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
作者:狐丘      更新:2023-06-25 01:30      字数:7136
  然而形势比人强,不低头也得低头,不然就等着玩完儿吧。凭良心来说,李家大佬们觉得就凭自己这个脆弱的小身板儿,大概是经不起妹妹的愤怒一击的。到时候皇位还没坐上去,反倒是先见了列祖列宗,而且还不敢告状,说是被妹妹打死的实在是太怂爆了,何苦来哉呢。本来大家就相互不服气,既然大家都服气谨欢,那就谨欢上位嘛,多完美的计划呢。四两固然可以拨千斤,可有时候“一力降十惠”的效果更加惊人。对于造反的成果问题大家都没有任何意见,于是乎会议的进程十分顺利地进展到了怎么造反这个问题上来。哦?你说造反是大罪,身为臣子本该护卫皇帝,怎么能生出如此大不敬之心呢?抱歉,我们李家老祖宗是胡人,不讲道理的,就是这么野蛮咯。幸好袁天罡这会儿还在江都,不然非得吐出一口老血给谨欢看不可。要名声的时候就拿出《道德经》说自己是老子后裔,要实惠的时候就说自己有胡人血统,合着正反话全都被你给说了,你怎么这么不要脸呢你!今天在场的众人,谨欢那是久经其阵的。天底下最不要脸的地方就是皇宫,她当了那么多年的皇族,早就不知道脸和节操是什么东西了。而李渊这一辈的人又都是在官场之上摸爬滚打已久的,固然要脸,可在天大的利益面前,脸面这种浮夸的东西,一文钱一斤都卖不出去,不要也就不要了。唯一觉得还有几分别扭的大概就只有李建成了。谨欢将他带来的意思很明显,其他人在看到建成之后心里也就明白了三房这对兄妹的想法。难怪李渊乐呵呵的一点都不反对呢,合着小妹压根就不打算成亲,皇位到最后还是落在建成的头上,好处是自己儿子得了,李渊又怎么可能啰唣呢。事实上谨欢直接选定建成为继承人的行为也的确让李家人心里更松快了一些。李家人打下来的天下,自然就该是李家人来继承,就算是谨欢亲生的孩子,就算他也姓李,可他终究有自己的父亲,到了那时候,这天下会不会因此而改姓还真没人知道。没有人愿意自己提着脑袋拼回来的事业落入他人袋中,两相比较之下,谨欢直接择定李建成为继承人的行为就让大家心情很愉悦了。啊,果然是我们李家人,心心念念的都是李家的利益啊。连造反的方案都有了,说李建成还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就纯粹是扯淡了。打从当年给皇孙们撒了痒痒粉之后,李建成就不把杨家当回事儿了,可是看着叔伯们跟偷老母鸡的狐狸一样商量着诸般事情,李建成还是觉得哪里有种违和感。约莫是这些偷鸡的狐狸太肥了?第293章 大唐盛世比起还年轻, 没有经历过太多事情的李建成来, 李家的诸位大佬们那都是历经风雨的典范了。能够历经几朝还顺顺利利活下来的人都不会是傻子,尤其他们李家, 从西魏开始, 历经北齐,北周, 再到如今的大隋,要说李家这帮大佬们只有武力没有脑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李建成从小由谨欢带大,作为一个天老大,地老三,姑奶奶排中间的人来说,让她对所谓的皇帝产生敬畏之心是根本不可能的。开什么玩笑, 始皇帝的脑袋我都随便摸,杨坚杨广在我面前又算个什么!有这么一个良好的例子在前面,建成对于造反整件事是没有恐惧之心的, 他几乎是盲目地相信谨欢, 反正只要是姑姑要做的,就一定会成功的。可李家大佬们都是真正的人精,他们心中对于皇权的敬畏的确要比建成要强,可是换个角度来说,他们对于权势的渴望也比建成要强。自从东晋覆灭, 南北朝动乱的这将近两百年中,王朝政权兴迭,就算是一统的大隋, 存在至今也不过是短短二十余年。这个国家已经乱了太久了,乱到只要看到合适的机会,大家的心就都不由自主地跳动起来。尤其是在谨欢将陇西那边的布置详细地介绍了一番之后,大佬们原本就蠢蠢欲动的心越发不安分起来。