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宴宾客十二生肖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2-04-06 09:35      字数:6811
  黄茂林提前拟定了要请的客人,黄氏族人各家都要来,郭大舅家、郭二姨家、梅香的娘家,还有左邻右舍,包括他的发小张发财一家子以及部分张氏族人。

  大黄湾里,黄氏族人和张氏族人一起居住了上百年,亲连着亲,许多姓张的人家和黄家人互相之间都走礼。黄茂林如今单过,那些人家都是要请的。

  黄茂林把家里巡视了一遍,堂屋和正房西屋各摆一桌,西耳房可以摆一桌,西厢房都空着呢,可以摆三桌,东厢房除了厨房,其余两间屋子各摆一桌。跨院里,正房和厢房加起来可以摆五桌。

  这样一算,一轮酒席可以摆十二桌子,摆个三轮,老少一起上也够了。

  办酒席不能省钱,要按照最多的人数来预备。

  黄茂林从屠户那里定了一头猪,又从黄炎礼家里买了许多山货,大黄湾菜园子里有许多菜,黄炎夏发话,随意他弄。

  家里开着豆腐坊,豆腐多的很,他又从镇上唯一一家酒馆里定了二十坛子酒。

  他把王家饭馆的掌柜请来掌勺,其余择菜洗菜等事宜,黄氏族人可以帮忙。

  乔迁宴各家的模式都差不多,正日子当天,黄茂林作为家主,再次祭拜各路神灵,然后是放鞭炮,撒梁。

  今儿的撒梁与别家略有不同,其他人家撒梁用的喜馍都是从镇上魏家喜馍铺子里定的,梅香家的喜馍除了外头定的,她自己也做了一部分。

  梅香手巧,她把喜馍做成了十二生肖的样子。

  这门手艺还是黄茂林在省城里看到的。

  当日黄茂林跟着明朗去考院试,他闲着无事到处瞎逛。无意中看到省城的喜馍铺子门口放了各式各样的喜馍,黄茂林当时看的眼睛都不眨了。

  小兔子、小猪、小老虎,那喜馍一个个做得憨态可掬,让人看着心里就高兴。

  黄茂林当场买了一套带回了家,他不过是和梅香提了一句,梅香却把这事儿放到了心里。

  这次撒梁,梅香自己做了一套十二生肖,混在一堆白馍馍里特别显眼。

  众人欣喜地拿着那喜馍都舍不得吃。

  梅香今儿是有的放矢,这十二生肖她自己偷偷琢磨了许久。原来她想让黄炎斌给她做磨具,后来放弃了,一来磨具不好!好做,二来怕有心人打听。

  梅香手巧,原来慧哥儿没出生的时候,她偶尔把家里擀面条的活揽了过来,趁着没人的时候自己偷偷琢磨。搬家后,她更是每天揉一小团面捏来捏去。

  这么长时间了,除了龙她做得还有些欠缺,其余都做得活灵活现。

  今儿这十二生肖一问世,旁人不说,镇上的喜馍铺子魏掌柜立刻就坐不住了。

  十二生肖只有一套,抢到的人自然不肯给旁人。魏掌柜来转了一圈,凑热闹抢了两块糖,然后又回家去了。

  撒梁之后就开宴,梅香把孩子交给了叶氏,自己忙的团团转。

  明盛帮着记账,黄炎夏、黄炎斌、黄茂源等人帮着迎男客,杨氏和唐氏帮着迎接女客。

  客人们一进门就是道喜,然后到明盛那里把礼物放下。明盛一一登记,并让黄茂忠的两个儿子帮忙。

  郭舅妈和郭二姨把宅子转了个遍,高兴地只知道说好。

  郭舅妈感慨万千,大妹妹过世的时候,她虽然答应了帮着照应外甥,但外甥当时才两岁,她这心一直悬着。

  这么多年过去了,外甥终于长大了,娶妻生子,自己接过了豆腐坊,还搬到了镇上,有了这么好的宅子。

