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长流水温馨居家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2-04-06 09:37      字数:7551
  杨氏回去后把自己的东西收拾收拾,嘱咐黄茂源和红莲好生看着家,转天就自己搭车到了县城。

  杨氏走的时候分外高兴,镇上的人纷纷打探,“黄太太这是要去哪里?”

  杨氏说的半真不假,“老大两口子请我到县城里去住一阵子,我在家闲着也无事,去看看也无妨。”

  众人都羡慕的奉承她,“还是黄太太有福气,老了老了,能去县城里享福。”

  杨氏笑眯眯的看着众人不解释,她自然不会说自己去县城是住进豆腐坊里,还要给大伙做饭。

  等杨氏走了,有人羡慕,“做后娘能做到这个份上,也是有本事了。”

  有人撇嘴,“要是心里真有她,早把她接去了,还等到现在。”

  杨氏到了县城之后先去了黄茂林家里,黄茂林不在家,梅香亲自出来迎接她,“阿娘来得这样快,我还说明儿雇辆车去接您过来呢。”

  杨氏摆摆手,“我又不是外人,不用特意接我。你找个人送我去豆腐坊。”

  梅香先把杨氏带进家里,上了茶点,婆媳二人絮絮叨叨说了些家常话,梅香这才打发下人把杨氏送了过去。

  从此,杨氏就安心住在水玉坊。有杨氏在,梅香也能少操些心。

  头几天,梅香还时常打发几个丫头轮流过去给杨氏帮忙做饭。等杨氏熟悉了之后,就不让丫头们过去了。不过是做几个菜,她能忙活的过来,豆腐坊里的伙计和学徒们都争着给杨氏烧火打下手。

  梅香就彻底撂开手不管了,她一个儿媳妇,也不好过问太多公爹的事情,有这后婆婆在,正正好,都让她操心去吧。

  九月初的时候,黄茂源抽空又到县城来了一趟。这回,他是给黄茂林送田租过来。

  当日黄茂林正好在家,见弟弟来了,强行留下他吃饭。

  梅香让王妈妈做了一桌酒席,又把黄炎夏夫妇请了过来,一家子一起吃顿饭。

  黄茂源见到杨氏就问,“阿娘在县城可住的惯?”

  杨氏笑眯眯的回答儿子,“住得惯,豆腐坊里屋子宽敞。每日让伙计们出门买菜,小学徒们洗菜扫地,我只管做饭就行,连碗都不用洗。平日无事,时常出门逛逛。那豆腐

  坊附近许多街坊邻居们都认识我了,不愁没人说话。”

  黄茂源点头,“阿爹阿娘住在一起,儿子也能更放心一些。”

  黄炎夏问小儿子,“榜哥儿读书如何?”

  这话问的黄茂源有些不好意思,“大约是随我,天生没有读书这根筋,勉强能认几个字罢了。”

  黄茂林连忙圆场,“榜哥儿还小呢,不用着急。”

  好容易一家子团聚,黄炎夏也不想说太多煞风景的话,见时辰不早了,招呼儿孙们一起上桌。

  黄茂源当着一家子的面把黄茂林家今年的收成都拿了出来,“大哥,你们家有五十亩地不用交粮税,另外三十多亩照旧。我按照您的吩咐,把收上来的粮食卖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我都放在你家里库房中。这是卖粮食的银子,请大哥收好。”

  黄茂林心中估算了一下,当场拿出其中一部分塞到黄茂源手里,“说好了二八分,我岂能白使唤你干活。你明儿找几辆车,替我把粮食都拉过来,车费我来出。”

  黄茂源看了看钱数就知道,这不止两成,怕还有大哥给的辛苦费,他也不矫情,大大方方的接下了钱,“大哥放心,等过些日子太阳好了,我替你把粮食再晒一遍,然后一起拉过来。”

  黄茂林笑着点头,“那就辛苦你了。”

  黄炎夏在一边插话,“亲兄弟之间,说那些客气话干什么。来,闲话别说了,一起吃酒吃菜。”