若说他们原本只有三分的底气,那么现在便有了五分,这样的大事,有了五分的希望,若是还不去拼搏一把,那他们和咸菜干又有什么区别呢!家庭聚会开完,定下了“反隋大计”之后,一个个满脸酡红,如同醉酒一般走出了书房。搞得各家女眷和后辈都有点莫名其妙的,不是说好的去开会嘛,怎么一个个看着跟喝高了似的?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大佬们心里,未来可比喝酒美多了。咦?什么?谨欢又酿酒了?呔!你个不孝子,还不把酒坛子给老子我拿过来!李孝恭的婚事和李家的家族大会顺利闭幕,诸位大佬们各自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至于小崽子们,则是全被留了下来。尽管未来是光明的,但是前路总是曲折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将李家的未来放在谨欢身边才是最稳妥的做法。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一旦失败,唯有谨欢,才有护住李家未来的能力。至于说要去哪儿这个问题,不管是沿着丝绸之路去西域,还是沿着海路去琉球,都不是问题。当然了,这只是最后的方案,大佬们将儿孙们留下来更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瞧瞧建成,再瞧瞧李琛,对于谨欢的教育能力,李家上下根本就是无理由的盲从,毕竟事实就是最好的佐证。他们李家是军功起家,虽说现在也抓起了后代的文化教育,可是在李家上下,包括娘子军们看来,武力值才是真正最有保障性的东西。国公府的后院有一块又大又平整的演武场,各家车轮战搞了一圈,居然都没让李建成出了小圆圈,霎时间,一个个看向谨欢的眼神就跟看神仙肉一样的,而且还绝对是那种吃一块就长寿十年的那种。他们也不求儿孙能练习到李建成这样的地步,毕竟建成从小就打熬筋骨的事情他们多多少少也都耳闻了一些。只是就算不能完全像建成看齐,那么学上五六成,不不不,就算只能学到个三四成,那也是极大的提高啊。李家的孩子都偏向剽悍,十来岁的男孩子,若是上不了马,拉不开弓,那都不好意思说是自家人的。一见着李建成那般神勇,一个个的就把其他一干事情给忘了个一干二净,只记得要跟着学武了。其实比起男孩子们来,谨欢反倒更想把女孩子们给留下来,这样的要是教导好了,那可是能顶大用的呀。像是当年的石青璇,在政务上来说,不开玩笑,一个青璇,能顶得上十个寇仲,搞得谨欢每每看到那个倒霉孩子都嫌弃万分。奈何大佬们还不像谨欢的思想这么开阔,他们认可谨欢是在谨欢实力过人的基础之上,而且怎么斗争也斗争不过,自然是乖乖卖好比较实在。但是其他女孩子们则不同,她们到了年纪的,大都已经定下了婚事,在家长们眼中,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实在没有必要上心。再剩下的那些个,年纪又着实不过关,等到培养出来,这天下估摸着早就打下来了。所以大佬们对此并没有太在意。但是谨欢也还是将这群年幼的小姑娘们全都给留了下来。比起无聊的家中,繁华的都城,各房的姐姐妹妹们,再加上丰富的游戏,宽松的生活环境,各种各样从前闻所未闻的美食,精致的首饰和华美的衣物。谨欢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所有小姑娘的心。相比起童年时候过得特别辛苦而自己却不自觉的李琛,这些小姑娘们的待遇当真是非常好的。每日除了固定的课程,剩下的就是自己选课,不想选也可以。若是想要去女学,也可以一并安排去。反正就是在谨欢可以的范围之内给了这些女孩子们最大的方便,对此,窦氏是很疑惑的。忙完了李孝恭的婚事,李家其他人陆陆续续离开了洛阳,窦氏却还得留在这里继续操办两个庶女的婚事。