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
作者:麻辣香橙      更新:2023-06-23 15:19      字数:6127
  冯东:噗哈哈哈哈……杨边疆忙着做一张抽屉桌,冯东就呆在旁边,给他递个刨子、凿子什么的,聊起眼前这事,冯东总结了一句:“我就说我妈不靠谱,怎么小舅妈也变得不靠谱了。边疆你放心,再有下回……”“婶子一片好心,替我操心呢,相亲呗,合适就合适,不合适就算了。不过咱俩说句心里话,可不要再来下回了,我是真不愿意相亲了。”“不相亲,你准备要打光棍了?”想到今天的相亲,冯东也好笑无奈,女方的长辈也太直接了,自然是看中了杨边疆条件不错。那时候工人吃香,军人吃香,他这样有手艺又有工人身份的退伍军人就更吃香了。“边疆,说实在的,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姑娘呀?”什么样的姑娘?杨边疆手里的刨子停了一下,什么样的姑娘?让他满心欢喜的姑娘,她应该是聪慧懂事,活泼可爱,应该是独立自强,不懦弱不依赖,哪怕性子有点野有点倔……杨边疆甩甩头,继续刨他的木板。一团团刨花弯弯绕绕地从刨子里出来,有点像他此刻的心思。“你也没结婚呢,你能知道你自己想找个什么样的姑娘?冯东,我知道我这个年龄,在农村孩子都该有了,大家都替我操心,我自己其实也着急,可有些事急不来,比如你吧,你能说清楚你喜欢什么样的?”冯东摇头:“谁知道呢,我就没怎么想过。我也不太会跟年轻姑娘打交道。”“总得是一个让你喜欢的姑娘,一看到她就觉得满心欢喜,兴许哪一天,你看到她,就觉得她比任何人都好。”杨边疆笑起来,“我退伍之前,我们连队就连长、指导员和二排长是结了婚的,二排长喜欢给我们说他媳妇,他媳妇给他写的信都攒了一箱子,当宝贝似的。他说一个男人,一辈子就这么一个媳妇,娶对了干活都带劲儿,娶错了这辈子就算白活了。”“谁不想娶自己喜欢的姑娘。”冯东听着他的话,不禁也有些憧憬,“可是你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爸妈,日子就是这样柴米油盐的过,谁知道自己这辈子能不能娶到自己喜欢的?那要是遇不上,或者说你喜欢人家,人家未必喜欢你呢?”冯东有些感叹,他二十二了,跟杨边疆一样,在这个年代的农村妥妥的属于“大龄青年”,可是他跟杨边疆又不一样,杨边疆是当兵耽误了,他耽误的原因就只有一个,穷。喜欢的姑娘?哪家姑娘愿意跟他吃苦受穷呀。第32章 熟稔(第二更)农村的盛夏要比寒冬难熬。冬天尽管冷, 可冬天也到农闲了,农村反正不缺柴禾,可以猫冬可以烤火, 尽管连件厚实的棉衣都没有,可也能熬得过去。盛夏就不一样了,三伏天热死人, 除了蒲扇, 再没有别的降温工具, 蒸笼一样的天气里,你躲都没处躲。于是大孩子小孩子就整天往西大河跑,有事没事都泡在水里, 可是农活还得照样干,天越热农活越忙,只要一场雨,田地里就冒出一层绿油油的小草芽, 队长整天吆喝着上工锄草。锄禾日当午啊汗滴禾下土啊。晚上太热, 屋里更热,闷得透不过气来的热。冯荞跟冯小粉、寇小胭她们一道, 晚上冲了凉就各人拎着一条麦秸编的草苫子,铺在院子里纳凉, 烧了艾草和蒲绒熏蚊子,躺在草苫子上仰望星空, 等到夜间下凉了再回屋去睡。也兴许迷迷糊糊就在院子里睡着了, 大半夜醒来, 露水打的身上都潮了,再迷迷糊糊爬起来进屋去睡。姑娘家也就只敢在院子里纳凉,男人和上了年纪的妇女,索性拎着麦秸苫子去生产队的大场上,或者西大河边上,人一堆一堆的纳凉睡觉,还挺热闹的。农具厂也调整了上班时间,尽量早上班,晚下班,中间热的时候尽量空出来休息。冯荞苦夏,暑热难熬的时候,她就打不起精神,身体乏力,胃口差,自己在小食堂管做饭,自己却不想吃饭。她本来就不胖,如今越发瘦了。“多吃点儿蔬菜瓜果,老这么下去怎么行。”