  郭舅妈激动地差点掉眼泪,梅香中途过来陪着说了两句话,又去忙碌去了。

  今儿人多,叶氏怕吓着慧哥儿,刚开始只带着他在自己家里。

  韩敬奇一家子也来了,赵氏带着韩明全也来了。

  本来梅香和大房并不走礼,但这是亲堂兄,人家来送礼,梅香也不能赶出去,多双筷子罢了。

  周氏和叶氏一起带着慧哥儿,等快开席的时候才过来。

  黄茂林没有请戏班子,韩家当日请戏班子,主要是为了庆贺明朗中秀才。黄茂林只是搬家而已,请个酒席就够了。

  吃过了酒席,黄氏族人和张氏族人都走了,街坊邻居们也先后回家去了。

  直忙到快天黑,终于把家里都收拾干净了。

  叶氏和明朗等人一直留在这里,黄炎夏一家子也没走。

  叶氏见都收拾好了,把慧哥儿递给梅香,带着三个孩子就要回去。梅香把家里剩菜给叶氏弄了一大盆,还有别的的东西等明儿再给。

  !因黄炎夏等人没走,梅香也没留叶氏。如今她搬到镇上,娘儿两个想什么时候说知心话都行,倒不用和杨氏混在一起说。

  叶氏娘儿几个走了之后,黄茂林让黄炎夏等人别走了,就在这里吃晚饭。

  黄炎夏把黄茂林家里仔细转了一遍,并未说一句话。

  杨氏到厨下来给梅香烧火。

  梅香客气地问杨氏,“阿娘,今儿忙忙叨叨的,您吃好了没?”

  杨氏笑着点头,“我们又不是外人,你不用招呼我们。哪能没吃饱呢,席面这样丰盛。”

  梅香又问,“弟妹晌午也没过来,她这两天如何了?”

  正说着话,黄茂源和红莲一起来了,后面跟着淑娴。

  淑娴过来跟杨氏回话,“阿娘,大嫂给的饭菜我都放到厨下了。”

  杨氏点头,“好,你去带慧哥儿,这里有我们呢。”

  淑娴点头,然后往正房去了。

  淑娴才出去,红莲又进来了。她先恭贺梅香乔迁之喜,又说了许多吉祥话,还问了办酒席的一些具体事宜。

  梅香也不藏私,凡有所问,必知无不言。

  等说过了乔迁宴的事情,梅香又问红莲的肚子,“二弟妹,最近感觉如何了?娃儿闹人不闹人?”

  红莲坐在了一边,“多谢大嫂关心,我都好的很,今儿也没能来给大嫂帮忙。”

  梅香不在意地摆摆手,“无妨,人多的很,我能忙的过来。”

  堂屋里,淑娴来了之后,黄茂林让淑娴去房里看着慧哥儿睡觉,他出来和黄炎夏说话。

  黄炎夏问了问他这几天的生意情况,又问了办乔迁宴的一些事情,黄茂林一一回答了。

  黄炎夏今天一直没怎么出头,万事由儿子做主,见他把宴席办的有模有样,忍不住点头称赞,“你们头一回办酒席就能办!成这样,很不错了。茂源,过几天你也要办乔迁宴,你自己问你哥怎么办,别让老子给你操心,我如今只管吃饭不管干活。”

  黄茂源嘿嘿笑了,“阿爹好生歇着就是,我来办。”

  爷儿三个说话的功夫,梅香开始往堂屋端饭菜。

  天已经黑了,堂屋里点了一盏油灯,饭菜刚备齐,慧哥儿忽然醒了,梅香忙去看儿子。

  她一手抱着慧哥儿,一手吃饭,中间还能喂慧哥儿吃一碗蒸蛋。

  慧哥儿如今开始有了主见性,总是要抢勺子,自己又用不好,经常用勺子底倒着挖蒸鸡蛋,撒的到处都是。

  梅香也不恼,慢慢照顾他一口口吃下去。掉在地上的吃食,叫了家里的小猫小狗来吃干净。

  慧哥儿小嘴吃的吧唧吧唧响,有时候还回味一下,黄炎夏这几天不能天天看到孙子,想的紧。

  黄炎夏摸摸他的小胖手,“慧哥儿,这几天想不想阿爷呀?”