  梅香带着丫头们已经把饭菜都摆好了,众人一起上了桌,分宾主坐好。

  黄茂源吃了饭就要走,梅香把家里许多新鲜吃食给他带了一些,又把自己新买的料子分了一些给红莲。

  黄茂源接过东西,驾着车就走了,在县城去平安镇路口那里,还拉了两个客人,也算没白跑一回。

  黄茂源一走,黄炎夏带着杨氏也回了水玉坊。

  梅香和黄茂林一起歇了中觉,起来之后,黄茂林去看韩明辉兄弟,梅香自己到小花园里玩去了。

  泰和屁颠儿屁颠儿跟在阿娘身后,到了小花园之后,一会儿扯一扯花,一会儿拽拽小草,或是拿个小铲子到处戳一戳。

  梅香静静地坐在秋千架上,微风起,吹起她的裙摆,耳边的发丝也在风中飞舞。

  她双眼不错地

  盯着儿子,生怕他用铲子戳到了自己。

  梅香本想跟在泰和身后,可他不让,一直摆手,让阿娘离他远一些。梅香只好坐在不远处的秋千架上,靠着绳子看着他。

  泰和独自玩了一会子,忽然看见阿娘坐在秋千上,立刻跑了过来,啊啊叫着也要坐秋千。

  梅香把儿子放在上面,一手扶着他,一手晃秋千。

  娘儿两个正高兴着呢,忽然,细月一脸为难的进来了,“大奶奶,邹大奶奶过来了。”

  梅香头也没抬,“她来有什么事情?”

  细月看了一眼泰和,“说是泰和把他家二小子打了。”

  梅香终于抬起了头,“她家二小子多大了?有三四岁了吧?泰和才多大!”

  说完这话,梅香忽然又想起,泰和力气大,莫不是真的把人家孩子打伤了?

  梅香一把抱起泰和,一边往外走一边问他,“你是不是在外头打人了?”

  泰和可能没听懂,一直嘿嘿笑。

  母子两个刚到正院,听见邹大奶奶正在嚷嚷,“黄大奶奶,黄大奶奶在吗?再不出来我可要进去了。”

  梅香赶忙回答,“邹大嫂子来了,我才在后面花园子里呢,快请进来坐!”

  邹大奶奶把身后的一个小童拉了出来,“黄大奶奶,你们家哥儿也不知道吃什么长大的,这么丁点儿大,就能把我家二小子打到地上去了。您看这头上,这么大个包!”

  梅香有些尴尬,又问泰和,“是你打的哥哥?”

  小泰和立刻兴奋的大叫起来,手舞足蹈。

  梅香一看这样心里有谱,看来真是他打的。

  “邹大嫂子,真是对不住,我一个错眼没看住他,就出去惹祸。伤的可重?我带他去看大夫吧。”

  邹大奶奶摇摇头,“看大夫到不用,我也不是想来讹人,黄大奶奶,你们家哥儿也太厉害了,您还是多看这些。这会子他还小呢,等他大一些,若是没轻没重伤了人可不好。”

  梅香连忙赔笑,“多谢大嫂子来提点我,真是对不住了,伤了你们家哥儿。”

  梅香又把邹大奶奶母子拉进屋里,给孩子拿了许多点心,又用碘酒把那孩子的额头擦一擦,还把慧哥儿前儿做衣服剩下的一些料子塞到邹大奶奶手里,“这块料子也不多

  ,大嫂子拿回去给你们家哥儿做身衣裳穿,也是我这做婶子的心意。”

  邹大奶奶消了些气,“小孩子家家的,打打闹闹也是常理,只要不过了就行。”

  梅香又陪着说了许多话,邹大奶奶这才带着孩子走了。

  等外人一走,梅香对着泰和的屁股拍了两下,“屁大点的娃,成日家惹祸,招猫逗狗的!”

  泰和被打的嘿嘿笑了,立刻绕着梅香跑了起来,还时不时回头招招手,意思是你来呀你来呀,想让阿娘继续去追着他打。

  梅香见他这样又气笑了,撵着他打屁股,泰和尖叫着哈哈跑开了,母子两个又闹了起来。

  黄茂林去油坊里转了一圈就回来了,听说人家带着孩子来告状,也打了泰和的屁股,又抱着他亲了一口,“可不能再打人,当心没人跟你玩!”

  夫妻二人抱着泰和一起去了小花园子,黄茂林折了一朵菊花插在梅香头上。

  梅香坐在秋千上看他们父子在地上一起挖土,泰和把土挖进篮子中,又倒出来,再装进去,再倒出来,忙个不亦乐乎。因他还小,手头没个准,倒了满身满鞋子的土。

  挖了半天土之后,泰和可能肚子饿了,抓起一块土看了看,和平日的枣泥糕颜色差不多,立马塞到嘴里咬了一口,感觉味道不好吃,又吐了出来。

  黄茂林看的哈哈大笑,梅香赶紧让丫头端来热水,给泰和漱口,“嘴巴这么馋,什么都吃!”

