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作者:紫羿叶子      更新:2023-06-21 14:28      字数:5380
  但是呢,明子家有个爱吃鱼的爷爷。能花一百多块钱买自行车,还能给老爷子买不起点儿鱼吃?所以呢,明子家对冻鱼的需求,一样是多多亦善的。有需求,那就得接着再去买。可惜了,第二趟就没有第一趟那么顺利了,半路上,车被当地政府的人抓到了,明子爹说,他们在外面冻了两天两夜,都没把那鱼要回来,到底让人家没收了。只好认赔。不过这个风险是早就给屯里的人说明白过的,大家也都理解。之后再返回去重新买。这一趟走了五天才回来。然后又去,一直到腊月二十,跑了四趟。明子家买了十块钱的鱼,一百多斤呢。在之前冷猪肉的冰窖边儿又砌了一个冻鱼的窖。这些鱼,够爷爷吃一个冬天了。家里的二十鸡都养得够大了,留了六只做年鸡。剩下的都是要卖掉的。明子爹一直在拉鱼,没时间去城里卖鸡了,本来要等着他忙完了,再去的,用自行车驮着,也方便。可是爷爷舍不得多喂几天的那些粮食。就用扁担挑着,走着进城去卖鸡了。爷爷回来的时候,给七个孩子,每个人买了一顶帽子。给明子爹买了双厚袜子,给明子娘买了厚围巾。几个孩子,一个个的,稀罕得不行不行的,都舍不得戴。就小文哥,心大,第二天就巅巅儿的戴着新帽子出去玩儿了。顺便显摆,让他的那些小伙伴们羡慕一下。除了帽子,爷爷还给三个上学的孩子买的本子铅笔和橡皮。铅笔二分钱一根,橡皮一分钱一块,本子是舍不得买现成的,而是买的五分钱一大张的一面光一面麻的大黄纸,回来自己剪好了用线订上,就是本子了。而且,反正面都得用完了,才能换新的。还剩下几块钱,都交给明子娘了,娘没收,让爷爷自己留着用。爷爷留了两块钱,到底把剩下的交给明子娘收起来了。老爷子说了,他不缺吃不缺穿的,留那么些钱也没用。其实就这两块钱,爷爷也花不到自己身上,不是给孙子孙女们买小零嘴了,就是偷偷补贴士安哥了。一整个腊月,年货都在零零碎碎的往家里买。这时候,冬天能吃到的水果,就两样儿,冻梨和冻柿子。供销社里都买得到,大姐和二姐当遛达了就去买回来了,一样也不过就是买上个十斤,一人能分上两个,尝尝味道就不错了。还有队里分的葵花籽,加上种在自家园子四周打出来的,炒上一锅熟瓜子,就是孩子们过年期间最好的零嘴了。跟着瓜子一起炒的,还有苞米粒儿,炒熟了之后就是孩子们的爆米花了。明子嗑瓜子还行,苞米花她是真咬不动,吃上三五个,嘴都累得不行了。今年是明子的幸运年,大难不死,娘心疼她,特意买了三尺布,给她做了一条新裤子。哥哥姐姐们谁也没觉得娘不公平,连小文哥都没有任何意见。说句实在话,明子觉得,小文哥在同龄的孩子里称王称霸的,可是在家里,都是他哥哥姐姐,都让着他,让他一点儿成就感都没有。就在明子身上,他还能找到点儿当大哥的感觉,只有明子是需要他“罩”着的。所以,他可有哥哥的样儿了呢!第12章 求人不如求己年前,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明子心里挺难受的。二姐毕业半年了,爹娘不想让她就待在家里干农活了。毕竟这时候的初中毕业,也算是高学历了。到村里小学当个代课老师,还是绰绰有余的。年龄合适,学历也够,八辈儿贫农的家庭成分也没毛病,处处都合格。关老爹先找了高队长,孩子们的二姨父,二姨父没说的,也觉得行。跟着关老爹一起到乡里去找主管教育的副乡长也问过了,乡里也没意见,村小学的老师本就不足,有合格的,当然可以用。只要村里给开个介绍信,就可以到乡里办手续了。高官屯属于前山村,村里的大队长,还是明子娘的本家远房堂哥,都是乡里乡亲的,又只差大队的介绍信这最后一道手续了,都以为,不过是走个过场的事情。谁能想到,就这个看上去最不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出了问题呢。那天关老爹中午就从家里出发,背着一块猪肉和半口袋鱼,赶去十里外的前山屯也是前山大队所在地找木队长开介绍信,看天色,怕是晚上要下雪,想着早去早回,赶在晚饭前回来。谁知,这一去,就是一小天儿。家里等的急得不行,再加上天刚黑下来,天上就开始下雪。也不知道是不是路上出了什么事儿。爷爷就想出门去迎,明子娘说什么也没让去,六十岁的人了。大雪的天儿,摔到拌到的,可怎么好。大姐和二姐也要去迎,特别是二姐,知道是为了她的事儿,特别担心老爹出事儿,娘也没让去,大晚上的,姑娘家出门不安全。全家就这么等着,开始都在炕上坐着等,舍不得点油灯,乌漆麻黑的,只能看外面的雪景了。