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作者:瑟嫣      更新:2023-06-24 19:44      字数:7716
  “昨年哀家就令都御史官员巡视河床,都御史回复沿河口岸没有出现堵塞现象,可现在呢,黄河水决口了,你们却跟哀家说是年久失修的缘故。真当哀家上了年龄,忘了去年都御史巡视河床之事不成!”“请娘娘息怒。”施首辅拱手道:“现在怪罪都御史失职已经无济于事,目前最重要是解决黄河决口之事。黄河之水汹涌、一旦决口,必造成军民商户死伤无数。”“那依施卿的意思是让孟津一带百姓先行迁走、安置!”施首辅胖胖的脸上浮现凝重。“百姓转徙,到处丐食。如此下去并无路可走,乃聚而造反。所以迁民之举不可取,只能决口附近选一处适合地点,重新修建村民据点。”“哀家懂你的意思了,此事就由户部以及吏部官员主持吧。”说完,杨太后看了一眼领命的户部、吏部尚书,突然勾唇冷笑了一声。杨太后接着道:“平时的时候,哀家不介意你们有私心,因为人都有私心包括哀家,但如今这时候,尔等最好不要有什么私心,将哀家交代的事情一一的做好,不然锦衣卫那儿空着的昭狱,可等着你们入住呢!”相比好面子、讲规矩、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对官员出手的朱由校(包括历史上的崇祯帝朱由检),杨令月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可不怎么讲规矩,惹极了她,她可是会乱来的。杀人不抄家那是傻子才会做的,信奉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杨太后觉得杀人又抄家才是真绝色!既丰盈了国库,又起了杀鸡儆猴的效果。杨太后相信只要她说缺银子,这些平时把钱看得比命更重要的家伙们,即使再怎么不情愿,也会捐献一部分,才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崇祯帝都拉下脸面开口了,满朝文武还咬紧牙关说没钱,结果崇祯被逼得煤山上吊了,一群哭穷的‘铁公鸡们’也在起义军的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等酷刑的‘爱护’下,交出惊人的财富。杨太后觉得,为避免她手下的这群货也变成只认钱不要命、没有一丁点人文道德心的奇葩货,还是很有必要采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毕竟对付他们,一味的宽仁是不行的,一味的打压也是不成,唯有掌握平衡,不让其一家独大才方为上策。说穿了,如今内阁成员分为三派,其中首辅施凤来乃是已经隐退朝廷、隐于幕后的魏忠贤扶持上台的,算是阉党。而次辅徐光启呢,算是清流,自成一系!至于次辅来宗道,则算是东林党以及其他党派一系。三种派系互相制约,互相压制,没有一派系独大,朝廷氛围反而比之历史上崇祯当政时东林党独大、崇祯帝除了东林党人无其他人可用要好得太多,至少杨令月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所下命令,没有阳奉阴违,区别只在于完成得一般和完成得很好,当然这种区别是因为各人的能力而已。有的人能力一般,自然完成得一般,有的人能力不错,任务完成得自然也不错。就好比一直稳坐首辅位置的施凤来,说能力吗,除了文采少有人及外和为人圆滑外,其实他的能力很平庸,至少对比名人张居正来说,施凤来这个人真的很平庸。作者有话要说:一更o(* ̄︶ ̄*)o☆、第七十八章不过平庸也有平庸的好处, 至少在强势如杨太后的手底下做事, 只要事事听从吩咐办妥就是。就如这次黄河于孟津决口之事,杨太后已经开口让户部、吏部两部官员处理,施首辅只尽了首辅之责、勉励两部官员几句, 全全放权,便与其余次辅、五人一起商议其他政事。自泰昌五年开年以来,就立春一月便大小麻烦事不断,先是黄河于孟津决口,接着延绥一带又颗粒无收。