要不是为了自家的脸面,两个庶女而已,窦氏还不至于如此上心,不过事情既然关乎到了自家的颜面,窦氏哪怕就是不把庶女当回事儿,也不会不把自家的面子不当回事儿的。“你若是想要培养她们,何不按照琛儿昔日的课程来呢?”窦氏处理完了家事,忙里偷闲,这才到谨欢这边松一口气。谨欢正埋头处理高句丽那边递过来的情报,棒子们最近有蹦跶的趋势,以杨广那个狗脾气,十有□□是忍不了的。她既要安排人手在远征军里,还得让杨玄感那边的探子暗暗动作起来,琉球那边新一波的报告也上来了,有关霓虹国内的银矿开采问题。这些都是王珪等人筛选了一圈给她递上来的,这些必须要谨欢自己拿主意,王珪他们是谋臣,不能越俎代庖,替谨欢做决定,否则就是诛心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谨欢现在已经提前过上了皇帝的工作日常。王珪房玄龄李玄道这些属臣们先行替谨欢筛选一遍事务,很多杂事他们就能直接给处理了,只要写个总结的条陈夹在中间,谨欢有时间就扫两眼看一下,没时间看也不打紧的那种。剩下的都是他们看完了之后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还得交给谨欢再行批阅的,这些就属于比较重要的部分了。出乎众人的设想,谨欢对这样的工作模式似乎非常适应,而且她还不光是适应,处理起事务来也是既精准又迅速,让高颎这样的老臣都只能惊呼“天才”。谨欢是天才吗?怎么可能呢,不过就是手熟罢了。要知道她现在只是预演了未来的工作模式罢了,要说真正和皇帝的工作量比较起来,那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虽说勤劳的皇帝和懒惰的皇帝的工作量绝对不是同一个数量等级的,没奈何谨欢的哥哥弟弟们全都是工作狂啊。耳濡目染了这么多年,就是头猪也能划出个一二三四五来了,更何况这么一个大活人呢。迅速在纸上写下回复,谨欢这才抬起头,扭了扭脖子,放下了手中的毛笔道:“嫂子是说那些女孩子们?”窦氏笑了笑道:“我看你倒真是有些忙活傻了。”凭本心说,窦氏是十分佩服这个小姑子的,这样的工作量,若是换成自己那个丈夫,当真能够完成的这么好吗?所以果然小姑子才是那个天选之子吧。“我也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若是她们愿意学习,那自然是最好,可若是不愿,那我也希望她们能够活得松快一点。毕竟女孩子这一辈子,活得最轻松的也就是这段时间了。”就算将来她们成了郡主,成了皇族,可只要脱离不开这世道束缚,她们也还是要受到诸多规矩的束缚,绝对不可能像谨欢这样的活得放肆自在的。甚至于像李琛这样的存在,在李家的诸多女儿之中亦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谨欢深知要改变何其困难,她所能做的,也只是借助自己的力量,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改变罢了。窦氏无奈叹了口气,也是想到了自己,发了狠道:“谨欢,若是到了那一天,你说女子可不可以为官呢?”谨欢疑惑道:“嫂子你怎么会这么问?”窦氏心里一沉,只听得谨欢理直气壮道:“谁若是不愿意和女子同朝为官,那就让他回家吃自己去吧,哪儿来这么矫情的贱人呐。”第294章 大唐盛世谨欢是不准备拿武瞾这个日后的侄儿媳妇兼侄孙媳妇的例子来用的, 原因也很简单, 她们所处的位置完全不一样,并不能以“女帝”二字一概而论。武则天上位, 那是踩着李家人的尸骨爬上来的, 她既要防备着李家,打压着李家, 又还得控制自己的力度,不能过了那条线。但是谨欢就没有这样的烦恼了呀,她就是李家人,她可以提拔李家人,当然也就可以打压惩处李家人,有功就赏, 有错就罚嘛,谁都说不出个四五六七八来,就是这么的直接啊。