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
作者:兰拓      更新:2023-06-25 15:03      字数:8887
  “这帮小兔崽子们!毛还没长齐呢,就想出去飞了?”得知大多数“落榜”学子都选择了先从底层公务员做起,杨邺欣慰之余,忍不住笑骂道。“老师,这说明咱们学院的学子都是心系天下的赤子之心啊,现如今各城管理混乱,受苦的还不是那些黎民百姓?师兄师弟们肯为我分忧,放弃学业,从底层官吏做起,这份恩情,小夏定不辜负!”夏小桥因为之前总是从南书院挖人,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于是便请老熟人杨鲲牵线,拜了杨邺为师。杨邺也一直非常欣赏夏小桥的为人,这个时代的名士大儒,对于弟子的品德甚至看的比学业更重,因此,即便夏小桥那一手猫抓似得毛笔字让杨邺有些牙疼,这位山长大人,还是很痛快地收了夏小桥为关门弟子。“阿爹,为什么让夏师弟做您的关门弟子啊?”杨鲲十分不解,按理说,自家阿爹正是收弟子的年龄,南书院山长、当世大儒的名头,天下间有多少名门子弟趋之若鹜?就这样宣布收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关门弟子,真的合适吗?“呵呵,鲲儿,你觉得和那些中原的豪强世家相比,你夏师弟的胜算如何?”“胜在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杨鲲十分肯定地说道。“是啊,那你说,要是你爹我再收些弟子,往后你夏师弟得了这天下,坐上那个位置,那他下面的这些师弟们,他是照顾呢还是不照顾呢?”“唉!你爹现如今也算是当世大儒了,收的弟子无外乎都是那些旧族高门的清贵子弟,可是,你发现没有?你夏师弟,如今最怕用的,恰恰是那些旧族高门出来的人,我想了想,觉得你夏师弟做得对!那些人,乱世之中尚且搅风搅雨呢,要真被他们再次把持了新朝,难道数百年后,还要让那些后来的百姓,继续遭受这无妄之灾吗?”“上位者,忌忘恩负义,更忌掣肘太多!与这天下安危、百姓安乐相比,你爹少收几个弟子又算什么呢?你们几个,往后收徒的时候也要牢记,世家子弟,可以要,但是,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这些人非世家子弟不要!”“你爹老啦,往后就在这学院里,教一教那些小东西们识文断字罢!外面的那些风风雨雨,就让你们这些年轻人去扛着吧。你和几位师兄,可要好好襄助你们夏师弟,他做的那些事,一旦成了,便是万世之功!将来,是要被浓墨重彩地记载到史册中的,你们好好襄助于他,说不得,未来也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这可是万世不灭的荣耀!”杨邺叹息道。“爹,可是,我们也是世家子弟啊……”杨鲲顿时苦了脸。他爹是当世大儒没错,可杨家也是北地名门啊,她娘赵氏,更是鼎鼎大名的太原赵氏,这两家,可都算得上是当世有名的名门望族来着,他爹这么干,家里知道吗?“所以才要你们兄弟几个好好襄助你夏师弟啊!”杨邺狠狠瞪了次子一眼,“否则的话,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新皇身边围绕的都是那些寒族?那些人中,固然有贫贱不能移的坚韧之辈,可也有一朝得势便招摇的无耻之徒!让你们襄助新皇,就是要你们不管怎样,都要让新皇知道礼仪道德四个字怎么写!不能乱了纲常!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快回去收拾行李,明日我便命人将你送到你大兄那里,先跟着你大兄学学如何治理郡县!”第148章 成人礼2人员到位之后,接下来就是夏小桥一直暗暗筹备的、重新划分各个郡县辖区范围这件大事了。