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吃手指新房落成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2-04-06 09:34      字数:6932
  过了端午节,天气更加暖和了。晌午时刻在外头待久了,还会觉得热。各家的农忙渐渐都结束,劳动力顿时都富余了起来。

  杨氏眼见着儿子这些日子早出晚归,开始缠磨黄炎夏。

  “当家的,咱们什么时候到镇上盖房子?”

  黄炎夏最近总是被她问这个问题,烦不胜烦,“不是跟你说了,让他们兄弟妯娌多在一起住一阵子,等情分好一些再分家也不迟。”

  杨氏转了转眼珠子,“当家的,这盖房子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盖好了,还要提前准备东西呢,大师傅也要提前预定。我听说手艺好的掌线大师傅一年到头都没得闲的,咱们不预定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再说了,房子盖好了还得晾一晾,这一反一复中间多少时间又没了。他们兄弟之间情分一直好的很,说是两个娘生的,外头人都不信。”

  黄炎夏笑了,“我知道你心疼茂源,但我还想再打磨打磨他,这样早出晚归,他才能更知道生活不易。你放心,盖房子的事儿我已经有了计划了。这会子买砖瓦,难不成三伏天盖房子?那么大的太阳,谁受得了。过几天我先把木料准备好,下个月再去买砖瓦,等七月间开始盖房子,那时候天也没那么热了。”

  杨氏瞥了他一眼,从鼻孔里哼了一声,“我算是知道了,你做什么都是自己做主,儿子也罢婆娘也罢,你问过谁的主意呢。”

  黄炎夏没想到杨氏居然跟他说这种抱怨的话,想了想之后认真回答她,“不是我不问你们的主意,反正都是今年的事情,早一个月迟一个月又能怎么样呢。再说了,我知道你一心想跟着茂源单过,可你也为我想想,都是我的儿子,哪一个我舍得。”

  杨氏顿时不说话了,是啊,按照时下规矩,父母自然都是跟长子过的。可茂源才是自己亲生的,杨氏自然想和自己儿子一起生活,但当家的是如何想的,她从来没问过。或者说,她不想去问,她怕黄炎夏让她选择。

  杨氏忽然有些害怕,万一当家的要和茂林过,她怎么办?她是跟着男人还是跟着儿子?杨氏顿时陷入了两难。

  她自然是想把黄炎夏拉过来和自己一起过的。

  杨氏试探性地问黄炎夏,“当家的,茂林和梅香多能干呀,哪里需要别人替他们操心。茂源跟个傻子似的,红!红莲虽然懂事,但我娘家嫂子要是知道他们单过了,背着我的眼就来打秋风,可怜茂源整日早出晚归,难不成以后就给我嫂子做长工不成。”

  黄炎夏沉默了许久,轻声叹了口气,“你说的我何尝不知道,可茂林是我亲儿子。自古分家都跟着长子,我跟着茂源过,外头人不戳他的脊梁骨。他倒是无所谓,慧哥儿的亲爹名声有损,以后还怎么读书上学?而且,当日买地皮,茂林的地皮就大一些。你愿意跟茂源去挤小院子?”

  杨氏毫不犹豫地点头,“当家的,我跟你说句实话,我跟茂林能像这样和睦就很不错了。谁不想和自己亲儿子在一起呢,我就算跟你一起去住在茂林家里,我的心也是留在茂源家的。至于院子大一些小一些又有何妨,等以后茂源儿孙多了,我们再换大房子就是了。”

  黄炎夏意外地看了杨氏一眼,半天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的意思是,等房子盖好了,让他们兄弟二人先搬过去,咱们带着淑娴还住老家。这会子要是跟着一起去了,去茂林家,你不放心茂源,去茂源家,茂林两口子要被人非议。且再等一等,等外头人不再盯着咱们家分家的事情,咱们再找个机会静悄悄地搬过去,你愿意住到谁家,谁也说不了什么。”

  杨氏愣了一下,半天之后点了点头,“也只得这样了,等红莲有了身子,我就去照顾她。”

  黄炎夏笑了,“我也不想让你为难,才一直拖着没办。既然你同意咱们两个先不搬家,那我就去准备盖房子的事情了。”