后来,明子娘赶着孩子们铺被睡觉,倒是都躺下了,估计也用老姐和小哥真睡着了。大哥今天也没回生产队大炕去住,又回抱厦里去跟小哥挤一个被窝了。一直等到后半夜,老爹才顶着满身的大雪进屋。衣服都湿透了,裤腿儿里全是雪。这是在雪地里待了多长时间啊……进了屋,老爹把东西往地下一放,在炕沿边儿一座,就闷头儿不说话,还叹气。“叔,没事儿,我上班。大姐明后年就结婚了,我婶儿身体不好,正好我在家能帮着干点儿活。上班把个死身子,也挣不了几个钱,有啥意思。”二姐多机灵个人儿啊,一看老爹这状态,就知道是事儿没办成。“行了,没成就没成吧。赶紧把湿衣服脱下来晾上,要不明天穿湿衣服更冷。干啥都是命,不是强求的事儿,咱们尽到心就行了,闺女不能怨咱们。”明子娘最是心思重的人,看老爹这样,并没怨怪他事情没办成,反而出声安慰。“那王八犊子也太不是东西了,我从中午就在他们家门外站着,一直站到晚上九点,都没让我进屋儿。他们家那些倒霉孩子出出进进的,跟没看着我这个人似的。那老东西,一天连茅房都没去,一直躲在屋里不出来。咋没憋死他。”老爹这是真的气狠了,向来老实的人,一天也说不上这些话,这都开始骂人了。“不在大家伙都背后骂他木王八,可真够缺德的。也不说问问啥事儿,能办就办,不能办就不办呗?谁还拿刀逼他了咋地?连屋都不让进,这大冷的天,心也太黑了。”大姐也一直没睡,听着就不愤儿。“还不是早年跟你二舅家那点儿事儿。都万古实年的事儿了。还记一辈子?”明子娘心里明镜儿似的,那木队长为啥对明子爹拒之千里。她说的二舅,是她的堂弟,向来跟她关系最好。十多年前,二舅,那时候还在吃大锅饭呢,几个屯子组成一个大生产队,二舅跟他争过生产队队长的位子,二舅赢了。后来大生产队解散成几个小生产队了,前山大队跟木王堡大队也分开了,他这才当上了队长。“婶儿,你也别生气了,再气病了,不值当。大过年的。咋地还不过日子了。你放心,我以后保证过得不比当教师差。”二姐怕娘再气着,安慰完老爹,又安慰娘。也是,这事儿上,也就得她说,大姐跟着骂一骂木王八可以,说二姐当不上老师不算事儿?好像也不对。只能她自己说了。“行了,都赶紧睡觉吧。明天还有活儿呢!”爷爷的声音从抱厦里传出来。果然,谁都没睡呢……第二天,爹早早的起来又去拉鱼了。自家的事儿没办成,公家的活儿可不能耽误了。这就样,二姐当老师的事儿,就算是黄了。家里好几天,都是低气压,全家的心情都挺低落的。既心情爹受得那个罪,又觉得憋气。明子只恨自己年纪小,好想快一点儿长大。家里大大小小的,都这么疼她宠她,她也想为这个家做点儿什么。明子暗暗在心里下决心,将来,怎么也得帮着二姐,过上好日子。非得要争上这口气不可。总有一天,要让木王八来给爹认错。明子娘是个迷信的人,她深信,大过年的,一定得乐乐呵呵,高高兴兴的,不然,明年一整年的运气都会不好。所以,之后的几天,一直在调动大家的情绪,买年货都比往年大方了。“英子,你去趟公销社,拿上票儿。去买二斤盐回来。再买了两斤糖,给你爷爷拌豆包吃。再买上一斤糖块儿,还有面起子(小苏打)、颜料啥的,一样儿买一包儿,做供碗用。”娘给大姐拿各种票,还有钱,让英子大姐去买东西。“婶儿,我也想去供销社溜达。大姐,你带着我呗?”明子来了大半年了,还没去过供销社呢,之前姐姐们去的时候,她都不知道。这回正好赶上了,就想去见见世面。“怪冷的,你跟着去干啥去。十来里地呢,你也走不动,我拿着东西,再背你,不得把东西都‘卖’了啊!”大姐说的卖是东北的土话,就是把东西撒了,丢了一类的,总是就是损失了。“姐,你就带我去呗?我能走动,不用你背。”明子跟大姐做保证,转头儿又拽娘的胳膊,“婶儿,你让我去呗!”只要娘同意,大姐就不能说什么了。“行了,去,去,去。士云哪,你也跟着去吧。你俩带着明子。别让她冻着。”明子娘一向宠孩子,明子一磨,她就同意了。还让二姐跟着照应着。“明子,来,婶再给你二分钱,拿着买吃的。”娘又打开她包着钱的手绢,拿了二分钱出来。……好“大”一笔哦!第13章 出门见见世面明子头一回“出远门”,外面儿天又冷,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新帽子也带上了,娘还把爷爷刚给她买的围巾也给她围上了,头上包得只剩一双眼睛露在外面了。还把老姐的手捂子(棉手套)也给她套上。棉被腿也给绑上了,怕露风。全副武装完毕,才让出发。这捂的,走道儿都费劲了。明子看看自己,再看看到底没舍得戴新帽子只带了个旧头巾的大姐二姐,这对比。外面是真冷啊。而且一出门,明子就发现,她自己还真的走不去供销社。