杨边疆看她苦夏让人担心,抽空就来帮她烧火,他大男人身体好,热点儿也不怕。“边疆说对了,多吃点瓜果蔬菜,苦夏的毛病能见好。”徐师傅抱着个西瓜进来,便看到杨边疆蹲在锅灶前烧火,脚边堆着一堆木工房丢弃的边角废料,他把几块小木片丢进灶膛,火光红旺旺的,映照着他脸上的汗珠。冯荞弯腰炒着锅里的青椒小河虾,辣椒味儿呛得她转头到旁边咳嗽。“往后三伏天,尽量少炒菜,多弄点儿凉菜什么的吃,也省得冯荞丫头热成这样。”徐师傅拍拍西瓜,自信地说:“这瓜应该熟了,冯荞,拿刀来,先吃个西瓜凉快凉快。”西瓜切开,杨边疆看了一眼就笑了,这西瓜也就八分熟,瓜瓤不够红,带着些粉红,瓜皮也很厚。“师父,这瓜你挑的?”“我挑的。”徐师傅微微懊恼,“往后再买西瓜,就叫老刘去,别看他干活毛糙,挑瓜却在行。”“镇上买西瓜的人少,他们不敢等到熟透再摘,就不能放了。这样的瓜甜度是不太够,不过瓜肉清爽,也好吃。”杨边疆作为徒弟,不能让师父没面子呀,就赶忙安慰师傅。他说的倒也是实情,这年代吃饭也只够温饱,普通老农民有几个舍得买西瓜吃的?“好吃孬吃,反正就这么吃吧。”徐师傅一边切瓜,一边招呼大家过来吃瓜。下班的师傅们陆续进来,一个西瓜很快就吃光了。“徐师傅,你挑瓜可真不行,看这瓜皮这么厚,一斤西瓜半斤皮。”“我说老刘,嫌不好你还吃了两大块?你别吃呀。”徐师傅反击。“你俩不懂了吧?西瓜皮清热消暑的,冯荞丫头啊,削掉外面的绿皮,里头削去一层洗干净,放点辣椒和醋炒炒,挺好吃的。”铁匠张师傅得意地提了个建议。于是用菜刀的用菜刀,用西瓜刀的用西瓜刀,刨刀片也用上了,一群木匠铁匠反正不缺刀子,几个人七手八脚,三两下就把半盆西瓜皮弄干净了,冯荞切了薄薄的片下锅去炒,辣椒、蒜瓣、酱油醋再加点儿白糖,居然十分爽口开胃,大家都说好吃,冯荞就着这道炒西瓜皮,居然吃了多半碗高粱米饭。于是大家纷纷说笑起来,说徐师傅这西瓜真是买对了。也就是在这一天,农历六月底,公历八月中,晚间大喇叭的新闻广播里播放了来自首都的一则会议新闻,在这个关于“高校招生工作”的会议上,传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虽然还没有明确宣布恢复高考的具体时间,但是政策大方向却是一锤定音了。当天冯荞有急活加了个班,杨边疆便自觉去小菜园浇菜等她,走的就比平常稍晚。新闻播放时,两人正骑车穿行在乡村的田间土路上,路两旁玉米高粱长起来了,高高的青纱帐层层叠叠,一望无际,一种乡村田野静谧安闲的美。幸好这条也算是镇上进村的主路,不算窄,这要是路窄,或者像冯荞这样的姑娘一个人走,还真叫人有点害怕。冯荞悠然坐在车后座,看那玉米杆上丝线一样的红缨子。这时候的玉米秸可以折下来吃的,最甜了,跟甘蔗一样,不过田间地头也经常有生产队的“护青队”巡逻,要是被抓住可就丢脸了。高音喇叭的广播声传到耳边,离得稍远,听得不太分明。杨边疆留意听了几句,跟冯荞随口闲聊:“要恢复高考了?这倒是个好事儿。”☆☆☆☆☆☆☆☆孔志斌一直在等这一天,等得都已经心焦了。这种等待不只是等待,如果只是要等,孔志斌倒不着急,多等一天,就意味着他比别人多一天复习时间,就意味着他比别人离成功更近了一步。然而他爸妈的担忧责骂,陈茉茉的冷漠无视,周围人的嘲笑不理解,长时间的挫败感,从早春直到夏末,让孔志斌迫切需要一个证明,证明他才是对的。他每天留意着听村中的大喇叭,把这当做政治复习的办法,同时也一天天等待着他盼望的消息。孔志斌依稀记得上一世听说过,恢复高考的消息是在这一年的秋天才能正式宣布的,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打开小本子听广播,一边在本子上记录一些重要的政治内容,突然,“高等学校招生会议”的字眼跳入他的耳朵,孔志斌浑身一激灵,猛地站了起来。小木桌晃了晃,因为他大力的一拍差点倒掉。