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卖木材置办田地
作者:青云上      更新:2022-04-06 09:32      字数:8127
  第54章

  十月底的天,已经很冷了,今儿一早就下起了雪。本来叶氏说不让梅香和黄茂林今天进山的,但梅香执意去了。

  梅香拖回来这一棵树,黄茂林挑回来一担柴火。

  叶氏怕等会子雪下大了不好走,批评过了黄茂林之后,就下厨房做饭去了。

  梅香仍旧在廊下罚站,一遍又一遍地念叨“我错了,以后再不敢了”。

  叶氏做饭的功夫,黄茂林把明朗几个都打发进了屋,他自己陪着梅香站在廊下。

  梅香闭着眼睛念叨,黄茂林听得想笑,等叶氏在厨房里帮帮帮切菜的时候,黄茂林悄悄对梅香说道,“婶子那头听不见,你歇一会吧。”

  梅香睁开了一只眼睛,仍旧继续念叨。

  黄茂林搓搓手,“是我的错,没拦着你。”

  叶氏在厨房里听得一清二楚,并未发话。直等到饭菜摆上桌子,她才让兰香叫了姐姐进来吃饭。

  在山里时,二人一直在走动,倒不觉得冷。在廊下站了一会子,虽然穿得多,仍旧有些冷。梅香一进屋就打了个喷嚏,叶氏递上了一碗热汤,“快些喝了,以后可不能再乱跑。”

  梅香嗯了一声,接过汤一口喝光了。

  叶氏见孩子们都在,也不好多说,只吩咐大家一起吃饭。

  饭桌上很沉闷,吃过了饭之后,黄茂林就和叶氏几个告别,回家去了,连那一担柴火都没要。叶氏怕他路上滑到,也并未劝他把柴火挑回去。

  黄茂林刚吃饱了饭,身上穿得是梅香给他改的棉袄。把之前的棉袄接了一截,又往里头掺了些新棉花,暖和的很。他脚下穿的是一双旧棉鞋,也是梅香给他改的,鞋底很厚。黄茂林怕湿了脚,用稻草绳编了双厚厚的草鞋,套在棉鞋外头,一点也不冻脚。

  等他到家的时候,黄炎夏等人已经吃过了饭了。

  冬日里,大伙儿早晨起得都迟,中午睡午觉的少。外头下雪了,空气里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

  杨氏带着淑娴在做针线活,黄炎夏把明儿要用的豆子都处理好了,和黄茂源一起准备烧个火盆。

  眼瞅着今天会有大雪,不拢个火盆,人坐不住。

  黄茂林跟着一起把一个树桩劈开,放到火盆里烧着了,然后把火盆端进了西耳房,一家人围着火盆一起坐了下来。

  黄茂林知道黄杨木的事儿瞒不过杨氏,直接当着她的面说了,“阿爹,我有个事儿要跟您说。”

  黄炎夏嗯了一声,“你说。”

  黄茂林想好了说辞才开口,“今儿我和梅香到山里头去了,发现了几棵黄杨木。”

  黄炎夏正在往火盆里添柴火,闻言手顿住了,“发现了什么?”

  黄茂林点头,“阿爹您没听错,是黄杨木,有好几棵呢,梅香砍了一棵,我拉不动,就没砍。婶子和我商量过了,让阿爹明儿一起去,把剩下的几棵树砍了,卖得了钱,咱们两家分。”

  黄炎

  夏缓缓放下了火钳,“你怎么确定那是黄杨木?”

  黄茂林笑了,从怀里掏出一块粗麻布,打开一看,里头包了一截树枝。

  “阿爹,这时候我从梅香那棵树上折下来的枝丫,您看看。”

  黄炎夏接过后,剥开树皮,仔细一看,果然不假!

  他亲大哥是木匠,他自然是认得这树木的。

  黄炎夏嗖地收回了手,“茂林,这事儿除了韩家,还有谁晓得?”

  黄茂林摇头,“我们谁都没说,这树,是我和梅香往里头走了快十里路才发现的。”

  黄炎夏把树枝重重地放到了旁边的凳子上,“谁让你往里走那么远的,遇到狼怎么办?你不要命了!”

