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春日长慧哥渐长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2-04-06 09:34      字数:7478
  黄家只种了七亩地,其中五亩地种了麦子,两亩地种的油菜。

  黄茂源如今整日在外头跑,家里的事情他基本上顾不上了。农忙一到,黄炎夏把豆腐坊里的事情都交给了黄茂林,他带着杨氏、红莲在地里忙活,家里的家务事都交给了淑娴。

  黄茂林早起磨豆腐,上午卖豆腐,下午也到地里帮忙。

  慧哥儿还小,寸步离不开梅香。梅香如今能做的就是一个人把慧哥儿带好,不让家里人操心。有时候慧哥儿睡着了,梅香还会帮淑娴一起干家务活。做饭洗衣裳淑娴都能干得好,但西院的牲口有时候淑娴真伺候不好。

  梅香每天早上起来后,先给慧哥儿喂奶。慧哥儿睁着眼睛玩一小会子,然后又睡着了。他一睡着,梅香就去帮淑娴干活,中途偶尔回来看一看。

  姑嫂两个都走不开,家里的牲口没人放。黄家人实在都忙的抽不开身,黄炎夏就请族里的孩子帮着放牛和骡子,每天给几个铜钱。

  梅香从来没想到带一个孩子会这样辛苦,以前榨油、下田地,只要心里有目标,肯干,最终都能干好,事情都能朝着她计划的方向发展。

  可带孩子不一样,有时候你计划让他吃了饭睡,可他吃了饭之后不睡,你的计划就要打乱,一切安排就要重新调整。小孩子可不管你白天黑夜,他不舒服了就哭。

  以前很多人以为梅香急躁,可她带孩子非常有耐性。不管慧哥儿怎么哭闹,她从来没生气,就是抱着他哄,不停地查看他是不是饿了,是不是拉了,还是屁股红了。

  小娃儿最精明,谁耐性好,他就喜欢缠着谁。梅香整日贴身带着慧哥儿,慧哥儿越发喜欢梅香。

  白天慧哥儿还会睡很多觉,可梅香白天还要帮着操持家务,有时候还要做饭。她没有多少时间补觉,且家里人都在忙活,她也不好意思补觉。她多干一些家务,淑娴就可以去田地里帮忙。

  这样忙乱了几天,黄家先把油菜收回来了,接着又是小麦。

  一家子咬牙挺过了一阵子后,终于忙过了这一季子的收割。

  黄炎夏看了看收回来的粮食,心里感慨了许久。

  原来家里也是种七亩地,茂源还不怎么干活,都能忙得过来。如今他们兄弟都长大了,反倒忙不过来了。

  也是,茂源除了回来吃饭睡觉,白天都在外头跑。豆腐坊里的品种变多了,茂林越发忙碌,大儿媳妇被孩子缠住了,小儿媳妇虽然一直在田地里干活,!,但论起干庄稼活,比起茂林媳妇还是差多了。

  黄炎夏想了许久之后,决定把家里的田地都赁出去给人种。

  当天夜里吃饭的时候,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人。

  黄茂林第一个点头,“阿爹既然决定了,这几天就得赶紧找人。马上就要下谷种了,找到了合适的人才好脱手。”

  杨氏半天后也点头赞同,“他们兄弟如今一个照看豆腐坊一个跑车,光指望咱们两个老货和红莲,干起来费劲的很。若是全部赁出去也使得,趁着农忙,多卖些豆腐,说不定收成更好。”

  黄茂源一边吃面条一边说道,“赁出去也好,省得我一边在外头跑一边还要担心阿爹阿娘在家里能不能忙得过来。”

  红莲和梅香并未插话,公婆和丈夫决定了的事情,她们一般不会说太多。反正家里就种了七亩地,自己种也多不了多少出息。

  一家人达成一致意见后,黄炎夏趁着还没下谷种,把消息放出去。那些已经赁了他们家田地种的三家人纷纷上门来,不过是七亩地而已,黄炎夏给他们三家一家分个二三亩,谁家也无话可说。

  田地赁出去了,家里的牛干脆也交给那几家。

  黄家原来就有一头牛,梅香又陪嫁了一头牛。黄炎夏把梅香的牛交给了其中一家,那一家姓张,是张发财的一个族叔,黄茂林和梅香的田都是他在种。黄炎夏把梅香的牛单独给了他家,另外一头牛那两家轮流。