  慧哥儿听不懂,只啊啊挥舞着勺子,叫着还要吃。

  杨氏看的眼热,要是红莲也能生个儿子,她就再也不用愁了。

  吃过了饭之后,黄炎夏带着一家子回去了,走前,他还让淑娴帮着把碗洗了。

  等所有人都走了,又剩下一家三口了。

  黄茂林坐到梅香身边,摸了摸她的头发,“累不累?”

  梅香摇头,“给自己家干活,不累。”

  黄茂林笑了,“我也不累,你喜不喜欢现在的日子?”

  梅香歪头笑了,“我喜欢,自己当家做主多好,谁喜欢被婆母管着呀。但我怕你不高兴,阿爹没跟我们在一起。”

  黄茂林摇头,“我也喜欢,没有不高兴。以后在这家里,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用看人脸色。你不想早起,就带着慧哥儿睡懒觉。你不想做饭,咱们拿了钱去下馆子。”

  梅香虽然听的高兴,也不能直接说好,“胡说,哪能那样,人家不得说我懒,慧哥儿也要教坏了。你放心,阿爹虽然不跟咱们在一起住,以后多孝敬他一些就是了,反正离得近。”

  黄茂林点头,看着梅香和慧哥!哥儿,忽然又笑了,“有你们在,不管住哪里,我都高兴。”

  小夫妻说了一会子掏心窝子的话,黄茂林话锋一转,又开始说十二生肖的事情。

  “今儿把这个东西亮出去了,后头咱们就该行动了。”

  梅香点头,“真要干?咱们忙不过来的。”

  梅香又问他,“那,咱们要在门口做个牌子吗?”

  黄茂林点头,“也行,门口挂个牌子,有人来定,第二天我卖豆腐时就把舅妈和二姨叫过来做。有一单是一单,就在跨院里做。我小时候,舅妈和二姨对我多有照应,我也想帮衬他们。以前

  我不当家,如今咱们自己单过了,又有了这个路子,我就想报一报她们的恩情。”

  梅香笑着点头,“你的心意我明白,我舅舅也时常照应我们。我阿娘也说呢,要给舅舅们找个来钱的路子,可一直没有合适的。茂林哥,你也帮我寻摸寻摸。”

  黄茂林看了她一眼,“你说这个我还真想起来了,天眼见着就要冷了,去年咱们镇上许多人家都挣了钱,过年的时候镇上的炭火都不够卖。叶家舅舅们要是有时间,可以到山上砍些柴火,挖个深一些的洞就能烧炭了。”

  小夫妻一边哄孩子一边计划着如何帮扶两边的舅舅们,等慧哥儿开始打哈欠之后,两人又去厨房烧了一锅水,洗漱过后一起睡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黄茂林还没起床呢,忽然,外头大门响了。

  黄茂林仔细一听,是黄炎夏的声音。他立刻起身,穿上衣裳就去开门。

  “阿爹,您怎地这么早就来了?”

  黄炎夏进来后就把大门插上了,“我磨了这么多年的豆腐,起早惯了。在茂源家里,一大早我啥也干不成,就想着过来帮你磨豆腐。你媳妇要带孩子,早上起早了孩子一个人在屋里也不放心。以后别让她起那么早,我来给你帮忙。”

  黄茂林忽然觉得内心一阵暖!流涌过,昨晚上梅香才安抚了他,黄炎夏又做出这样的举动,黄茂林顿时觉得分家并没有让他在意的人远离他。

  黄茂林直接用井水洗了脸,又漱了漱口,爷儿两个立刻就往豆腐坊里去了。

  如往常一样,两个人配合有度,各自忙碌,偶尔说两句话。

  黄茂林心里在盘算,阿爹来帮忙磨豆腐,他肯定不能让阿爹白忙活,要是给钱的话给多少合适呢?给多了阿爹不会要,给少了说不定后娘会嘀咕。

  梅香在厨房热了一些剩饭剩菜,黄炎夏和黄茂林一起快速吃了早饭。

  吃过了饭,黄炎夏对黄茂林说道,“你别出去了,我出去卖一挑豆腐,你在家里看着摊子。若你走了,你媳妇一个人哪里忙的过来。咱们还跟以前一样干,就是换个身份,以后你是东家我是伙计,你一个月给我开二百文钱就行了。”