  黄茂林嘿嘿笑了一声,“阿爹,以后再不敢了,我们砍柴走着走着,没成想就走了那么远。”

  黄炎夏看了他一会子,低下头继续往火盆里加柴火,“那山里危险的很,你们既然拉回来一棵,也能卖个几两银子,剩下的就不要了。”

  还没等黄茂林说话,杨氏立刻开口了,“当家的,黄杨木可值钱了,干甚不要呢?多叫几个人就是了,得了银钱和亲家母平分,谁也不吃亏呀。”

  黄炎夏头都不抬,“你们光晓得银钱,怎么不想想。你们侥幸进去一次,没有碰见豺狼野猪,若再进去,把树都砍了出来,就算仍旧安全顺利。以后有人得到了风声,一窝蜂都往山里去,万一后面有人被狼吃了,岂能放过我们?都说是我们带坏了头!”

  杨氏哑然,想了想,仍旧不死心,“当家的,要不,我把我大哥叫来,再叫上孩子们的大伯和茂忠,带上茂林和梅香,咱们偷偷的进去,就把树砍回来,以后再不进去了。”

  黄炎夏哼了一声,“就你大哥那性子,他知道了,以后还了得,不是偷偷往山里去,就是成天要来借钱。”

  黄茂林不吱声了,过了半晌,他劝黄炎夏,“阿爹,都说富贵险中求,那里头成了材的,少说还有七八棵,若能弄出来,少说能四五十两银子,咱们一家能得二十多两呢。二十多两银子,咱们卖豆腐要卖多久?咱们带上火把和柴刀,我和梅香带路,山里说是深,其实半个时辰就走到了。对外就说,就说要打家具了,去弄些木料回来,也不怕别人看见。”

  杨氏听了直点头,“当家的,我听说冬天到了,那熊瞎子都趴窝里不动了。平日山里都是树叶,那豺狼躲起来人都看不见。等这场大雪一下,豺狼走过都有脚印,再不用担心这畜生背后伤人的。”

  黄炎夏瞥了她一眼,“你倒懂这个。”

  杨氏陪笑道,“当家的,孩子们眼瞅着都大了,以后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呢。咱们家看似有三十多亩地,到时候分到两个孩子头上,一人也就十几亩地,累死累活也攒不下几个铜板。”

  杨氏因为从小家里穷,后来跟了黄炎夏之后,虽然不愁吃喝,但因为不掌家,对金钱的渴望无比热烈,听说有一二十两银子唾手可得,她如何能不心动。就算银子不归她管,茂源多少也能分一些≈lt;。

  黄茂源和淑娴在一边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过了半晌,黄炎夏低声说道,“茂源,淑娴,把嘴巴闭紧了,出去不许说一个字,若是被旁人知道了,以后咱们家就不得安宁了。茂林,跟我去找你大伯,今年你阿奶满五周年,咱们去商议商议,要多烧些钱纸。”

  黄炎夏带着黄茂林走了,杨氏喜的直搓手。

  黄炎夏偷偷把那截树木给黄炎斌看了。

  黄炎斌看过之后,喜道,“茂林,你小子只见了两回这种料子,倒是能记住了,果真不假,是黄杨木,这东西可值钱了。成材的原木,一棵能卖四五两银子呢。”

  黄炎夏把自己的担忧说给了大哥听,黄炎斌沉默了一会子后,笑道,“老二,你也太谨慎了些。山里的树木海了去了,谁家做家具不进去砍,怎地咱们就砍不得?不过是侥幸,得了几棵好木料,旁人就算晓得了,也犯不着眼红。茂林还记不记得路?若记得路,过几日,咱们兄弟带上茂忠和茂林,哦,还有韩家丫头,一起去把树砍了。你们既然和韩家说好了五五分,就给韩家一半。剩下的,你给我一些辛苦费就行。”

  黄炎夏笑了,“大哥说笑了,给韩家一半是自然的,剩下的,咱们两家平分。”

  黄炎斌直摆手,“你要是这样说,那我就不去了,你们爷儿两个带着韩家丫头多跑一趟,也能弄得回来。”

  黄炎夏自小多得大哥照顾,有了好事自然想着大哥,但大哥一向从来不肯占他便宜,他也没法,“既这么着,大哥,你拉一棵回来,算你的,这样可行?”

