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作者:紫羿叶子      更新:2023-06-21 14:29      字数:6818
  赶紧开始做市场调查,面粉的价格,土豆的价格,豆子的价格,油、大酱的价格等等,还要琢磨个人士三轮车,和一个玻璃罩棚才行。跑了半个月,算下来,东西备齐了,没有三百块钱是不成的。车是最贵的,其他的还好。如果一个卷饼卖两毛钱的话,得卖一千五百张饼才成回本,省大学里有五千多大学生,按每人每周改善一次,买一个卷饼算,哎哟,一周就能回本啊,可以啊,这个生意做得。明子算好了账,特意跟班里请了两天假,加上周末,有四天的时候。打算回家跟大哥商量一下怎么把这个生意做起来。没想到,刚到了老都县城,居然在车站遇到了明子娘。“婶儿?你咋来了?”明子有点儿懵,现在兴隆镇跟老都县城还没通车呢,上县里来不是自己骑自行车,就是步行,娘咋突然进城了呢?看样子也不像是病了要住院,周围看了一眼,也没看到谁陪着她。啥情况?“明子?你咋回来了?学校出啥事儿啦?”明子娘看到明子也吓了一大跳,拉着明子的手都有点抖。“没事儿没事儿,我是发现了一个能挣钱的活儿,回来找大哥商量商量,想让老姐跟我到省城去。”明子赶紧给明子娘解释,可别再给老娘吓出个好歹来。“啊。没事儿就好,没事儿就好。”明子娘真拍胸口。“婶儿,你还没说,你咋进城了?谁陪你来的?”明子追问。“你叔去找地方栓马车去了。我来找小文儿的。”今天生产队的地分了,队里的东西也都分了,明子家当年就有一匹马划进了生产队,分东西的时候,又分回来一匹马,再加上整套的辕子和车。所以,现在明子娘出门儿方便多了,明子爹赶上马车,两人就能走。“找小文哥?他咋滴了?”小文哥上高中之后,大哥就把他送到县里的二中上学了,县里的高中师资力量比镇里的要强上不少,家里还是希望小文哥能出息的,这一年多,一直在县里寄宿。“这不是又开始招兵了嘛,小文儿学习也不好,我寻思着就别让他浪费时间了,当兵去得了。”明子娘一边跟明子说着,一边拉着她往外走。明子爹已经回来了。车站离二中不到一里地,十分钟都用不上就到了。再往前过个马路,就是县医院,今年招兵的现场就在县医院的大厅里,报完了名,直接就体检。小文哥正在教室里上课呢,被明子娘直接叫出来拎到了县医院给把名给报上了,然后一脸懵逼的就跟着大部分排队体检去了,完全没弄清楚状况的样子。“婶儿,你这是弄啥呢?咋还给我报上名儿参军了?不上学啦?”体检出来,小文哥才有空问明子娘发生了啥。“上什么学,你瞅瞅你那书念的,念完了你不也是回家倒腾土嘞喀呀!赶紧给我当兵去,将来退伍了还能分配个工作。”明子娘说的可干脆了。“婶儿,你不是说当兵训练苦吗?当初大哥体检都过了你还给撵回来了呢。”明子可没忘了当年大哥因为没能当上兵,还在家里看过一阵子的草甸子,学木匠差点儿没出事儿的事情呢。“你大哥那体格我可不放心。再给我大儿子累坏了咋整。”明子娘说得一点儿都不后悔的样子。明子跟小文哥对视了一眼,就有点憋不住笑,接着问了句,“婶儿,那你就不怕我小哥累着啊。”“他能跟你大哥一样吗?没事儿,小文抗造,累不坏。”说的可放心可放心了。“哈哈……”明子终于忍不住笑。小文哥那小表情,简直一言难尽,“婶儿,我是你捡来的,是吧?”“啊?”明子娘一时没反应过来,有点懵,等看到明子一直在笑,还有小文哥那淡疼的表情,才反应过来,抬手就在小文哥头上打了一下,“小犊子,胡嘞嘞什么呢?家里饭都吃不饱了,我捡你这么个混蛋玩意儿回来气我啊?”说完了,自己忍不住,也笑出来。明子爹也在一边儿咧着嘴笑。小文哥到底是报上了名,接着就回到二中去办了退学手续。也没啥手续要办的,不过是跟班主任老师说一声,然后把自己书本收拾一下,再回宿舍把行李一取就行了。这时候,三天两头就有学生辍学,老师都习惯了。小文哥学习又不好,听说是要去当兵,老师连挽留都没挽留就放人了。顺便在知道边儿上跟着的就是去年的状远明子,还夸了明子几句。小文哥那体格,杠杠地,一点儿毛病没有,根本不用担心体检过不去。政审家里也没问题。当天回了家,明子娘就开始给他准备入伍的东西。当兵能有啥好准备的,啥都是统一的,想来想去,也没准备出来啥东西。钱也不用,小文哥夏天刚挣了两百多,再加上前几年跟着顾向北一起混攒下的,他根本不愁没钱花。