  杨氏再次点头,“当家的只管去,家里有我呢。”

  黄炎夏和杨氏商议好了之后,就开始准备盖房子的事情。

  他先托人找了两个掌线大师傅,商议好了工期,还给了一些定钱,然后又去买砖瓦。

  买砖瓦的时候,黄炎夏把黄茂林也带上了。爷儿两个跑了好几个地方,终于买到了合心意的砖瓦。

  自从平安镇渐渐发达,这一带砖瓦的价格也开始上涨。

  黄茂林在买砖瓦的途中忍不住和黄炎夏感叹,“阿爹,这会子要是开个砖窑倒是不错。您看如今镇上盖房子的多,许多挣了钱的人家在村里也开始盖房。砖瓦这样紧俏,只要能烧出来,定能卖上好价钱。”

  黄炎夏瞥了他一眼,“要不,你去开砖窑。!。”

  黄茂林笑了,“阿爹笑话我,开砖窑哪里是那样容易的,烧砖的大师傅多难请。且这东西需要许多人力,农忙时节找不到人,成本就高,万一砖烧坏了,净赔钱。”

  黄炎夏笑了,“可不就是,砖窑哪里是那么容易开的,家里没点家底的,折腾不起来。找场地,建窑,请人工,请师傅,哪一样都不容易。你以为我不知道砖瓦如今有赚头,可咱们家的亲戚里头,也没有谁家能干的起来的。”

  爷儿两个说过了砖窑的事情,很快又抛到脑后。

  因为长的太胖,慧哥儿总是出汗,梅香时常要打水给他擦洗。中午的时候,梅香给慧哥儿肚子上盖层薄褥子,自己坐在一边给慧哥儿扇扇子。

  一日中午,慧哥儿躺在塌上睡午觉,黄茂林出去干活去了,梅香坐在旁边给慧哥儿扇扇子。她早上起的太早了,刚才眯了一小会儿,这会子还是觉得有些困顿。

  夏天气燥,就算每天睡到太阳晒屁股起来,到了下午也会犯困,别说梅香早晨起得早了。

  她一边摇扇子一边打盹,迷迷糊糊的扇子吧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黄茂林做完了事情回来后,见到梅香一边摇扇子一边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一般。他顿时有些心疼,拿过了梅香手里的扇子,让她去睡一会子。

  梅香摇头,“你早上也起得早,赶紧去睡一会吧。”

  黄茂林摸了摸她的头发,“带孩子累,我都晓得,他又闹人。趁着他还在睡,你赶紧去睡一会儿。等会子他醒了,你陪他玩,我再去睡也行。”

  梅香内心一阵感动,对黄茂林笑了笑,“茂林哥,你对我真好。”

  黄茂林也笑了,“快去睡觉,别给我灌迷魂汤。”

  梅香也不矫情,爬上床后,头一挨枕头,立刻睡得黑甜。

  等三伏天最热的时候,慧哥儿还是没能避免长痱子了。厢房比正房热,小娃儿又胖,长痱子太正常了。除了长痱子,!,夏天蚊子多,小娃儿柔嫩,蚊子专挑小娃儿咬。夜里有蚊帐还好,白天在外头一个不小心就被蚊子咬了。

  梅香每天把房间里用艾草熏好几遍,仍旧无法杀死所有蚊子。

  看着儿子身上又是痱子又是蚊子包,梅香和黄茂林心疼的不得了。黄炎夏看着孙子满身的包,加快了盖房子的准备。村里房子附近全是树木和草,容易藏蚊子和苍蝇。若是住到镇上,房子连着房子,蚊子就少多了。

  准备了一段时间后,盖房子的事情终于都妥当了。

  他再也不满足厢房那一小块天地,每日都要出门逛。他的脖子已经很稳了,竖着抱起来也无妨。躺了一百多天的慧哥儿第一次竖起来拿正眼瞧人,从此,他再也不愿意在清醒的时候躺着了。

  梅香一有空就抱着他四处逛,看看院子,看看大门外,早晚凉快的时候甚至抱着他走得更远。慧哥儿有十五六斤了,淑娴每次抱一会子就抱不动了,好在梅香力气大,抱着他也不费劲。