  黄炎斌想了想,“那也行,大哥就沾你们的光了。茂林,明儿赶集,你和你丈母娘说好,后天上午就进山。”

  黄茂林点头应了。

  第二天在街上,叶氏听见了黄茂林的传话,想了想之后问他,“茂林,那山里还有几棵树?”

  黄茂林搓了搓手,“婶子,那长得高大的,估计还有个七八棵,还有几棵小的。”

  叶氏点头,“这样,你回去跟你阿爹说,前儿梅香拖回来的那一棵算我们的。后天进山,我和梅香一起去,我们能拖回来几棵我们就要几棵,多的我们不要。”

  黄茂林愣住了,半晌后点头,“那,那我就听婶子的。”

  黄炎夏听说后沉默了,杨氏喜得直夸赞,“亲家母果真为人好,一丁点便宜不肯占。”

  =≈x6770;≈x7c73;≈x54d2;

  黄茂林

  瞥了她一眼,杨氏的笑容顿时卡在嗓子里。

  当天下午,叶氏回村后,与路上碰见的族人谈话,放出了一丝风声。

  冬日里无事,她想进山砍一些木料,回头给梅香打嫁妆。正好明儿亲家的亲大哥黄木匠进山,她们跟着一起去,能挑到更适合的木料。但又怕雪天路滑不好走,要是摔了可不划算。

  给闺女打嫁妆是正经事,众人都劝她跟着黄木匠一起,人家是行家,能挑到合适的木料,不行带上梅香和黄家

  姑爷,这两个孩子能干的很。

  叶氏一边为难,一边第二天带着梅香一起和黄家人进山去了。

  黄炎斌只留了两棵小树,其余大的小的全部放倒了。

  黄家人让叶氏母女先挑,能拖多少算多少。

  梅香笑了,“大伯,真的任由我托?”

  黄炎斌点头,“那是自然,这树还是你挑头带着茂林来寻的,我们都是跟着你发一笔小财呢。”

  既然他这样说,梅香就不客气了,先拖了两棵大树,她觉得这样太不划算,又在每棵大树上绑了一棵小树,等于她一个人拖了两大两小。

  黄茂忠看的瞠目结舌,天爷,这个弟妹也太能干了,让他来拖,他最多也只能拖一大一小。=≈x6770;≈x7c73;≈x54d2;

  叶氏只能拖一棵大树,但家里还有一棵大的呢,加起来就是四大两小。

  还剩下五棵大的,四棵小的,黄家四个男丁,全部拖走了。

  叶氏路上与黄家人商议,“亲家大伯,我也不懂木材的事儿,您是行家,还是要托您帮我一起卖了。”

  黄炎斌点头,“亲家母放心,等我找好了买家,到时候你把东西送过去,一起脱手了。”

  两家说好之后,各自回家去了。

  东西拖回家之后,两家人都悄没生息的没往外透露一个字。叶氏仍旧带着梅香每个集去卖菜和菜籽油,菜园里如今的菜丰盛的很,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蒜苗

  因近来雪天多,很多人家虽然种了菜,却不愿意到镇上去卖。叶氏母女二人坚持冒着风雪上街,时常能卖上好价格。

  过了日,黄茂林带来消息,黄炎斌找到了买主。

  镇上的木器行吃不下那么多,但他愿意先收了,然后转给县里。大的按五两一棵,小的按半价。

  黄炎斌知道对方压了价,但也不得不脱手。一来,这东西值钱,留在手里时间久了会被人知晓,到时候惹来麻烦。二来,这种名贵的料子,可不是砍回来就能用的,中间还要经过浸泡、晾晒等许多环节。黄炎斌也没处理过这种名贵料子,不敢轻易下手,只能按原木价来卖。

  本就是意外之财,黄炎夏和叶氏都同意了。叶氏当天上午就带着黄茂林和梅香一起,把木料拖到了黄炎斌家,对外说给梅香打嫁妆。

  三日后,黄茂林送来了二十五两银子。叶氏把明盛和兰香打发到厨房里吃零嘴,带着梅香和明朗一起收了银子

  。

  &nbs

  p;  梅香摸了摸银子,开心地好悬没飞起来,“阿娘,这真是二十五两银子啊!咱们家的田地和油坊,忙碌一年也不一定能得这么多呢!”

