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节
作者:林一平      更新:2023-07-14 09:54      字数:5317
  户部李尚书出列问道:“林大人,这百姓教化是好事,可这建义学的费用,从哪里支出?”“《孝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在秀才的脑袋里装着,穷的地方不须准备桌椅、购置书本,用碳条写到木板上、墙壁上,学生可以用沙盘做纸、用树枝做笔,学写字。”户部李尚书一听不用从户部支出,立即对礼部的奏议表示赞赏。林海最后还加了一句,“圣人,臣认为女童也应该去义学认字,和男孩子一样去学。这样十年、二十年后,这些认字的女孩子出嫁了,在家就可以给自家孩子启蒙,教导孩子以上的内容,可谓事半功倍。”林海的奏议,竟然也没多少反对的人。因为越是贫困的地方,男女的界限大防等反而越轻,女儿要和男人一样去讨生活。而富裕的地方,自然有办法建立女子义学,请得到女先生教书。反对女童识字的声音不是没有,都被“孟母教子”怼了回去。小朝会的官员,谁不明白,母亲识字,懂道理,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好。但是对女童,有人建议学《女德》、《女四书》等。顾安出列往上奏道:“圣人,本朝以孝治国,《孝经》是天下人都该学的。女童先学了《孝经》,以后也会秉承孝道教导子女。《百家姓》、《千字文》不过是学认字。这些学完再去学《女德》、《女四书》也可以。可是依臣看,先学刑律,教导子女什么不该做,更好些。”贾赦出列:“谁去教导《女德》、《女四书》?秀才还是举人?”鸦雀无声。礼部的奏议,当庭获得通过。剩下的具体实施等,将有吏部参考礼部的条例,详细派给基层官员执行。而礼部官员到基层对秀才的考核,将按照吏部的章程增加此项。今上小朝会后,召了林海去内书房。“如海,免礼。坐吧。”今上非常高兴,不用朝廷多花费,凭借教化百姓、全民识字,百年盖棺定论的时候,他自然能拿到文治的功劳。前后千百年,对上任何一任帝王,他也不遑多让。“这奏议甚好。如海怎么想到此事的?”“不瞒圣人,盖因臣长女先是教导她院子里的小丫头识字,然后最近臣几个幼子,喜欢去臣长女院子里玩。那些识字的小丫头,就都成了先生,再教导其他人。”圣人点头,赞道“如海得女启迪,都与社稷有功。应予表彰。繁森,你看给该给什么表彰好?”程荫笑,“圣人赐婚如何?”林海往上行礼,圣人狐疑地左右看看俩人。程荫笑道:“圣人,臣去岁到荣国侯府上,为如海荐臣做主考官一起小酌,酒至酣爽,如海应了臣为次子的求娶。”今上开怀,让程荫去荣国府谢林海,还是他的意思,见程荫能如此替他系牢林海,顿时开怀大笑,“好姻缘,好姻缘。”即刻召了专候着写旨意的翰林学士,为程林俩家写了赐婚的圣旨。林海和程荫赶忙往上叩谢圣恩。“如海,听说你酿的酒水甚好,等你嫁女的时候,别忘记朕这沾边的媒人。”“臣唯好此道,沉湎几十年,多少得窥一线小巧。惭愧,惭愧,不值一提。”“谁人没点喜好,酒色财气,爱卿选的是位列第一的呢。”今上打趣林海,林海笑笑,赧然受了。林海和程荫一道出了内书房,二人对今上能赐婚,都感到轻松。程荫的想法,听自家夫人和女儿说起过林海长女相貌,虽年幼,也极为美丽。