小文哥的事儿,已经没啥好讨论的了,明子娘都已经乾纲独断了,只等着部队通知啥时候入伍就行。明子回到家里,就是跟明子娘还有大哥大嫂老姐一起研究,卷饼摊子怎么开起来的问题了。家里人都没吃过,也没见过卷饼,只能从名字的字面意义上理解一下。明子详细的说明了一下做法之后,大嫂就听明白了,第二天,就偿试着做了一下。因为是第一次做,饼烙得有点厚了,再加上家里没有豆芽,味道上稍稍差了一点。不过这只是明子的看法,家里其他人,可是吃得津津有味的,直说好吃。作者有话要说:一更睡过头了……明天加更,明天加更,明天加更。重要的事说三遍。晚上见第55章 饼摊开张明子只请了两天假,在家能待两天,第二天,大嫂又试了一次,加上明子在边儿上一起研究,到底是把薄饼做出来了。豆芽的事儿不能着急,发豆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豆芽兴隆镇里就没有卖的,不过省城的副食商店里有,明子已经打听过了,如果大量买的话,批发价并不贵。现在最难的事情,就是去哪里弄一辆人力三轮车和玻璃罩。还有就是,老姐之前就没怎么接触过厨事,得在车做出来之前,教会她怎么烙饼得炒土豆丝炒豆芽和炒酱。明子已经没有时间在家里等着这些事情一点点完成了。最终大哥负责解决车和玻璃罩,大嫂负责交老姐烙饼和炒菜。明子估计,家里这段时间,要常吃卷饼了。对了,纪承已经不在明子家住了,听明子娘说,明子上学之后,纪承又在家里住了半个月,期间,他妈到砖厂找了大哥好几次,想要把纪承接回去,也说了以后会说着点家里的男人。人家是孩子亲妈,大哥只是个连远房亲戚都不是的善心人士,他能说什么呢。回到家之后,就跟纪承提了提,纪承考虑了两天,同意了回家,大哥特意给他送回家里,还跟他妈交待了对孩子好一点。之后,再没听说纪承被打骂的消息。没想到,老姐读书没什么天份,做饼上的悟性可是比读书强多了。没用上一个月,在小哥入伍之后不久,她的饼已经做得相当熟练,几种用到的辅料也做得相当入味了。大哥在县城里找了木匠铺,又买了两三辆报废的自行车,硬给组装出来一辆人力三轮车,并且给做好了玻璃罩。造价比明子预想的低了一半不止。之后跟大姐夫一起,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人力骑着送到了明子回学校后就租好的小院子里。小院子不大,前门房只有一间不到二十平的房间和一个四五平的小厨房,中间一个二十多平的小院子,正房满打满算算是两间,进门儿就是厨房,一个灶台,自来水龙头下放着个大水缸,后面是截出来的半个小房间,里面是一铺小灶,能睡上两三个人。正屋就是一大间,南面窗户下连着一铺大炕,地上空空如野,墙上还能看出来原来放衣柜的痕迹。这就是这时候城市里房子最基础的样式,进去十家,有八家得是这么个结构。都是土房。整个院子加起来,一个月租金十块钱。明子已经把房子都整理出来了,周末的时候,同学们还来帮她的忙。知道她姐姐要来支摊子卖卷,还都说,要照顾明子家的生意呢。“明子,这么大个院子,你老姐一个人住,不安全吧?”大姐夫向来是谨小慎微的人,放下三轮车,前前后前看过了院子,最先想到的就是安全问题。“大姐夫说的对,这里虽说靠近大学,也不能保证就没坏人。你老姐一个大姑娘家,自己住,不行。”大哥也同意大姐夫的看法。“姐夫,大哥,你们放心好了。这个事儿我也想到了。正好,我有个大四的学长,是第一批考上大学的知青,考上大学的时候,孩子都挺大了,家里老婆怕他上了大学之后不要那个家了,就带着孩子一起跟着进了城,这几年一直在学校食堂里打零工。我跟她说了,让她过来帮忙,免费提供食宿,一个月给十块钱的工资。她已经同意了,这两天就要搬过来了。我让她住在前门房里。这样我学长也能时常出来团聚。省得她一直带着孩子在女生宿舍楼下的值班室里挤着。”明子租下房子的时候,也想到了老姐一个人住的安全问题。“你那学长家的,人品啥样?你考查没有?”大哥还是不放心。“放心吧,哥,她都在学校食堂待了三年了,食堂的师傅对她印象都不错。错不了的。”明子对这位同学们都喊红梅嫂子的人物印象一直不错,一个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的厉害人物。