再加上武则天是紧接着二凤和荔枝两人坐的江山, 这父子俩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她的压力自然也大。可是作为未来的“开国皇帝”,对于群臣们来说,谨欢现在的表现已经可以打一百零一分了,多给一分完全不怕我们明公骄傲的,还想要怎么样呢。基本来说的话, 谨欢现在只要不捅大纰漏就行了。至于说这个纰漏大不大是怎么定义的嘛,还是得看谨欢自己,没办法, 有权有势就是这么任性咯。故而窦氏说的那个问题在谨欢看来,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开什么玩笑哦,她都能坐在皇位上了,居然不许女子当朝为官?你,你,还有你你你你你你,都给我辞官回家吃自己去吧,朕要搞女儿国,看你们谁敢拦着!当然了,这个目前只能是谨欢的愿景,是一个美好的期望。毕竟未来再怎么美好,现在这不还没实现嘛,就只能先yy一下了。但是谨欢的说法却让窦氏满心欢喜起来。窦氏和谨欢相处了这些年,最是明白她的性子,说是一口唾沫一个钉那都是轻松的了。但凡是这位想办的事情,她就没见到她没办成过的。像是造反这样杀头的大罪都撺掇全家搞起来了,将来任用女子为官罢了,完全都不是一个等级的吧。“既是如此的话,那么这些女孩子倒是不能再轻忽下去了。”窦氏想了没一会儿工夫就拿定了主意,开了口准备将这桩事接过来。王朝最开始的时候任人唯亲根本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周朝和汉朝的分封制可见一斑。虽说后来出了各种和七王之乱差不多的破事儿,但是最一开始的时候这些,这些分封各地的王侯们带来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谨欢也不打算搞分封制,即便她们李家人超级多。她是皇权大一统的绝对推崇者,这一点和她的兄弟们算是一脉相承,都喜欢搞一言堂的那种。对于天下来说,其实皇帝搞一言堂并不可怕,当然,这个不可怕的前提是这个皇帝是个英明的君主,能够引导人民富足安乐的那种。可如果是个昏君搞一言堂的话,那就大家一起早死早超生吧。窦氏在这些年处理事务的过程之中也早就锻炼了出来,若说从前只是一个合格的世家宗妇,那么现在,当一个总揽大事的大总管也不是不可以的。以她的眼光,自然能够判断出培养自家这些女儿家的好处。别的先不说,光是一个李琛,将来就能顶多少事儿啊。“既如此,那此事就一应交托到嫂子手上了,让琛儿帮忙便是。”谨欢略微沉吟小半晌,就利索地做了决定。这些事情无关大局,反倒会在日后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只是现在还不能确定女孩子们的情况到底如何,谨欢也就干脆不和其他人商议了,转而放手任由窦氏施为,是好是坏,只等看日后结果就是了。窦氏乐呵呵地给自己揽了一摊子事儿,丝毫不觉得麻烦,高高兴兴地出了门。兴许是有了要奋斗的事业,连步子都带着风,看得来找谨欢汇报的李建成一愣一愣的。咦?他娘亲怎么这么开心?莫不是要给他定亲了?一想到这里,李建成汗毛倒竖,进了书房张嘴就道:“姑姑,我可不愿意定亲啊!”谨欢愣了三十秒,这才眨巴了眼睛问道:“谁说要给你定亲了?小小年纪了,怎么就这么自作多情呢?”李建成:“……”不!你别诳我,现在每个人都想给我定亲!这还真不是李建成被害妄想症,实在是先前在李孝恭的婚事当中,前来参加的各家亲眷,尤其是家中有适龄女儿的,下意识地就将目光投注在了李建成的身上。李家七房的嫡子都这么好了,作为唐国公嫡长子的李建成怎么可能差呢?什么?你说天云那个老和尚说他不宜早娶?没关系,我们家女儿年纪小着呢,先定了亲事,再等几年再过门完全没关系啊。哦,你问我家女儿多大啊,今年已经六岁啦!