当年北越立国的时候,因为皇陵选在此处,不适宜大量人口聚居,因此,整个西南边陲,除了几个人口密集的边陲重镇之外,大部分地方都是荒无人烟的,这就造成了整个西南片区的人口分布,呈现出一个个独立的“点”的形状,大的城池因为有驻军,人口能达到五六万,小的城池甚至只有一两万,这些大大小小的城池,就像一个一个圆点一样分布在西南边陲各地,相互之间并没有多少来往。而现在,夏小桥既然想把这里打造成他们的第一个大型根据地,就必然要用官道将这些人口聚集地连接起来,而且,为了打破地方发展的不均衡,尽可能地利用好各地的土地资源,一些人口过于密集的郡县,必须面临拆分!“要拆就必须彻底拆开!现在黏糊糊的不肯下狠手,往后咱们出去了,这里丢下一堆烂摊子,还是麻烦!”夏小桥杀气腾腾地捏着新画好的西南片区辖区划分图,对陈家望和几个赶回来开会的代城主,外加杨邺父子三人郑重说道。“趁着现在咱们的军队还在各城驻守,那些当地的旧族也不敢对咱们的新政指手画脚,该做的事情就要趁机做了,把这件事情给定死了。否则等军队撤出,那些人自以为在当地根深叶茂,还不知道要出什么幺蛾子呢!”“师弟说得对,近日我在赤水城也感觉到了,那些在我手里吃了亏的旧族又纷纷缩回去蛰伏了起来,大概是想着等军队撤出去了,他们再徐徐图之,哼!倒是打的好算盘!打量我跟他们都是旧族,总会照顾些情面呢。”杨鲴冷笑道。杨邺没有说话,不过,看他那表情,貌似对夏小桥这个提议也是同意的。有杨邺在,其他城主就算有些疑问,也不敢当场提出来了,生怕在这位桃李满天下的大儒面前丢人。要知道,杨邺的毒舌可是非常厉害的,被他那张乌鸦嘴评定过的人物,不是大红大紫走上人生巅峰,就是过得非常凄惨,众人虽然想得到大师的评定,但也深怕自己被大师一张毒舌给打入深渊……万一再流传出去,那可是一辈子都洗不掉的污点啦!于是,在夏小桥的一力推动下,整个西南边陲的大小城池,大的,诸如赤水城和陵城、青城这样的,依旧是作为郡府,不过,城内人口,却被划分到郡府周边新划出来的几个县城去了,为了降低底层阻力,吸引那些城内百姓迁居县城,夏小桥特别提出,愿意主动搬迁的,在搬迁地额外奖励每户人家每个人一亩地,这可不是租赁的土地,是白送给这些搬迁出去的居民的,连刚出生的婴儿都算在内!也就是说,一户人家要是有七口人的话,搬出去,就白白得了七亩地,折算成市场价也有将近一百两银子呢。“师弟,别忘了将那些聚居在一起的旧族也顺便拆开,本家自然可以依旧住在一起,那些依附本家的旁支,完全可以拆出去嘛,也省得人多了,事情就乱了……”杨鲴看了看左右,果断出了个损招。夏小桥赞赏地偷偷给自家师兄点了个赞。而对于下面的县城,夏小桥更是根据土地面积,将原先挤在一起的县城彻底划开,比如刚拿下来的寿城,原先只有一个郡府外加周边的三个县城,重新划分区域后,变成了一个郡府外加九个县城,将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也单独设县。“多了这许多新县城,官员倒是足够了,可人口?”终于,新任寿城郡守郑鸾忍不住开口问道,郑鸾的老师,是南学院大儒王文诲,王文诲是山长杨邺的师弟,因此,算起来也是夏小桥的同门师兄了,因此并不忌讳什么,有话就说。“屯兵!允许家属随军!愿意随军的,按照家庭人口,每人可分两亩地,有功军士,按照战功再给予百亩到十亩土地的奖赏,算是对这些有功军士的福利。”“可是,军士们也要随时准备出征的,家里那么多土地,没有人耕种,如何交税呢?”“诸位放心,人,很快就有了。”夏小桥笑眯眯地卖了个关子。很快,众人就知道,那些新增加的县城,人口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了……樊僵尸一路带队北上,除了收复失地、剿匪之外,顺便也解救了一大批被豪强土匪奴役的黎民百姓,这些人多年被盘剥奴役,别说土地了,连房子都早已经不是他们自己的了,一听说跟着樊练的军队南下,不但可以分到土地,还能有饭吃,这些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纷纷卷着铺盖、拖儿带女地一路跟了回来。