下过一场大雪之后,路上都是雪,都能没过成膝盖了,那厚度,直接过了明子腰了都。年跟前儿了,大队的会开得多,二姨父差不点儿天天去开会,白天开完大队会,晚上回来就给屯子里开小会。而且快过年了,去供销社的人也多。不过高官屯的人去,周围的屯也都有人去,再怎么穷,年还是要过的,怎么紧巴,过年也得买点儿必需品。所以,大雪之后,路上有人顺手就铲出来一条小道儿。只是那小道儿太窄了,明子看着,都没有二十厘米宽,跟走钢丝似的。呃,这个比喻有点儿夸张了。大人还是能走稳的,可是对于她现在这种小豆丁的身体不行啊。走路才走稳当几天啊。又被包成了粽子,走起来一步一倒。大姐二姐看不下去了。大姐还是把她背上了。“姐,我背吧。”二姐主动申请。“不用。还是我背吧。你背不动!”明子:“……”她有这么胖吗?十里路,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哇,供销社只的很大呀。足足有五间房!而且什么东西都有。从米面油到盐糖茶,布料,生产工具,日常能用到的几乎全部都有啊。快过年了,连鞭炮也有。还有春联,灶王爷,家谱都有。冻梨冻柿子也卖。火柴也能找到。还有十几个带着盖子的大缸,能闻到酱油、醋还有酒的味道飘出来,明子还看到有人从那些缸里打油。供社里人不少,正买东西的,也有十几个人。一个大队,几千口人呢,过年,正是最忙的时候。售货员有十来个。都是十七八岁到四十岁上下的女人。态度不算好,也算不上坏。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可能拉着大长脸。有相熟的亲戚,也能聊上几句。明子感慨的并不是供销社真正有多大的地方,多少商品,好歹她也是看惯了后世的大商场的未来人类,她感慨的是,完全没有想到,在她的印象里穷得裤子都要穿不起的这个年代的百货商店,居然有这么多东西!零零碎碎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商店里,她除了新奇,不习惯,视觉的冲击也还是蛮大的。有个圆脸的售货员,看到明子姐仨进来了,就扬起个大大的笑脸。“英子,你来啦!买啥?我给你拿。”她叫铃子,是大姐的同学,这么多年一直有联系,明子在家子见过她,所以认得。“铃子姐过年好。”明子给铃子拜年,附赠超级大笑脸一枚。“哎呀,明子这小嘴儿,真甜。来,姐给块糖。”铃子从兜里拿出一块儿糖放到明子手里。这时候的人可没有几十年后的人那么多“心眼儿”,铃子不是看糖果柜台的,这肯定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买的。明子就看大姐,这人情可是大姐的。“拿着吧。铃子不是别人儿。”大姐笑着冲明子说。这就是认可铃子闺蜜的身份了。“就是。跟我客气啥呀。赶紧的吧,今儿也没时间劳嗑儿了,忙。”铃子也不客气,这么多人来买东西,她在一边儿聊天的话确实也不好看。大姐二姐按着娘的吩咐一样样的选,其实也没啥选的,都是统一标准,每种东西都是一种标准的,根本不用挑,只说要啥就行了。零零碎碎的买了十来样儿东西,二姐一样一样的察看了好几遍,才装到筐里。明子出来之前,还觉得二姐拿着的长方型柳条购物筐超级时尚呢,后世,某位大艺术家拿这么个筐出街,可都是要上热搜的。等到看了一路上遇到的,再加上在供销社里遇到的人,才发现,原来大家都用筐装东西的啊!她又没见识了……还有她的两分钱,看了一圈儿,能买一两饽饽,或是一块桃酥。糖块儿人家成斤卖,两块钱一斤,一两起卖,她也买不起。最后还是决定什么都不买了。“明子,婶儿不是给你钱了吗?你想买点儿啥?”二姐看明子一直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到处看,对什么都好奇,忍不住逗身怀“巨款”的她。“我想给全家人都买新衣服穿!可是钱不够啊……”明子特意叹了口气。她这种行为,纯粹是属于克意装乖拉好感了。明明她刚刚在卖吃的柜台停留时间最长。“你咋知道钱不够的?”二姐好奇了,一个四岁不到的孩子,是咋知道钱多钱少的概念的呢?“那还用说?做衣服肯定要老多钱了,要不婶儿早给做了。”明子给了二姐一个鄙视的眼神儿,外带一个小白眼儿。“……”被鄙视了的二姐默。回去的时候,明子还是一路被大姐背着的,二姐拿着东西。到家的时候,都下午了。一来一回,花了五六个小时。得亏东西都不是急用的,要不然,急也急死人了。哎,女人啊!到什么时候都是爱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