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章 疼女儿初入学堂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2-04-06 09:36      字数:9954
  第100章

  孩子落地以后,屋里几个妇人一边帮梅香处理,一边把孩子擦洗干净,用襁褓裹起来。黄茂林出去找个地方把孩子胞衣埋了。

  张妈妈给大伙准备了宵夜,众人各自吃了一些。黄茂林回来后给唐氏封了个红包,算作接生的酬谢。

  唐氏婆媳一起回去后,杨氏说要留下来照顾梅香,黄茂林委婉的把她打发走了。韩家离这里有一段距离,黄茂林又亲自把叶氏送了回去。

  人都走了之后,黄茂林进屋看了看梅香和孩子,自己打了个地铺睡在旁边。

  小柱和细月早就去睡了,张妈妈把厨房收拾完也睡觉去了。

  半夜里,孩子醒过两回,黄茂林起来给孩子换尿布,给梅香换灰包,中间抽空睡了两小觉。

  天还没亮,黄茂林就起床了,看了看母女两个之后,去豆腐房和小柱磨豆腐。

  张妈妈年纪大了,昨儿熬了大半宿,今儿早上没起来,早饭是细月做的。张妈妈特意嘱咐细月,东西都在厨房里预备好了,一定不要做咸了。

  黄茂林磨好了豆腐之后,去鹿顶小间看梅香和女儿。

  梅香已经醒了,刚喂过了孩子,又给她换了尿布,母女两个并排躺在床上。

  黄茂林轻轻趴在床沿上,摸了摸女儿的小手,又摸摸梅香的头发,“你辛苦了!”

  梅香也轻轻笑了,“茂林哥,咱们有女儿了!”

  黄茂林脸上的笑顿时绽放到最大,“是呢,咱们有女儿了,以后一定像你一样好看!”

  梅香亲了亲女儿的小脸儿,又看向黄茂林,“豆腐都做好了?”

  黄茂林点头,“今儿没有做那么多,够用就行!”

  梅香仔细看看黄茂林的脸,“茂林哥,你去吃饭,吃了饭去睡一觉,豆腐摊交给小柱照看。”

  细月把早饭做好了之后,先给梅香端了过来,一碗八宝粥,上面卧了一个蛋,另外一盘子清淡的炒素菜。

  梅香这会子正好想吃些清淡的,这样正正好。

  黄茂林先端来热水给梅香洗脸,然后陪着梅香一起吃早饭。

  张妈妈已经起来了,过来看了看梅香,把屋里的尿布都收拾出去,让细月吃了饭之后洗干净,拿到跨院里晾晒。

  黄茂林吃了饭之后,梅香立刻打发他去睡觉,自己也搂着女儿继续歇息。

  张妈妈今儿起的迟,总算恢复了一点。她立刻上街买了许多发奶的吃食,又嘱咐细月把里里外外扫干净。

  快到晌午饭时刻,叶氏和杨氏先后来了。

  叶氏带着兰香和慧哥儿一起来的,梅香刚睡醒,忙问她,“阿娘昨儿熬狠了,这会子怎么样了?”

  叶氏小声回答女儿,“我回去之后倒头就睡,刚起来,这会子都缓过来了,你妹妹给我留了些饭,随意吃了一些,赶紧就过来了。”

  梅香一边和叶氏说话,一边侧身摸了摸慧哥儿的头,又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乖乖,昨日在外婆家有没有听话?”

  慧哥儿立刻重重地点头,“阿娘,我听话。”

  从进门开始,慧哥儿的眼睛就一直盯在妹妹身上。

  梅香拉过慧哥儿的手,放在女儿的小手边,“这是妹妹,你拉一拉妹妹的手。”

  慧哥儿抬头冲梅香嘿嘿笑了,然后抓住了妹妹的小手。原来梅香一直觉得慧哥儿小手小脚,这会子再一看,慧哥儿的手比妹妹大了许多。

  梅香又摸了摸儿子的头,“一眨眼的功夫,你都三岁了。”

  叶氏笑了,“可不就是,日子快的很,我记得慧哥儿刚出生的时候,你整日把他抱在怀里,这才多久,马上就能跟着舅舅上学了。昨儿晚上乖的很,吃了饭洗了就睡,一晚上没哭。一大早就缠着兰香要回家,一直等到了现在。”

  梅香又亲了儿子一口,“好乖乖,你有妹妹了,以后带着妹妹玩好不好?”