好吧,在小冰川时期的影响下,大明境内大部分地区收成都不佳,所种植的常规农作物只够果腹。只是延绥一带更加严重罢了。内阁官员们平时都在俗称内阁办事处的地方办公。地址在紫禁城午门内以东、文华殿之南、内阁大库之西的一幢单独宫殿内, 正殿牌匾上书内阁大堂。左右偏殿都设有书房, 里面放满各种四书五经,诗歌典易。天启年间时, 内阁官员们皆集于昭德门之东南隅办事,只在新授职之日,于内阁设一公案。而泰昌元年起, 新帝登基, 杨太后觉得内阁办事处空着不好, 就让内阁官员们就在内阁大堂办公,昭德门之东南隅则腾为休息室,以供忙碌于政事忘了时间、未能在宫禁之前出宫回府的大臣们歇息之用。如此一来,倒也免了内阁官员们来回奔波之苦。只是办事效率嘛, 也没提升到哪儿去,至少一个该怎么赈灾的问题就反复谈论了几天,然后施首辅和稀泥的态度下,往年怎么做的今年还是怎么做……于是赈济灾民一事仍然是赈灾之事仍然是延绥知府、今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施首辅以及内阁其他次辅轻车熟路的下发中枢旨意,免延绥一带赋税、调拨二十万石粮食运往延绥一带赈济灾民。中枢旨意下发到延绥一带后,还算好官、做事比较靠谱的延绥知府很是松了一口气。他们是知道饥荒一发生,朝廷一定会做出反应的,也会调拨粮食运来赈济灾民的。调拨粮食的快与慢,他们就不好枉自揣测了。这快了吧当然最好,这慢了,人心浮动之际最忌调拨。一旦粮食调拨不及时,饥民们在饿肚子的绝望之下可是最容易被不法分子挑唆、闹出民变的,所以这次粮食调拨迅速,唯恐出事的延绥两地巡抚才很松了一口气。“为今之计,咱们只有一边广设粥棚、赈济灾民,一边通知孙巡抚(孙传庭)加紧戒备,不要让乱党有机可乘……”杨太后懿旨让孙传庭、卢象升二人负责剿灭农民起义军后不久,孙传庭请缨任陕西巡抚。孙传庭就任后,先是在榆林练了一支号为秦军的军队,而此时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共同与高迎祥在陕北交战!经过二人奴隶,高迎祥所属的农民起义军溃败,高迎祥以及余党溃逃回了湖广。延绥巡抚的手下之所以建议延绥巡抚在赈济灾民的同时通知孙传庭加强戒备,就是因为得到消息,躲回湖广的民军首领自号闯王的高迎祥已经复出,并来到了陕西,准备自汉中进攻西安。原先吧,粮草未运来之前,延绥知府害怕潜伏起来的乱党煽动闹事,如今粮草平安抵达吧,延绥知府依然害怕乱党闹事,他的亲信手下这么一说,延绥知府当场忙不迭的点头:“就按淮生说得办!”于是通知孙传庭加强戒备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孙传庭和卢象升二人的耳朵里。孙传庭领秦军镇守汉中,高迎祥所聚集的乌合之众根本无法攻克,逐听取手下之人的建议,意图从一处位于陕西长安县南,乃是关中通汉中的一条必经之路,名叫子午谷的□□,直逼西安。却不想身具将才的孙传庭早就料到了这点,安排秦军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等着高迎祥等起义军人马送上门。双方激战四天后,乌合之众终不敌器械军备精良的秦军,高迎祥毫无疑问溃败。这一次溃败,高迎祥再没有那么个命跑回老家躲藏,他被亲信出卖、被孙传庭俘虏,送往京师。这次,等待高迎祥的只有死亡!历史上高迎祥被俘被杀,是崇祯九年的事,而这个时空,却提前四年被绞杀。历史上高迎祥一死,继任闯王、继续闹革命的是他的外甥李自成,而在这个时空,李自成以及军师李岩在未造反之前,就被杨太后派厂卫给扼杀在摇篮里,所以继位闯王的是高迎祥的一名叫做王思仁的手下,而他恰恰好就是与后金鞑子收买、暗中有联系、出卖了高迎祥的亲信。论造反,这位新任的闯王到底比不了历史上的闯王李自成,也比不了已然身死的高迎祥,加之这个时空的明军战斗力不像历史上因为拖欠粮饷而变得不堪一击,再加之他出卖了高迎祥、导致高迎祥被俘身亡的事不知怎么传开了,从众离心离得之下,继任闯王的王思仁很快步了高迎祥的后尘被俘枭首。