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
作者:狐丘      更新:2023-06-25 01:29      字数:6281
  还有一点。那日之后,两家固然都有求娶的意向,但是裴家更倾向于将女儿嫁进窦家。反是杜家,透露出了想要替次子求娶王采言的意思。上赶着不是买卖不说,关键是一对小儿女之间好像还有那么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要嫁人的是王采言,自然是王采言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乎,李渊以兄长的身份镇压了李谨安,向隋州去了一封信,很快就将王采言和杜敬同的婚事给定了下来。“哎,建成最近怎么天天不见人影啊?”忙活完了这么一件大事,窦氏才算是松了筋骨,念叨起了儿子。“对哦,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这小子又跑哪儿鬼混去了,下了学也不回来。”他们这段时间都在长安,李建成就被塞进了国子学,总不能天天当个打马游街的浪荡子吧。李琛在一旁连忙举手示意道:“我知道,我知道。”谨欢点了点侄女儿,“哦,既然你知道,那就你来揭发你大哥吧。”李琛挺了挺小胸脯,昂着小脑袋道:“大哥约了人出去烧烤去了。”坏蛋哥哥,居然敢不带她,看她怎么告状!“眼见着天越来越热,烧烤?别把他们自己给烤了!”谨欢毒舌道。“阿嚏!”李建成不小心打了个喷嚏,下手一歪,山鸡就这么跑掉了。“哈哈哈哈……”旁边传来了笑声。李建成心中冷笑,敢笑你爷爷,让你们今天吃烤鹿肉吃到夜里睡不着觉!第253章 大唐盛世交情是怎么来的?自然是在相处之中处出来的。尤其是男孩子, 一起打过架, 一起吃过肉喝过酒,一起谈过一些羞羞的事情, 感情发展起来简直就是突飞猛进。借此一事,李建成的朋友整整扩了好几倍不说,就是心腹密友也多结交了不少。谨欢手上的暗卫基本是不对李建成隐瞒的,但凡是李建成想要知道的消息, 总能从暗卫手中得到。对于各家子弟的具体情形,李建成可说是这长安城中最了解的一个世家子弟了。高门大户也分嫡庶, 寒门小户也有才子,端看他是个什么态度了。在这一点上, 李建成做的还算是不错,至少谨欢隔三差五就会夸奖他两句,这让李建成可说是得意的不行。而且这件事还特别妙, 就算是有心人察觉到不对劲, 但是那么还在读书的少年郎的聚会, 能有什么不对呢?难不成他么那样的小小年纪, 就要朋党营私了不成?别说是皇帝了,就是其他官员十有八九也会把这个当做是笑话。更别提这件事根本还是个“从者众”的典型, 长安城中超过大半数的世家子弟都参与到了这场游猎活动之中,参与的人数这么多, 又有哪个不长眼的会把这件事给捅上去呢,脑子又没进水不是。李建成在长安城里搅风搅雨之时,李渊的任命也正式下来了。其实这事儿本来不应该拖这么久的, 只是皇帝之前一直忙着收拾自己几个兄弟。反正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废太子暴毙了,废太子的儿子们也都被发配各地,至于说能不说活下来,那就见仁见智吧。而其他两个不省心的弟弟,则是全家圈禁,毕竟该死的已经死了,剩下两个,也得显显皇帝友爱手足的一面不是。任命一下来,李渊就要往荥阳去了。而原本在岐州的妾室们早在他们之前就回了陇西的老宅之中。故而这次李渊要带上谁上任,就很有意思了。是窦氏这个原配嫡妻跟着走呢,还是从陇西叫妾室去呢?因为谨欢在身边的缘故,李渊这段时间都老实的不行,一点花花肠子都不敢使。窦氏作为大妇,为了自己的贤惠名声,她是不会作践妾室的,谨欢身为小姑子,插手兄长的房中事也不好听,所以她也不会插手。但是她管不了那些个妾室,还折腾不了李渊吗?李渊百分之二百的相信,如果他在妹妹还在的时候闹出了幺蛾子,那么他就等着下半辈子不举吧。李渊暂时还不想出家当和尚,所以他怂,忍了。“要不我这次就自己去?”李渊试探性道。谨欢也很犹疑。呆在陇西固然有呆在陇西的好处,可是在她原始积累已经完成的差不多的情况下,长安的重要之处就体现出来了。