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整个婚礼的过程之中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回,不仅窦氏李渊颇有些招架不过来,李建成更是不胜其扰。弄到最后,除非是必须出面的场合,否则李建成一概躲在书房里,谁来拉都不好使。他才不想继续抛头露面,变成各家夫人们盘子里的菜,任由挑挑拣拣呢。还好李渊和窦氏都绷得住,在其他人的狂轰滥炸之下还是咬紧了牙关没有松口,否则不等婚事办完,只怕李建成就等赴上十几家的宴席了。这一家有女固然是百家求,但是东床快婿也不多啊,下手如果做不到快准狠,那就只能看着自家女儿的娇容垂泪了。有这么个标准模板的东床快婿在这儿,李建成的抢手程度还是可想而知的。谨欢蹙了蹙眉,“行了,少想好事儿了,我还给你订婚事,你脸怎么这么大呢,想要老婆,自己找去啊!”李建成顿时松了口气,只是不知为何,松了口气的同时心里还有点小失落。真不给自己找老婆了?怎么感觉自己不受重视呢?李建成摇了摇脑袋,将脑海之中奇奇怪怪的想法全都抛了出去,转而和谨欢商量起高句丽那边的探子送回来的情报。杨广前些天终于离开了温柔多情的江南,转道北上,开始了北巡。将将好,高句丽找死的婴阳王挑着这个时候派使臣给突厥送信。这要搁平常时候吧,启民可汗说不定就一推二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但是杨广的大部队现在还在呢,给启民可汗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挑着这个时候搞事儿啊。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启民可汗想都没想,转手就把婴阳王给卖了。简而言之就是,陛下,你看高元那厮心都长歪了啊,居然密谋想要谋反,良心实在是大大的坏了。自从陛下您这么英明神武的皇帝登基之后,我们的土地之上就照耀着您的光辉,不仅牛羊长得更肥了,连牧草都长得更青了呢。您放心,下臣永远都会是大隋最忠实的臣子,绝对不会和这样的人同流合污的。“杨广怀柔了是不是?”谨欢听完了建成的报告,连桌上的消息都没看,直接就判断道。李建成目露惊讶之色,点头道:“姑姑所言正是,启民可汗直接就把高句丽那个使臣给卖了,不过杨广并没有当面大发雷霆,反倒,反倒……”说到这里,李建成的脸色也变得轻松起来:“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李建成耸了耸肩,“这不是扯淡呢嘛,就高元那个性子,十有□□不会听的,我估计啊,这仗估计也就这一两个月的事情了。”对于高句丽这一仗,不管是有先知的谨欢,还是凭借各种消息分析的众人,都是很期盼的。高元此人是个能人,心里也是有沟壑的,由他来拖着杨广的大军,对于李家这边来说,当真是一个极好的消息。谨欢觉得吧,就冲着这个,将来她率病打高丽的时候,就愿意给他一个速死。什么?收容俘虏?对不起,她对棒子一向没啥好感。老百姓说留也就留了,像王室这种吃干饭还喜欢捣乱的,趁早都给她死啦死啦滴吧。布置好那边的人手,又召来王珪房玄龄等人重新商量布置了一番之后,谨欢就暂时把东北那嘎达的事情暂时下放了。现在还在打嘴仗阶段,要等到新罗那边也蹦跶起来了,杨广才会派他的百万大军去攻打高丽,至于现在,先看着吧。。原本新罗的那个真平王还要再拖一段时间才会去告状,这不有了李家这只黑手在幕后搅风搅雨嘛,屎盆子彻底栽到高元头上之后,真平王也怒了。啥意思!啥意思!好歹大家也是个邻居不是,你要作死,干啥拉着我一起往河里跳?不跳还想欺负我?我呸!小样儿你给我等着,你看我怎么去告状,怎么把你给弄死!怒了的真平王一怒之下直接上了折子,向杨广告状了。就是真平王的使者快到洛阳的时候,李家两个庶女的婚事也操办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