  叶氏点了点她的额头,“家里又不缺你吃喝,怎地这样财迷!”

  梅香眯着眼睛笑,“阿娘,银子又不扎手,多攒些银子,以后弟弟们去考试,可费钱了。”

  明朗听得心里愧疚不已,姐姐冒着危险进山,得了银子,先想到的还是家里。

  叶氏笑了,“这是你的功劳,怎么能都给家里。这样,我做主了,分一半给你,算作你的嫁妆。”

  梅香睁大了眼睛,看了眼黄茂林,顿时红了脸,“阿娘,你说到哪里去了,什么嫁妆不嫁妆的,我去纳鞋底了。”

  说完,她丢下银子就回房间去了。

  叶氏笑得更深了,她之所以这样说,其实是说给黄茂林听的,或者说,她说给黄炎夏听的。

  这树,是两个孩子找到的,她分出一半给梅香做嫁妆,剩下的,就看黄炎夏怎么做了。

  黄茂林在韩家混了一上午,前些日子下了场大雪,地面刚刚干透,又开始下了。菜园里的菜充足,西院里也有不少柴火了,东院里梅香前儿打了好几缸油存在那里,还有一小桶芝麻油,够用好些日子了。

  叶氏拢了两个火盆,西厢房放了一个,西耳房放一个。娘儿两个做着针线,兰香在一边玩耍,黄茂林陪着说话,小花点躺在边上。

  果真如叶氏所想,黄茂林回家后,黄炎夏就侧面打听韩家的事情。

  “你丈母娘忽然得了这笔银子,她两个儿子两年读书的费用都不用发愁了。”

  黄茂林摇头,“婶子说了,分出一半给梅香做嫁妆呢。”

  黄炎夏点了点头,“你丈母娘是个明白人,这样,咱们家这回得的银子,我也分给你一半。这银子,你自己收好,以后你就算买田置地,也是你自己的,和家里无关系。”

  当日黄炎斌说只要一棵,黄炎夏又强行分给他一棵小的。二房剩下四大三小,共计是二十七两五钱银子。

  杨氏插了一句嘴,“当家的,这,还没分家呢。”

  黄炎夏瞥了她一眼,“茂源,你记住了,以后你要是在外头能找到来钱的路子,就算你和你大哥没分家,你也可以留下一半,这是咱们家的老传统。以前,你们大伯做木活儿,我磨豆腐,得了的银钱都是交给家里一半,剩下的自己留下,以后你们兄弟也是一样的。若都等着吃大锅饭,最后一个二个都成了懒汉,谁还愿意干活,白等着吃兄弟的就是了。”

  杨氏心里想了想,就算分给茂林一半,还剩下十三两多呢,以后茂源也能得一些,遂不再说话。

  黄茂林看了看黄炎夏,见他不像是试探自己,搓了搓手,“阿爹,儿子,儿子就谢过阿爹了。”