但是陇西作为李家的祖地,还有那么多的机密,若是没人守着,她也不那么的安心。更何况还有建成和李琛的教育问题需要考虑。这个教育并不是真说教育,毕竟论起真格儿来,武艺兵法什么的,谨欢还真不信有人会教的比她好。可是只有在长安,建成和李琛才能结交到足够的人脉,这才是真正的根基。“要不咱们一家就暂时搬回长安来?”李渊又提议道。窦氏颇有些犹豫不决,住在长安固然好,可是长安再好,也没有陇西自在不是。“不若还是我回陇西吧,妹妹留在长安如何?”谨欢是钦封的公主,虽是未嫁之身,别府另居却是没有问题的。“罢了,暂且就先这样吧,嫂子还回陇西,老宅那边的一应事宜也还是由嫂子来处理,若是有问题,直接传讯就是了,我留在长安居中策应。”戏已经开锣了,她这个看客如果离得太远,也是不方便。只有留在长安,她才能更加迅速地抓紧时机,定下一道又一道的决策,默默影响朝政格局。“那行,就这么办吧。”李渊毫无意见,反正他就算提了意见也没有人会听,干脆就不提好了。“倒是有件事,我得同爷商量一下?”窦氏突然笑了笑道。李渊身上的骨头顿时就轻了二两,“夫人只管说就是了。”“这历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咱们家大姑娘说不得也得准备起来了,这两年就好生留在陇西学学规矩吧。”窦氏可不是那些眼皮子浅的主母,教坏了这些庶女,对她的名声有半分的好处没有?好好的教了,日后嫁的好了,带来的助力才是真真切切的,关于这一点,窦氏想得一向清楚。李渊身上又一寒,“好好好,都由夫人做主,这次她们四个就全都留在老宅吧,好好让夫人教导教导,不求能学到什么,只求能有夫人一二就足够里。”李渊使劲儿说甜言蜜语。窦氏心中暗笑,面上却还得装出安慰的神情来。若不是考虑到这一茬,她也不会舍得将两个孩子留下来。两个小的倒还罢了,建成和琛儿却是已经大了,知事了,窦氏可不愿那些小家子气的移了自己宝贝女儿的性情。李琛可是谨欢一意培养将来要从戎的,窦氏心里得意还来不及呢,对比起几个庶女来,心情也算是好了不少。只是她是个母亲,自然也就会有私心,这样的便宜,她是绝不会让那些庶女沾到的。谨欢也明白窦氏心里的担忧,她也愿意配合窦氏就是了。而且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李琛和李建成一起长大,谨欢亲自带大的孩子,品性如何她要是掌握不住,她还当个屁的“奶妈”呀。故而将来军权掌握在李琛手上。李建成可以放心,但是换做其他几个姐妹,可就说不定了。谨欢不会愚蠢到犯下这样细微的错误的。李渊去荥阳上任,窦氏回陇西老宅,谨欢就留在了长安城中,带着侄儿侄女过日子。对李建成和李琛而言,虽说说起来有点心酸,但是爹娘在与不在的差别还真没那么大。他们本就是由谨欢抚养长大,只要谨欢还在,他们就能安之若素。朝廷的动荡已经结束,长安城比往昔更加繁华喧闹。至于说在这繁华盛世之下到底是不是涌动着更为可怕的暗流,无人知晓。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谨欢入宫求见皇后。“妹妹今日来所为何事?”萧皇后蛰伏了那么多年,从不受父母宠爱,在宫外生活的公主,到如今的一国之母,萧皇后这一条路,走得自然是艰险万分的。但是她现在是皇后了,所以她成功了。“便是我想念娘娘了,来拜见娘娘都不行吗?”谨欢笑着道。“瞧妹妹说的这话,你可是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呐,说吧,有什么事儿。”萧皇后打量着谨欢的如花笑颜,默默握了握手。罢了,她长得再好看又有什么用呢,有个公主的名号又能如何呢,自家才是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不是吗?“娘娘当真是火眼金睛,再瞒不过去的,既如此,那我也不同娘娘绕弯子了,实在是今日前来,是为了琛儿的进学一事来的。”萧后要摆皇后的架子,谨欢并不介意。想想日后杨广那荒/淫无道的德行,谨欢其实是很心疼萧后的。“哦?进学之事,什么意思?”