  黄炎夏和他们三家说好,牛给你们照看,你们好生伺候,自己用可以,一概不许外借,更不允许租赁。若是发现了,别怪黄家不讲面子情。

  黄炎夏成天在外头跑,听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有租地主家的地种,地主把牛给他用,他自己用也就罢了,还悄悄把牛拿出去租赁,自己从中间赚钱,可怜那牛累的就剩下半口气了。

  谁家的牲口谁不心疼啊,自己都舍不得用狠了的牛,到佃户家里被这样糟蹋,主家一生气,不光把牛牵了回去,连田地第二年也不给他种了。

  黄炎夏虽然卖了十几年豆腐,根子里也还是个泥腿子。不管是田地还是牲口,他都看的重。

  家里的田地都赁了出去,杨氏婆媳几个松了一口气。男人家只管外头的活儿,女人家不光要跟着下田地,还要操持家务。家务事多琐碎,一整天东摸摸西摸摸,时间飞快就过去了,忙掉了头却感觉自己啥也没干成。不像在田里,你割了一亩地的麦子,成绩都摆在那里,谁也!抹不掉。

  在家忙了一上午,大家都觉得你不就是做了顿饭,哦,又扫了地,还洗了衣裳,这些小事干起来还不容易。

  看花容易绣花难,想把琐碎的家务打理好,没有积年的经验,最终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越干越忙乱。

  如今好了,田地赁了出去,梅香可以专心带慧哥儿,杨氏和红莲婆媳两个操持家务绰绰有余,还可以在豆腐坊帮忙。

  梅香觉得自己前几日没有时间带孩子,族里却有许多妇人觉得她享福,只用在家带孩子做饭就行了。

  很多人家的小媳妇生了孩子后还要下田,孩子经常拉了一屁股屎尿都没人管。做娘的能不心疼吗,可没得办法呀,总要出去干活。

  等她们这样稀里糊涂把老大糊弄大了,然后老大带老二,老二带老三,真正是三岁带两岁、两岁带一岁。

  家里有杨氏操心,梅香整天贴身带着慧哥儿不离手。

  慧哥儿出生这么久,屁股从来没红过。

  梅香时常抱着儿子,想象着要是他一个人躺在那里哭了半天没人理,多可怜呀。梅香又想到自己小时候,崔氏从来不帮叶氏带孩子,叶氏一边要带着她和明朗,一边还要干家务活。

  都说不养儿女不知父母恩,梅香体会到了叶氏的艰辛,利用慧哥儿每天睡觉的功夫,她慢慢给叶氏做了一件夏天的衣裳。

  就在外头各家各户忙着下谷种的时候,黄家人倒没有往常那样忙碌。

  四月间,天气暖和。慧哥儿早上醒的特别早,梅香喂他喝过奶之后,母子两个又一起睡着了。

  叶氏送了摇篮过来,但西厢房太小了,梅香屋里家具本来就多,再放一个摇篮,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梅香最后把摇篮收了起来,慧哥儿就睡在他身边。

  小娃儿鼻子最灵敏,亲娘睡在旁边,他闻着味道都能睡的香。有时候梅香悄悄起来,他立刻就能发现了,撇开小嘴就开始哼唧。

  梅香无奈,最后用自己晚上睡觉穿的衣裳把他包裹起来。慧哥儿手脚被包起来了,仿佛被阿娘抱着一样,衣服上都是梅香身上的味道,他砸吧砸吧小嘴又能睡着了。

  黄!黄茂林头一回见到梅香这样哄儿子,忍不住偷笑。

  梅香捏了他一把。

  黄茂林一边疼的直抽气一边还不忘奉承梅香,“还是你有办法,这小子这样粘人,长大了可别是个怂货。”

  梅香又捏了她一把,“慧哥儿才不是怂货,他这是和家里人贴心。”

