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09:55      字数:4873
  “夫君,妾身嫁与您,嫁妆都是您给的聘礼。日常所用,夫君又给与的富足,妾身也没有抛费之处。这几万两,也都是夫君这几年给妾身的,夫君且拿去,看有什么适宜的产业,也看着添置了。”林海每年给纪氏一万两,又陆续给了她两个小庄子、几个小铺子。从黛玉跟着纪氏出门走动,纪氏每月都会领了黛玉,去添些新鲜式样的穿戴;或叫了商家拿着新鲜东西进来,让周先生和富嬷嬷帮着黛玉挑选。这些开销,不需要动用林海给纪氏的银子,林海早交代了,由府里的帐房结账。所以,纪氏这匣子里装的,是她嫁给林海后、这几年的所有。“这些银子,你留着傍身好了。为夫已经准备了许多,差不多够了。”“夫君,妾身是说,以后孩子过继出去,总不好没一点儿基业的。”林海笑笑,接过盒子,把盒子里的银票点数出来。想想,还是留了一万两放回去。“这些,你留着,什么时候有个急用的,也方便。”林海扬扬手里的银票,“这些,我会看着添置些生息好的产业,以后给那孩子。婉容,你实不用担心这些。就是过继出去,也是我林海的骨血。到时候,我会在家谱上,添上那么一笔,纪氏一族的血脉是林家的分支的。林纪两家的后代,要守望相助。我断不会让那分出去的孩子,孤零零地少了依靠、过得不如本家这几个。”纪氏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她冲林海深深地福身,泣不成声地说:“谢谢夫君。谢谢夫君。纪家的列祖列宗,也都会感谢夫君的。妾身来世就是当牛做马,也要报答夫君的。”林海赶紧放下手里的银票,扶起纪氏。“婉容,你我是夫妻,这些都是为夫该做的。不必说什么来世做牛做马报答的。”纪氏俯在林海怀里,好好地哭了一场。哭完了,捂着脸,非常不好意思。“夫君,妾身就是太感动了。”林海喊丫鬟打水进来,服伺纪氏梳洗。等纪氏情绪平稳了,又宽慰了纪氏几句,才带了银票回前面。林海边走边想,要是纪氏知道,自己为了林家的孩子,以后能多得些程家、贾家的关照,林家的嫡长房,将由黛玉的次子,那个计划过继给贾氏生的长子名下的嗣子承继,不知道纪氏会不会因今天、他对纪家香火承继的长远打算,让事情好办一点。还有三子七孙压在头顶呢,给出去一个,必须要收回来一个,呵呵……至于纪氏再生一个的事儿,随缘吧!这几年,李老夫人没少开导纪氏。学学其他人家做嫡母的,待庶子大面上过得去就好。不用特意去管,也不用刻意去针对。为一个庶子,伤了夫妻感情,太划不来。李老夫人还劝她,林海把那姨娘弄去书房的院子,是好事。那姨娘必是不好随意走动,才一年不得见那庶子几次。总好过放在后院,让那庶子日日能与姨娘见面。等以后,那庶子长大了,也不会为不得见他姨娘,怨恨她。她若是能待庶子好些,说不定还能养转了庶子的心思。起码那庶子大了以后,说出去,都是她这个做嫡母照管大的,为着孝道的名声,庶子面上也得敬她。与林海在观念上的冲突,纪氏自觉受伤颇深。但在李老夫人的开导下,她也慢慢地琢磨明白了,把嫡子和庶子,分出明显的高低贵贱,在丈夫这里行不通。在林家,她必须要抛开自己娘家的方式,按着丈夫的心意去做事。她试着不区分嫡子、庶子公平地行事,她很快发现,多做一件、多做一个月,丈夫对她就能近一分,好一点儿。所以,她待林晨、林暮、林旻,除了吃的、用的,是一式仨份,就是态度,也努力做到一样。最近几个月,早晨,带几个孩子一起打拳,纠正每个人的动作,都是一样地用心;晚上下学了,孩子们又按照林海的安排,回到主院,由纪氏看着,黛玉领着,一起做功课、玩耍、吃晚饭,晚饭后才各自散去。这几个月,林海在晚饭后,都带了林晨、林旻去教内功心法。随着俩儿子与丈夫在一起的时间增多,纪氏发现长子越来越有哥哥样,而幼子也不再调皮捣蛋。眼看着丈夫在主院与自己相处的渐渐好起来,俩儿子也越来越省心,纪氏的心情也越来越欢愉了。第265章 林海128这一年的冬天,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与甄家往来密切的, 虽然因忠顺郡王带人上门, 交还了甄家寄存的全部财物, 都还多少添上一些, 帮着甄家还了户部的欠银,赎出在押的甄家人。