  两口子带着泰和一直玩到了太阳要下山,然后一起去把两个上学的孩子接了回来。

  夜里,等泰和睡着了之后,梅香趴在黄茂林胸口,“茂林哥,你明儿可有事情?”

  黄茂林问她,“没有太重要的事情,你想作甚?”

  梅香嘿嘿笑了,“听说县城里有戏园子,我想去听戏。”

  黄茂林顿时有些为难,“戏园子里去的都是男人,女人家少。”

  黄茂林不好说去戏园子的女人都是外头的姐儿,或是一些富贵人家的浮浪子背着家人在外头养的小娘。

  梅香在他胸口蹭了蹭,“我长这么大,除了看过几回皮影戏,还没正经听过戏呢。”

  黄茂林摸了摸梅香的头发,“我明儿先去打听打听,问问里头可有包间,若是有的话,你

  戴上闱帽,旁人也认不出来。”

  梅香吧唧在黄茂林脸上亲了一口,“茂林哥你对我最好了。”

  黄茂林被她亲的心头起火,“想让我带你去听戏,韩掌柜不得表示表示?”

  梅香在他腰上拧了一把,“才刚已经表示过了,没有了。”

  黄茂林翻身而起,“那哪里够!”

  梅香推了推他,“昨日才来过,今儿晚上不要了。”

  黄茂林不依不饶,“秋高气燥,我火大着呢,恨不得一天来两回!”

  梅香不好意思的扭了扭身子,“你忙什么,跟个土匪似的!”

  黄茂林口手并用,“土匪就土匪,让你看看土匪的厉害,不光打家劫舍,欺负小娘子们最拿手了!”

  很快,衣服被扔的乱七八糟,架子床吱呀吱呀响了起来。

  等过了两天之后,黄茂林成功的在戏园子里定了个雅间儿。

  梅香穿了一身淡蓝色的裙子,头上戴了帽子,帽子外头一圈缝了两层纱布,那纱布一直垂到胸口,谁也看不见她。

  两口子偷偷出来的,梅香临走时给泰和喂过奶,然后把他交给了细月。细月要带泰和出门找邻居家的小娃玩,他立刻高兴的把爹娘丢到脑后。

  黄茂林牵着梅香的手进了戏园子,院子中搭了个高台,上头正有戏子们咿咿呀呀在唱。他拉着梅香上了二楼,进了一间屋子。

  那屋子南北通透,北边的窗户正好对着院子,稍微打开个缝,就能看见整个戏台子。

  梅香异常兴奋,“原来这就是戏园子呀。”

  黄茂林替梅香取下了帽子,又从怀中掏出一张大帕子,把帕子折成三角形,当做面巾戴在梅香脸上,“我也是头一回来,你把这个戴上,谁也不认识你。”

  梅香高兴的任由黄茂林给她戴面巾,然后靠窗而坐。

  刚坐下,外头有伙计敲门来送茶点。

  黄茂林去接的东西,给了伙计一些打赏,让他没事不要上来,伙计高兴的走了。

  黄茂林把托盘放在梅香旁边的小桌上,托盘上面有一壶茶,还有两碟子点心。

  梅香这会子顾不上吃点心了,两只眼睛好奇的左顾右盼。

  旁边的包间里也都打开了窗户,对面一溜屋子窗户边坐的也都是人。

  戏台上正唱到之处

  ,两个戏子一边唱一边哭,听得台下的人也跟着哭,也有边哭边骂的。

  梅香刚来,还没入戏,只觉得奇怪,“这些人看个戏,倒跟着哭了起来。”

  黄茂林给梅香倒了杯茶,“这一出快唱完了,咱们听的没头没尾的,也听不明白。等会子会有一出新的,你再跟着听也不迟。”

  梅香忽然转过头,眼珠子转了转,“你老实说,你真是头一回来这里?”

  黄茂林嘿嘿笑了,“来过两回,都是请人家吃饭。你放心,这里正经的很,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梅香哼了一声,轻声说道,“请人吃饭也就罢了,要是请人家逛窑子,看我不打你。”

  黄茂林赶紧作揖陪笑,小声回答,“掌柜的放心,我可不敢去。那些姐儿们听说都如狼似虎,我身子骨弱,还得留着精气神儿伺候掌柜的呢!”