  慧哥儿知道妹妹是什么,清溪从出生开始,他就时常去看,现在又多了个妹妹,而且还是从阿娘肚子里出来的。

  慧哥儿虽然还小,但他也能分辨得出哪个妹妹和他更亲。

  梅香又问叶氏,“阿娘不在家,弟妹一个人能忙得过来吗?”

  叶氏点头,“不妨事,柳叶带着清溪,玉茗和麦芽准备晌午饭。”

  梅香想了想,又对叶氏说道,“阿娘,只管让弟妹过来,我家里没有那么多规矩。我奶水多的很,不怕被弟妹带走。”

  兰香在一边仔细的看小孩,“阿娘,姐姐,她比清溪小了许多呢!”

  叶氏笑了,“清溪大了好几个月呢,自然个头大多了!你也看过孩子了,你姐姐也好的很,你先回去给你嫂子帮忙,这里有我呢!”

  兰香又摸了摸孩子的小手,“姐姐,我先回去了,下午再来看你。”

  梅香笑着点头,“去吧,想什么时候来都行。”

  兰香走了之后,叶氏给女儿换了个灰包,又检查了女儿的伤口,然后嘱咐梅香赶紧再睡一觉,自己带着慧哥儿出来了。

  张妈妈正在准备晌午饭,她给梅香做了个猪蹄炖花生,这东西发奶。

  叶氏知道张妈妈老道,也就不再多说。

  叶氏还没走,杨氏又来了,手里提了许多东西。

  杨氏与叶氏客气道,“弟妹来得倒早。”

  叶氏也客气的回她,“我也才来,想来是我空着手,比嫂子走得快一些。”

  杨氏哈哈笑了,“弟妹可真会开玩笑,我也没准备什么。我当家的听说有了孙女,高兴的很,让我多给她们娘俩备些吃的。”

  叶氏倒不操心这个,外孙子已经有了,再得个外孙女,岂不更好。

  叶氏见杨氏来了,自己就先回去了。

  杨氏来之前,黄炎夏嘱咐她搭把手帮忙带带孩子。杨氏见一家子都在睡觉,也不去打扰,把带来的东西放在堂屋里,然后把里外转了一遍,发现没什么事情能干,索性搬个凳子坐在产房门口,等孩

  子醒了她再进去帮忙。

  梅香家里有张妈妈和细月,二人把家务事操持得利利索索,自然不需要杨氏动手了。

  张妈妈做好了晌午饭,恰巧孩子又醒了,梅香给她换了块尿布,又喂她喝了奶,并打发细月去叫了小柱来,让小柱去叫黄茂林起床。

  杨氏进房看了看母女两个,帮梅香又换了个灰包,又问梅香有没有奶水。

  梅香笑着点头,“阿娘放心,孩子一落地就有奶水了。昨儿晚上辛苦阿娘了,今儿又来这么早,弟妹在家里能忙得开吗?”

  杨氏摆摆手,“榜哥儿都两岁了,自己能玩,家里的事情红莲能忙得过来。”

  黄茂林起来后感觉头昏昏的,小柱忙打了一盆热水给他洗脸。

  洗过脸之后,黄茂林赶忙去鹿顶小间看望梅香母女。

  杨氏见黄茂林进来了,就要先回家,梅香留她吃饭,杨氏摇头,“红莲做了我的晌午饭,我先回去吃,我给你带了许多吃的,放在堂屋桌子上的,等会子你让人都收拾收拾。”

  黄茂林和梅香都谢过杨氏,杨氏打了声招呼就走了。

  细月把饭菜端进了产房,黄茂林和慧哥儿都挤到小屋里来吃。

  黄茂林怕梅香受了风,把门关紧了,扶梅香坐起来,往她身后放了个大枕头靠着,把饭碗放到她手里。

  张妈妈把猪蹄儿切成四瓣儿,和花生米一起炖了。梅香从碗里夹出两块儿猪蹄儿,黄茂林和慧哥儿一人一块。

  黄茂林忍不住笑了,“等你月子坐完,我又要胖一圈!”

