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榜夫妻辞别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2-04-06 09:38      字数:7391
  慧哥儿在省城逗留了几天,与妹妹妹夫告别之后,带着锦屏一起往回赶。

  等他回来的时候,已经腊月底了。

  梅香和黄茂林已经调整好了状态,儿子儿媳才坐下,就赶着问慧哥儿省城的事情。

  慧哥儿看了眼锦屏,锦屏先开口,“阿爹阿娘放心,我仔细查看了妹妹的气色,见她好的很。在孟家的时候,下人们都听妹妹的话,妹夫这些日子一直陪着妹妹,两个人好的跟一个人似的。”

  梅香笑了,“辛苦你们两个了,好生歇几日,咱们一起过个年。”

  这一嫁一娶,家里人口倒是没变,等到明年这个时候,说不定就能添人了。

  梅香又高兴起来,拉着锦屏的手,“好孩子,忙了这么久,这几日不用再到我这里来点卯,过年的事情我都预备好了,你只管等着领压岁钱就行。”

  锦屏笑了,“有阿娘在,我总是能躲懒。”

  一家子热热闹闹过了个年。

  年初二那天,慧哥儿陪着锦屏,跟着明朗和玉茗一起回了秦家,梅香也带着黄茂林和泰和回了韩家,和兰香一家子陪叶氏说话,婉柔也回了张家。

  叶氏与两个女儿说闲话,“这初二各回各的娘家,倒是聚不到一起去了。婉柔本来说明儿再回去,我想着她两个姐姐都回来了,让她们姐妹一起聚一聚。”

  兰香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大的是男孩,刚刚进学,小的是个女孩,才一岁多,还抱在怀里呢。

  梅香把小姑娘抱了过来,亲了亲她的小脸蛋,“去大姨家好不好?”

  小姑娘不常见梅香,有些害怕,又扑到了兰香怀中。

  黄茂林看了看小姨妹,心里面感叹日子过得真快。他总觉得兰香还是那个一天到晚藏在姐姐身后的小丫头,头上扎两个小揪揪,除了吃就是玩,这一眨眼,兰香都有两个孩子了。

  常大郎问叶氏,“阿娘,两位舅兄要参加今年的春闱吗?”常家兄弟去年没有去参加秋闱,说要等下一科,争取拿个好名次。

  叶氏点头,“过两日就走,东西都准备好了,和秦家兄弟一起去。”

  梅香问叶氏,“四叔不去吗?”

  叶氏摇摇头,“我问过你四叔,他说他再等几年。”

  黄茂林忍不住感叹,“这读书可真不容易,好几年才能考一次,考着考着人都老了。”

  梅香笑着嗔怪他,“胡说,咱们家这些读书人哪一个也没老,我听说那外头有人孙子都好大了,也就勉勉强强考个秀才。”

  黄茂林咧嘴笑了,“要是让我去考,就算有了重孙子,我怕是也考不上。”

  众人都笑了,叶氏连忙安慰大女婿,“你有你的好,这满天下的人又不是全部都要去读书。”

  兰香接口,“可不就是,姐夫有姐夫的好。”

  叶氏又问梅香,“慧哥儿和长俊去不去?”

  梅香摇头,“慧哥儿说自己才中了举人,这会子去考进士,怕是难中,万一中了个同进士,那还不如不考呢。长俊倒是可以一试,但他秋闱考了第三名,若是再多学几年,等到下一次说不定又能考个好名次呢。我也不懂,这是他们郎舅二人和李先生决定的。”

  叶氏点头,“既然李先生这样说,那就再等下一次吧。”

  姐妹两人在娘家吃了顿饭又各自回去了。

  过了几日,明朗兄弟二人果然要进京赶考去。准备了这几年,兄弟二人觉得火候都到了,不管这次能不能中,总要去试一试。

  春闱在二月,一个多月的功夫,到京城绰绰有余。

  叶氏给两个儿子准备了足够的盘缠,把他们送出县城好远才回来。

  兄弟二人坐了一辆车,带了两个随从和简单的行李就出发了。

  快马加鞭到了府城之后,兄弟二人先去了胡家,秦家兄弟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胡老爷非常高兴,这四个孩子,一个比一个争气。胡家三代男人一起,备了丰厚的酒席给他们四个饯行。

  等到了省城之后,长俊和青莲早就派人在城门口候着,人一到,立刻全都接去了孟家。

  李先生出来与众人打过招呼,然后带着青莲去准备饭食和住宿。

  长俊给众位长辈见过礼,敬陪末座。

  秦玉炔看了看长俊,“贤侄秋闱中了第三名,真是少年英才啊!”

