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
作者:紫羿叶子      更新:2023-06-21 14:29      字数:7691
  哎,这时代呀。一百多里路,足足走了一天。离开了小半年的家,终于又回来啦。明子进了屋,把东西往炕上一扔,嗷嗷叫着扑向明子娘,真的跟那出门觅食的小狼仔子刚回窝差不多了。作者有话要说:二更明天见第52章 喜事明子到家的第二天,家里就开始张罗着杀猪。为了等她放寒假,家里的年猪多养了一个月,最后这一个月,都是一半糠一半玉米面加地瓜在崔肥的。明子爹从小就喜欢养马,长大以后对于养殖上也向来擅长,现在家里不缺粮食了,每年打的玉米不用再做口粮,家里的张口兽们越发养得好。三百多斤的大猪。十几口子忙活,也是整整忙了一天。来帮忙的人见了明子,免不了都要夸上几句。明子娘再把明子带回来的栗子松子往出一摆,说是自家闺女从省城里带回来的,大家的眼睛里都透着羡慕。也有跟明子娘打听,上学是不是要花很多钱的?明子娘的表情就更骄傲了,紧着跟人家显摆,她家闺女上学不但不花钱,还有国家的补助,一个月好二十多块钱呢,比上班的人工资都多。免不得又再收获一片羡慕的感叹声。转过天儿,高官屯儿家里有学生在上学的,自觉跟明子家关系不错的,就领着自家的娃上门,来找明子辅导,说是让给指点指点开开窍,弄得明子很不好意思。乡里乡亲的,又没法拒绝。只好拿着他们的课本给讲讲题啥的,然后一传十,十传百的,说是老关家的大学生开堂讲课了,周围十里八村熟识的人家,觉得孩子学习还行的,都把孩子送来学。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前一天,明子的“学生”都有二十来个了。天天的早早就背着书包到明子家报道,一人带个小板凳,挤在西屋的地上,等着听明子讲课。这初中高中的,来找明子给辅导辅导还说得过去,可是有些人家,那孩子才小学五六年级,还没上高中呢,也给送过来,是啥意思?还能明子给辅导几天,就能像她一样跳着读?又不是神话故事!“学生”多子,明子就没法儿一道题一道题的讲了,开始讲学习方法,时不时的,给孩子们讲一点儿大学里的趣事,勾起他们对大学的向往,自然学习也就有动力了。再加上有效的学习方法,多多少少还是能有些帮助的。过年了,学习班当然就要解散了。腊月二十二,有孩子在关家学习的家长们非常有默契的都来接孩子放学,并且来给明子送“谢师礼”,这家送一块猪肉,那家送二斤油的,还有送豆包送冻梨冻柿子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这能供着孩子上学的人家,一般过得都不会太差,这点儿东西也远达不到倾家之力的程度,明子娘推拒不过,也就收下了。过了年儿,就是大哥大嫂的婚礼,别的东西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只这刚杀了猪没几天,饺子还没有包好。明子娘说,大哥结婚的时候,招待娘家客要用饺子,猪肉酸菜馅的。简单算一下,如果嫂子家来二十个亲戚送亲,每人按三十个饺子算,还得六百个。再加上大哥这几年结交的有身份的朋友和厂里的领导,怎么也得跟娘家客一个待遇吧。这算下来,就得一两千个饺子了。所以,年前,除了准备过年,家里明子娘带着三姐老姐和明子一直在包饺子,明子爹都上阵擀皮子了。过年的时候,明子家不过放了两挂特别大的鞭炮,大哥还买回来两个烟花,除夕祭祖的时候,全屯子的人都出来看烟花。过完了年,初四,大姐二姐就回来住娘家了,帮着准备大哥的婚礼。姥姥初六也早早的让舅姥爷送回来帮忙。明子娘早早就开始准备特别特别新的一百零一块的纸币,等着大嫂给她带花儿叫妈。西屋也早就收拾好了。小文哥又搬去抱厦跟爷爷挤小炕去了。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婚礼进行了。