  今年黄家需要同时盖两栋房子,工程量可不小。

  兄弟二人的房子并不是挨着的,中间隔了两家。黄茂林的地皮大一些,黄茂林和梅香自己做主,按照前后院隔开,旁边带一个窄一些的跨院。黄茂源的地皮小一些,黄炎夏预备只给他盖个两进的前后院,没有跨院。

  小花点已经六岁大了,白日黄炎夏总喂它吃好吃的,晚上把它拴在工地上它也不闹。

  黄炎夏不在家里,豆腐坊里的活儿全部落到了黄茂林的头上。杨氏每日在镇上做饭,家里的事情都交给了红莲。

  梅香心疼黄茂林,每日早起帮着干活,让淑娴和红莲帮着带慧哥儿。梅香从什么也不懂的小学徒,渐渐地,也可以单独做一些事情。她年轻力足,干活比黄炎夏还快。

  背集还好说,黄茂林自己挑着单子多去几个地方也行。逢集!的时候,黄茂林要是赶集的话,没法挑着担子去村里卖,不赶集的话损失的更多。

  梅香最后决定跟着黄茂林上街。慧哥儿已经四个多月了,每逢赶集的时候,她把慧哥儿抱着一起上街,然后把孩子交给叶氏。

  黄茂林的豆腐摊离韩家距离不远,如今黄茂林的摊子每天都是放在韩家的。

  梅香跟着黄茂林学了两个集,卖豆腐的事情她立刻就门儿清了。第三个集开始,她早上自己挑着担子去镇上。她早上去得早,跟着杨氏一起过去,一个抱孩子一个挑担子。

  原来慧哥儿小,没法抱出门,叶氏要照看学堂,没法去女儿家里看外孙。如今梅香把孩子抱过来让她照看,叶氏高兴地跟什么似的。

  她把家里择菜洗菜的事情都交给兰香,每天上午只管带着外孙玩。叶氏带孩子经验丰富,且她性子柔和,慧哥儿很喜欢和外婆一起。

  淑娴有时跟着梅香一起上街,她上午在韩家和兰香一起给学堂里的学子们准备晌午饭。等梅香卖完了豆腐,黄茂林会过来接她们一起回去。

  偶尔,梅香一家子会一起在学堂吃饭。方孝俊

  见淑娴来了,总会过来找她说话。渐渐地,两个人再不像以前那样见面只是打招呼,私底下也能说几句话。

  红莲一个人在家里,把牲口照顾的好好的,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她一个人在家,随意弄两口吃的打发了。

  四个月的慧哥儿玉雪可爱,他已经开始认人了。不熟悉的人抱了他,他会先仔细看看人家的脸,发现这个人不认识,立刻撇嘴开始哭,然后四处找阿娘。

  梅香的奶水渐渐开始没有那么多的富裕,用叶氏的话说,人的身体又不傻,孩子吃不了那么多,它自然会渐渐减少奶量。一味地多产奶,大人也受不了。

  没有了富裕的,梅香不再去奶别人家的孩子。她的奶量似乎和慧哥儿商量好了似的,每天什么时候慧哥儿要吃了,就有奶了。

  日子飞快地往前赶,等慧哥儿五个月的时候,黄家的房子终于盖好了,各家各户又开始进入了秋天抢收的季节。

  黄家今年不用操心割!割稻子的事情,才盖好了房子,一家人忙的够呛。

  这个夏天,黄家又要盖房子、又要同时卖豆腐跑车,一大家子除了慧哥儿整日吃吃喝喝玩玩没事干,其余人都忙得跟陀螺似的。本来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这样一忙,都瘦了一大圈。