  梅香呸了他一口,正好,楼下开始唱新戏了,梅香也不再和黄茂林打趣,专心致志听起戏来。

  戏中说的是一个小妇人,官人进京赶考,她在家带着孩子孝顺公婆,等官人金榜题名回乡省亲,却带回来个美妾。这小妇人贤惠得紧,一口一个妹妹叫的亲热。

  梅香听到这里忍不住破口大骂,“这混账王八蛋负心汉,要是我,一刀剁了他!这女人真是讨厌,也贤惠的太过了!”

  黄茂林赶紧按下她的手,“莫要激动,再听听后面!”

  再往下听,那官人后来做官犯了事,被夺了官位,小妾卷了家中财物跟人跑了。这官人这才知道原配的好,自此一心一意对待发妻,后来再发达了之后,也不肯纳妾。

  梅香仍旧不满意,“若不是这一场祸事,这人还糊涂着呢!”

  黄茂林笑了,“你刚才说那些人听戏听的哭,你这会子也是一样了!”

  梅香有些不好意思,“这写戏的人坏的很,非把人写得这么命苦,听的人跟着生气!”

  黄茂林哈哈笑了,“不写成这样,谁还来听呢!凡进戏园子听戏的人,都想听一些曲折的或是有趣的,那些拜寿和升官发财的大团圆戏,听的也没意思。”

  曲终人散后,黄茂林带着梅香一起吃点心喝茶,又在包间里玩了一会儿,然后回家去了。

  过了几日

  ,叶氏忽然让人来叫梅香即刻过去。

  梅香抱着泰和一起去的,“阿娘,什么事这样着急?”

  叶氏打发走了下人,连两个儿媳妇都没留,又让丫头把泰和带出去玩,悄悄对梅香说道,“这几日县城里有人编排茂林,说他在外头养了小娘,我知道茂林的人品,就是想问问你们,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

  梅香吃惊,“什么人编排的这种闲话?再没有的事情!”

  叶氏安抚女儿,“我们自然是相信茂林的,有人到你弟弟跟前儿递话,说是看见茂林带着个小娘子去戏园子里听戏,两个人亲热的很。”

  梅香顿时不好意思起来,“阿娘,什么小娘子,那是我!”

  叶氏愣了一下,也忍不住笑了,“我就说,这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原来是真的。”

  梅香笑了,“不过是去听个戏,也被人看见了。”

  叶氏这才放心,“既然是这样,那我就不说什么了。只是那种地方乌烟瘴气的,还是少去一些。你若想听戏,请了人到家里来唱也可以。”

  梅香赶忙认错,“阿娘别生气,我就是好奇,去看了看。也没什么新鲜的,唱的戏不是让人跟着哭就是让人跟着生气,还不如请到家里来听一听升官发财的好戏。”

  叶氏年轻的时候,刚和韩敬平订了亲,二人也时常偷偷相会,虽未做什么有违规矩的事情,但她内心里不是那种死板的教条之人。女儿女婿去听个戏,也不是什么大事情,遂不再提此事。

  梅香回去后和黄茂林开玩笑,“黄掌柜,听说你前儿带着个小娘子去戏园子里听戏去了?人家都想知道,你把小娘子偷偷藏到哪里去了?都有人跑到我弟弟那里告状去了。”

  黄茂林乐了,“我可真冤枉死了,要是有小娘子也就罢了,白担个虚名,韩掌柜可要赔我个小娘子!”

  韩家和黄家都没有动静,那些好事者渐渐也就歇了心思,县城里每天都不缺新鲜事儿,过个日,梅香去戏园子的事儿就被人抛到脑后了。

  过了重阳节没多久,老家忽然传来消息,黄家要续族谱,请各家男丁一起商议事情。

  续族谱是百年一遇的大事,十辈一续,等这十个辈分用完了,再接着续。

  此

  次续族谱,黄老族长交给了黄知事主持。黄知事通知了各家男丁,一起到他家里议事。

  黄炎夏这一支至少得去两个人,黄家父子商议之后,由黄茂林回去。

  黄茂林安顿好了家里的事情,自己雇辆车回去了,带走了贵仁和王聚财。

  这修族谱说难也难,因为它关系到后面宗族近百年的人丁发展,说容易也容易,就是定十个辈分,然后把现在的族谱修一修。谁家新增的男丁,加上去,谁家里没有后代了,族谱上记录一下。