明子家日子过得好,不怕人吃马嚼,这坐堂客就多。所谓的坐堂客,就是类似于堂姑姑这样最直近的嫁出去的老姑奶奶们,还有就是明子三姨四姨这样的近亲,老姨也来了,提前两天到的,进来就给明子姥姥和明子娘跪下了,娘几个在一处哭了一场,明子娘到底没说出赶她走的话。明子娘好热闹,喜欢人多,人越多越闹,她越是觉得日子过得兴旺。这些天热热闹闹的,一大帮子亲戚在一起准备大哥的婚礼,再加上要娶儿媳妇当老婆婆了,大家都人明子娘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着一点儿都不像常年生病的人。初八晚上,家里又一宿没睡,刚过了十二点,大哥和还着几个表弟就出发去接亲了,大嫂家离得远,得走上三四个小时,出发晚了,回来该错过好时辰了。大哥是借了公社的大解放货车去接的亲,车头上坐着明子大哥大嫂,给她做伴娘的两个妹妹和压轿的一个弟弟。喝喜酒了二十多个人都坐在货车的后斗里,大冬天的,两百多里地,可是够受遭的,那车上铺了很厚的稻草,人身上也盖着不少草片子。这年头可没人舍得把家里的被褥拿出来盖着御寒。一应的规矩跟二姐结婚的时候差不多。明子已经见识过了。只是明子家准备的酒席更丰盛。送亲的娘家人也说了,还从来没见过谁家待客用饺子呢。这年头,过年能舍得吃上一顿白饭饺子的人家都不多。关家这是真舍得,也说明人家日子过得确实不错。大嫂嫁得好。上回去送二姐的时候,是略带些伤感的,因为是送嫁,大姑娘给人送过去了,就换回来一个块离娘肉。跟这一回的娶媳妇,添人进口的心情那是完全不一样。送亲的人回去之后,关家这头儿还正热闹着呢。晚上的闹洞房就更热闹了,大哥算是表兄弟里比较靠前的,下面一溜儿的小叔子,还有小文哥和他的几个把兄弟这样的特别能作的,还有高四嫂那样特别爱闹爱玩儿的嫂子,这闹洞房的花招儿可不是一个接着一个,不是让喝交杯酒,就是让咬苹果,咬完了苹果咬海棠果,咬完了海棠果咬红菇娘,真是难为他们大冬天的,在哪里找到的这些个东西。明子在边儿上看得笑得都上不来气儿,看热闹的屋里屋外围了好几十人,这也就是明子大嫂性子爽利大方,不怕闹,也不生气。要是一般腼腆些的,早就闹急眼了。喜事的喜庆氛围一直持续到过完了十六。明子爹的生日过完了。家里才算是彻底清静下来,没有客人了。大嫂新婚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下厨房了。连明子姐几个给打下手都不用,也不看人家怎么忙道,不大会儿功夫,一大家子的饭就做好了,中间只是为了几次明子娘佐料的位置和家里人的口味。大锅里做着饭的时候,屋里小锅给爷爷做的菜也做好了。大嫂家所在的新立屯是种水稻的,周围水沟水渠很多,平常不缺鱼吃,大嫂的鱼做得味道特别的好。爷爷吃得赞不绝口。闲下来的时候,大嫂就给家里人做衣服。因为明子之前给大家买的礼物不是别的,正是布料。家里这边儿没有卖的,稍稍贵一点儿的料子。拿回来之后,姥姥没敢下手,说是她老了,也不知道现在时兴啥样的新样式,做不好白瞎了那么好的东西。而且年前年后,家里也忙,确实没时间做这些。大嫂手巧,缝纫机啥的都会用,明子娘是知道的,所以,明子拿回来的布料,就给了大嫂了,让她自己看着做用。谁知道大嫂给家里一人做了一条裤子,给爷爷和明子爹还一人做了一件深蓝色的四个兜的上衣。明子看着那衣服成品,觉得跟大学里的老师学长们穿得都差不多。时间已经到了八零年了。过完了年没多久,公社就下了令,分地。高官屯儿的地都分了多少年了。这回总算是地了明路,能光明正大的自家种自家的了。到了这时候,周边的人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高官屯这几年的地产量那么高呢,原来人家早偷偷把地给分了。明子在家里待到了正月二十,才收拾东西回学校。快开学了,她得提前几天回去,这一假期,书本没看几眼,光想着玩儿了,得回去复习复习功课了。