穷苦人家,常有弃掉女婴的。慈幼局收养了女婴,一般是等人领养,特殊的身有残疾的,长大以后,也就在慈幼局帮忙做事了。“好,好。成贤,好好干。仁心呐,我儿有颗仁心啊。”圣人感慨万分。太子在京,忙着为帝国未来的人口总数,添砖加瓦。贾赦在边,忙着为帝国现在的民众安危,戍边拒敌。每年的秋冬,草原的生活艰难,鞑靼都免不了要犯边的。几次规模不大不小的冲关犯边,都被打了回去。贾赦到了西北,就被指为营官,每天领着营下的一千人训练。他虽有荣国公世子的头衔,也能跟军中的士卒、将官混到一起。而贾赦的那几个长随——贾武等人,原就是老公国留给贾赦的,父祖也皆是随老国公,在西北战场的死人堆里熬出来的。他们年轻的时候,还随着贾代善上过战场。这次贾赦来西北军中历练,贾代善还把自己身边的、另外几个得意人,都派给了儿子。有这十几个人,每次簇拥在贾赦周围,轮到他这一营出战的时候,贾赦凭着武艺高,身边护卫得力,每次都身先士卒地冲杀在前。而他领的那一营兵,被这样的营官激励,早成为对阵厮杀中的、一股不可小觑的战力。镇北侯明年就是戍边的第十年头了。圣人一直秉着,十年一换戍边将领的准则,不会让谁在北边辛苦一辈子,没了回京的期盼;也不会让谁在边关,有拥兵自重的机会。这回保龄候过来,是来早了一年多接手。但兵部给镇北侯的指令,是要他用半年的时间交接。等明年五月,才可离边返京的。前后一算,他在北边戍边,也就只差个半年左右,就是满了十整年。镇北侯看着贾赦领一营士卒回来,保龄候的长子、次子和三子,都各领一营回来。对这四位年轻小将,在战场的表现,镇北侯当着保龄候不停地夸赞着。“候爷的外甥,有老国公的风采。侯爷的三个儿子,也不遑多让。真真是虎父无犬子啊。”保龄候心里得意,嘴上还装模作样地谦虚,“镇北侯过誉,过誉了。您那几个儿子,才真的都是独当一面的英才。依老夫看,假以时日,当也能凭战功封侯的。”保龄候这话,挠到镇北侯的心痒痒处。他虽是行武世家出身,父祖身上并没有什么世袭的勋位。虽有妹妹在宫中连生了二子一女,圣人对他另眼相待的原因。可他这镇北侯爵位,也是他自己刀头噬血,千军万马中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不然,妹妹从淑妃降为惠妃了,圣人怎么会仍相信他这个镇北侯,依旧让他领军呢。这十年的戍边,不仅他封侯了,也成全了他的二个嫡子和一个庶子。三个儿子都是厮杀出来的将领。都因战功,得以在军中立足,这也是镇北侯,在北军中的依柱。明年回京,带不带儿子回去,一直是盘旋在镇北侯心里的一个问题。留下,是有能博到军功的机会;可自己不在,儿子少了照应。保龄候为了他自己的三个儿子和外甥,必然会有所偏颇的。带回去,再想有领兵的实权机会,就难了。镇北侯甩甩头,回京日子尚远,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慢慢想,先守好边关重要。史候年轻的时候,曾随父祖来镇守过边关。这次再来边关,他心里明白,是圣人给他机会,让他带带自己的下一代。因为儿子和外甥贾赦是表兄弟,外甥又是太子的唯一伴读,相交莫逆。这是为太子储备将领、积攒军中势力呢!如此机会,史侯心里想的明白,对镇北侯他更客气了几分对待。能平稳渡过这半年,对镇北侯好,对自己也好。所以他才借话,传递出自己想留了镇北侯的儿子继续戍边的愿望。当战报递到了京城的时候,圣人正在养心殿和内阁商议政事。圣人阅罢战报,将其交给诸阁臣传看。等阁臣们都看过了,圣人当着众阁臣的面,对贾代善说:“荣国公啊,恩侯不弱于你当年啊。”贾代善谦虚地笑笑,“圣人,恩侯这些年多是在您的眼下,在宫里学习,文韬武略的,都是您派人教导。这首功该是圣人您的。”圣人笑着接受了贾代善的推功,转头又对张太傅说道:“太傅,朕给你挑的这女婿,够好吧?”