  黄茂林忙摇头,“那怎么能行,阿爹帮着干这么多活,二百文哪里够,至少得五百文。”

  黄炎夏挑着担子起身就走,“我说二百文就二百文,我上午给你卖豆腐,下午帮茂源整理草料,他暂时一个铜板都没给我呢,你给多了,岂不显得你兄弟小气。”

  有黄炎夏帮忙,黄茂林顿时感觉松了一口气。一个上午,黄炎夏出去了两趟,卖了两担豆腐。黄茂林这边生意更好,除了上门买的,他往各个小饭馆里送了不少,学堂里也送了一板豆腐。

  梅香一边带着慧哥儿,一边清理家里的东西。

  昨儿剩的菜多,她又往左邻右舍送了一些,把身下的酒、零嘴和人家送来的一些礼往叶氏和杨氏那里各送了一些。

  梅香去叶氏那里时,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拎着一个大筐子。

  叶氏透过窗户看见了,忙跑出来接过慧哥儿,先左右各亲一口。

  娘儿两个一起进了屋子,梅香把筐子放下,“阿娘,昨儿剩了不少东西,我们人少吃不完,我给阿娘送一些过来。”

  叶氏扫了一眼筐子里的东西,“你婆母那里你送了没?”

  梅香点头说已经送过了,叶氏不在说此事,!,只抱着慧哥儿逗他玩。

  逗留了一阵子之后,梅香就抱着孩子回去了。

  她才一进门,黄茂林就叫她。

  梅香把筐子放到了厨房,然后抱着慧哥儿一起去了倒座房。

  梅香见他一副欣喜的样子,想了想,“难道有人来定喜馍?”

  黄茂林捏了捏她的鼻子,“你就不能假装猜不中?”

  梅香哈哈笑了,慧哥儿也跟着笑。

  黄茂林高兴地接过了儿子,“才刚有一家来问,说定四十套,后天下午就要来挑货,还给了三成的定钱,我接下了。”

  黄茂林斜眼看她,“你男人就是个傻子?放心吧,我昨儿就跟舅妈和二姨说过了。”

  梅香拧了他一把,“还瞒着我。”

  有人来买豆腐,小夫妻忙停止了打闹。慧哥儿有些困了,梅香哄他睡着了,把他放到了后院正房去了,她坐在一边做针线。

  天马上要凉了,慧哥儿已经有了两件没上身的新棉袄,梅香预备再给他做两件里头穿的夹衣。

  黄炎夏出去了两轮,回来后把钱交给黄茂林,连饭都没吃就回去了。

  杨氏正在做饭,见黄炎夏回来了也没多问。当家的这几日在家闲的没事干,愿意去帮忙就去吧。

  家里没有田地,除了一头骡子也没有别的牲口。家里十几只鸡就在前院随便活动,也不用人管。

  昨儿梅香送了许多剩菜,杨氏热了剩菜剩饭,招呼一家人吃饭。

  黄茂源回来的时间不定,杨氏给他留了饭菜在锅里。

  一家人正吃着,黄茂源回来了。杨氏立刻去厨房端了饭菜来,黄茂源连吃带喝,很快就结束了一顿晌午饭,然后起身就走了,外头正有活等着他呢。

  黄炎夏见两个儿子整天都忙忙碌碌,心里很是高兴。忙好啊,说明日子有奔头。下午,黄炎夏把黄茂源要用的草料都准备好。

  黄茂源除了自己的骡子要吃草料,他还代卖草料。他自己没时间处理,都是黄炎夏帮着干!干。

  第二天上午,黄茂林托黄炎夏把话带给了郭舅妈。刚吃过了晌午饭,郭舅妈就和郭二姨一起赶了过来。

  如今又不是农忙,妇人们在家里闲着没事,能多份营生,有什么不好的。

  姑嫂两个一进门,小夫妻就出来迎接。

  梅香笑着点头,“有舅妈和二姨在,我就能时不时躲个懒了。”