随着他的死亡,在历史上闹得轰轰烈烈、颠覆大明朝的农民起义正式落下了尘埃。往后后金潜伏在大明的探子们,虽说接连煽动民众、搅风搅雨让大明内患不断,但往往一开始,还未闹出个所以然来,就被手段更加残酷的朱慈燐以雷霆之势剿灭了。而那时皇太极已死,后金所在的首都盛京随时面临着兵临城下、破都亡国的危险……当然以上皆是后事,暂且不表,咱们接着来说泰昌五年的事。泰昌五年三月高迎祥被俘枭首后,袁可立一死、就无人可压制的毛文龙因为贪杯、喝酒过多,醉死了。他一死,左都督一职自然空缺起来。辽东经略孙承宗属意还是总兵官的袁崇焕接任左都督一职,而明达一系呢,特别是熊廷弼呢,则属意本该在历史上后金攻明京畿之战战死的满桂就任,最不济黑云龙、麻登云之辈,也好过他认定的才大志疏的袁崇焕接任左都督一职。熊廷弼和孙承宗就这个问题吵得面红耳赤,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毛文龙之手下孔有德,也对左都督一职很有兴趣。孔有德自认自己也算一方人物、足以比肩当代名将,够格当左都督。自视甚高的孔有德本以为熊廷弼和孙承宗两方争论不休时,怎么也该推自己上位,没曾想到最后反而让尤世禄这个宁夏总兵占了便宜上位……这一下自认失了面子,被熊廷弼和孙承宗两方共同排挤的孔有德顿生反意,萌发了背叛大明朝廷、转投后金的念头。泰昌五年五月初,皇太极突然率后金八旗精兵攻打大凌河城,因为应对不及时,镇守大凌河城的祖大寿受困城内。五月中旬,明达一边安排人马从陆路救援大凌河城,一边安排人走海路准备从海上支援。袁可立死后,孙元化就任登莱巡抚、协助明达布防辽东。醉酒而亡的毛文龙受登莱巡抚遏制、身为其手下的孔有德自然也听命就任登莱巡抚的孙元化。明达让孙元化安排人走海路救援祖大寿,孔有德请缨前往,却因遭遇飓风而还。后孔有德以增援为借口,与孙元化一道赶往吴桥,当夜驻扎修整时,突然发动兵变,兵不血刃的俘虏了懵逼的孙元化。孔有德背叛、俘虏关押孙元化的消息一经传开。大明方面勃然大怒,而后金的皇太极呢,则哈哈大笑,开始写信给被围困在大凌河城的祖大寿,劝他最好率兵投降!祖大寿奉命于大凌河筑城保卫锦州,只不过在他修了不到半个月、城墙雉堞还没修完时,皇太极就突然率大军兵临城下,将大凌河城给围了起来。为了保存实力,祖大寿只得关闭城门,仓促应战。好在这几年,明达为了让粮草随时充足,不依靠后方补给,实施以兵屯田,辽东一带大面积的种植了红薯、高粱等农作物。粮草充盈的情况下,祖大寿去往大凌河筑城后,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只留了仅够守军几日的粮草,而是足足囤积了一仓库、足够大凌河城守军数月的粮草。于是被围困的祖大寿根本就不如历史上被围困时那般慌乱,他手底下的将士也没有惊恐万状。也算明末后期的将才的祖大寿轻松惬意的龟缩的躲在大凌河城内,任凭后金一方怎么骂阵就是不出兵,倒让信心十足能攻下大凌河城的皇太极开始有点头疼,毕竟马背上长大的八旗儿郎打战厉害是厉害,但对于攻城战嘛,就不怎么擅长了。作者有话要说:二更完成,(,,??w?)ノ"(?っw?`。)☆、第七十九章“该死的南蛮子。”豪格阴狠的咒骂了一句, 转而拱手冲着皇太极请缨道:“父汗, 儿臣愿领正蓝旗儿郎为父汗拿下大凌河城,用满城南蛮子人头祭旗。”正如大明人‘亲切’的称呼北方游牧民族为鞑子,北方游牧民族也‘亲切’的称呼大明人为‘南蛮子’, 这种通称并不限地域局限。豪格当着皇太极的面也如此称呼,一来表示对大明方的蔑视、认为他们皆瓦鸡土狗、不堪一击,二来也是表明自己想为皇太极分忧的心思。作为巴图鲁,自成年后就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的豪格的确算得上一名悍将。历史上,如果不是庄妃大玉儿勾搭上了多尔衮,多尔衮一系扶持福临登基为帝的话,豪格要接皇太极的位置还是很有可能的。豪格此人有能力有野心,对皇太极这个父亲也是十分尊敬的。