别弄得成绩倒数,那可就丢人了。大学生活,很单纯,也很规律,明子除了每天上课下课,做一做小信差,基本没啥别的事情做,一直在考虑各种赚钱大计,却总是苦于没有人手。学生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好像才刚刚开了春换上单衣,夏天就到了,明子还跟着方爱华一起做了一条带背带的蓝色长裙,搭配上碎花的衬衫,头发再用碎花的新手绢绑起来,再配上一双凉鞋加丝袜,正经的做了一把走在时尚前沿的人物。作者有话要说:一更间歇性犯困,又开始了……晚上见第53章 开始挣钱啦暑假回家的时候,明子的一身打扮,都快被当成电影明星了,从老都县城一路被围观回高官屯。明子娘一看明子的裙子就说,“赶紧给我把裤子穿上,见天儿的露个大腿,像啥样子。”呃,明子想说,婶儿啊,那丝袜厚得都箍得慌,哪里露大腿了?那裙子长的都过了小腿了好不好?到底没敢跟娘得瑟,乖乖的换上了的纶裤子,其实反倒比穿着厚丝袜还凉快些。只是没想到,没地上几天,兴隆镇的街面上,就有那爱美的大姑娘小媳妇儿的开始学上裙子了。明子娘也不是不开通的人,一看大爱都穿了,她也就不说什么了,带着明子和大嫂到镇上买布料。回来之后,明子跟大嫂嘀嘀咕咕好几天,她出样子,大嫂动手做,到底是把a字裙给折腾出来了,还是格子布的。样子怎么看怎么比大街上那些好看。大嫂给明子和老姐一人做了一身儿。刚一穿出去,就时不时的有人过来问样子。明子觉得这是个挣钱的路子,就回家里跟大嫂商量,可不可以多做一点,到时候去省城卖。大嫂的老姨,也就是过去的朱乡长现在也在省城工作了,大嫂结婚之前还时常去她家里,对城里的事物接受得快,也觉得可行。晚上大哥回来,明子和大嫂就跟大哥商量,问大哥的意见。大哥是整天削尖了脑袋想着挣点的道儿,经济头脑比谁的都不慢,一听明子和大嫂说做裙子的成本,和可能会卖上的价格,也觉得可以试试。正好,现在也不缺人手了。老姐高中毕业了,啥学校都没考上。明子娘让她复习也不干,说是实在学得够够的了,不想再上学了。当老师也当不了。这跟有没有人脉,够不够资格的没啥关系,而是家里三姐已经是老师了,想让孩子当老师的人家还多着呢,一年公社里就那么一两个名额,老姐再去当老师,那可就是犯众怒的事情了,也确实是操作不了。原本打算着,下半年就让老姐去砖厂干活了。现在明子跟大哥大嫂有了新计划,正好,可以让老姐试试。她动手不行,做衣服啥的不做,动动嘴,卖个东西,总还是可以的。大哥转过天儿就去了省城,到批发市场,进了能做至少二十条裙子的布料。这时候,虽然布票粮票啥的也还在用,实际上不过就是个形式了,各种市场已经渐渐兴起,从私下里的交易逐渐走向前台,官方已经不怎么管了。领导也是人,谁还不想物质生活丰富一点。大东北人民向来是胆子大,赶干,稍稍超前一点儿,还真不算啥大事儿。明子娘看着大哥带着大嫂和明子老姐这么折腾,也不管。她现在日子过得可省心了,除了没事儿骂一骂老姐不思进步,骂小文哥一天到晚的瞎混,就是跟姥姥一起,见天儿的盯着大嫂的肚子,等着盼着啥时候她能抱上大孙子。不过,明子娘很快也没功夫在家待着了,二姐生了个男孩儿,她又得去伺候月子了。因为这个外甥是生在伏里,出生的那天正好又在下雨,明子娘给除了小名儿就叫伏雨。伏雨出生五天的时候,大家都去三门李家屯给二姐下奶,大嫂攒了半年的两百鸡蛋都拿上了,大哥又是挂面,搬了一箱子。大姐也是攒的鸡蛋,大姐夫还特意去了趟县里,买了五斤红糖跟鸡蛋一块儿给送来。三姐是有工资的人,跟明子一样,属于日子比较宽裕的,给二姐买了两包奶粉,两盒麦乳精。小文哥是一放假就没影儿的人,不知道从哪里淘换了两只老母鸡给二姐送来了,让明子娘给二姐炖鸡汤下奶。明子是放假的时候,从省城里给孩子买了一个不倒翁的玩具。老姐这个时候就郁闷了,家里几个兄弟姐妹都准备东西了,就她,一直上学了,手里也没几个零花钱,还不如小文哥路子多,能弄来东西。