  黄茂林得了十三两七钱半银子,加上自己头先剩下的一两多银子,他忽然又有了十五两银子了。

  本来空荡荡的钱匣子,顿时又充实了起

  来。

  叶氏得了这笔银子,把梅香关在了家里,暂时家里柴火够用一阵子,先不进山了。

  冬月中旬的一天,大房董氏忽然来报,小姑子韩氏生了个儿子,邀叶氏一起去送月礼。

  叶氏早就准备好了,五十个鸡蛋,一套小棉袄,再加一百文礼钱。她和韩氏关系平平,这样的礼也够了。

  恰逢那天是集,虽然天冷,好在是个大晴天,叶氏一大早把梅香送到了镇上,然后赶回来换了衣裳,带上

  兰香和大房二房一起往小姑子家去了,明朗兄弟二人都在家里读书。

  叶氏离开镇上后,梅香就一个人在那里看摊子。

  她在这里干了大半年了,来赶集的人都认识她,知道这是韩家油坊的那个丫头,别看她长得细条条,说话细声细气斯文的很,听说力气贼大,等闲壮汉都不是她的对手。

  而且,这丫头的男人就在对面卖豆腐呢,和那巡街的张家黑小子还有交情,一般人也不敢来惹梅香。

  黄茂林早上在面馆吃了碗面,给梅香倒了一杯水过来,梅香怕喝多了要出恭,只拿着热水暖手。

  等卖完了豆腐,黄茂林过来陪着梅香。

  冬日里,各家都把头顶上的伞去了,今儿没有风,太阳也足,倒是难得的好天气,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黄茂林问梅香,“我家里明儿要打糍粑,你喜不喜欢吃?我给你带几块。”

  梅香点了点头,“我喜欢用油煎着吃,可我们家今年没有种糯米呢,我阿娘说,明儿去和二伯家换一些。”

  黄茂林被太阳晒的眯起了眼,“去二伯家干甚呀,明儿我给你背几十斤去,够你们打一锅的。”

  =≈x6770;≈x7c73;≈x54d2;

  梅香捂嘴笑了,“你可别,你后娘晓得了,又要说你像只老鼠了,成日里往外淘腾家业。”

  黄茂林把头凑过来,闻了闻她身上的香味,“我给你支个招儿,你给我阿爹做双鞋,我阿爹心里高兴,我后娘再不敢说甚的。自从阿爹抄了她的私房钱,她老实多了。”

  梅香腻了他一眼,“一双鞋换几十斤糯米,我可赚大了。”

  黄茂林笑了,“咱们两个,还说什么赚不赚的。”

  说完,他把头凑得更近了,“我跟你说,听说周地主家的大儿子在县里赌博,输了不少银两,被人家赌坊扣下了,要剁手指头,他家正准备卖田地赎人呢。你回去问问婶子,想不想买田,我阿爹也要买呢,这回周地主要脱手五十亩上等田呢。”

  梅香吃惊,“输了这么多?天爷,五十亩地,好几百两银子啊。”

  黄茂林点头,“是呢,我阿爹已经看中一块十几亩的地,我手里有十五两多银子,我让阿爹分给我四亩。你回去跟婶子说,要是要,到时候咱们两家一起买。周地主也想一次脱手了,省得今儿东家找他明儿西家找他,麻烦的很。”

  梅香点头,“我回去问问我阿娘。”

  下

  午,叶氏吃过小姑子家的洗三宴席,抱着睡成小猪的兰香一起回来了。

  梅香忙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叶氏。

  叶氏把兰香放下,想了想,“这样,头先茂林给了你十六两银子,这回你又得了十二两银子,拿出二十四两,去买六亩上等田,记在你名下,剩下的以后给你买嫁妆。”

  梅香扭捏了一下,“阿娘,咱家里不买吗?”

  叶氏想了想,“咱家里暂时不买,等你弟弟们再长大一些,能顶门

  立户了,多少田买不到。不过,虽然买了田是记在你名下,但这几年的收成都算家里的。”

  梅香连忙摆手,“都算家里的,我不要。”

  叶氏笑了,“说起来,你真是比旁人家的儿子都顶用多了。”

  梅香笑嘻嘻地把头凑过去,“阿娘,要不是黄大伯人好,我都想把茂林哥留在咱们家。”

  叶氏拍了她一下,“胡说,男人大丈夫,哪能入赘。再说了,你有两个弟弟呢,岂能要姐夫上门。你个傻子,黄家那么大一片家业,茂林是原配嫡长子,他得分大头,这是规矩,谁也夺不走。”

  娘儿两个商议过之后,就抛开了话题,说了一会子韩氏家小儿子的话,等过一阵子满月的时候,叶氏还要再去呢。

  第二天上午,黄茂林真挑来了一百斤糯米。

  叶氏惊讶,“茂林,怎地送了糯米来?”