  长俊连忙拱手谦虚,“侥幸而已,我不过是个死读书的,不像诸位长辈们阅历深厚,做的文章也更得考官大人们喜欢。”

  明盛一边喝茶一边接口,“你就不要谦虚了,没事的,就算你比我们读书好,我们又不嫉妒你。”

  秦玉璋哈哈笑了,拍了拍明盛的肩膀,“你这师傅倒是被徒弟比下去了!”

  明盛放下茶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本该是常理,二师兄到不明白这个道理。”

  明朗看了看长俊,这个外甥女婿家学渊源,又有才华,假以时日,必定不可斗量。

  长俊又对诸位长辈说道,“我舅父已经进京,家母才去了信,诸位长辈到了京城后,只管去找兵部员外郎李家,一切考试的事情,只有我舅舅家打理。”

  秦玉炔拱手道谢,“多谢贤侄,我们头一回去京城,四方黑五方,若有人引路,那才是事半功倍呢。”

  长俊微笑,“家母说了,诸位长辈都是至亲,科举的事情,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这些小事情还是能做到的。”

  说了一阵子话之后,外头传饭。李先生想着自己是个寡妇,把事情都交给儿子媳妇。

  长俊招呼客人,青莲带着下人把饭菜。

  明盛冲青莲招了招手,青莲连忙走了过去,“二舅,您有什么吩咐?”

  明盛把青莲上下打量一番,“没有什么吩咐,就是看看你。我们来之前,你阿娘偷偷跟我说,让我看看你过得好不好。”

  青莲笑了,“多谢二舅关心,我好得很。”

  明盛点了点头,“我看得出来,既然都好,多给你阿娘写两封信,安一安她的心。”

  青莲急忙点头,“我知道了,多谢二舅提醒。”

  明盛又摆摆手,“你去忙吧。”

  青莲摆好了饭菜之后,去了婆婆的院子里,婆媳两人一起吃饭。

  李先生看了看儿媳妇,“都预备好了?”

  青莲点头,“阿娘放心,都预备好了。”

  李先生让青莲坐下,“咱俩一起吃,吃完了你就回去歇着,剩下的事情让下人去做。你舅舅们就算今儿走了也无妨,等回来的时候还是要路过我们这里的。”

  青莲陪着婆婆一起吃了顿饭。

  吃了晌午饭之后,秦玉炔就要带着师弟们一起走。

  长俊拦不住,赶紧把舅舅的帖子给了他们一张,一再嘱咐他们一定要去李家。

  四人收了帖子,坐上车又继续赶路。

  送走了客人,长俊先去和李先生打声招呼,然后回了房间。

  青莲刚漱了口,卸了钗环,准备小睡一时。

  长俊笑着进来了,“娘子也不等等我。”

  青莲瞥了他一眼,“你们男人家爱喝酒,万一你喝的臭烘烘的,我准备把你赶到厢房去睡。”

  长俊搂着她,“好狠的心,你闻闻,我臭不臭?”说完,他就把脸凑了过来。

  青莲把他的脸往一边推,“臭烘烘的,赶紧去洗一洗。”

  长俊小声问她,“我洗干净了,娘子等我吗?”

  青莲立刻红了脸,“不正经,大白天的!”

  长俊哈哈笑了,然后在她脸上香了一口,小声说道,“我逗你玩的,就算娘子愿意,我也不行了,昨儿晚上累的太狠了。”

  青莲立刻羞得满脸通红,举起拳头就去捶他,“快些去漱口,满嘴胡话!”