“仰赖先帝圣明,如今各家子弟均可入国子学太学读书,只是男孩子去了,女孩子们却是没个好的去吃,娘娘身为国母,心系百姓,慈怀天下,想来定是能有好主意的。”谨欢笑道。萧后能帮着丈夫夺皇位,那她自然不是什么蠢笨之人。事实上她不仅不蠢,她还非常聪明,几乎是谨欢说完没多久,她就想清楚了这件事。一旦想清楚,萧皇后看向谨欢的眼神都变得不对劲起来。要知道这事儿如果能做成,能够借此收拢的势力名望绝对不容小觑。虽说现在总有那些个冥顽不化的觉得女子就该留在家中相夫教子,可是这是针对平民家的女儿的,勋贵家的女儿,又怎么愿意呢?萧皇后很清楚,这事儿一旦做成,其中利益不可小觑。“这既然是妹妹的主意,那就妹妹来操办就是了。”萧皇后特意推拒道。怎么说都是皇后,要是被谨欢这么一请就应下来,显得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那她还有什么尊威可言呢。谨欢素来明白宫里这些个弯弯绕绕,他虽然懒得使用,但是具体如何“劝”,她还是很清楚的。“那本宫就暂且领着这件事,回头若是有错漏,只管打发人请妹妹来问询就是了。谨欢自然是答应了下来的。她为什么来说这件事,本质是还是为了李琛能够有一个小学堂,一个合适的小组织,然后让李琛能够慢慢去组建一些适合自己的小势力,这些才算是最紧要的。而且女孩子家家的,总是跟着李建成打打杀杀也不好,哪怕就是伪装呢,也得有足够的例子让李琛去学习嘛。故而她才会最终做下这样的决定。没办法,若是皇位上坐着是她家人,她早就直接组建女学了,何况还要这样绕着弯子来呢。简直憋屈死了。至于说会不会被萧皇后将功劳全抢走,谨欢对此只能表示,她要是有本事就抢呗,她不care啊。“姑姑,姑姑呢?”心急如焚的李二少盯着母亲身后,急得都要哭出来了。第254章 大唐盛世细细说起来, 谨欢, 建成,还有李琛, 这三个人就是压在李二凤头顶上的三座大山。这一回三座大山一下子都走了,才走了那几天,李世民过得那叫一个舒坦啊。没人会管着他练武了,没人逼着他练大字了, 没人不许他做这个不许他做那个了,李世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独孤氏又是个纵容孩子的, 肉呼呼的大孙子她瞧着甭提多可爱了,就是要天上的星星, 那都不带不给的,而且还可以随心所欲地欺负还牙牙学语的弟弟,二凤觉得这段时间真是他过得最舒服的时候了。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半个月, 李世民就蔫吧了。哥哥不在了, 没人抱着他飞高高了, 姐姐不在了, 没人陪着他玩游戏了,更关键的是, 姑姑不在了,好吃的小点心全都没了!独孤氏看二孙子哭成那个惨样, 只好换着花样宽慰他,说是快了快了,他们人就快回来了。二凤就这么日也盼呐夜也盼, 好不容易盼到人回来了吧,结果领头的居然只有他亲娘,姑姑,哥哥,姐姐,一个都没有瞧见。二凤登时悲上心头,无赖大哭起来。“你姑姑留在长安有事情呢,等到过年就回来了。”这还真不一定来着,年节里头正是大事,说不准他们一家子今年得去长安过年呢。“不要,不要,现在就要,现在就要!”李二凤继续撒泼道。他已经不是可以随便忽悠的小孩子了,他知道,现在离过年还有好多好多天呢,至于到底有多少天,反正就是好久好久吧。“李世民,你起不起来!”窦氏在长安呆了那么久,大儿子大女儿都在身边没错,但是她心里也是挂念次子和幼子的,毕竟那两个早就大了,也不需要人照料了,自己就能把自己给照顾好。但是这两个小的可还要人照顾着呢,倒不是说婆婆不好,可是她这个当母亲的,心里总是觉得亏欠了孩子的。原本窦氏回来之前还是一腔母爱呢,现在直接给转换成了一腔怒火,这样的兔崽子,生了还真不如不生!要不是她现在根本拎不动这个胖子,她非得狠狠地赏他一顿竹板炒肉不可。“我要去长安,我要去长安!”李世民开启了自己的升级版本。要说窦氏从前也是个孩子一哭闹就百般哄劝的主儿,老话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建成从前一哭,她这心里就酸疼的难受。