“怎么不让他们就地安置呢?”陈家望疑惑道。“那里,很快就会变成战区了……”夏小桥叹息道。他们扩张的太快,樊僵尸的铁甲军威慑力十足,那些北地豪强,已经注意到他们了。就算对樊僵尸有足够的信心,夏小桥也不想拿这些无辜百姓来冒险,因此,将他们迁移出战区,挪到大后方的根据地来,既是保护他们,也是替他们找到一条新的活路,还能解决他们的军粮供给,简直是一举数得。陈家望了然,他倒是没想到这一点,按照从前那些豪强的行事作风,越是靠近地域边界,越是不能空着,反而要挪些百姓过去,战时也好随时就地补充兵源,像夏小桥这样,快打仗了,反而将备用兵源撤回来保护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过,正是因为这份对黎民百姓的爱护,才让他叹服追随不是吗?夏小桥倒是没想到他这一举动又在僚属中刷了一次好感度。樊僵尸传信过来,说是后面跟了足有四五万的流民,粮食眼看着就不够了,急需沿途补充军粮,夏小桥无暇他顾,急忙和陈家望商定了沿途郡县可以分配多少流民,这些流民又需要配备多少救济粮,办户籍分田地的新政要如何重新调整,和之前本地居民的分田政策又要做何区别……一时间忙的晕头转向,几乎连饭都没时间吃。姜元祯看着心疼,然而这条路是小桥自己选的,他知道夏小桥的性格,既然将这件事情放在了心上,不做到最好是不肯罢休的。因此也只能命人做了些滋补的汤羹每日照三餐投喂。还没等第一批流民抵达境内,一眨眼,就到了夏小桥在这个世界长大成人的重要日子了。这里和夏小桥他们那个时空的古代差不多,不过,成年礼的时间提早了两年,大概是因为人均寿命不长的缘故,男子满18岁时就可以行冠礼,即加冠,表示“这个娃娃终于熬过了容易早夭的年龄、长大成人啦”,行冠礼,就标志着男子可以娶妻了。得知他们家城主大人竟然这个时候才十八岁,众人都惊呆了!还是崔氏一直记得夏小桥的生辰,这也是北越灭国后,当初他们留守皇陵时,偶然在一堆被丢弃的户籍册子里发现的,崔氏一直给记着,这个时空的人对于一个人的生辰八字还是非常重视的,不管是成人礼还是娶妻甚至老死,生辰八字都是很重要的,总不能人都没了,墓碑上连生卒年都写不清楚吧?没有生辰八字,连说亲都要被讲究点的人家挑剔呢!因此,在夏小桥忙的脚不沾地的时候,崔氏已经和黄总管一起张罗着替他办一场盛大的成人礼了。现如今夏小桥可再不是当初那个在皇陵里差点饿死的前朝罪奴了,不管是南书院众师生还是崔氏等亲随,对于他能夺得天下都抱着极大的信心,简直快变成脑残死忠粉了。身为整个西南片区现在实际上的掌权人,夏小桥如今坐拥十二城数十万黎民百姓,外加一个南方顶级学府南书院,还有盛产铁矿的赤水城,已经算得上是称霸一方的豪强了。这样一个实权派人物的成人礼,想当然的,必须要大办!听说自家关门弟子竟然还没成人,杨邺也是愣住了,随即一脸的牙疼:人家还没成年呢,就把自己三个儿子给比到了尘埃里,这要是再用心培养个十年,一代明君可就指日可待了!坦白说,收这么一个弟子,可比人家收一百个一千个弟子骄傲多了!因此,杨邺也主张要大办成人礼,同时,对于“夏小桥”这个非常随意的名字,作为人家老师的杨邺也表示了不满:从前怎样我不管,既然做了老夫的关门弟子,将来或许还会登顶帝位,“小桥”这么个乳名就不能再随便乱叫了,不说“号”吧,“名”和“字”必须得正经起一个了。崔氏闻言也是一脸感激,她最担心的就是夏小桥没有一个正经的长辈,往后说亲成亲什么的都要吃点亏,现在好了,自古以来,师父师父,没有父亲,正经的老师可是和亲爹一样的,更何况,杨邺出身旧族杨氏,本身也是当世大儒,更是鼎鼎大名的南书院山长,再没有比他更适合替夏小桥主持成人礼的长辈了!