  梅香喝了一口汤,“你成日家辛苦,想胖也胖不起来!”

  慧哥儿把头伸了过来,“阿娘,阿娘,我也要喝!”

  梅香笑着把碗递过去,张妈妈特意把汤晾了晾,这会子已经不怎么烫了,慧哥儿就着梅香手里的碗喝了一口猪蹄儿汤,喝完之后咂巴咂巴嘴,又要喝。

  黄茂林把旁边一个菜碗腾空了,梅香倒了半碗给慧哥儿,慧哥儿捧起大碗喝的香的很。

  黄茂林笑话儿子,“人家碗里的才更香呢!”

  慧哥儿还听不懂阿爹是在笑话他,嘿嘿笑了,“好喝!”

  那一碗汤多的很,慧哥儿分了一些,剩下的梅香仍旧喝不完,又让黄茂林也喝了一些。

  光喝汤自然也不行,梅香又吃了一些饭菜。

  一家人亲亲热热吃了顿晌午饭,黄茂林搂着慧哥儿哄他睡觉,等慧哥儿睡熟了之后,梅香让黄茂林把慧哥儿放在床里面,母子三个一起睡。

  黄茂林就守在旁边,等娘儿三个都睡着了之后,黄茂林静静的看着他们。

  如今他有贤妻,有一儿一女,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她们娘儿三个还宝贵的了。

  黄茂林感觉内心一阵暖流涌过,他悄悄起身,先在最外侧的女儿脸上亲一口,又在梅香头发上亲了一口,然后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

  做完这些举动,黄茂林的内心更加柔软,有了她们母子三个,不管做

  什么,他都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黄茂林一直静静地守在一边,不错眼的盯着妻儿,直到女儿的哭声打破平静。

  孩子一哭,梅香立刻就睁眼了。

  不等梅香说话,黄茂林赶紧解开襁褓一看,果然尿了。

  黄茂林手脚麻利的给女儿换了块尿布,又扶着梅香坐了起来,把孩子放到她怀里。

  等母女两个再次躺下之后,黄茂林去豆腐坊做豆腐去了。明儿他要往县城多送一些货,后面推迟两天再去。

  一个下午,黄茂林带着小柱在豆腐坊里都没闲过,准备了充足的货物。

  吃了夜饭之后,他想到自己明天不在家,后天要洗三,家里东西都还没预备呢。

  黄茂林先去找了杨氏,给了她银子,请杨氏明儿帮着预备女儿的洗三礼。然后又去找叶氏,请叶氏明天来帮着照看梅香一天。

  杨氏和叶氏都满口答应了,黄茂林第二天早上天没亮就和黄茂坚一起往县城去了,天擦黑的时候才回来。

  孩子洗三也没有外人,黄炎斌一家、黄炎礼一家和叶氏一家子。

  杨氏准备了两桌酒席,叶氏也帮着参详了许多菜色。黄茂林一回来,杨氏就把剩下的钱还给了他。

  黄茂林把从县城带回来的点心给杨氏和叶氏各分了一些,让他们带回家给孩子吃。

  等杨氏和叶氏都走了之后,黄茂林急忙进产房去看梅香母女二人。

  梅香正抱着女儿,一见他进来,笑着问他,“今儿都顺利吗?”

  黄茂林点头,“顺利的很,把上个月的帐也收了。你想吃什么尽管跟我说,你男人有钱!”

  梅香哈哈笑了,“黄掌柜如今口气越来越大了!”

  黄茂林笑嘻嘻的把头凑了过来,“不敢不敢,我只是个掌柜,你才是东家!”

  两口子说笑了几句后,梅香又问黄茂林,“给孩子取个名儿吧。”

  黄茂林挠了挠头,“慧哥儿的名字是三爷爷取的,三爷爷从来不给女娃取名,你让我取名,怕取的不好听,还是明儿让她舅舅取吧。”

  梅香嗔怪他,“你也是做阿爹的!”

  黄茂林嘿嘿笑了,“要不你来取吧,我只管挣钱给你们花就行!”