  长俊哈哈笑着漱口去了。

  荣定县那边,叶氏又陷入了焦躁之中。

  两个儿子一起去考试,叶氏担心他们考不上,一来这几年的努力白费,二来儿子们心里也难过。

  叶氏又担心一个考上了一个没考上,她心里清楚,若论起读书,明盛更好一些。若是弟弟考上了,哥哥没考上,她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又担心大儿子脸上挂不住。

  叶氏还担心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到时候一家人说不定就要天各一方。那做起官来,东西南北满天下跑,按规矩她是要跟着大儿子,可明盛也是她的爱子,到时候一分开多少年,叶氏如何能不想念。

  还有两个女儿,一直都在她身边,天能回来看看她。若是自己跟着儿子走了,女儿们连娘家都没地方回了。

  除了这些,叶氏还担心自己的老母亲。

  叶家老太太虽年纪不小了,却一直健在。若自己走了,到时候老母亲万一有个什么,回来都来不及。

  还有韩敬平的坟头,这做官年回不来都是常理,别人家有亲兄弟帮着打理,自己家就两个儿子,到时候还得托别人。

  叶氏忧心不已,玉茗却没时间感叹。

  按理来说,玉茗是最应该担心的,此去四人中,两个是她亲哥哥,一个是她丈夫。

  但清溪快要出嫁了,玉茗要忙着给女儿备嫁。

  婚期定在四月初,这是考量过的。到时候明朗正好从京城回来了,若是中了,女儿出嫁更好看些,就算没中,好歹能参加女儿的婚礼。

  青莲的未婚夫是明朗原来在府城读书时同窗家的孩子,两家也算门当户对。

  玉茗一样样给女儿备嫁妆,家里的许多事情就交给了婉柔。

  梅香家里倒还好,黄茂林管理着家里的产业,泰和每日读书习武,慧哥儿一边读书一边帮着照看家里。

  因他这几年不在家,如今好容易中了举人,他准备在家里多逗留一些日子,陪着父母兄弟和新婚媳妇。

  梅香整日悠闲的很,除了担心女儿,她再也没

  有操心的事情。家里很多琐碎的事情都交给了锦屏,锦屏尽心尽责,样样都做得非常好。

  黄茂林见儿子整日在家闲着,开始把他拉出去干活,“就算你中了举人,也要吃喝。家里的事情从来没让你操心,如今你也娶妻成家,既然不准备外出读书,先跟着我学习打理家务。以后若是你单独过了,总不能什么都不懂。”

  梅香也同意,“你也大了,你阿爹忙碌了半辈子,也该让他歇一歇。你跟着你阿爹跑一跑,先熟悉家里的事情,过一阵子春收,你替你阿爹办了。”

  黄茂林和儿子开玩笑,“让你这举人老爷去收粮食,会不会丢你的脸?”

  慧哥儿赶紧解释,“再没有的事儿,给阿爹分忧,是儿子的责任,有什么事情阿爹只管吩咐,若是儿子做不好,还请阿爹教我。”

  黄茂林点头,“论起读书我不如你,但咱们家的这些杂事你要是想精通,没个三两年也不行。走吧,咱们先去粮店。”

  父子两人走了之后,锦屏和细月一起陪着梅香说话。

  梅香看了看细月的肚子,“你这都快生了,不要天天往我这里来,等会子自己去园子里走一走,整日坐着人没力气,孩子也不好生。”

  细月点了点头,“多谢太太,我这也不是头一个了,倒不用担心。”

  自从慧哥儿中了举人之后,家里人都改了口,黄茂林从大爷变成老爷,梅香也从大奶奶变成了太太。

  说起细月,她前几年生了个女儿。

  刚怀上的时候,细月非常担心,她怕女儿长得像自己。自己命好,能遇到贵人,但谁能保证女儿也有这样好的命呢。

  贵仁一再安慰她,“都说女儿像父亲,你不用担心,定然长得好看。”