张太傅立即笑了,“圣人慧眼如炬,择了恩侯,实是小女的福气。”张太傅一边说,一边拱手谢圣人。圣人越发满意了。“荣国公,兵部先按这战报,拟了封赏,尽快报上来。年前发去边关。”“是。”贾代善站起来应了,把战报的副本,收入袖中。这一年,基本是风调雨顺的。边关的零星战事,只是朝政锦上添花的点缀。连着几场雪,也都是洽洽好的厚度。京畿的民众,都沉浸在祥和的幸福气氛里。说罢西北的战报了,圣人唤梁九,把西北的堪舆图摆出来。圣人的手指,沿着西北那一线滑过。他心里明白,自己这二十年时间里,凭借武力,按捺了朝野的不稳定因素。但是西北这一线,只要后代君王里,有一任懦弱一点儿,就是被这些窥视的虎狼,欺到头上撕咬的时候。工部郭尚书试探着问道:“圣人可要对西北用兵?”圣人抬眼扫视阁臣,无奈叹口气,“非是朕想对西北用兵,而是鞑靼虎视眈眈呢。每年的北边的军资,就不是个小数目。在西北用兵,是早早晚晚必须的事情。若不趁着朕尚能骑马上阵,怕来日给子孙伏祸。”郭尚书点头,道理是这样的没错,可打仗得有兵械、得有战袍、得有……郭尚书越想,他的脸色就越难看了。张太傅知道对西北这一战是免不了的。“要是明年风调雨顺,当能攒点粮银。就怕不够。”余者都心有戚戚,这朝廷看着没啥事儿,可哪块一动,都得用大笔的粮银啊。等阁臣都散去了,太子俯身在堪舆图上,手指沿着圣人滑过的地方轻扫。“成贤,你怎么看?”“父皇,儿臣看对西北用兵,不仅难在后勤的粮草供给上。我朝的军械,依儿臣看,尚需要要改进一些。”圣人挑眉,等太子继续说。“火器营,现在是单筒的,威力还不足。每次都是现装□□现点火。要是能够改进,临阵将发挥大作用。还有火炮,太笨重,也不适合拖去草原。打造刀枪的铁,儿臣认为该换了淬炼的方子,看怎么能多造出一点儿削铁如泥的兵器来。这样再对西北的胜算,胜算也能多几分。”圣人点头,以指敲桌,通过太子参与朝政的这半年时间,他看明白了,太子是一个有大局观、做事却以小谋大的老成性子。不论是治河,还是产院,都是从细微处着手,调查清楚了,才脚踏实地去做。短期成效可喜,十年、二十年之后的长期效果,更是可期。圣人欣慰,儿子这般年纪,就有这样的做事心性,要是能心狠一点儿,徒家江山的基业,会更牢靠了。第330章 废太子34荣国府里, 贾氏听罢丈夫说了长子的战功, 不见半分喜色。反忧心忡忡地问道:“赦儿在西北, 日日都要出战吗?”贾代善看妻子担心, 只好想话安慰她。“在西北的将领,都是奔着军功去的。人人都想得了高功厚禄,甚至世袭的爵位, 好封妻荫子。就是赦儿想, 也捞不到那么多出战机会的。”贾氏不太信丈夫的话, 眼睛细看贾代善,看看他说的可是实话。“舅兄还在呢,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自会照顾赦儿的。”贾氏叹口气,哥哥把仨侄子都带去了, 遇到要照顾的时候, 是儿子亲?还是外甥近,可这话,是没法和丈夫说的。“唉,”史氏轻叹一声, “我倒是宁愿赦儿不得这军功,平安在京的。”贾代善知道史氏心中所想,可万千功业、圣人青睐,都是要拿命去博来的。将门子弟, 年轻的时候, 不去军中锤炼, 十年后、二十年后,也就是废人了。“你莫要想那么多了,跟在赦儿身边的,都是贾家数一数二的高手的。有他们护卫着,赦儿又武艺高强,必会安全返家的。”史氏也没办法,只好点头应了。这次不是自己的兄长,带着孩子们去;就得是自己丈夫,重新披挂上阵。“国公爷,京里再没别的将领吗?”这话在史氏得知兄长,要带孩子们赴西北的时候,就问过几次了。每次,都被贾代善搪塞过去。贾代善见两三个月过去了,妻子还在纠缠此事,想想,告诉她实话也无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