最后把仅有的零花钱都拿出来,只买了两瓶罐头给二姐送去。然后她就发狠,等大嫂把那些裙子做出来,她一定得好好干,把那裙子的销咱打开,再不挣钱,她都要成家里的困难户了。大嫂的手脚麻利,加上又是夏天,农活儿不忙了,大哥把大姐英子也接回家来帮忙,二十条裙子,两个一周就忙活出来了。边角料拼一拼,又拼出来两条,大嫂原来是打算把接出来的两条给自家两个妹妹捎回去的。明子没同意,拿了两条好的给大嫂的妹妹邮回去。她觉得那拼出来的反而看上去还更立体好看一些。不过这时候人们的审美眼光可能跟她不同,能不能接受还不一样。明子自己穿上一个打广告。背上十几条裙子,跟大嫂和老姐一块儿进省城。这进了省城,明子也算是半个地主了,也没好意思去打扰大嫂的老姨,而是把大嫂和老姐带回了宿舍,宿舍里的同学走了一半,除了方爱华人有点儿矫情,放假就把行李都带回家了,别的床都没那么些事儿,同学之间互相住着谁也不会有啥想法。大学生,向来是走在时尚前沿的人群,明子她们带来的裙子又是明子根据后世的经验改良的,当然更受欢迎,十五块钱一条的裙子,都没用上两天,十几条就卖完了。那条拼接的,卖了二十块,明子身上穿的,都让一个学姐给扒下去了,也不嫌弃是明子穿过的,十五块钱给买走了。这女人爱美起来,真是不计成本啊。十五块钱,明子家年初买了两只小猪才花了不到三十块钱。大哥买布料加上来回路费一种也没花上五十块钱。去掉三个人这几天的路费和饭钱,这一下子,就挣两百多块钱。绝对的暴利了。三天之后,三个人就返家了,同时把挣来的钱都买成了布料。回到家里,大嫂和大姐就开始没黑没白的忙活,家里内部已经知道了这裙子的利润有多大,姥姥年纪大了,不能帮忙做裙子了,就把大嫂的锅铲子接了过来,让大嫂能有更多时间做衣服。又做出来三四十件的时候,老姐就住在明子宿舍了,明子和大哥负责来回运货,大哥上班,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明子在忙活。省大学卖得差不多了,明子又带着老姐去师范大学。师范大学的女生更多,也更爱打扮,裙子的销路也更好。到后来,连小文哥都不出去浪了,回家跟着明子一起运货。三姐动作慢,帮不了别的,就给大姐和大嫂打下手儿。一个暑假下来,几个人折腾着挣了三千块钱。大哥大嫂都不是跟家里人计较的性格。几个人平分的利润,小文哥是后半程参与的,三姐就跟着打了打下手儿,他俩没好意思跟着一样分钱,两人算做一份,也分到了五百块钱。二姐出了月子,知道自己错过了这么大的一次挣钱的机会,各种懊恼,那也没办法啊,还是得把孩子放在首位的。大伙儿也都安慰她,以后机会有的是,到时候肯定不会落下她。其实要不是因为二姐今年生孩子,明子娘要伺候月子,加上大嫂刚嫁过来,家务还得熟悉一段时间,原本家里今年要盖房子的,那就得忙活儿好一阵子,大家都没时间做别的了。大姐这一夏天算是收获颇丰,加上结婚这些年的积蓄,已经跟大哥说了,明年开春就拉砖盖房子,终于不用再跟一大家子十几口人挤在一起了。暑假的时候,明子还惦记着,不知道顾向北有没有参加高考,考得怎么样。一直也没有他的消息。问过小文哥,小文哥只知道他要参加考试,至于最终考没考,考得怎么样,他也不知道。夏天很快就要过去,裙子只能卖一个夏天,明子把糖水的计划说了,家里也觉得可行,正好老姐没啥事儿,就打算冬天的时候做一下试试。可是离冬天还好几个月呢,这之前也得找点儿事干呀。明子除了吃的,也想不起来别的。就是裙子这个,要不是大嫂要做,她都不带想起来可以做裙子卖的。哎,吃货的世界呀,根本容不下别的东西。八月下旬,明子已经开始准备要回学校上课了。大哥一天晚上,突然领回来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儿。男孩儿叫纪承。是砖厂之前机修的大师傅纪师傅的独生儿子。纪师傅去年急病死了,纪承的妈就带着纪承改了嫁。