  梅香想了想,“我前儿看到一池子的荷花,真好看。读书人不都说荷花高洁,不如叫她青莲吧,大名小名都能用。”

  黄茂林一听,立刻鼓掌,“这个名儿好听,像大家子小姐,听着就是读了一肚子诗书的姑娘,和她表姐的名儿还有些相似。”

  梅香笑了,“清溪命里缺水,才取了这个名儿。咱们先定下青莲,回头问问三爷爷,看看五行如何,若是不合适,再改也使得。”

  梅香忽然想到红莲,问黄茂林,“和她婶子名儿重了一个字,这个可有妨碍?”

  黄茂林摆摆手,“无妨,只要不是按辈分取的,字有重的也常见。”

  按辈分取?梅香想到黄庭莲这个名儿,顿时嫌弃起来,“就

  叫青莲,不按辈分取!”

  第二天,青莲洗三。一大早,各家人都来了,连黄茂源今儿都在家里。

  杨氏和红莲去厨房和张妈妈一起准备晌午的酒席,男丁们在堂屋里说话。

  明朗兄弟二人听说姐姐给外甥女取名叫青莲,都点头叫好。

  明盛笑话明朗,“大哥,你读了一肚子的书,侄女的名字还让大嫂来取,你看看姐姐!”

  明朗笑了,“姐姐一向比我们果断,我比不得。”

  黄炎夏一大早去把黄知事夫妇请了过来,黄知事听这名儿,又算了算青莲的八字,也不反对,“这孩子命里倒不缺什么,叫什么都行,这个名儿听着也高雅,倒像是书香人家的小姐。”

  唐氏主持,找了大木盆给孩子洗了洗,又念了许多吉祥话。青莲哭的哇哇叫,梅香哄了半天才好。

  唐氏检查了梅香的身子,见恶露不像前儿那么多,把她们母女都挪到正房去了。

  晌午两桌席面,正房一桌男丁,厢房一桌女眷,张妈妈和细月一起在房里照顾梅香母女。

  过了青莲的洗三礼,梅香开始安心坐月子。天有些热了,梅香又总是出汗,按照规矩是不能洗头洗澡的,梅香只能让张妈妈给她打热水擦一擦。

  坐月子期间产妇虽然不用干活,但比平时辛劳多了。一来孩子总是醒,一会儿要吃奶,一会儿要换尿布,做娘的没个歇息的时候。二来产妇生产元气受损,又辛苦带孩子,不免会烦躁。

  梅香的境遇算好的了,黄茂林

  一有空就来陪梅香,逗她开心,且家里也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好多人家的媳妇因为生了女儿,生完就下地干活,别说吃猪蹄儿了,连块豆腐都没得吃。

  青莲比慧哥儿好带一些,因她肚子不胀气,没有黄昏哭闹的毛病,梅香也不用一天到晚把她抱在怀里。

  月子里把规矩立好了,后面就更好带了。

  等青莲满月的时候,黄茂林从县城回来给母女两个一人带了件金首饰。

  梅香的是一支双股金钗,顶端用金丝缠绕一朵梅花,梅花中间镶嵌了一颗玉石,这支金钗价格不菲。青莲的是一只小金锁,正面是如意平安四个字,反面雕刻一朵莲花。

  梅香拿着两样首饰,虽然很喜欢,还是忍不住抱怨黄茂林,“给青莲买也就算了,我有金镯子,还有金簪子,如何又买这么贵的金钗!”

  黄茂林笑着把她搂进怀里,“我喜欢给你买,等你坐完了月子,做上两身新衣裳,戴上这金钗,好看的紧!”

  梅香听他这样说,忙把他推开了,“你快离我远一些,我身上都要馊了,别熏着你!”

  黄茂林哈哈笑了,“胡说,你身上香的很,一股奶香味儿!”