前年,皇后和圣人,选了三品官员的嫡女,给大皇子做侧妃,让没有攀附之心的官员,都心生惴惴。眼下二皇子就快十五岁了,选妃也就是这二、三年的事情。到时候再请旨免选,让小心眼的今上,记为和他抢儿媳妇就不好了。林海心里更舒爽,早早给黛玉订婚,就是想避开十三岁的选秀。黛玉一天天大起来,越发美丽,要是被皇家惦记上了,有麻烦呢。如今得了赐婚,对女儿好,对自己也好。倡议全民识字的扫盲运动,能收到赐婚的旨意,一举两得啊。独自在上书房批折子的当今也是心情舒爽,程荫为自己做事,就是肯下功夫。林海提议的教化百姓,不用十年八年,就能见到大成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想林海现在是阁老了,还把嫡长女许给程荫的次子,倒是有点委屈林家父女了。什么时候,找个合适的机会弥补弥补林海父女?那还是恩侯的亲外甥女呢。这婚事,定是恩侯促成的。恩侯的情,又欠了一次。今上在心里记下,以后找机会补!程荫的次子婚姻如此,他长子的婚姻呢?由他自家做主?今上摇头,再看吧。可惜自己次子尚弱,还要过俩年选皇子妃,不然也能早点再笼络一位重臣。要是能早点把九边将军和朝廷重臣们,都笼络在怀了,朕,才算是真的得到皇位了,真的一言九鼎了。今上撂了御笔,想起忠敬亲王、忠顺郡王身边的那些人,摁着额角有些郁郁,父皇尚在,总不好明着来。什么时候,能把他们身边的握了军权的人,都拢了来,或都替换了去呢?纪氏领着孩子们,接了宣旨的内侍。听罢宣旨,纪氏为黛玉高兴,让林诚打赏、款待来宣旨的内侍。自己拉了黛玉的手道:“晏晏,你父亲为你选了这好婚事,现今又得了圣人赐婚,真是太有体面了。”第240章 林海103桃花纷纷飘落的时候,贾琏带着妻儿, 还有张旭长子等人, 奉着张钰到京。贾琏先送了舅父张钰等人回府, 见过二位表嫂问安, 才领着自家人,转回荣国府贾琏到了荣国府,一面打发人去兵部、礼部送信, 另一面略梳洗后, 就带着凤姐和女儿、儿子,去荣禧堂拜见邢夫人。与邢夫人叙话片刻,贾琏就起身告辞, 要去梨香院拜见祖母。邢夫人看着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继子,只能笑笑说:“琏儿去吧, 老太太见了你一定高兴。”正在梨香院佛堂跪经的贾母, 听闻院子里纷纷扰扰的说话声,十分吃惊,她从到梨香院, 院子里从来是安安静静, 就连扫里的那几个婆子走路, 也甚少听见声音。这样的喧嚣, 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陪在贾母身边的琥珀, 出去转了一圈, 面带喜色, 很快回来, 伸手去搀扶贾母。“老太太,是琏二爷带了二奶奶,还有他们家的大姐儿、大哥儿,来看老太太啦。”贾母立即笑逐颜开,就着琥珀搀扶她的劲儿起来,“走,走,快过去看看我曾孙。”“好,好,老太太,小心脚下。”琥珀搀着贾母去正堂。贾琏看琥珀搀扶贾母来了,赶紧迎上去,叫了一声“祖母”,扶着贾母到正中的榻上做好,禁不住地有些唏嘘了。却还是往后退了二步,郑重地跪下来给贾母磕头。“孙儿离家数年,未能在祖母膝下尽孝,祖母一向可好?”“好,好,都好。快起来吧。”贾母伸手去拉贾琏起来,几年不见,贾琏宛如剥去外层斑驳质地的玉石,整个人透出一股温润的、书生儒雅气质。