  小娃儿看着小,但他聪明的紧。他一感觉奶下的太快,立刻松口把头撇到一边,省得呛到自己。

  杨氏看梅香的奶这样多,羡慕的不得了。她生黄茂源和淑娴,奶水一直不多,吃了多少猪蹄和鲫鱼,还是发不起来。

  梅香奶多了,慧哥儿吃不完,她怕堵奶,就得挤了扔掉。

  黄家族里有个四婶子,她家儿媳妇奶不够孙子吃,六七个月大的孙子时常吃米糊糊。听说梅香奶多的吃不完,经常抱了孩子来讨奶吃。

  从此以后,梅香再也不喂他了。每回他来了,若有多的,挤到碗里给他吃。

  那小娃儿本来长的瘦巴巴的,每天来吃两回奶,倒开始长胖了。四婶子千恩万谢,小娃儿若是太瘦小了,一场大病就熬不住。

  日子慢悠悠地过,一眨眼,又到了端午节。

  端午节是个大节日,但不凑巧的是每年都和农忙撞上了。

  天时不待人,庄户人家农忙是大事,但端午节也重要。每年这个时候,各家都是一边在田里忙的昏天暗地,一边准备过节日。有些实在忙不过来的,就随便过了。

  今年黄家不用忙乱,倒是可以好生过个节日了。

  五月初三那一天,方孝俊来送节礼。

  他来的时候已经半上午,黄炎夏刚卖过豆腐回家了,黄茂林还在镇上没回来。

  方孝俊提了一条肉,加了十几个咸蛋,方母还把家里做的韭菜饼装了十几个带了过来。

  黄炎夏温和地叫了方孝俊进堂屋说话,杨氏立刻让红莲给女婿做了一碗上午茶。红莲多做了一些,黄炎夏陪着女婿吃了两个煮鸡蛋,里头加了糖和馓子。

  红莲给梅香也盛了一小碗,梅香只吃了一个鸡蛋,其余的放在那里,等黄茂林回来了,加点开水给他吃。

  方孝俊性子斯文,黄炎夏和他说话也就放慢!了声音。

  “俊哥儿,你家里如今忙的怎么样了?”

  方孝俊仔细地回答黄炎夏,“回叔父的话,秧已经栽了一大半了,再有个三两天也就忙完了。”

  黄炎夏点头,“我听说明朗给你们都放假了,你要是在家里,也帮着你父母干些活。”

  翁婿两个在堂屋说着话,淑娴在西厢房和梅香说话。

  今儿方孝俊要过来,方家提前给黄家带了话。杨氏一大早就让女儿换上了一套七八成新的水红色衣裙,头上一侧边别了几小朵绢花,脚下是一双绣花鞋,腰间一条淡绿色帕子。

  淑娴头上的花是姑嫂三个自己拿绢布裹的,刘家卖的花好看是好看,就是比较大。梅香带着红莲和淑娴自己动手,做了一些小巧的绢花,戴在头上显得更加秀气。

  &nbs

  p; 杨氏和红莲在厨房做饭,把淑娴打发到西厢房和梅香一起带慧哥儿玩。

  淑娴性子腼腆,立刻红了脸,对他墩身行了个礼,然后进屋去了。

  方孝俊原来想象中淑娴是个农家女娃,后来定了亲才发现淑娴长的秀气,性子柔和。听说她一直在学写字,把蒙童们开蒙的书籍都读了个遍。

  方孝俊内心十分感动,黄家并未嫌弃他家贫,还这样督促女儿。

  淑娴从未和方孝俊单独说过话,两人见面都是打个招呼,然后各自走开。

  方孝俊不是头一次来黄家,若有人跟他说话,他就认真回答。若无人跟他说话,他就安静地坐在那里。

  黄炎夏问了他家里的事情,问过了之后,方孝俊也问过了黄家如今忙不忙。黄炎夏告诉他自己把家里的地都赁出去了,方孝俊只点头说好,并不置喙。

  说过了田地里的话,方孝俊又问黄炎夏夫妻身体,黄炎夏越说越感觉女婿太过正经。方孝俊就用他那清亮的眼神看着你,让你觉得他无比认真地在听你说话。

  翁婿两个说了一阵子话之后,黄茂林终于回来了,黄炎夏顿时松了一口气,立刻把黄茂林拉了过来陪他说话。

  黄茂林性子活泛一些,跟方孝俊一顿东拉西扯。先问家里、再问学里,然后絮絮叨叨说了许多自己遇到的事情,又说了一些家长里短。

  方孝俊听到有趣!趣的地方也会跟着笑,听到不懂的也会插话问两句。

  黄炎夏在一边看儿子跟女婿瞎胡扯,忍不住想笑,果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他这老丈人在女婿面前倒硬不起腰杆子。不是说怵他,而是这孩子特别认真,又懂礼又温和,你都不好意思大声说话,更不好意思糊弄他。

  这样也好,淑娴性子安静,配个这样的女婿,小两口一辈子也吵不起来。

  爷儿三个在堂屋说话,淑娴把梅香留下的东西端过来给黄茂林吃,又给他们三个人续了茶水。

  杨氏和红莲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黄炎夏把隔壁黄炎斌父子两个叫了过来陪女婿吃饭。梅香并未上桌,她和淑娴以及红莲一起在西厢房吃饭。

  慧哥儿正摊开四肢在床上睡觉,床上到处都是梅香的味道,他睡的安稳的很。

  姑嫂三个吃着饭,小声说着话。

  梅香问淑娴,“妹妹,你给妹婿做的衣裳做好了没?”