这小木桌本来就已经很破旧了,还是学校停课闹革.命的那几年,孔父从村里小学校砸坏的桌椅中扒出来的,修好后就一直放在他的床头,如今成了他的书桌。孔志斌激动地攥紧拳头,在屋里来回地走,走了几圈,努力冷静了下来。他相信,自己的路从今晚要开始顺了。不知道陈茉茉听到这个新闻了没有,她是公社的广播员,按说应该听的到,但也有可能没听到,转播上级新闻的时候,广播员要准备接下来的公社广播节目。明天就去找她,孔志斌作出决定。或许陈茉茉这段时间的冷漠更加激起了他的征服欲,也或许这段时间的挫败感让他迫切想要跟陈茉茉证明,陈茉茉如今在他心里,已经不单单是他的白月光了,还是他成功的某种标志,如果他重生一世,连想要的女人都得不到手,那还算什么成功!孔志斌相信,也只有陈茉茉这样一个有思想、有才情的的姑娘,才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才能分享他的喜悦。第二天一早,孔志斌早早起来吃了饭,把自己收拾整齐,换上干净的衣裳。巴掌大的镜子里照出一张苍白瘦削的脸,孔志斌扯了下过长的头发,他这阵子躲在家里看书复习,头发也没及时理,今天去镇上先找陈茉茉,然后再去好好理个发,容光焕发迎接高考。“志斌,志斌……”孔母一路喊着进来,“志斌啊,你在干啥呢,有个知青来找你了,女的。”“谁?”“原先在咱村插队的女知青,姓陈的那个。”孔母唠唠叨叨推开门,“她说找你有事,挺着急的样子。哎,她找你能有啥事呀?”“知道了。”孔志斌对着镜子一笑,心说,他重生的金手指终于开始发挥作用了。孔志斌一出屋门,就看到陈茉茉站在院子里,军绿色的列宁装上衣,灰色裤子,一看就不像普通的农村姑娘。孔志斌满意地笑笑,走了过去。“茉茉,你怎么来了?找我有事儿?”“孔志斌,你这阵子怎么都没来找我呀?刚才听阿姨说你身体不好,你怎么啦?不碍事吧?”陈茉茉很熟稔的微笑,一改之前冷漠无视的态度。“没事,我挺好。”孔志斌笑意加深,一切如他所料。作为一个重生的男人,二十岁的身体里住着五十多岁的灵魂,上辈子也算经历过太多人情世故,孔志斌丝毫不认为陈茉茉此刻的态度改变有什么不对,他如今有了某种资本,因此得到陈茉茉的热情回报,不是很正常吗?“孔志斌,你……你昨晚听广播了吗?”“听了。”孔志斌笑笑,“茉茉,站这儿说话也不方便,进屋坐吧。”孔志斌住的一间土坯草屋,光线阴暗,物品也杂乱的很,孔志斌把陈茉茉让进屋,指着屋里唯一的一张木凳请她坐,自己就在铺着竹席的床沿上坐下。“抱歉,我们家穷,条件太差了。茉茉,你以前在城里,恐怕没见过这么破的房子吧?”“哪里呀,你太客气了。农村有农村的好,我来农村插队,得到了很多锻炼,我很喜欢这个地方。”陈茉茉甜甜地笑着,软软上扬的尾音让孔志斌听起来格外舒服,他扫了眼这低矮的草屋,满是自信地告诉陈茉茉:“放心吧,一切都会有的,用不了多久,我大概就能请你来新房子做客了。”然而陈茉茉对新房子并不感兴趣,她今天自然是为了高考的消息来的。“孔志斌,你也听到广播了?真的要恢复高考了吗?具体什么时候呀?”“当然是真的,我早就跟你说过,可是你当时不信啊。”“我也不是不信你,当时……我当时也是没当回事,我哪知道你有这么可靠的内部消息呀……哎呀,都怪你,这么重要的事情,你就不能好好跟人家说清楚吗。”孔志斌看着陈茉茉娇嗔的样子,笑而不语。“那你知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恢复高考?是不是要等到明年夏天?”“这个,不是明年夏天。”孔志斌故弄玄虚,“我得到的消息,应该不用多长时间,正式宣布应该也快了,至于考试时间——应我估计在今年年底。”“啊,这么快?”“快也不怕。茉茉,你已经比其他人早一步知道具体时间了,别人差不多还要两个月后才能知道呢,现在还来得及,你现在就开始看书复习,快人一步,到时候我们一起考上北京的大学。