简单的蓝布袍子,并无多余的修饰,就那么套上身,竟然比往昔的荣国府锦绣斓袍,更显得人的超俗卓然。个子也还长高一些呢。“琏儿,是有长个了?”“是,略长寸许余。凤姐,快带孩子们过来吧。”贾琏侧身,让出贾母身前的位置。凤姐从奶娘手里抱过不及周岁的儿子,领着女儿,跪倒在贾母跟前。“孙媳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一向可好?”贾母不等凤姐弯腰拜下去,赶紧颤颤地站起来,“哎呀,快把我曾孙给我。”伸手去抱凤姐怀里的孩子。凤姐赶紧把儿子递给贾母,起来去搀扶贾母,贾琏帮着老太太抱着曾孙坐好。“这是我曾孙女吧,快起来,坐到老太太这里来。”贾母没忘了跪在眼前的女娃。凤姐把女儿领到贾母身边坐了,贾母抱着曾孙,跟着孩子啊,啊几句,赞不绝口,“这孩子长得好。这眉毛,长得像琏儿的祖父,眼睛像了凤丫头了。剑眉凤目,长大了,可比你老子俊啦。”贾母抱着曾孙,仔细端详一会儿,贾琏伸手把扭个不停的儿子接过去。贾琏在儿子的屁股上轻拍了两下,把怀里的儿子转转,调了个舒服的位置,小孩子不扭了,乖乖地呆在贾琏怀里,看着眼前头发花白、一脸慈祥笑容的老太太。“琏儿,抱孩子倒是熟练。这是常抱儿子练的了?”贾母看琏儿那熟稔的动作,喟叹一句,搂住身边的小姑娘。“老太太说的对。”凤姐儿笑着接话,“这小子冬天着了一回凉,病了一次,谁哄都哭,就得他爹抱着才好。可不就把二爷给练出来了。我看哪,是贪图琏二爷身上火气壮呢。”“哎呀,凤丫头,琏儿,你们在外头吃苦了。在家里,哪里还缺了抱孩子的人呢。”贾母看看曾孙,不足一周岁的孩子,只穿着细布的衣裳,长得结结实实的,倒比其他几个在府里长大的好。再看看身边安安静静坐着的曾孙女,也穿着细布的衣裙,却一幅齿白唇红,粉雕玉琢的胖乎乎模样,赞道:“这俩孩子,你们带的都很好。”琏二和凤姐儿陪着贾母叙话,一会儿,贾母就问起贾琏回京的由头来。“祖母,父亲写信过去,要孙儿回来给妹妹送嫁。”“哪,还再回去吗?”“我二舅舅一起回京了,就不回去了。”“好,好。留在京里好。你们带孩子回去吧。既回府了,有的是说话时间”贾母看贾琏怀里的孩子已经快睡着了,赶他们回去。贾琏抱着欲睡的儿子,凤姐牵着女儿,离开了梨香院。出了院子门,凤姐儿把睡着的儿子接过来,平儿赶紧上来帮手,给孩子围好夹被、挡住头部。奶娘要接手抱,凤姐摇摇头。贾琏抱起女儿,夫妻二人并肩,慢慢往东院走。要凤姐儿说心里话,出去这几年苦不苦?就一个字——苦!可看着所有的张家人都安详、安静、安稳,若无其事地生活,她到了张家没几天,也就静下心来。也随着张家人的习惯,慢慢地换了以细布衣服为主的日子。而后,贾赦让府里送去的东西,都是各式各样的细布。要贾琏说,有的细布,也没比丝绸便宜多少了。后来她从贾赦写给贾琏的信里知道,王家也欠了朝廷几十万呢。她也就悄悄地把那些嫌弃张家破落的心思收了起来。凤姐心里明白,要是朝廷追讨欠银,王家怕是要倾家荡产了。王家哪里有荣国府这样的底蕴,全额还了欠银,两房分家,还都得了那么多的产业、现银。在张家这三年多,凤姐不仅读书,还学会收起情绪,温温和和地、不张扬地说话过日子。这与张家二位表嫂待她和气,不动声色地教导了她有关。凤姐慢慢喜欢上张家这样的日子,她暗搓搓地捅咕贾琏,要把女儿嫁给大表嫂的次子。