  两口子嘻嘻哈哈在房里笑闹,慧哥儿不明所以,也跟着笑。

  青莲满月当日,黄茂林广宴宾客。青莲带着那把小金锁,在宾客们眼前晃了一圈又被抱回房去了。

  梅香昨天晚上让张妈妈给她烧了两锅热水,把自己

  洗了三遍才作罢。今儿穿上了一身新衣裳,戴上黄茂林给她买的金钗,抱着孩子在一众女眷之中打招呼。

  满月酒席是杨氏和叶氏一起操办的,黄茂林给二人都扯了些料子算作孝敬。

  青莲满月之后,黄家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梅香每日只管带着两个孩子,家里的事情并不用她操心,因近来吃得好,梅香比以前略微丰满了一些,看得黄茂林双眼放光。

  因怕梅香劳累,且听说妇人生产后一个月并不能完全恢复,黄茂林一直克制着自己。

  等到青莲一个半月的那天晚上,两个孩子早早睡了。天气热了,梅香穿了一身有些透亮的月白色纱裙,里面是大红色的小衣。

  黄茂林洗漱过后才一进房门,就看见梅香穿着这一身坐在灯下,顿时眼睛都直了。

  梅香冲他招招手,“你过来。”

  黄茂林感觉自己像被人施了法一样,木呆呆的走了过去。

  梅香指指身边,“坐下。”

  黄茂林依言坐下了。

  梅香抚了抚胸前的一缕头发,双眼含笑问他,“我这一身好不好看?”

  黄茂林觉得梅香就是故意的,他死死地盯着梅香,透过月白色的纱裙一眼就看到里面红色的小衣。

  半晌之后,黄茂林抬起头,双目灼灼的看向梅香,也不回答她,直接上前,一把撩起纱裙,又匆匆去了自己的衣衫,温存了一会子后,见她意动,立刻欺身而进。

  生了两个孩子的梅香比以前更加有风情,身段软,皮子细腻。

  六月的天,炎热混杂着躁动,几乎要把纱帐都点燃了。

  日子不紧不慢的过,熬过了伏天,渐渐到了凉快的初秋。

  韩家那边立刻又紧张起来,因为明盛要去参加院试了。除了他,学堂里还有另外一个学子要去。

  兄弟俩一走,家里女眷日夜担心。等师徒三人带回了喜信之后,家里顿时又热闹了起来。

  明盛过了院试,是一名正经秀才郎了。叶氏喜不自禁,才一听到这个消息,眼泪止不住下来了。

  一家子儿女忙劝慰她,叶氏一边哭一边摇头,“你们不用担心,阿娘这是高兴的。明儿咱们就去给你阿爹上柱香,告诉他两个儿子都成才了。”

  叶氏这一回去韩敬平坟头上并没有哭,一边烧纸一边跟他絮絮叨叨,把家里的事情都说了个遍,一麻袋的纸钱也烧光了。

  回来之后,叶氏要办酒席,兄弟二人也不反对。

  梅香先过来说了一箩筐的吉祥话,回去之后就动手给慧哥儿做了个书袋。

  慧哥儿已经三岁半了,整日调皮的不行,在家里翻箱倒柜,还动不动把妹妹惹哭。

  青莲才三四个月大,刚刚能竖着抱,整日也喜欢看新鲜,要到处走动出去玩。梅香给她做了个小软帽,常常抱着她去二房或是韩家。

  青莲乖的很,一般不怎么哭闹,还经常咿咿呀呀和梅香说话。

  眼见着慧哥儿越来越调皮,青莲整天也

  要人带着,梅香决定还是把慧哥儿送到学堂去。

  黄茂林觉得慧哥儿还小,怕他去了捣蛋。

  梅香笑着解释,“你别看他在家里跟个土匪似的,去了学堂就老实的很。也不光他一个人,学生们都这样。”

  黄茂林摸了摸慧哥儿的头,“慧哥儿想不想去学堂呀?”

  慧哥儿把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想去,我要去学堂!”

  梅香眯着眼睛笑,“你看,我说他想去吧。学堂离得又近,晌午饭回来吃也行。”

  黄茂林抱起了慧哥儿,“去了学堂要好生跟大舅读书认字,要是不好好读书,就回来跟阿爹磨豆腐!”

  慧哥儿皱起了眉头,他又想去学堂,又想磨豆腐,特别想拉着小毛驴围着磨盘转。

  黄茂林笑话他没出息,梅香却觉得要是读书不行就回家磨豆腐,子承父业天经地义。

  梅香给慧哥儿缝了个小书袋,把慧哥儿送到了韩家。

  叶氏看着外孙子背着小书袋高高兴兴的过来了,先觉得好笑,又忍不住感叹,“你大舅舅当年开始读书的时候也就比你大了一岁,一眨眼你都能读书了。”

  明朗把手背在身后,看了看外甥,“慧哥儿想读书?”