  梅香孕期长的肉终于都全部掉下去了,除了胸口还有些丰满,再也看不出她是生过孩子的人。

  黄炎夏原以为自己去盖房子,儿子一个人卖豆腐忙不过来,怕是会少很多收益,没想到儿媳妇跟着学卖豆腐,不光孩子带好了,家里生意一点没受影响。

  梅香及时顶上了差事,黄炎夏顿时更放心了。以后儿子搬到了镇上,他若是还留在大黄湾,逢集的时候有儿媳妇看摊子,儿子就可以到各村卖豆腐了。

  这当然只是黄炎夏个人的想法,一旦分家后各过各的,儿子媳妇要怎么处理这件事情,他就算心里有想法,也不会去置喙。

  五个月的慧哥儿开始会捣蛋了,遇到什么都要用嘴巴尝一尝。

  梅香的衣裳,床上的枕头被子都被他咬个遍。咬东西也就罢了,他还开始吃手指头。

  肚子饿了,先吃手指,不高兴想哭了,先吃手指,高兴了也先吃手指。不管任何情绪,都要通过吃手指来表达。

  有时候睡到半夜,梅香迷迷糊糊睡的正香,忽然听到吧唧吧唧的声音。夜里看不见,她伸手一摸,慧哥儿正在偷偷吃手指,关键是他自己还没醒呢!

  吃了几天之后,慧哥儿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起了几个红包包。杨氏和叶氏都说这是吃狠了,口水泡的。

  梅香开始阻止他吃手指,过了两天,红包包都下去了,梅香也就不再那么拦着他。一放松了管束,慧哥儿立刻又开始猛吃。

  梅香也不去管他,反正小娃儿都要吃的,给他洗干净些就是了。

  房子盖好后,总要先晾一晾。如今正农忙,谁也没工夫给黄家办乔迁宴了。

  黄炎夏回家后,梅香立刻就丢下了卖豆腐的任务,又开始专心带孩子。

  !叶氏几天不见外孙,想得不得了。这一日,她再三嘱咐黄茂林,后天一定要让梅香抱着孩子来。还叮嘱他早上给孩子多穿件衣裳,戴个小帽子。反正两家才隔了三四里路,走一会子就到了。

  黄茂林回来一传话,黄炎夏发话,让梅香隔几日抱着孩子去韩家吃顿晌午饭,淑娴跟着一起去。

  第三天一大早,叶氏提前把黄茂林的摊位摆好了,就站在那里张望。等女儿女婿一到,叶氏立刻小跑着迎接了过去。

  梅香笑着把慧哥儿递给叶氏,“阿娘真偏心,都没问我吃没吃早饭。”

  叶氏看都不看她一眼,“你们想吃甚只管自己拿钱去买,家里吃的东西也多,等会子让你妹妹给你拿。多大的人了,还跟孩子小心眼。淑娴你常来的,婶子就不跟说客气话了。小乖乖,想不想外婆呀?”

  叶氏说完就在慧哥儿脸上吧唧吧唧亲了两口。

  慧哥儿被亲蒙了,忽然把小身板往后靠,仔细看了看叶氏的脸。嗯,这个人我认识,还挺熟。

  叶氏眼明手快用帕子接住了,“哎呦,这是要长牙了?才五个月呢。”

  梅香也好奇,“这两天开始流口水的,我婆母也说要长牙了。”

  母女两个在一边说话,黄茂林把豆腐什么的都摆好了。

  小夫妻早上吃过了早饭来的,叶氏见女婿摆好了摊子,带着梅香和淑娴一起回去了。

  到家后,兰香忙迎接了出来。

  这些日子淑娴常过来,和韩家人都熟悉了。兰香比她小四岁,但两个人却能说到一起去。

  叶氏和梅香坐在倒坐房里带着慧哥儿玩,兰香和淑娴一起择菜。上午学堂里需要不少菜呢,小姐妹一边择菜一边说悄悄话。

  倒坐房里,叶氏和梅香也在说着私房话。

  叶氏抱着慧哥儿亲香个不停,“如今天气还暖和,外婆私心,还让你阿娘把你抱过来,等天冷了,可就不能上街了。”

  梅香在一边吃着果子,“阿娘,您整日管着学堂做饭累不累?要不要我来给你!帮忙?”