他们自觉做的可以了,可在御史和今上的眼里, 那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甄应嘉被勒令来京面圣, 当庭辩驳御史弹劾他的那些事情。这中间,甄家派人寄存财物,敢说不明白是为了怕抄家而藏匿的?收了甄家寄存财物的, 也因此收到弹劾。当今把弹劾的折子,发给内阁, 知会被弹劾的官员, 在上元节以后,交自辩的折子。这还让不让人过年了?存心的是吧?!旧年封笔的最后一天,今上心情甚好地把贾赦和程荫, 一道叫去上书房, 还让人烹制了他最爱的大红袍。薄如纸的小小茶盅, 捏在贾赦的手指间。透过醇厚的茶水颜色, 依然还能看到贾赦的手指。“茶好, 茶盅更是好器物。”贾赦一口喝了略烫的茶水, 仔细回味了一会儿, 大赞。“喜欢啊, 一会儿给你们一人带一套回去。不过这大红袍不多,繁森和恩侯,你俩分半斤吧。”御品的大红袍就那么十几斤,太上皇也喜欢。这些东西,今上再喜欢,也会先供足太上的慈恩宫所需。俩人起身谢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天/朝流行起喝功夫茶。各式各样的茶具,还有什么紫砂的,价格也越来越俏。依当今看,还是不如这薄胎的白瓷茶杯。今上的心情好,喝着茶、就着茶点,惬意地和贾赦、程荫聊天。二人也都知道当今是为户部又入了一大笔,还把忠顺郡王的身家削下不少,年后还能把与甄家关系交好的官员,再收拾一批下来的事情高兴。“繁森,你那里这几年准备的进士,年后可要派用场了,到时候,不要误了国事。”“是,圣人放心,臣会仔细挑选合适的人,放去合适的位置。”今上点头。他信得着程荫,除了几十年的宠辱相依的生死之交,还有程荫在看人、识人方面的眼光独到,那些慧眼、伯乐等赞誉的词汇,用在程荫身上,怎么说都不过分。“还和林家去温泉庄子过年?”“是。家里孩子们都喜欢。”“恩侯呢?”“臣要在京中守着,让永琏带他媳妇孩子、还有他弟弟去。”“辛苦恩侯了,这过年也不得安生。”今上举起小茶杯,对贾赦晃晃。“臣职责所在,是臣该做的。”贾赦赶紧站起来,谢过当今道的辛苦。“恩侯,你坐,你坐下。又没有外人的,像繁森一样自在点。”今上看着程荫泡茶,盯着旋转的茶汤,悠悠喟叹,“恩侯,要不是有你,再不会有繁森坐在这里,给你我冲茶了。”不待二人说话,圣人示意端起茶杯,“恩侯,当初若没有你,我还不知要再遭多少罪。我这就以茶代酒,谢恩侯了。”程荫也立即举起茶杯,“谢赦兄救命之恩。”他们君臣说的赤诚,喝的顺溜,慌得贾赦起身要跪,“圣人,那些旧事,都是臣该做的。也是上天将于大任与圣人,先予圣人的磨砺。”当今和程荫赶紧出手,把贾赦拉住。“恩侯,私下里,你和繁森一样吧。你这样跪来跪去去,要是先太子登基,你可不会这样的。”这话说的,这是挑理呢。挑贾赦和先太子感情深、关系好,与他这个圣人还有隔膜啦?“圣人恩宠,恩侯以后恭敬不如从命,还望圣人先恕臣以后失礼之罪。”贾赦说的更诚恳,m的,你们君臣的关系,是我贾赦能效法、能不知深浅学的吗?有事说事,没事儿,放老子回府,老子要抱孙子玩呢。林海也不是个好东西,这一去温泉庄子就是七八天的,害得老子连孙子孙女都见不到了。不管贾赦怎么腹诽,放飞思想,眼前的事情,还得应付好了。“恩侯,义忠郡王那里的事情,你可晓得?”“臣惶恐,臣这几年一直在兵部,先为了收拢兵部的人心,最近心思放在京营上,尚无余力顾及它事。可是义忠那里有什么不妥?”“唉,义忠啊。看在先太子的份上,我也会对他容让三分的。要是恩侯能劝阻他,免了一场刀兵祸事,劝阻他能悬崖勒马,他那些事情,我就当没发生。恩侯,你可愿意?”“臣愿意。必竭尽全力。”贾赦在心里翻白眼,敢说不愿意吗?“事成,朕予恩侯五代世袭侯爵。”这恩赏可大了。可这事儿也是绝对地难办。“谢圣人,臣定当全力以赴。”“恩侯,你想怎么去做?”“圣人,臣心里无主意。臣想一会儿出宫了,就去问问林海。