皇太极心知豪格的能耐, 他这一请命, 皇太极立马倍感欣慰的道。“祖大寿困兽犹斗不足为虑,只要接着围而不攻自会让其军心溃散。现在朕忧虑的是新归降的汉将, 如今那魏贼(指明达)已然挥兵亲自赶往吴桥,誓要斩杀新归降汉将孔有德,为父想着让孔有德孤军奋战到底不好, 所以有心让你领军前去接应。记住, 据探子来报、俘虏孙元化精通西学, 乃是明朝廷特意委派协助魏贼布防辽东的能人,得他定能让我八旗实力更上一层,所以你一定要将他全须全尾的带到朕的面前。”豪格一听这话,欣然领命道:“儿臣遵命, 这就领着正蓝旗士卒赶往吴桥,救援孔将军!”豪格领兵直扑吴桥,而皇太极则亲自坐镇继续围困被他认定是困兽犹斗的大凌河城守军。大明方面,由于孔有德的背叛很突然,根本就没有防备,才导致失了吴桥,导致随行的孙元化被俘。孙元化乃是天启年间举人,与赵士桢(已死)、徐光启一起算是大明当时的顶级西洋火炮专家。历史上因为有他在,袁崇焕死于反间计后,后金八旗兵攻势凶猛时,借助西洋大炮,使得驻防的八城、二十四堡屹立不动,可称后金劲敌。历史上如此,这个时空中的孙元化作用更大。首先他精通西班牙、葡萄牙两国语言,与新招募来辽东担任助教的三百西兵交流基本靠他,目前辽东全省的火炮、火器维修也基本靠他,怎么利用火炮有效的布防也基本靠他,明达一听他被叛将俘虏,怎么不心急火燎,轻率大军前来救援呢。明达想着鞑子狡诈,为避免遭遇埋伏,他让身为总兵官的满桂领三万手持外罩如琵琶的迅雷铳的步兵支援困守在大凌河城的祖大寿人马,又让袁崇焕率人数为五千的骑兵,与自己兵分两路,一左一右的包围了吴桥。吴桥乃是一个规模并不是很大的小县,隶属京师河间府景州,东与宁津县、陵县毗连;南与山东德州为邻,西隔南运河与景县相望,北与东光县接壤,四通八达,也算是一个兵家重镇。明达得到孔有德背叛消息后,迅速做出反应,很快就率兵赶到了吴桥附近,如皇太极率八旗精兵围困大凌河城那样,将吴桥重重的包围起来。要知道吴桥虽也算兵家重地,但四通八达、易攻难守,所以小镇的规模一直并不是很大。吴桥守军不多给了孔有德有趁之机,但县城存粮不多,即使可以吃县中大户,但却维持不了多久,至少比不了祖大寿这厮在大凌河城囤积了大量足够维持半年之久的粮草。明达围了不攻,每日都命善骂者到县城墙前溜达一圈,骂了孔有德祖宗十八代,骂得随孔有德一同反叛的叛将们都颜面无光,士气大跌!就在叛将之中开始有人暗中考虑是不是真做错了时,袁崇焕所率的五千骑兵与豪格所领的正蓝旗兵卒正面相遇了。满洲建奴自小在马背上摸滚长大,马术比之大明一方好了不少。但因为大明一方在杨太后的提倡下,大面积的装配了火器。袁崇焕所率的这五千骑兵更是装备了由孙元化改进、装有长长百炼刺刀的鸟铳,即可用来打鸟、不是,是即可使用火器远距离作战,又可近距离与敌人肉搏拼杀,总之威力可比单纯的弓箭手或装配弯刀的骑兵大多了。五千骑兵遭遇三千八旗精卒,两者相遇必然爆发激战……大明一方虽有火器之威,但豪格所率领的正蓝旗精卒几乎人人精通飞马射箭。这场正面相遇,双方都各有损伤。大明一方胜是胜了,却是残胜,以差不多一比一伤亡,打得豪格不得不鸣鼓收兵,暂时撤退。豪格这一撤退,孔有德一方叛徒处境自然变得更加的恶劣。困守吴桥不过短短十多日,就已经闹得人心惶惶。唆使孔有德叛变的李九成开始更加频繁的联络后金探子,再三恳求后金再次出兵救援。由于吴桥被围得水泄不通,与李九成联络的探子不可避免的落到了所军驻扎在辽东的厂卫手中。得知这一消息,明达脑子灵光一闪,决定将计就计,如历史上皇太极为了进一步消耗大凌河城中的有生力量,搞了一次假救援……孔有德以及李九成望后金援军心切,也来不及研究真假,急忙率军出吴桥相迎,欲和后金八旗精兵一道前后夹攻,实现突围,结果显而易见,上了攸关性命的大当。孔有德所控的叛军被杀得大败,损失十分惨重不说,更让明军成功的救下了被俘的孙元化。无奈孔有德只能自断一腕,抛弃掉大部分溃兵,只带着数十名亲随,趁着夜色掩护,走水路逃之夭夭。“魏大人,袁某不辱使命救了孙大人,只是那叛将孔有德逃脱,袁某琢磨其会不会赶去大凌河城,与鞑酋汇合。”“袁兄言之有理。”