  郭二姨摸了摸慧哥儿的小手,“你带着孩子呢,哪里有时间做这些。说起来你真是手巧,居然能琢磨出那样的东西。”

  梅香忙摇头,“都是茂林哥跟我说的,他在省城看到了,当时买了一套拿回来给我看的。二姨不晓得,那一套馍馍从省城带回来,都快馊掉了。”

  郭舅妈和郭二姨哈哈笑了,笑过之后,三人一起去了跨院。

  活好了面之后,三人一起说闲话,等面醒好了,梅香去前院把慧哥儿交给了黄茂林,她开始和郭舅妈二人一起做喜馍。

  郭舅妈见梅香拿出一堆的东西,什么叉子、梳子、筷子和剪子,忍不住咂舌,做个馍馍,倒要这么多东西。

  这东西就是个巧,看明白了之后,反复捏两遍就会了。东西做好了之后,梅香立刻在厨房上蒸笼开始蒸。

  三个妇人一起动手,因是头一回大量做,速度不免有些慢。一个下午,只做了二十多套,剩下的留着明天上午继续做。

  第二天,郭家姑嫂一大早又来了。她们两个说好了,来干活归干活,不在外甥家吃饭。

  这回,不用梅香动手,二人一起很快把剩下的做好了。

  四十套白面做的十二生肖,装了满满一挑子。

  黄茂林订好了价格,刨除掉本钱,算了算利润,一家能得三四十文钱的样子。

  黄茂林当着郭舅妈和郭二姨的面算账,他算的精细,面粉钱、柴火钱一样不少。

  郭家姑嫂也不介意,亲戚之间一起做生意本来就难,若是不!把账目算清楚了,早晚得闹掰。

  郭舅妈笑着夸赞黄茂林,“我们不过来干一会子活,就得了几十文钱。以后再不用外甥媳妇动手,我们两个就能做好。说起来,这路子是你们想的,地方用的也是你们的,若还让你们跟我们一样干活,到哪里也说不过去。平日里我和你二姨能忙得过来,若是实在太忙了,外甥媳妇你再给我们搭把手就行,你还得带孩子呢。”

  黄茂林笑了,“舅妈和二姨以前照顾我良多,我心里不知道怎么报答二位长辈,才想了这个法子,却还是要劳动二位长辈。”

  郭二姨摇头,“帮衬是帮衬,生意是生意,就照你舅妈说的办。今儿的份额都做齐了,我们先回去,你们把账目做好,到了月底再结账。只要有活了,只管去叫我们。”

  当日下午,那人来挑走了喜馍,还付了剩下的钱。

  头一笔生意这样顺利,让黄茂林和梅香看到了希望。

  第二天,黄茂林就在门口多挂了幡。除了黄家豆腐坊,又多了个十二生肖喜馍的幡。

  那家人把喜馍往各家亲戚一送,立刻又有人来问。十二生肖凑在一起多好看呢,比那单纯的馍馍看起来喜庆多了。

  但做生意凭本事,黄茂林只做十二生肖,传统的喜馍他不做,并未抢夺魏家原来的份额。但黄家的加入,多少还是影响了魏家生意。若愿意多花钱,就来黄家,若不想多花钱,就去魏家。

  刚开始的十二生肖做得比较简单,只是有个样子。

  郭家姑嫂加入后,梅香带着她们一起改良十二生肖。比如做龙,用玉米面,可以做成金龙。比如做兔子,安两个红豆做眼睛,更好看一些。

  黄茂林头脑灵活,人家来定喜馍的时候,他会问一问干甚用的,若是小孩子出生,他建议人家按照孩子的生肖单独做一样,或者把生肖这种多做一些。若是老人家过寿,他还让梅香等人做一些寿桃。

  这也是郭舅妈想出来的,单做十二生肖,不免寡淡。比如老人家做寿,做个大寿桃多应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