哪知道谨欢的教育方法和她的完全不一样,但凡是无理的要求,不管怎么哭闹,哪怕就是在地上撒泼打滚,都绝对不会答应。一开始她还觉得这是小姑子心狠呢,自己的孩子自己心疼啊,只是看着孩子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听得进道理,窦氏也不得不承认,自己那套方法实在是不合适。要闹,就随便他闹,反正坏口子是绝对不会开的。就像是现在,窦氏根本就不理在地上打滚的儿子,直接就忽视了他,直接去独孤氏那儿给婆婆请安去了。临走之前还不忘说上一句,“你慢慢滚啊,我去看你弟弟去。”窦氏在前面还没走两步路呢,就听到了后面的动静,转过来一来,刚刚还在地上哭嚎的小子已经一骨碌爬了起来,正在让丫鬟给他身上拍灰呢。至于说脸上,更是一丝泪痕都没看得见,合着刚刚都是光打雷不下雨,哭给她这个亲娘看呢。“这个臭小子!”窦氏咬牙切齿,直接一个转身走了。李世民看到亲妈不理自己,小嘴也挂起了油壶,问自己的大丫鬟道:“怎么办呢,阿娘不理我啊?”他都那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了,为什么阿娘还不把他送去长安呢?窦氏一进院子,就看到婆婆正在树下陪着自己的小儿子在玩闹呢。小家伙的腿脚刚长硬实了,正被人拉着双手慢慢往前走呢。窦氏一走就是这么些天,不比已经有记忆力的李世民,李玄霸是真把亲娘给忘得差不多了。好在这个孩子打从出身就是窦氏亲自带着的,抱着哄了没一会儿,又开始和亲娘亲近起来了。窦氏和小儿子亲昵了一会儿,这才让奶娘把人先抱走,和独孤氏说起长安的事情来。“谨欢的意思是,她在长安总比在陇西来得更方便一些,而且长安那边,她的布局也已经开始了,她人留在那里也更加方便。”“她拿了主意就好。”独孤氏对此并不发表意见,在她看来,女儿决定了就行。“还有建成和琛儿,建成之前已经入了国子学,其实学校倒也罢了,先生再好嘛,咱们自家也能请到好的,只有一点,那里头孩子多呢。”窦氏隐晦说道。独孤氏眼中也带上了几分笑意:“孩子多好啊,建成也还是个孩子呢,正是应该多交交朋友的时候呢。”多条朋友多条路,现在并不能确定以后会怎么样,但是现在,这些朋友的存在总不会是毫无价值的。别的先不说,就单纯是他们之间勾连起来的一张密密麻麻的人际关系网,就让在书房里无意中看了一眼的窦氏觉得头晕。“是啊,就是琛儿那边,以谨欢的意思,也是想让皇后打头来办个女学,这样小姑娘们也能有个去处。您是知道的,她总是担心乱世一起,女儿家容易被欺负,尤其高门大户里的小姐们,一离开家人,那基本就没了活路了,在这一点上,还不如最普通的农家女呢。”早在谨欢开办女学的时候,窦氏还以为她是培养这些女孩子另有他用。事实上也的确另有他用,谨欢那些个胭脂铺子里头卖的货品,基本都是出自这些女孩子的手,这还只是她救助下来的一部分。可是当她这一次很是正式地决意向皇后提出这样的事情的时候,窦氏就明白了,她的小姑子,是当真心善,不分阶级,无论贵贱,她只是想尽可能的给她们安身立命的本事而已。说真的,窦氏觉得她到现在都看不懂自己这个小姑子。明明平常看起来那样单纯可爱的一个姑娘,行事手段老辣到她有时候根本就看不出来她为什么要那么做。明明心怀天下,想要泽被苍生,但是窦氏也相信,战场之上,她绝对不会手下留情。这样的矛盾,却又,这样的让人喜爱。“哎,就是可惜了,这事儿让皇后打头了,就成了皇家的名声了。”窦氏不无惋惜道。独孤氏却笑了,“枪打出头鸟,我们只是臣,不是君,这样惹眼的事情,在我们家这一亩三分地上自然是随着我们的喜好来,不管谨欢想做什么,只要她想做,自然有足够的人手替她将事情掩盖下来。可是在长安城里又不一样,那是天子的地盘,谨欢若真是越俎代庖了,那可就有了挑衅皇权的意思了,更何况……”“更何况这样的劳累事儿,妹妹怕是不愿意再经历一回的。”窦氏轻笑出声,忍不住接了一句。“是啊,她这样的惫懒性子,肯定是不愿意出力了。只是也无所谓,你莫忘了,这长安城里,何时有过秘密呢,就算是这事儿交由萧后来办理,那么该知道此事的人,又怎么会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