望了望暗沉的天色,明达转而对袁崇焕道:“既然如此,不如就让袁兄再辛苦一遭,率领部下赶去大凌河城,与满桂将军一起救援祖(大寿)将军。”明达也猜到了孔有德多半是朝着大凌河城方向逃去,不过作为一军统帅,他亲自领军征讨叛将,救援孙元化已经算出格,如果再领军去追剿孔有德、顺便救援祖大寿的话,就有点抢功劳了,所以听袁崇焕这么说,明达干脆顺水推舟,让袁崇焕领军前往大凌河城。反正袁崇焕这人除了有点爱说大话,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作为国舅爷的明达相信,此次不管是孔有德还是皇太极都落不了好,为今之计他还是护送受了不少磋磨的孙元化回辽东总兵府修养吧。只不过,就这么回程是不是太可惜了一点。不行,他要好好想个法子收拾后金一番、回敬一二……明达再次抬头望了望只有繁星点点的苍穹,突然想到几年前也是这样的夜晚,他领着一支人数不算多的偏师走山道、穿林子,跑到盛京狠狠的闹了一通。想到此事,明达搓了搓下颌。要不,这次也故技重施,偷偷溜去盛京再狠闹一场。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实在妙的明达,在袁崇焕领兵跑去增援困守在大凌河城的守军后,唤来与他关系甚好的黑云龙,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黑云龙这家伙也是一肚子坏水,一听明达如此吩咐,立马嘿嘿的笑道:“魏大人你就放心好了,大兄我定会搅得鞑子的老巢盛京天翻地覆。”历史上的盛京指的是沈阳。而在这个时空,因为沈阳并没有失陷,所以后金政权的都城盛京并不是沈阳,而是赫图阿拉,历史上的兴京。万历三十一年□□哈赤迁都于此,到皇太极继位,现如今的天聪六年,一直都未挪窝,一肚子坏水的黑云龙要想摸去盛京干坏事,嗯,不愁找不到路……于是就在皇太极指挥八旗兵卒与大明三支军马展开输死搏杀时,令八旗上下暴跳如雷的消息传来了——卑鄙的大明一方派一支偏师洗劫了盛京,不止烧了多处粮仓,更劫持了出宫到寺庙替母礼佛的两位固伦公主……此消息一出,皇太极这下真的气得吐血了。此时此刻,老巢遭殃、女儿被劫、而感到老脸无光的皇太极再无心与大明一方继续纠缠,只得鸣鼓收兵、回盛京处理后续问题。作者有话要说:一更o(* ̄︶ ̄*)o☆、第八十章后金八旗兵入侵大明却再次无功而返的消息是随着被俘两位固仑公主一起到京的。这两位固伦公主乃是同母所出, 生母便是鼎鼎有名的孝端文皇后。其中二公主爱新觉罗?马喀塔, 天启七年出生,现年不过六岁,三公主爱新觉罗?丽塔泰昌二年出生, 现年不过三岁。两位公主虽说年幼,却已经明白自己深陷敌营,唯有谨言慎行方能活命,因此面对杨太后意味深长的打量目光时,除了忐忑外更多的则是惶恐不安!“不知太后打算怎么处置我和妹妹!”马喀塔出口便是一口流利的蒙古语,直听得一旁伺候的冬果皱眉,不免出声问。“林大人,这位小鞑子说的什么。”林大人乃是大理寺官员, 因为精通蒙古语和满语便被招来作为翻译官。林大人一听杨太后身边的女官问话, 忙恭谨的回答道。“回禀娘娘,小鞑子是问娘娘怎么处置她和妹妹!”“前儿哀家记得鞑酋皇太极来了一封求娶信想求娶哀家, 哀家让施卿回复说,哀家年轻貌美,你一介鞑酋是万万配不上的, 如果有心以联姻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 就请送膝下明珠前来和亲。哀家原以为久无回信此事就不得了之了, 没曾想皇太极还真是有心,居然送了两位公主过来。哀家想了想,既然皇太极他如此示好,连童养媳的法子都想得出来, 只给贵人位怕是不好,不如就封个美人也算彰显泱泱大明的大国气度。”说起来,皇太极的这两个女儿长得并不像他们的生母哲哲,而是长得像皇太极。皇太极细眼容长脸,典型的游牧民族汉子的长相。他的两个女儿长得像他,这就意味着长相一般,甚至比从小唇红齿白、俊俏如白面书生的朱慈燐长得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