学校里因为考上大学或是回城,抛弃了之前家庭的男生女生多了去了,也像红梅嫂子这样追过来,可是少之又少,能坚持下来,还把那位赵学长笼络住的,可就这么一位。“那就好。那就好。”明子办事儿,大哥还是放心的。“要不这样吧,正好冬天了,厂子里干不了活,我也没啥事儿了,等你老姐来的时候,我跟你大姐带着小娟儿一块过来帮她忙活一阵子,过了年儿,她自己能上手了,再说。”大姐夫琢磨了半天,终究不放心。“那赶情儿好了。家里能行?”明子当然乐意大姐能来帮忙,只是不知道大姐一家这么出来了,家里公婆和哥嫂会不会有想法,要是因为自家的事儿,让大姐家里有了矛盾就不好了。“有啥不行的。”大姐夫大包大揽。明子和士安大哥对于大姐夫的这个决定是很感激的。以前明子娘就说过大姐夫这人稳重,办事牢靠。明子还不大同意,一直觉得他这人胆子太小,太循规蹈矩了,树叶掉了都怕砸到头,虽然是把老婆孩子看得重,但是不会有啥大出息。如今看来,还是明子娘看人更准一些。虽说有着那一层远得都能忽略不计的亲戚关系在,能为岳家考虑到这种程度,殊为不易了。跟这样的人过一辈子,只要不愁吃穿,还用他多么出息做什么呢?车子有了,房也租好了。大哥和大姐夫回去之后的第三天,红梅嫂子就带着他家的小国庆搬到出租房里了。赵学长的同学们过来好几个帮着搬家,其实就是几件衣服,一个小柜子和一个木板床,全当是过来温居了。红梅嫂子是个特别利落要强的人,干净得都快到洁癖的程度了。老姐还没来呢,她跟明子一起把锅灶那些个用具都买回来之后,就给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了,连主屋里的卫生,都一天打扫一遍,明子劝她不用那么累,结果人家说,看到屋里有灰,受不了。一周之后,大姐夫果然带着大姐和他家小娟儿一起陪着老姐过来了,因为要带着行李还有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又是大冬天的,大哥特意求了公社派出所的吉普车,送了他们一趟。屋里红梅嫂子已经烧得暖暖和和的了,直接住进来一点儿不会觉得冷。小国庆八岁了,已经上学,就在大学的附小上一年级,放学之后还能带着小娟儿玩。几个大人,很快就全心投入到小饼摊的准备当中。大姐夫骑着三轮车跟明子一起,一趟一趟的往回买东西,米面油,酱,土豆,豆芽,葱蒜辣椒。头一天开张的时候,没赶多准备,怕卖不了,只烙了一百张,五大盆的土豆丝和一小盆的炒豆芽,三轮车上放着两个灰炉子保温。大姐留在家里看孩子,大姐夫推车,红梅嫂子和老姐一起出摊儿。明子提前好几天,就在各个宿舍楼下的宣传栏里贴广告,说过几天会有风味卷饼在学校门口出售。同学们还是头一回看到这种小广告,好奇心都被勾起来了,再听说是小老幺儿家的买卖,就更好奇了。头一天中午红梅嫂子三人在校门口一出现,就有同学注意到了。红梅嫂子也是学校的名人之一了,就有上去搭话的,一听说,正是之前小广告上的小老幺儿家的卷饼摊子,就都好奇想要尝尝。一听说要二毛钱一张饼,不少就都犹豫了,馒头才五分钱一个呀,一张饼就二毛钱,实在太贵了。终于有不差钱儿的同学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家伙一看,好嘛,半个脸盆大小的一张饼,里面再卷上小二两土豆丝和炒豆芽,加上葱花,抹上酱这么一卷,饭量小的一顿都吃不了,这么算下来,可是一点儿都不贵了,还饭菜一次都解决了。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快,一百张饼就卖完了。后面还有好十几号人排队等着呢。卷饼的受欢迎程度,大大出乎大姐夫三人的预料。卖完了饼,一点儿没耽误时间,紧赶慢赶的往家走,回去再开工,赶在晚饭前,又做了两百张饼出来,比中午卖的还快。一天下来,就卖了六十块钱出来。去掉米面油和炭火的成本,至少能剩下二十块钱。这一天,可就赶上一个月的工资了,算完了账,大姐几个人都不敢相信。明子也没想到,能这么顺利。几个人,这一天累得可是不轻,但是没有一个人喊累,都兴奋着呢!有了第一天的开门红,接下来,饼摊的生意算得上是顺风顺水了。每天做多少卖多少。进了冬月,天气太冷了,饼凉得快,销量差了不少。明子又想起了前一年早就想好了糖水生意,这个不怕凉,又买了大锅回来,在家里熬糖水,一毛钱一缸,就放在卷饼摊子边儿上,利润也不比卷饼小。