  叶氏摇头,“不过是做顿饭,有你妹妹给我帮忙,丁点儿也不累。我如今的日子可好了,头两年咱们一起上街,一年到头没个歇息的时候,不都熬过来了。年轻的时候多吃些苦,老了才有底气享福呢。”

  梅香吃了两个果子,又喝了两口茶,“还是在阿娘这里我比较自在,在我家里,除了我房里我可以自由自在的。出了房门我就得守着规矩,公婆妯娌小姑子,一丁点不能错。”

  叶氏捏着慧哥儿的小胖手教他拍手玩,“慧哥儿他阿爷可有说什么时候搬家?”

  叶氏听到后立刻高兴了起来,“等你到了镇上了,我就可以天天抱慧哥儿了。”

  梅香嘿嘿笑了,“阿娘莫急,等明年明朗成亲了,很快您就要抱孙子了。”

  叶氏也笑了,“孙子和外孙我都疼,你公婆他们以后是跟着你们住?”

  梅香拍了拍手上的点心渣子,“我没问,跟我住一起也挺好呀。有人帮忙带孩子做饭,豆腐坊有公爹一起帮忙,茂林哥没那么辛苦。我倒是想呢,估计我婆母不会同意。”

  梅香点头,“阿娘放心吧,我公爹对我们一直不差,婆母虽然有些私心,这两年也老实的很。跟不跟我们,我倒不是太在意。就是茂林哥,我看他的样子是希望和公爹一起住的。但总不能把人家两口子分开呀,也是难。”

  叶氏又亲了亲慧哥儿,“你莫要管太多,只要分家的时候你公爹不偏心,万事让你公婆和茂林去操心。”

  梅香再次点头。

  叶氏晌午要去给学堂做饭,和梅香说了一会子话之后,她就去帮着操持午饭。黄茂林卖过豆腐后收了摊子也过来了。

  学堂里学子众多,叶氏想着今儿女儿女婿都在家,走过来吃饭大张旗鼓的,索性单独给家里孩子们留了一些饭菜,趁着热全部提了回来。

  梅香和黄茂林带着两个妹妹一起吃饭,叶氏!氏抱着慧哥儿,非让梅香先吃。梅香匆忙吃了饭之后,又让梅香抱着,她再去吃饭。

  叶氏吃饭的时候,慧哥儿一直盯着她。见叶氏往嘴里喂饭,慧哥儿的小嘴也跟着吧嗒吧嗒。

  叶氏忍不住笑了,“我的小乖乖,这是想吃饭了。再等一等呀,你还小呢,现在不能吃饭。”

  慧哥儿继续看叶氏吃饭,哪知看着看着,他忽然撇嘴哭了。

  叶氏哈哈笑了,“他见我吃东西不喂他,委屈的哭了呢。小乖乖,不是外婆不给你吃,是你不能吃这个呢。”

  梅香听了之后也跟着笑,“这可咋办呢。”

  叶氏想了想,“慧哥儿也有五个月了,再等个十天半个月的,要是他馋饭馋的狠了,看来是可以吃了。你每天给他煮个蛋,把蛋黄用热水泡化了给他吃。刚开始就给一两口,要是不拉肚子,身上也不长疙瘩,慢慢多给两口。”

  梅香听得直点头。

  “早上起那么早,这会子大晌午的,外头热的很。兰香,带着你淑娴姐姐去你屋里。梅香你跟我回房,茂林,你去东厢房,他们兄弟两张床,你随便挑一张床睡一会子,他们晌午不回家的。”

  叶氏不容分说就把女儿女婿留下了。

  睡过了午觉之后,在叶氏的万般不舍之中,梅香和黄茂林抱着孩子,带着淑娴一起回家去了。

  八月初的天气,早晚变得凉快了。蚊子苍蝇变少了,慧哥儿的日子也没有那么难受了。

  一晃眼又到了中秋节,黄炎夏想着这有可能是分家之前全家在一起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他给了杨氏足足的银子,让家里过一个像样的节日。

  当天早上,杨氏让红莲做早饭,她自己去西院忙活。哪知还没等她忙完,就听到正院里忽然传来淑娴的惊叫声。

  杨氏丢下东西就跑了过来,淑娴还在厨房里叫喊,“二嫂,二嫂!”

  梅香听见动静后,也抱着孩子跟在杨氏身后赶了过来。

  一进厨房门,见红莲正坐在地上发蒙。

  杨氏忙问,“这是怎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