  慧哥儿点头,双眼发亮的看着大舅。

  明盛在一边啧啧,“你小子真是有福不会享,趁着这会子还小,不多玩两年,非要去读书。读书还能是好玩的事情?别看你大舅现在跟你笑眯眯,等你背不出书的时候,你就晓得戒尺的厉害了!”

  叶氏笑骂明盛,“净胡说八道,把孩子吓坏了!”

  明朗看了明盛一眼,“如今你也是秀才公了,我也教不着你什么,以后就看你自己的了,两年后秋闱,你再跟我一起去参加!”

  明盛立刻给他哥作揖行礼,“先生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明朗抬脚对着他屁股踢了一脚,“好生看着家里,我带慧哥儿去学堂!”

  明朗牵着慧哥儿的手一起去了学堂,梅香与叶氏说了一会子闲话之后,抱着女儿回家去了。

  慧哥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

  头一天,慧哥儿一句听不懂,屁股在凳子上扭来扭去。明朗正在给学生们讲书,随即瞟了他一眼。

  慧哥儿顿时又老实了,无他,小孩子最会看脸色。平日温和的大舅一进学堂就拉着脸,学生们毕恭毕敬,整个学堂里,没有一个人说笑打闹。

  慧哥儿见大家都认认真真读书,也不敢再说笑,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听了一上午的课。

  到了吃饭的时间,慧哥儿冲出学堂想回家,明朗又拦住了他,让他在学堂和师兄们一起吃饭。

  叶氏见儿子教导外甥,也不插嘴。慧哥儿见没人给他说话,也不再说回家,扭扭捏捏凑过去跟大家一起吃。

  叶氏忙给他盛了一小碗饭,自己也坐下了,陪慧哥儿一起吃饭。

  梅香在家里等了一会儿,仍没见慧哥儿回来,想去学堂看看,又有些犹豫。

  黄茂林给她盛了碗饭,“你先吃饭,等会儿我去看看,估计是在学堂吃饭呢。”

  黄茂林吃了饭之后,才走到学堂门口,就被明朗看见了。

  明朗出来与姐夫打招呼,“姐夫吃过饭了?”

  黄茂林笑着点头,“是呢,你姐姐不放心慧哥儿,让我来看一看。”

  明朗回头看了一下,慧哥儿还没发现阿爹来了,“姐夫以后不用过来看,晌午就让他在这边吃饭,有我们照看,姐姐姐夫只管放心。先把规矩立起来,别人晌午都不回家,单慧哥儿一个人回家,不免打眼,怕以后与师兄弟们不合群。”

  黄茂林点头,“你说的有道理,我回去把这话说给你姐姐听,也安一安她的心。”

  明朗笑着点头,“那姐夫快去吧,别让慧哥儿看见你,怕他吵着要回家,以后每天吃晌午饭的时候都在这里等你。”

  黄茂林点头,悄悄的走了。

  梅香听黄茂林转达了明朗的话,自己也笑了,“你看我,孩子跟着他舅舅,有什么不放心的。”

  黄茂林坐到了梅香身边,“不是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想来这话是有道理的。”

  梅香点头,“以后咱们就别管了,读书的事儿,交给他舅舅们。”

  下午放学之后,明朗先把慧哥儿带回了韩家,找出纸笔,让他描红半个时辰。

  舅舅表情严肃,慧哥儿虽然拿笔都拿不好,也只能乖乖听话。明朗也不管他写得如何,只要求他能耐下性子写下去就成。

  叶氏在外面掐着时辰,到了半个时辰,赶紧端了一碟子点心进来解围,“都读了一天书,也让脑子歇一歇,来,吃块点心。”

  慧哥儿见外婆进来了,立刻伸手从碟子里抓了一块点心。

  描完红之后,明朗亲自把慧哥儿送回了家。

  慧哥儿一进大门,跟个小炮弹一样往屋里冲,一头扎进梅香怀里,“阿娘阿娘,我会写字了!”

  梅香扑哧一声笑了,“慧哥儿这般能干,才上一天学,就会写字了!”