  梅香点头,“他们读书人就爱个松啊竹啊的,我是个俗人,我就喜欢大红花。”

  红莲在一边笑了,“大嫂说的不假,谁不喜欢大红花呢,我也喜欢,看着又喜庆又热闹。”

  梅香也哈哈笑了,“俗人有甚不好的,过日子非得俗气了才有意思。你们别看这些读书人整日看起来清高,他们私底下也俗气的很。我听说秦先生喜欢把花儿弄了泡茶喝,外头还有好多读书人考试时为了讨个好彩头,烧香拜佛的事情没少干。”

  姑嫂三个叽叽呱呱在厢房说话,把厨房留的菜吃了个七七八八。

  堂屋里,一屋子男人说的更热闹。

  方孝俊只喝了两口酒,大伙儿也不勉强他。

  吃过了饭之后,黄炎斌父子先回去了,方孝俊喝了一杯茶之后也要走。

  黄炎夏把他叫住了,从房里拿出好多写字用的纸。黄炎夏特意问过梅香明朗家常用什么样的纸,他定期去镇上买许多纸,有时候悄悄送到学堂,有时候方孝俊来的时候直接给他。

  除了笔墨纸砚,黄炎夏还把女婿今年的束脩也交了。明朗说他和方孝俊是师兄弟,只收了一半的钱,黄炎夏也不矫情,记下了这份人情,把剩下的钱充做女婿的茶饭钱,仍旧!给了叶氏。

  笔墨纸砚、束脩和茶饭钱都解决了,方孝俊如今读书基本上是黄家在供养。

  方家十分过意不去,割麦子的时候方父还来帮了一天忙,又给淑娴做了一身衣裳,时常打发方孝俊过来看看。

  方孝俊接过了纸和一块墨,谢过黄炎夏。

  杨氏把包袱也塞进方孝俊手里,“前儿割麦子,你阿爹还来给我们帮忙。我也没什么东西好回你的,让淑娴给你做了几件衣裳,好孩子,你拿回去穿。”

  杨氏怕女婿受了家里的好处不好意思,用方父来帮忙的事情打掩护。杨氏的出生让她十分清楚人性的丑陋,她不介意帮扶女婿,但她知道有那样一种人,受了人家的好处还要记恨人家。虽然杨氏知道方孝俊不是那样的人,但她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女婿的尊严。

  方孝俊又笑着谢过杨氏,然后对淑娴说道,“你做的衣裳我穿的都很合身,我阿娘都说衣裳做的特别好,辛苦你了。”

  淑娴顿时脸爆红,“不辛苦,都是我该做的。”