夏小桥不比一般的弟子,杨邺深知,以夏小桥如今的实力,即便挥师北上还需要一些机缘,可是,在这西南边陲,可以说是妥妥的土皇帝级别了,给他取“名”和“字”,需要考虑的就多了。为了表示慎重,杨邺沐浴更衣,整整在书房里想了两天,这才定下了自己替夏小桥选定的“名”和“字”。这一日,恰好是十二城郡守回青城议事的时候,陈家望提前与众人约好要参加夏小桥的成人礼,众郡守也携带了家眷和一众僚属前来捧场,整个青城张灯结彩,简直比过年还热闹,青城那些受了夏小桥好处的店家,更是借着这个机会联手在城内城外办起了庙会,引得四里八乡的都跑过来看热闹。得亏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否则的话,光是暴乱就够夏小桥这个主人忙活的了。不过现在,作为这场盛宴的主角,他正乖乖坐在房间里,看着府里的侍女在一边替他整理成人礼的礼服呢。这礼服是崔氏特意找了几个城里的顶尖绣娘,花费了整整一个月的功夫做出来的,看到成品的时候,差点闪瞎了夏小桥的一双狗眼,那束带上面,光是鸽子蛋那么大的宝石就镶嵌了十几颗,更别提各种帽子靴子束发的头巾等等,夏小桥光是看着就觉得头疼,这么多繁复的衣衫,要是他自己一个人的话肯定穿都不会穿!还好师母和崔婶婶派了几个侍女过来帮忙,咳咳!他们家陛下最恨夏小桥看女人,因此平日里他们屋子里伺候的一改都是面貌平凡的小厮……有姜元祯这个气场强大的“城主夫郎”在一边虎视眈眈,几个来帮忙的侍女也不敢多话,战战兢兢地帮夏小桥将每样服侍的用处、如何穿戴、加冠的时候顺序如何等一一说明,这才垂手退下。“我亲自替你穿。”姜元祯看到侍女们如此识相,也十分满意,决定回头每个人都赏赐一个大红包,这才站起来走到夏小桥身边,亲自替他穿戴起来,冠礼上的其他代表成人的“三加”之礼,要等到山长等长辈在正式的冠礼上才能戴上,然后还要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算具备了择偶成婚的资格。“总算等到自家小夫郎成人了!”看着眼前恍如明月般皎洁的温润君子,姜元祯满足地慢慢抱住了夏小桥,等到冠礼结束,他就立刻命人准备婚礼!从前在皇陵里一个人过了几百年也没什么感觉的姜元祯,第一次感受到了度日如年的煎熬。从十四岁等到十八岁,短短四年,往昔不过转瞬,如今,姜元祯觉得,夏小桥要是再不成年,他头发都快要急白了!第149章 成人礼3从陵城起兵到吞并西南,夏小桥为首的西南军,只花了不到三年时间,这股子所向披靡的狠劲儿,着实震动了大半个天下!这个时空的豪强们,也好在各家势力安排一些自己的探子眼线,人多了,夏小桥的那些密探也就管不了那么多,难免被混进来几个,于是,这位异军突起的夏城主尚未成年、即将于近日举行成人礼的事儿,也成为这些割据势力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一些靠近西南边陲的大小势力,对于西南军的威慑力更是有着直接的感受,因为被樊僵尸吓跑的那些富豪们,大多都跑到周边这些地方避难去了,一想到传说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陵城军和青城军,这些人都是心头一颤。“大人,递了帖子说要来恭贺的城主们怎么办?那些人,一个个的可都带着兵呢……”打心底里陈家望是不想让这些人来参加夏小桥的成人礼的,毕竟到时候人多眼杂的,万一来个刺客啥的,他哭都来不及啊。可是,真不让人来,又难免给天下人留下一个夏城主度量小不够容人的恶名,实在是纠结的要死。“想来的就来吧,放心,正日子那天,城内外的守卫全部换成虎威军,由樊将军亲自指挥,敢在我的大日子上动什么手脚,管教他手断脚折!”夏小桥冷笑道。也是时候给这帮人看看自己的手段了,真以为自己对那些底层百姓心慈,就会对敌人手软了?这些人要是乖乖认清形势,弃暗投明,他不介意给他们一条光明大道,可是,要是想一条道走到黑,那就让他们尝一尝樊僵尸的手段好了。