  说完,她在慧哥儿脸上亲了一口!

  黄茂林与明朗寒暄,“慧哥儿这般调皮捣蛋,明朗你可要费心了。”

  明朗摆摆手,“姐夫不要跟我说这些客气话。”

  说完,他坐到姐姐身边,先看了看摇篮里的青莲,逗了逗外甥女,又与姐姐说话,“慧哥儿今儿倒挺好,能坐得住,也没捣乱,他还小呢,手都没长好,我也不敢让他多写字,过几天教他蒙学,姐姐在家也可以带着他读一读。”

  梅香点头,“头先我也想带他读,但他拿起书就要丢!”

  姐弟两个说了一会子如何教导慧哥儿,明朗就回去了。

  过了几日,叶氏给明盛也办了两桌酒席。明盛刚回来时,叶氏说要大办酒席。但后来想一想,明朗当日中秀才时也只是请了亲近的亲朋聚一聚,没道理到了明盛这里却要大办。

  梅香是亲姐姐,那一日拖家带口去吃酒席,又送了丰厚

  的贺礼。

  韩氏族人来赶集时都说叶氏为何不把所有人都请去喝喜酒,叶氏只推说中秀才不值得张扬。自己人自然觉得叶氏谦逊,有那眼红的,自然说她不知足。

  明盛中了秀才以后,叶氏开始操心小儿子的亲事。亲朋好友里扒一扒,也没找到十分合适的。

  正在叶氏发愁的时候,县城里韩敬博给明盛说了门亲事。

  自明盛过了院试的消息传到县城,韩敬博就有心要给明盛说一门好亲事。韩氏家族里只有这两个侄子有了功名,且他二人年纪又小,以后定然还能再往前走一走,亲事说高一些,与整个韩家都有益处。

  韩敬博这回使了大力气,给明盛说的是张县尉家的三姑娘。

  张县尉管着一县安防之事,是荣定县县令与县丞之下第三人。他自己是个粗人,却喜欢读书郎。

  张县尉原来想把二姑娘许给县丞家的公子,哪知县丞家里另外择了儿媳妇。张县尉憋了一口气,一定要挑个像样的女婿。

  轮到三姑娘说亲事,韩敬博听说之后,立刻去说项,同时让人回来与叶氏商议。

  张县尉虽无功名,但他家三代人做县尉,在荣定县也算响当当的人家。

  张县尉有二子三女,全部是嫡出,三姑娘最小,容貌像张太太,性子却随了张县尉,是荣定县城出了名的小辣椒。长得好看,却泼辣的很。

  韩敬博也不瞒着叶氏,直说了张三姑娘性子火爆,但并不是不讲理的人。

  叶氏有些犹豫,问明朗,明朗又看向明盛。

  明盛挠了挠头,“阿娘,四叔四婶的眼光竟然是不差的,泼辣些倒无妨,只要讲道理就行。人家还说姐姐是母老虎呢,可姐姐哪里不好?儿子没有意见,全凭阿娘和大哥做主。”

  明朗笑着对明盛说,“你如今不反对,以后若是张三姑娘拎着宝剑把你追的满院子跑,你可别来叫饶!”

  明盛对着大哥翻了个白眼,“她再厉害,还能有姐姐厉害,姐姐什么时候追着姐夫满院子跑了?女人家嘛,多疼一疼,说些甜言蜜语,再厉害的母老虎都变成小花猫。”

  说得一屋子人都笑了,玉茗都忍不住开玩笑,“可了不得了,二叔还没娶亲,倒是把女人家的性子摸得透透的!”

  明盛又嘿嘿笑了,“大哥就是太正经,你也跟姐夫学一学。”

  玉茗眯着眼笑,看了一眼明朗。

  明朗咳嗽了一声,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茶。

  叶氏见儿子们都不反对,她自己自然也无话可说,“既这么着,明儿我就回了你四叔四婶,请他们做媒,保下这门亲事。”

  在韩敬博夫妇的促成之下,明盛与张三姑娘定了亲。

  ≈lt;/≈gt;作者有话要说:亲亲们早上好。

  还有两天,小长假就到啦!

  感谢在2020-04-2514:28:49~2020-04-2518:26: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球球球cat7瓶;大少爷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