茉茉,我很期待陪你一起回城,一起读大学,一起携手走向人生辉煌。”“真的?”孔志斌的描述让陈茉茉满怀期待,她做梦都想回城啊,远离父母家人不说,这日子实在太苦了,实在熬不下去了。可是……“可是,我担心自己考不上呀,怎么办?我高一没读完学校就停课搞运动,整天大串联,书本一丢好几年,我怎么参加高考?万一我要考不上怎么办?”陈茉茉起身从凳子坐到床沿,眼泪汪汪地望着他。“志斌,你既然有这么厉害的朋友,都能提前得到这么重要的消息,他一定有能力帮我的。我真的没有信心,万一我考不上,就不能跟你一起回城了。志斌,你让你朋友帮帮我吧,他一定有办法的,叫他帮我弄一个回上海的招工指标行不行?”第33章 抄家伙“你让你朋友帮帮我吧, 叫他帮我弄一个回上海的招工指标行不行?”孔志斌对这个要求十分意外,免不了就尴尬了。所谓内部消息无非就是他随口找的幌子,他哪来什么直通高层的朋友?“茉茉, 你看,我朋友出身高层革.命家庭,对子女要求很严格的, 他能把这消息透漏给我, 那也是对我的信任, 你现在让我找他办私事,他会怎么看我呀!这样可不好。”“你都不肯为我试试吗?你试都不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志斌, 你是不是不愿意帮我?”陈茉茉一着急,抓住孔志斌的两根手指哭了起来。看着她梨花带雨的样子,孔志斌忍不住心软,怪只怪这农村太苦了, 她这样的姑娘哪里熬的下去, 可他现在哪来的能耐给她弄到招工回城指标啊。孔志斌忙握住陈茉茉的手,一边拍抚, 一边好声好气地安慰。“茉茉,你相信自己, 现在离考试日期还有四个多月呢,别人都还不知道消息, 你完全可以抢占先机。招工回城, 你顶多也就是当个工人了, 没多大前途,跟正经大学生怎么比?你听我的没错,现在就回去好好复习,一定能考上的。”陈茉茉见他不松口,抽抽搭搭哭了半天,擦干眼泪,眼睛看到枕头边的一本高中数学,忙抓了过来。“你现在都在忙着复习?”“对呀。”孔志斌点头。“原来你一直都在复习呀……志斌,我听你的,我现在就开始用工复习,你把你的课本、资料都借给我看吧。”“你尽管借好了,我这些书废了不少工夫找的,咱俩正好一起看。”在陈茉茉眼泪汪汪的攻势下,孔志斌连忙答应借给她,嘱咐她用完了再交换。“茉茉,你要有信心,你看,咱们已经占了先机了,你抓紧复习,等咱们考上大学,一起回上海。茉茉,我冒着很大的风险把消息早早透漏给你,你相信我对你的心意了吧?”“嗯,还是你对我最好。”陈茉茉一脸感激,破涕为笑。陈茉茉翻看了他自己做的笔记,又呆了一会儿才匆匆离开。“志斌,这个知青来找你到底干啥呀?”送走陈茉茉,孔母再也忍不住了,“志斌,我可都看见了,你跟这个小陈挨边坐在床上说话,她还拉着你手呢。”“妈,你别瞎嚷嚷,年轻人一起说个话,有什么呀。”“可是我明明看见你跟她拉手亲热了。志斌,不是妈多嘴,这些女知青,咱可不要招引,就说这个小陈吧,她家那么远,大城市来的,可不是咱本地人,她指不定哪天就跑掉了。再说了,这姑娘连个农活都干不好,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庄稼都不会种,你招引她做什么。这姑娘长得还不如冯荞好看,也就是样子比咱农村人洋气点儿,洋气能当饭吃?”“哎呀妈,这事你就别管了。干农活干农活,干农活有什么好的?你儿子这辈子就没打算当个土里刨食的农民。妈,你记着,用不了多久,你儿子就要光宗耀祖,要给你长脸面了。”这话孔母也不是头一回听见,习以为常,听完也没啥反应。☆☆☆☆☆☆☆☆从这之后,陈茉茉跟孔志斌来往就频繁起来,当中隔了两天,又跑来找孔志斌,问了他一些高考分科的事儿,再后来,隔几天就会来讨论问题、交换资料之类的,陈茉茉在公社当广播员,早晚固定播音,其他时间相对自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