他是文定侯府后人,这些事儿,他该能有点法子吧。”圣人和程荫都笑。圣人揶揄贾赦:“京人当年妄赞贾家大公子文武双全啦,现在遇事就找林海出主意。”“圣人,这文武双全得看与谁比啊。他林海面前,臣可不敢……”“好,随你。这事不急,过了上元节,再与林海说也无妨。”“谨遵圣命。”君臣又喝了一会儿茶,二人看时候差不多了告辞离宫。圣人送了茶叶茶具,还给程荫拿多了一套,“给你家泰儿,让他送予林海吧。”程荫谢圣恩,“圣人是偏爱泰儿呢”今上哈哈一笑,“这几个孩子,独抱过程泰,当然要偏着他一点儿。”林海这时候被户部的李尚书请了过去。二人是同年进士,这些人隔着各种官场的忌讳,甚少往来。但从林海回京,做礼部侍郎、尚书、入阁,还有张昭的长子,娶了李尚书的嫡长孙女等,因着贾家,俩人还是转弯的姻亲。所以,二人往来密切了。不过林海心里知道,这人,与自己,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哦。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官场只有永远的利益。呵呵……李尚书也知自己在林海回京的事情上,没伸手帮忙,林海说不定心里存了膈应。可二人虽说是同年,可林海小自己十几岁,自己把他调回京,京城的官职就那么多,林海又是贴了标签的太上的人,调他回来——当今还不得以为自己是太上一党的?自己这么些年,在户部兢兢业业地努力中立,熬死多少脑细胞啊。调回来放那里?御史台——俩都御史不得恨死自己啊!放户部,那自己能安然在户部尚书的位置致仕?所以,呵呵……不过过去的就是过去的。张昭夫妻很感念林海,在他们初初回京时候的照顾。自己的嫡长孙女嫁与张昭长子了,与林海交好,对孙女只有好处。李尚书今天找林海来,是让他先选甄家抵欠银的产业。“如海,甄家所有的产业都在这里,这标价的册子是打了七折的,你喜欢那个捡那个。你要银子多,都拿走也可以。”“多谢,多谢。我可没有那么多银子。”“行啦,我不问你借银子。你文定侯没银子,谁家有?”林海叹气,“威臣,你光看到文定侯府有银子,没看到文定侯府少花银子的人啊。你说说,你家五代繁衍到如今有多少人?要是向我林家一样的人口,怕是银山也积攒出来了。”“如海啊,你家现在可不少儿女了。”“是,威臣,你说的对。你看我这不赶紧地给女儿准备嫁妆,给儿子准备分家的产业嘛。这样三代分下去,也没人说林家银子多了”“那你家祖宗会更高兴呢。到时候,你可是有二十七个曾孙了。”“你啊,不愧是户部做久了,张嘴就是算数。”“哈哈哈,如海,你只说我算的对不对,你高兴不高兴我算的数?”“对,对,你算的太对了。”林海也哈哈大笑,谢过李尚书,认真挑选起来。庄子,宅子,铺子,林海捡好的先挑了一遍,李尚书叫人进来给林海办过户。这样的大宗交易,不管是不是发卖犯官的产业,都要在户部备案,再去衙门办红契。林海打发林谨回去取银票。“算了林海,契书什么的你拿走。年后你把银子交来就好,我可不怕你林尚书赖账。”李尚书让林海在欠银的薄子上签字。“别,可别,欠了几十万的,这年,我都会过不安稳的。”林海坐在李尚书这里聊天,二人说着说着,就说起了贾琏。“如海,你眼光好啊。收了这么个入室弟子。永琏灵活,算的快,远的不说,侍郎的位置,以后没问题的。”林海笑,“威臣,永琏是我内侄子。荣国公与我有遗泽,我当他是长子来教养的。还要拜请你多照顾了。”李尚书点头。“老太傅当年对我也有恩,如海,你不说,我也会照顾他的。他跟着老于主事学呢,那是户部任一摊都能拿起来的老主事,可惜是举人出仕,到目前这样,已经是难得的了。”林海也点头,他听贾琏说过于主事,还让人细细打听过于主事的为人、能力。举人出仕,从吏员做起来,又没什么背景,再能干,也就是现在这样了。林谨很快回来,户部备案的官员,衙门办契书的吏员,也都过来了。人全,好办事。等林海离开户部的时候,他想想所剩无几的现银,准备年后和贾赦借银子。贾赦现在是有钱的大户。第266章 林海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