说了一堆女儿有这样婆家的好处,贾琏耐不住凤姐儿日夜的嘀咕,只好说等回京了,让父亲去和大表哥说去。凤姐在张家还有一个收获,就是锻炼出一个好身体。张家每天督促着贾琏读书,张家子弟,早晚也都会舞剑、打拳地打熬身体。而贾琏在林家养成的、早起练五禽戏的习惯,也很好地保持下来。后来生了女儿后,她也跟着一起练习起来,练了半年下来,觉得身体好了许多许多。还有,贾琏被二舅舅管的,凤姐而认为是最好的一点,是扭改了贾琏见色心喜的轻浮劲。那真的是再好不过的收获。贾琏父亲抱着孩子回到东院,迎春带着琮哥儿,已经在东院等了好一会儿。贾琏和凤姐儿非常吃惊,迎春和贾琮的变化太大了。在他们眼里,原来那个木呆呆的迎春,现在是满脸笑意,主动上前叫了二哥、嫂子,给二人请安,然后就伸手抱贾琏怀里的小丫头。“这是我侄女莹儿吧。生得太好看了!来,叫姑姑。”迎春把小姑娘抱怀里,那熟练的姿势,像是经常抱孩子的。小孩子对别人的情绪,最是敏感,迎春的喜爱,发自肺腑,小姑娘立即笑出来,甜甜糯糯地叫“姑姑”。他们二人对贾琮原没什么太多的印象,隔了几年,再见了眼前这六、七岁左右的漂亮童子,都不禁赞道:“老太太常说宝玉长得好,这琮哥的长相气度分明不输前几年的宝玉啊。”凤姐把儿子交给奶娘抱去安置,给了平儿一个眼色,平儿立即跟着出去了。贾琮凑到迎春跟前,哄莹儿,“莹儿,叫三叔,三叔给你这个。”贾琮晃晃手里的荷包。小姑娘小小声叫了“三叔”,却不伸手要贾琮的东西,转头去看凤姐。“拿着吧,这是你亲叔父。以后有想玩什么,就找他要。”贾琏发了话。莹儿接了荷包,说了声“谢谢。”迎春喜欢的不得了,“二哥,嫂子,把莹儿给我带几天,好不好?”凤姐诧异,迎春要带孩子?嘴里却还是说:“今儿才回来,过几天歇过乏,莹儿熟悉家里了,妹妹可不要嫌嫂子烦,把侄女天天送给你带。”“好,那嫂子我们说好了,过几天,我来接莹儿。”迎春与贾琮也没多待,留下给孩子的礼物,就离开东院,让他们一家休息。“妹妹这变化可大。要不是认识很多年,我都怕她是被人换了魂儿呢。”凤姐做到大炕上,歪在靠枕上歇乏。“是变化大,估计是林家请的先生教导的。”“妹妹这样的气度,嫁到张家去,真不委屈你那表弟了。倒是你那表弟,以后不争个凤冠霞帔给妹妹,就是委屈妹妹了。”凤姐悄声和贾琏说着私密话。原来贾琏和凤姐,听说要把迎春嫁给张旵,夫妻没少嘀咕,哎呀呀,迎春除了温和听话,再找不出起来的优点了,谁娶了这样的媳妇,可不是要憋个好歹了。没少暗地里,替张旵抱委屈。“是。哎,不能吃。”贾琏赶紧伸手止住莹儿,不让她往嘴里放东西。莹儿坐在凤姐身边,玩着贾琮给的荷包,一下子就把荷包打开了,从里面抓了东西就往嘴里塞。凤姐也吓了一跳,从莹儿手里夺过荷包,“琮哥儿都给了什么,可给吃坏了孩子。”莹儿不依,伸手和凤姐抢夺,娘俩一拉扯,骨碌碌,荷包里的东西散了满炕。原来是金银俩色的锞子,二、三十个,甚是精巧,个个花样不同,散了满炕。贾琏赶紧满炕地拣拾,凤姐儿抱起女儿,慢慢哄着,把她手里的金锞子哄下来。“乖女儿,这个可不能吃啊。”贾琏把金银锞子都拣拾到一起,数数,是二十九个,“二十九个,送个单数,是什么讲究?”凤姐笑,“你那云表妹,天天爱啊爱哥哥的,这不是就是爱久的意思麽。”贾琏觉得汗毛直竖,“真有你们的,幸好是亲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