于是,夏小桥加冠这一天,不但整个西南边陲的高级官员全部到场,连周边一些小城的城主也纷纷带着贺礼前来“恭贺”,其实,说是恭贺,倒不如说是想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位传说中的夏城主。这几年,他们可算被这位夏城主推行的那些新政给坑惨了!起初,他们看到夏小桥推出的那些新政的时候,一个个差点笑掉了大牙,都觉得这个夏小桥一定是脑子被门给夹了,竟然给那些泥腿子减税,也不征发徭役,连征兵都还要给那些泥腿子什么安家费,真是钱多了烧的,这么败家,早晚得破产!可是,一晃三年过去了,预想中夏小桥破产的景象不但没有出现,倒是他们自己差点被整的破产!原因无他,听说夏小桥辖下的那些城池,竟然真的给老百姓分田地,还免徭役赋税之后,那些往日只知道埋头苦干的泥腿子们,竟敢偷偷携家带口的投奔青城等地!不但如此,甚至一些读了几本书的酸书生,也偷偷带着家小奴婢举家搬迁到了青城!想到这里他们就生气,不知道那位南书院的山长大人究竟是中了什么邪,竟然同意将南书院整个搬到了青城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害得整个南方的读书人都对青城由好奇到向往,人心浮动,甚至还有人偷偷摸摸跑来参加什么官员招考!天知道,数千年来的老惯例了,哪一朝哪一代选拔官员不是靠着姓氏祖宗?那种寒门出来的土包子也能当官?他们也配?可就是这位毛都没长齐的夏城主,竟敢仗着自己有兵,就和大家伙儿背道而驰,看看这宴会上,简直鱼龙混杂!哪里像是城主?分明是个土地主家请客!可是,就是这么个土地主,手里握着小十万的精兵不说,他们一路走来,不但是那些读书人对夏小桥啧啧称赞,连那些泥腿子也对他感恩戴德,恨不得给他立个长生牌位,真是岂有此理!再生气,这些人一踏入城主府就老实了,他们可没忘记,自己是来试探外加求包养的,可不是来砸场子的。再说了,就算是砸场子,咳咳!看了看旁边五步一岗的铁甲军,这些习惯了咬文嚼字的弱鸡们也是小心脏一颤,再不敢动什么歪心思了,传闻这位夏城主虽然年纪小小,为人却十分果决,那赤水城的郑悫何等人物?还不是无声无息地死在了自己府中?就他们这种小人物,还是不要跟这种变态比了吧。以上种种,夏小桥统统不知道,他这会儿还有点紧张呢,两世为人,还是第一次有人给自己准备这样盛大的宴会,而且出席的,按照前世他们那里的官员体系换算的话,起码都是省长市长级别的高官,虽然都是他的属下,也足够让人紧张的了。好在黄狗儿安排的礼仪官经验丰富,一整场引导下来,丝毫无错,毕竟是前朝皇室出来的。夏小桥没有父母亲人,因此,冠礼上充当主人的,便是他的恩师、南书院山长杨邺,大宾有二,分别是杨邺的师兄弟,南书院大儒陈擎道、王文诲两位当世大家,这待遇,简直让前来围观的读书人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盛大的冠礼结束后,杨邺丢下两位师兄弟,亲自为夏小桥取出早就预备好的“名”和“字”。按理说,“名”应该是夏小桥的父亲替他取的,奈何这个时空的夏小桥刚出生不久,家中的男性长辈就一股脑的被前朝昏君给砍了,他自己也险些没命,“小桥”两个字,也是其母生前为他取的乳名,大概是希望借着这个平凡的乳名,让自己的儿子从此远离朝堂纷争、过上平凡人的安稳日子吧。只可惜,他们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儿子长大成人的这一天了。在崔氏的安排下,夏小桥郑重对着夏家祖宗长辈、父母亲人的牌位跪拜行礼,表示在祖先父亲面前完成了冠礼。随后,由杨邺为其取名曰“圭”,字“文鼎”。于是,行冠礼后,夏小桥终于有了另外两个名字:夏圭,还有夏文鼎。两个名字他都不太懂,不过,看周围其他人双眼发光恨不得抢过去的表情,他大概能猜到,这两个名字都是不错的。