  等孩子瓜熟蒂落,众人一看,果然长得像贵仁,细月终于放了心。

  如今这是第二个了,细月也想开了,要是女儿,肯定像父亲,要是儿子,就算长得像自己,男孩子总不用怕的。

  这几年家里人口滋生,小厮和丫头们配了许多对,孩子们也一个个落地,家里住房忽然变得紧张起来。

  梅香年前就和黄茂林商议,说要换一套大些的宅子。

  黄茂林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与梅香商议,“去年又买了个庄子,宅子暂时先不换,等过两年,若是慧哥儿能再往前走一步,你说,咱们搬到府城去好不好?到时候青莲回娘家更方便,慧哥儿以后就算外出做官,和咱们通信也更容易一些。留在这荣定县,不管去哪儿,还得先从府城绕一圈。”

  梅香有些犹豫,“咱们的根儿在荣定县,若是走了,家里的这些产业怎么办。”

  黄茂林笑了,“有贵仁和小柱在,你还用担心什么。”

  买宅子的事情暂时就先搁置了下来,梅香也想多攒些钱,府城的宅院更贵呢,过几年慧哥儿去考试,泰和也长大了,家里花钱的事情多着呢。

  既然不买新宅子,黄茂林想办法把旁边的一小户人家的宅子买了下来,两边打通,修了许多房子给下人住,省得都挤在主院这边。

  日子一眨眼就到了四月中,韩家兄弟终于从京城回来了。

  同行来的还有府城衙门里报喜的人,一路敲锣打鼓,一直到了韩家大门口。

  梅香当时正在屋里闲着,家里下人赶紧来报,“太太,太太,二位舅老爷回来了!”

  梅香立刻站了起来,抬脚就往外走,“去叫你们大奶奶,跟我一起去。”

  下人又去叫了锦屏,婆媳二人一起去了韩家。

  一进门,只见整个韩家人山人海。

  下人们给梅香行礼,“姑太太回来了,恭喜姑太太,贺喜顾太太,大老爷和二老爷都中了,这会子都在老太太院子里呢。”

  梅香笑着点头,带着锦屏进了内院。

  叶氏正激动的拉着两个儿子的手,“好,好孩子,你们真给阿娘争气。”

  明盛掏出帕子给叶氏擦了擦眼泪,“阿娘,既是喜事,咱们都高高兴兴的,明儿再去告诉阿爹,让阿爹也跟着高兴高兴。”

  叶氏一边哭一边笑,狠狠点了点头,“我儿说的对!”

  梅香一进来,立刻满嘴好话,“恭喜韩大老爷,恭喜韩二老爷,金榜题名,名扬天下!”

  明盛哈哈笑了,“姐姐真是的,连报喜人的红包都要抢!”

  明朗招呼姐姐坐下,“这回去考试,多亏长俊的舅舅帮忙,不然我们什么都不懂,还不知要吃多少亏呢。”

  一家人都坐下了,明盛安慰梅香,“姐姐放心,我们回来的时候路过省城,又去看了外甥女,小两口都好的很。”

  梅香这才放心,又问他们,“你们都考了多少名?秦家兄弟可中了?”

  明朗先开口,“我挂了个二榜尾巴,大舅兄在我前头十几名,二舅兄没中,明盛考得最好,二榜十三名。”

  梅香笑着点头,“中了就好,阿娘,咱们家又要办酒席了。”

  叶氏笑着答应,“可不就是,要好生办一场!”

  明朗连忙阻拦,“阿娘,清溪要出嫁了,不如我们把两件事并在一起办了。我们的时间不多,还要再回京城呢,家里这么多事情都要处理好,若是一样一样办酒席,怕是来不及。”

  叶氏表情凝重,“才刚打发走了报喜的人,我还没来得及问你们呢,这考中了之后要怎么办?”

  明朗虽然没有明盛考得好,但他是老大,这种大事一般都是他先开口,“明盛这个名次,说不定可以去翰林院。到时候让弟妹带着孩子在京城陪着他,租个小院子就够了。像我这样的,若是好好打点,说不定能外放做个一县父母官。”

  叶氏忽然担忧起来,“咱们家在京城又没有亲眷,这要如何打点呢。”

  明盛开口了,“阿娘不用担心,我们走之前,李大人让我们放心,大哥做过县丞,如今年纪也不大,想谋个县令难度不大。像我这样的,留在翰林院先熬几年,过几年再说。”

  叶氏连忙拉起了梅香的手,“咱们家又沾了你的光了,要不是青莲嫁到孟家,后面的事情哪有这么顺利。”