  方孝俊接下了东西之后,很有礼貌地和黄家人告别,然后自己回家去了。

  回家后,方母打开包袱一看,里头有两件夏衫,一件用的淡绿色料子,一件用的天青色料子,上头只简单地绣了一根竹子和几片竹叶。还有两双鞋,一个荷包。

  方母仔细看了看衣裳,忍不住夸赞淑娴手艺好,又见亲家给了纸和墨,叮嘱儿子好生读书,以后好生对媳妇,千万莫要忘恩负义。

  方孝俊一直点头道好,把衣服收进房里,准备下次去学堂的时候就可以穿了。

  端午节前一天下午,杨氏带着红莲和淑娴包了许多粽子。杨氏今年也跟叶氏学,往粽子里加了咸肉。

  去年过年杨氏留的肉多,她特意留了一小块好肉包粽子。

  当天夜里,杨氏把粽子煮了,一家人各自尝了一些。

  第二天,各家开始送粽子,相互交换,也尝一尝别人家的口味。

  端午节一大早,梅香抱着慧哥儿坐在西厢房门口,西厢房和正房交接的!的地方有个小花池子。花池子里的栀子花开了,梅香坐在门口,闻着栀子花的香味,整个人感觉心旷神怡。

  黑虎跑了过来,在梅香的腿上蹭了蹭。黑虎也怀孕了,正大着肚子,梅香时常会给它些吃的,黑虎跟她熟了,总到她身边来蹭。

  慧哥儿刚醒,他已经两个月大了,每天早上会醒一会儿,然后咿咿呀呀对着梅香说话。

  梅香对着他的脸蛋亲了一口,慧哥儿笑了一下。

  有时候是醒的时候笑,有时候睡着了也笑。头一次睡着发笑把梅香吓了一跳,后面就渐渐习惯了。

  梅香亲过儿子后,又脸对脸看着他。慧哥儿顿时兴奋地开始踢腿,咿咿呀呀说个没完。

  梅香捏了捏他胖乎乎的小胳膊,小声地逗他笑。

  两个月的慧哥儿长的白白胖胖的,刚出生时带的一点点黄已经彻底消失了,身上长了许多奶膘,肉乎乎的,别提多可人疼了。

  慧哥儿见到姑妈,又兴奋地踢腿。家里人他都熟悉了,不管是谁逗他,他都能高兴半天。

  这样玩了一会子后,慧哥儿打了个小哈欠。梅香把他抱回房,喂他喝了奶,轻轻拍两下他就睡着了。

  梅香放下慧哥儿之后,去院子里捡了几朵栀子花回来,两边袖子里各藏一朵,床边小桌上放几朵。

  娘儿几个早上各吃了一个粽子,喝了半碗稀饭。杨氏把方孝俊送来的咸蛋切了几个,梅香只吃了半个。

  梅香吃煮蛋只吃蛋白,吃咸蛋只吃蛋黄。黄茂林在家时会帮她把咸蛋白吃了,但今儿黄茂林赶集去了,没人帮她吃咸蛋白,她就只吃半个咸蛋,另外吃了一些炒空心菜。

  中午,黄炎夏父子三个都回来了。

  今儿过节日,杨氏极力要求黄茂源只出去跑半天,一定要回来吃晌午饭。

  黄茂源平日只在镇上随便找个地方对付一下,有时候叶氏正好碰到了,也会把他拉到学堂里吃饭。

  杨氏见儿子这样吃晌午饭每个准点,心疼的不得了。她无比希望快些搬到镇上去,到时候黄茂源中午就可以回家吃饭。

  今儿端午节,黄家做了一条鱼,炖了一只大公鸡,另外炒了四个素菜。黄炎夏还带!回来一些桃子,洗净后一人吃了一个,又脆又甜。

  黄茂林早上走的时候,梅香让他把自己给叶氏做的衣裳送了过去。

  叶氏收到女儿做的衣裳后有些奇怪,这不过年不过节的,自己也不过生,怎么忽然就给她做衣裳了。

  黄茂林了解梅香的心思,只说叶氏以前带四个孩子辛苦了。

  韩敬平刚死的时候,梅香用极度暴力的手段打退了韩敬义。叶氏当时的犹豫在很多人眼里似乎有些软弱,但她有四个孩子,她没有资格和任何人硬碰硬。女儿当时异常刚强,她就不能再刚了,母女两个刚柔相济,一起挑起了家业。

  梅香悄无声息地给叶氏做了身衣裳,叶氏内心百转千回。女儿渐渐长大,会理解自己当日的一些作为。

  不论梅香有没有理解,黄茂林确实理解了。自从有了慧哥儿,他做什么事情都有了掣肘。这种掣肘不是负担,而是让他变的行事更加谨慎,这会子再让他进山去砍黄杨木,他定然不会冒冒失失就去了,没有做好准备,他不会轻易冒险。

  他要为慧哥儿考虑更多,保重自己的身体是第一要务,父母安康孩子才能无忧无虑长大;处理好家里的关系是第二件,以前他偶尔还会和杨氏别别苗头,现在一些小事情他根本不会和杨氏计较。好在杨氏如今也识趣,黄茂林和梅香对她大方,她也对慧哥儿好,黄茂林所求,就是自己不在家时,希望杨氏婆媳能帮着看顾好慧哥儿,梅香再能干也只有一双眼睛,总有看顾不到的时候;爱惜外头的名声是第三件,他不能让慧哥儿长大后听到别人非议他的父母。

  吃过了上午饭之后,小夫妻一起回房,黄茂林把叶氏给的银子都交给了梅香,梅香放进小匣子里锁了起来。

  两个人一起抱着慧哥儿逗了一会子,然后给慧哥儿换了尿布,轻轻哄他睡着了。

  黄茂林见儿子睡熟了,从后面搂住梅香的腰,“你只管慧哥儿,也不管我了。”

  梅香笑了,“胡说,我哪里不管你了。”

  黄茂林在他耳边低声说道,“那你证明给我看看。”

  梅香反手在他腰间拧了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