何止不错啊!“圭”,在古代,是帝王或诸侯才有资格使用的“礼器”。而“鼎”这个字就更不能乱用了,“鼎”素来就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听到杨邺亲自给夏小桥取了这两个名字,围观宾客大多喜气洋洋,一些前来观礼的宾客也是面色微变。要知道,杨邺此人,除了当世大儒、南学院山长这两个名头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吓死人的名头,那就是著名的预言家(乌鸦嘴),但凡他开口品评过的人物,几乎没有一个不应验的。现在,这样一个神一般的预言家,竟然主动给夏小桥选了“圭”和“鼎”这两个极富象征意义的名字,可想而知,这一位对夏某人是抱着怎样的期许了……“夏文鼎”,岂不就是毫不遮掩的“夏必问鼎”之意?真是好大的野心!!!完成了冠礼这件人生大事,很快,新鲜出炉的“夏文鼎”童鞋,就重新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倒不是他不想抽空休息几天,只是,见识到了“夏文鼎”童鞋强大的班底(和武力),一些前来观礼的小城主们都没有急着离开,反而留下来想要拜见夏城主。其实,严格来说,夏小桥已经不算是城主了,按照他现在手里掌握的兵马,以及统辖的十二城数十万百姓,说是诸侯国的国主也差不多了,只是,夏小桥一心扑在民生大事上,对于是不是要先建立一个诸侯国、做做国主这件事情并不在意,因此大家依然还称呼他为“夏城主”。第一次接见外面大小势力的掌权人,姜元祯自然不放心,索性幻化成一只小白猫,端坐在坐榻上,紧挨着夏小桥坐着,虎视眈眈地看着眼前这些“蝼蚁”,心里盘算着,等一下这里要是有人胆敢对小桥下手的话,他就瞬间变成妖兽,扑过去将人一爪子拍死!那些话本子里不都说了嘛,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说不定小桥看在自己这么勇猛地冲出去保护他的份儿上,今天晚上……诶嘿嘿~然而,即便将眼珠子都快瞪出眼眶了,这些愚蠢的凡人也没有对夏小桥有任何无礼的行为,非但如此,其中几个还特别热情,主动提出希望和青城派联合,共同对抗北地豪强,至于如何“联合”,这些人表示,既然城主大人已经成年了,那么也该娶妻生子了吧?他们家恰好有年龄合适、貌美温柔又宜室宜家的女郎呢。听到旁边小白猫挠爪子的声音,夏小桥脸颊一跳,立刻转过身将即将暴走的妖王殿下给抱到怀里顺毛,顺便皮笑肉不笑地对着某位强烈建议他联姻的城主说道:“承蒙厚爱,只不过,家师早已为夏某定下了终身大事,且我师门的规矩诸位也是知道的,四十无子方可蓄婢。”所以乃们就不要妄想当我老丈人了,再说了,老子这是在救你们啊,没看到我家妖王殿下都快炸毛了吗?被妖王挠上那么一爪子,你是想死呢?还是想死呢?一想到乌鸦嘴杨邺和他家那只太原赵氏的祖传母老虎,众城主一阵牙疼,然而想到杨邺那张名满天下的乌鸦嘴,他们立刻怂了。而且,就算杨邺不可怕,他们家那只母老虎据说可是有前前朝御赐的金鞭来着,据说战斗力非同一般,一般的军中将领都不是她老人家的对手……那啥,他们还是给钱求包养吧,美人什么的看来是行不通了。“哈哈哈哈,笑死我了!姜大哥你看他们那张便秘脸!”送走众人,约好了新年大庆的时候再坐下来好好谈合作的事情,夏小桥抱着小白猫笑倒在坐榻上,他就喜欢看他们那种“明明看不惯你却拿你没辙”的憋屈劲儿。“这些人虽然无礼,不过,有件事情倒是说对了,小桥,你真的到了可以娶妻生子的时候了……”妖王殿下不高兴地在坐榻上化成人形,俊美的白衣男子目光灼灼地盯着夏小桥。“唉!姜大哥你就这么不相信我吗?”夏小桥半躺在坐榻上,上半身靠着墙壁,双腿搭在妖王殿下的大腿上,“再等我一年可以吗?明年这个时候,我们一定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