  最难的是怕有人搬走了,那就要跑好远去问了。这是黄知事操心的事情,黄茂林不管那么多。

  他回到平安镇之后,直接住到了黄茂源家里,兄弟俩跟着黄炎斌父子一起回了大黄湾。

  修族谱除了族人在一起商议,大伙还得出钱修祖坟。

  黄茂林如今是族里的大户,自然不能小气,掏了十两银子,其余的事情他一概不掺合,只负责点头同意。只有一样,他让黄知事把梅香的身份提一提。

  黄知事同意了,这也是常理。谁家媳妇若是出身好,族谱上也会提一提。

  如梅香这样的,兄弟做过官,族谱上会写的一清二楚,谁谁家的媳妇,娘家是哪里的,家里父兄做过何官职,这也是给族谱上贴金,黄知事自然愿意了,更别说黄茂林还大手面给了十两银子。

  黄茂林只在平安镇住了一夜,在黄知事家吃了顿饭,第二天就回来了。

  梅香奇怪,“怎地这么快就回来了?我还以为要住个十天八天呢!”

  黄茂林笑,“若是等他修完,半个月也不够的,我岂能一直耗在那里。我回去就是出银子的,修族谱的事我又不懂,我看三爷爷找了一堆的书,一个字一个字的咬,还不知要磨蹭到什么时候。反正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也没意见,不如早些回来。等他修好了,会给我们各加送一本。过年回去之后,我们再给他送些礼,也就够了。”

  梅香点头,“可惜你们老黄家没个出息人,这族谱修的也没甚意思。”

  黄茂林也惋惜,“可不就是,要是再等个十年八年,我们慧哥儿中了秀才或是举人,写到族谱上去,那才光彩呢!”

  梅香笑话他,“别吹牛了,秀

  才举人是那么好中的。”

  忙过了修族谱的事,日子继续慢悠悠的往前走。

  等入了冬,呼啦啦下了两场雪,天气越发冷了。

  梅香整日不想出门,在家里烤火,弄东西吃,带着泰和玩,偶尔做一做针线。

  原来一家人穿的衣裳都要靠梅香一针一线的做,现在家里好几个丫头呢,梅香时常把一些针线活丢给她们做。

  细月稳重,铃铛活泼,如月介于二者之间。因如月要每日跟着青莲去韩家读书,家里的事情大多是细月带着铃铛在操持。

  自从搬到县城以后,梅香给家里立了许多规矩,比如每日买东西都要记账,不能再跟以前一样稀里糊涂的。

  梅香也不是撒手不管,她时常自己去菜市看一看,问问价格,买一些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回来。

  王家父子买东西并不敢报假账,大奶奶精明着呢。

  这几日下大雪太冷,梅香让王铁锁买了一头羊回来,炖羊肉锅子,烤羊肉,梅香整日在家弄吃的,勾的黄茂林都不想出去干活。

  这一日一大早,黄茂林把两个孩子送去学堂,去豆腐坊和油坊逛了一圈,把事情交代好了之后,扭头就回来了。

  一回来就发现,梅香正带着两个丫头弄好吃的,他一边走一边大声说话,“整个院子都香喷喷的,又在弄什么好东西?”

  黄茂林在院子里绕了一圈,发现香味儿是从东厢房鹿顶小间里传出来的,他推门进去一看,发现梅香弄了一炉子炭火,正在烤肉吃。

  黄茂林搬了个凳子坐到一边,先烤烤火,“才吃了早饭,又吃这个,可别上火!”

  梅香笑话他,“你要怕上火,你别吃,我们多吃些!”

  黄茂林进来之后,两个丫头就退到一边去了,他低声凑到梅香耳边说,“我不怕上火,有你在呢!”

  梅香拿眼睛斜看他,“呸!”

  两个丫头知道大爷大奶奶好,但凡他们凑在一起说话,丫头们赶紧躲到一边去。

  黄茂林哈哈笑了,“外头下着雪,咱们躲在屋里烤肉吃,这日子真美,我也不想出去了!”

  梅香弄了个铁盘子放在炉子上,把那羊肉切成薄薄的块,往铁盘子上倒了些油,把肉放在上面烤,等肉烤熟了,往上面撒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