  黄茂林笑了,“婶子,听说你家里今年没有种糯米,都到这个时候了,总要打糍粑呀。我跟我阿爹说了,我阿爹就让我挑了一百斤糯米来。”

  叶氏笑了,“你阿爹也太客气了。”

  黄茂林从米袋子里掏出四五块糍粑,“梅香,把这糍粑切两块,用油煎了,咱们先尝尝我家新打的糍粑。”

  叶氏腻了梅香一眼,“定是你问茂林要的,馋嘴丫头,还没过门就问婆家要东西吃。”

  梅香笑了,“我不白吃的,我要给黄大伯做一双鞋呢。”

  叶氏用曲指敲了敲她的头,“做一双哪里够,要过年了,给茂林阿爹阿娘还有弟弟妹妹们都做一双,茂林过年穿的新棉袄和鞋袜你也要动手了。我可不给你帮忙,都是你自己招来的。”

  梅香笑得眯起了眼,“阿娘放心吧,我都能做好的。”

  叶氏笑着打发梅香去煎糍粑去了,黄茂林给她烧火。

  才吃了饭不久,梅香不敢煎多了,一人尝两小块也就够了。

  吃过了糍粑,叶氏就和黄茂林说了买六亩地的事情。

  叶氏听说黄茂林自己也要买四亩地,本来想说把黄茂林的银子还给他,又住了口。

  簪子的事情黄家大人没有来赔礼,这银子权当做补偿吧。反正以后都是给梅香陪嫁的,最后还是你老黄家的。

  黄炎夏更是精的很,杨氏不来赔礼,他就抄了杨氏私房银子补贴梅香。以他对叶氏的了解,定然不会吞了这银子,只要以后给媳妇做陪嫁,不管是田地还是家业,最后不都是他孙子的。

  听说梅香要

  买六亩嫁妆田,黄炎夏二话不说点头了,到时候一起买,然后分开记名。

  杨氏听到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鞋底的事情,茂林已经有了四亩田,这回又能买四亩田,加上韩家丫头的六亩嫁妆田,这小两口还没成亲就有了十四亩私房田。

  可茂源还跟个傻子一样就晓得憨吃憨睡,手里一文钱私房钱都没有。

  唉,杨氏心里叹了口气。

  但不管杨氏心里如何落寞,黄炎夏动作快,周地主那

  里他早就说好了,就等几家买主一起上门。

  黄炎夏一个人吃下了二十亩地,儿子四亩,儿媳妇六亩,他给家中又置办了十亩地。除掉黄茂林的八亩地,黄炎夏家中现在也有四十多亩地,在平安镇,也算殷实人家了。

  叶氏拿到六亩地的地契后,反复看了看,高兴地对梅香说道,“这些以后都给你做陪嫁,明朗,这都是你姐姐自己挣来的,你们兄弟莫要有意见。”

  明朗直摆手,“阿娘只管给姐姐买,我们再不会有一点意见的。”

  叶氏摸了摸明朗的头,“这六亩地咱们家没出一文钱,以后你姐姐出门子,我定然还要再给她置办东西的。你和弟弟是男子汉,要像你阿爹一样,到外头去拼事业,家里姐姐妹妹陪嫁多,到了婆家才能腰杆子硬。”

  明朗点头,“阿娘说的,儿子都晓得。”

  叶氏说完,又教导几个孩子,“你们看,周地主家里有那么多田地,就因为没养好孩子,家业很快就败了。这一回只是卖了五十亩地,若是他家大少爷不晓得悔改,怕是以后家业败起来也快。你们都记住了,以后外头那些不三不四的事情,千万不能沾上。特别是茂林,街上什么样的牛鬼蛇神没有,你整日管着家里卖豆腐的现钱,就怕有人打你的主意。”

  黄茂林忙摇头“婶子放心,我定然不会的。”

  叶氏笑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不过白嘱咐一声。好了,明朗你去读书去,这地契我先收起来了。”

  几个孩子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叶氏回房把地契收好了,心里盘算着把这六亩地仍旧给韩敬杰种了。

  ≈lt;/≈gt;作者有话要说:亲亲们早上好~

  作者以前为了给自己攒嫁妆,远赴重洋去工厂倒班。自己努力挣来的钱,用起来确实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