一直到放寒假,学校里没剩下几个学生了,摊子才收了。除了工资之外,明子又给了红梅嫂子五十块钱的红包。两三个月下来,红梅嫂子早就对卷饼和糖水的做法烂熟于心了,利润更是心中有数,但是她从来也没有动过自己干的心思,明子觉得,这样的人,就得奖。作者有话要说:二更刚刚接到太后电话,让明天回家吃饭……看来我今天要通宵了,不然明天的三更真的不知道咋整了……明天见第56章摊子收了之后,明子就跟着大姐、大姐夫还和老姐一起回了家。红梅嫂子和学长一家过年都不回老家,正好看房子了。大姐一家三口直接回了小房身。明子跟老姐回了高官屯。出去几个月回来,老姐终于不用担心自己成家里的困难户了。回到家里,明子和老姐交给明子娘两百块钱,算是她俩赞助的过年钱,又给了大嫂五百块钱,算是还上大哥帮着做三轮车的钱,还有对大嫂前期帮着做各种准备的感谢。大嫂说什么也不要,明子娘就发话了,让大嫂收着,说明子和老姐的心意都是她就应得的。大嫂实在推拒不过才收了。回来之前,跟大姐也是分了五百块钱的,大姐夫当初说在帮忙,所以他们两口子也是各种推拒,大姐倒底是亲姐姐,知道明子向来宁肯自己剩得少点儿,也要给哥哥姐姐们多分些钱,她就收下了。老姐也不多拿,说是本钱都是明子出的,她只拿给大姐一样的就好。算下来,明子还剩下差不多一千块钱,去了本钱,还是她挣得最多。每次总想着关照哥哥姐姐,可是每一回,都是她得的多。明子这一放寒假,找来家里补课的孩子更多了。去年她给讲过课的孩子,还真有两个考上的,这把她的名声传得更加神乎其神了。其实哪是她的功劳,不过是人家孩子本学就用功,学习就好。结果功劳还都归到她身上了,明子都替他们老师委屈得慌。暑假的时候,明子忙着卖衣服了,来求教的都给打发了。寒假反正也没什么事儿,当是积累人脉了吧。小补习班就又开张了。三姐放寒假在家也没啥事儿,就跟着明子一起,给孩子们讲课,初中的课本她扔下几年了,不熟悉了,有几个小学的,她还是可以教的。看着他们写寒假作业,也完全可以胜任。年前,兴隆镇中学的严校长来家里串门,这位就是当初明子刚上初中的时候,明子跟老姐的班主任,教完了老姐,就升了主任。以前也是教过大哥和三姐的,夏天的时候,又升任校长了。这些年,教了关家好几个孩子,跟明子爹娘早就熟悉了,明子考上大学讲酒的时候,也是来家里喝过酒的。这老校长特意上门,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了。“严老师,您这是有事儿吧?”明子娘陪着唠了几句闲磕,就主动问了主来,怕严老师有啥事儿不好意思提。“确实是有事儿。好事儿。”严老师乐呵呵的看着明子爹娘。“啥好事儿,快说出来也让我们跟着高兴高兴。”明子娘很捧场。“我来跟三闺女介绍一门亲事。”“啊?”这下子明子爹娘可都有些愣住了,三姐过了年儿都二十六了,虽说当初二姐就是二十六订亲,二十七才结的婚,但要说不着急,是不可能的。加上三姐之前定的两次婚都闹得非常不愉快,对于她的婚事儿,明子娘实在是不乐观。“咋地了?士敏她娘,我还不能给自个儿学生介绍个对象儿啊?”严老师开玩笑。“瞧您这话说的。你给介绍,那不是最合适了嘛,孩子你也了解,保证错不了。你说的是谁家啊?”“也是我的学生,姓王,叫王玉山,王选廉屯的,王选廉就是他祖爷爷。高中毕业,现在在我们中学教学。士敏这孩子我也了解,非常本分厚道个孩子,我瞧着两个孩子挺合适的,这不就好信儿跑了这一趟嘛。”严老师没做过媒人,但是这话说得还挺明白,把对方的家世简单的介绍了一遍。王选廉屯跟明子堂姑姑家所在的张家粉房相邻,离着不到二里地,都归后山大队管辖。“那王家孩子多大了?知道不知道我们士敏的年纪啊?”明子娘就问道。“今年二十一,工作两年了。”“啊?”明子娘一听,才二十一,就有点儿蒙,古话儿说女大三,抱金砖,但真是女大三的,非常少,别说是大上五岁的了,她活了五十多岁,都没听说过。“这年龄差得太大了吧?”明子娘没好意思直接开口拒绝严老师的好意。“年龄大点儿怕什么的呢。又不耽误过日子。大点好。”严老师却一点儿没觉得自己保的这个媒有什么问题。“……”明子娘大概是头一回,跟人聊天,不知道怎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