继父对他不好,非打即骂,纪承终于受不了了,就从家里跑了出来,因为常跟着纪师傅到砖厂玩儿,他就跑到了砖厂,躲在砖厂盖砖架子的草片垛里。被护架的工人发现了,大哥看他可怜,就把他领回家来了。纪承也知道士安大哥跟纪师傅的关系不错,才跟着大哥回来的。明子娘一看纪承身上那补丁罗着补丁的衣服,还有脸上手上脚脖子上那些冻疮痕迹,又心疼得什么似的,啥都没说,让大哥给纪承的娘捎个信儿,报个平安,别让他娘惦记着,就把纪承留下了。好在是夏天,好安置,明子家好久都没用过的木板床又出动了,靠着墙边儿收拾出来一块能放下床的地方,把床一搭,纪承就算在明子家住下了。第54章 小文哥是捡来的吧留下纪承之后,明子又翻出来小文哥的旧衣服给换上了,也不用改,小文哥个子一直没长起来,身高一直维持在一米七刚出头儿的样子。纪承的身高比小文哥还能高上半个头的样子,小文哥的衣服裤子他穿着还有点短,反正是大夏天的,也不怕冷,短就短点儿吧。有穿的就行。大嫂看纪承脚上的鞋都破得前露脚指后露脚跟的,又赶了两个半夜,给做了双新鞋。纪承感动得什么似的,直给明子娘磕头,明子娘哪受得了这个,死命拦着不让跪。明子觉得,纪承这个孩子有些阴郁,平时没什么话,只是闷着头找活儿干。明子娘心疼他瘦得可怜,把自己每天喝鸡蛋水的鸡蛋匀出来每天给他煮个鸡蛋吃。他也不会说谢,平常如果不是必须,连叫人都很少叫。时不时的,还会发发呆,有时候看人的眼睛里有种狼一样的狠厉。纪承管士安大哥叫叔,管明子娘叫奶,管明子爹叫爷,管明子爷爷叫太爷。依这个辈份的话,他该叫明子姑姑的。“纪承,你几岁啦?”某天午后,纪承坐在园子里的老杨树的树阴里削刚从已经废弃的引松坝边上砍回来的柳条儿,明子爹年年用柳条编筐的,明子过去坐到纪承的边儿上,帮着他整理柳条儿,一边儿跟他闲聊。“十五。”纪承头都没抬,回了两个字。“哎呀,比我小啊。”明子乐了。“叫声姑姑听听。”“……”纪承连理都不带理她的。“喂,纪承,你睡着啦?”明子拿手在纪承眼前晃,挡了下纪承的视线,那刀差点儿没把他手划着。“……”还是不出声。“好吧,你赢了。”明子看纪承一点儿要跟她说话的意思都没有,自讨了个没趣,摸了摸鼻子,起身回屋,该干啥干啥吧。那之后,一直到明子大学开学回学校上课,再有跟纪承说过一句话。刚开学,报完道,还没开始上课呢,明子就见到了顾向北。跟现在绝大部分大学生一样,一身儿绿军装,在宿舍楼下等着明子,手里还是拎着水果。“顾向北?你咋来了?”呃……为啥明子每一次见到顾向北,都只会说这一句呢?“我考上大学啦!今天刚办完入学手续。”顾向北冲着明子笑出了一个大大的笑脸,明子还从来没见他这么高兴过。这人长得好,就是吃香,都笑成这样儿了,居然还是挺好看,一点儿也不呆。“啊?你真考上啦?哪个学校啊?”刚问完,明子就反应过来了,他这刚办完手续就能跑过来看她,还能是哪啊,肯定是他们大学隔壁的省国防大学呗,“啊,我知道了,国防大学啊。厉害。”国防大学可不好考,是国内仅有的几所军校之一,很牛的。“嗯。多亏了你的复习资料。”顾向北把水果递给明子。“那你暑假的时候咋没告诉家里一声你考上大学了呢?”这人和人是不一样,明子特意整理的复习资料,给老姐也是准备了一份的,老姐压根没用上。到了顾向北这里,却是一年顶三年。“八月中才收到通知书。已经给家里写了信了。”还是在傻笑中。“嗯,那以后咱们离得就近啦。哎哟,我大二,你大一,你是我学弟啦。”明子一想,自己成学姐了,挺高兴。“……”顾向北的笑容在慢慢减少中……开学半个月之后,明子终于想出来,可以做什么了,卖卷饼啊。这还是学校门口突然出现的那个卖茶叶蛋的大娘给她的灵感呢。一边儿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想起来卖茶叶蛋呢,一边儿想起前世医院啊,学校啊车站啊这些人多的时方,几乎每一个卖茶叶蛋的边上都得都一两个卖卷饼的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