  梅香安慰叶氏,“阿娘不要放在心上,虽然我不懂,但我听慧哥儿和长俊他们说,官场上谁不想多两个自己人呢。两个弟弟名次又不差,李大人若能帮着筹谋,以后等两个弟弟都长成了,再慢慢回报也不迟。”

  叶氏点了点头,“你两个弟弟总是得你的照顾。”

  梅香笑了,“阿娘反过来想一想,我两个弟弟都中了进士,我的腰杆子更硬一些。”

  黄茂林听到风声也赶了过来,刚才一直坐在一边,梅香的话一落,他在一边开玩笑,“可不就是,如今你是家里的老大,你说上东墙,我们绝对不敢上西墙!”

  梅香拿手拍了他一下,“净胡说!”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

  在娘家坐了一会子,梅香知道后面事情比较多,娘家人都忙碌的很,她又带着家里人回来了。

  叶氏火速让人往各家送信,又让人回平安镇收拾屋子,一家人要回去给韩敬平上坟。

  韩文富已经很老了,族里的事情如今都是韩敬堂在打理,接到信之后,韩敬堂立刻通知了所有族人。

  整个韩家岗都沸腾了,以前众人觉得一个秀才就很了不起了,如今觉得秀才真不算个什么。

  等叶氏带着孩子们回来上坟那一天,所有人都聚集在青石桥上等候。

  明朗兄弟二人带着登哥儿骑着马,黄茂林也带着慧哥儿随从,女眷们坐了两辆车。

  韩敬博叔父也跟着一起回来了,加上家里的下人随从,好长的队伍。

  韩敬堂先迎了过来,兄弟二人连忙下马,黄茂林也带着儿子下了马。

  叶氏带着女儿媳妇们从马车里出来了,与族人相见。

  男丁们围着韩家兄弟说了许多道喜的话,妇人们围着叶氏等人也是满口的好话。

  韩敬奇要把叶氏等人往自己家里引,韩俊杰也跟在一边抢,“二哥,让三嫂和侄儿们去我家里吧。我把家里都打扫干净了,请三嫂和侄儿们去看看。屋子和三哥以前在的时候一模一样的,一点儿也没变。我都想好了,回头我找个地方好生盖几间屋子,把这房子还给三嫂和侄儿们。以后他们回来给三哥上坟,也有个住的地方。三嫂放心,平日里我会把屋子给你打扫得干干净净。”

  叶氏眼中忽然就要掉泪,“多谢敬杰兄弟,二哥,我去敬杰兄弟家里坐坐。”

  韩敬奇不再相争,陪着他们一起去了。

  回到老宅,叶氏感到一股亲切的熟悉感。从她嫁进韩家,在这里住了整整十七年。

  柴氏把叶氏扶了进去,“三嫂,不要伤心,你的好日子来了。三嫂要好生活着,把三哥那一份福气一起享了。这宅子永远都会是这样,三嫂想什么时候回来都行。三哥的坟墓,我当家的经常去看。坟墓边的松树已经长了好大了,坟头上一棵杂草都没有,上面的土都紧的很,下再大的雨都不用害怕。”

  叶氏拍了拍柴氏的手,“多谢弟妹。”

  坐了一阵子之后,一家子上了坟山。

  韩敬平的坟墓被韩敬杰和韩敬奇打理的很好,叶氏带着孩子们跪了下来,“当家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给咱们争光了。过一阵子我就要跟着明朗走了,什么时候回来我也不知道。你放心,等我百年之后,一定让孩子们把我送回来,咱们俩葬在一起。头先我不是跟你说过,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你多等一二十天,就能等到我了。你放心,我会好生过日子的。”

  明朗兄弟二人给韩敬平烧了许多纸,最后,兄弟姐妹们带着孩子们一起给韩敬平磕了头。

  叶氏这回没有哭,看过了韩敬平之后,叶氏跟族人辞别,带着孩子们回县城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亲亲们周末好!感谢在2020-05-2813:55:17~2020-05-2917:18: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baobao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兔子和十三先森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lx19瓶;香蕉牛奶5瓶;你说啥2瓶;23155266、小w、七七芽呀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