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作者:若然晴空      更新:2023-06-21 05:58      字数:8579
  闻墨在镇国公府待的时间很久了,听了她的话,立刻就笑了,给她解释了一下什么是客院,末了,又道:“府里四五个客院呢,听说原先这个院子就是周相爷在我们老相爷门下做学生的时候住的地方,这棵银杏树是前朝的东西,上头被国公爷和周相爷刻过字。”陈若弱一听,连忙靠近了树干去看,可转了一圈也没发现哪里有被刻字的痕迹,闻墨噗哧一声笑了出来,说道:“夫人怎么想的呀,周相爷相国都做了那么多年了,还是学子那会儿刻的字,早就该长上啦!”陈若弱鼓着嘴巴,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脑子总是木木的,她听说怀孕的妇人因为把大部分的养料都用来供养胎儿的缘故,自己就会不够用了,她觉得这个应该是有道理的,所以……莫非还得多吃一些?想到刚才的一顿美味佳肴,即便这会儿肚子还隐隐胀得慌,陈若弱还是不争气地咽了咽口水,对那个捡来的老头的好奇就更大了一点,她师父在宫里做了那么多年的御厨,做出来的菜有才和这个老爷子的味道差不多,要真是普普通通的民间厨子,那起码得是一方名厨,厨子这样只要手艺足够,那就一招鲜吃遍天的行当,又怎么会落魄到这步田地?陈若弱在院子里走了走,原本想去房间里看看,却见上头挂着锁,闻墨还要去找外院的管事拿钥匙,被她拉住了,“我就是想看看,进不去就别折腾了吧,哪有那么费事的。”为了表示自己不想看了,陈若弱转身就走,她这会儿肚子也不那么胀了,简直感觉自己健步如飞,可到底想着自己有了身孕,步子跨得大,但都是小心翼翼的,客院一个月才打扫一回,地上满是银杏树掉落的叶子,陈若弱注意着脚下,生怕绊个跟头,却冷不防出圆拱门的时候,一头撞到正要进来的人身上。她下意识地躲避,不料一个重心不稳就向后倒去,来人似乎也被她吓了一跳,但还是很快伸手,一把把她拽了回来,由于惯性,陈若弱整个人扎扎实实地扑到了来人的怀里。闻墨上赶上来,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见到来人的灰布衣裳和那足足高了陈若弱一个头的身形,顿时白了脸,厉声喝道:“放肆!”陈若弱都被吓了一跳,来人反应得比陈若弱要快得多,连忙后退了好几步,头低下来,作揖请罪。第七十六章 年少陈若弱拍了拍胸口,闻墨这时也赶了上来,连忙查看了一下她的情况,见她脸色还好,不像是受到惊吓的样子,这才松了一口气,随即转过头来,用凶巴巴的眼神看向来人。来人的头微微的低着,显得有些不安,陈若弱一眼就认出了他,正是她离京之前见过的那个卖画的青年,他卖给她的画现在还好好地放着,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竟然会在镇国公府见到他。府里前院后院的人,闻墨都认识,这个年轻人却是生脸,身后没跟着一个人,居然还在府里到处走,于是用盘问的语气说道:“你是谁,谁带进来的?不知道府里不能乱走吗?还冲撞我们夫人,这要是被别人看了去,你让……”张才远低着脑袋一五一十地说了,看着倒是老实,可仍旧忍不住偷偷抬头看了陈若弱一眼,占据了半张脸的红色胎记实在太过显眼,尤其还是那位带他进府的镇国公世子的夫人,顾世子金相玉质,夫人却生得如此丑陋,宛若美玉用粗布包裹,让人想忘记都难。闻墨话里的意思陈若弱一点也没有察觉出来,拉了她一把,说道:“好了好了,我这不是没事吗?还得多亏他呢,不然难道摔了跟头就好啦?”张才远心里暗笑,但面上还是老老实实地点头,“都是误会和巧合,咳,这院子是学生的住处,夫人要是喜欢,还是先让世子给学生换个住处,以后再来就清净了。”陈若弱眨了眨眼睛,没想到闻墨说的闲置的地方是有人住的,闻墨更没想到,顿时有点脸红发臊,半天说不出话来,只能躲到陈若弱身后,低着脑袋拉她衣袖,陈若弱不觉得有什么,脸色稍稍严肃了一点,对张才远说道:“我来前还不知道有主人了,这里以前是周相爷住的地方,那棵银杏的树干上还有周相的刻字,也算是出过金凤凰的窝,世子把你安排在这里,看来对你的期望很大,过些日子就要秋闱了,你记得多看看书,少花点心思在画画上,不要辜负了世子的一番美意。”这下不好意思的人成了张才远,他还提着一大盒的作画用具,是刚刚从城外采风回来的,好在陈若弱也没多说,和善地笑了笑,就带着闻墨离开了。张才远回到院子里,看了看平日里习以为常的银杏树,立刻趁着没人到树底下反反复复看了好几圈,才算是找到了世子夫人说的,周相的刻字,也是有些年头了,看着模模糊糊的,刻得还低,不趴下来看还真找不到,他仔细地辨认了一遍,本以为会是什么名言警句,言志诗词,可却只是小孩赌气涂鸦似的对着两行字。“肇源钝矣,彘似。”(肇源蠢得像猪。)“左刻字者,彘不如。”(左边刻字的那个人,猪都不如。)淮南道的案子是交由太子全权处置,虽然出现了一点偏差,但作为太子任命下淮南道的钦差,顾屿回京该去述职的对象就是太子,这些天太子在朝堂上碰了一鼻子的灰,平日里摔跤游猎骑马为乐的人也失了兴致,整天下了朝后就一个人待着,太子妃都劝不住。顾屿来时,东宫不少人都在,太子在内殿里虎着脸坐着,和很多贵人的金银玉器不同,太子东宫里到处都是结实耐用的青铜器,原先还有木制的桌椅,这些天也都被太子妃做主换了青铜的,一眼看去,简直像回到了几个朝代之前。刚要行礼,太子就摆手道:“免礼,文卿,你是这次破案的功臣,你来说说吧,在淮南道的所见所闻。”顾屿却没顺着太子的意,只是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抓捕徐景年和周余一行人的经过,对于这些犯官的罪行也都是轻飘飘带过,然而就是这样,太子还是听得怒发冲冠,顾屿看着上首太子的脸色,渐渐地止了话头。太子有些不满地说道:“怎么不说了,这些畜生还有什么可替他们遮掩的?让他们都听听看,到底是不是我做得不对。”“殿下,重安不是这个意思,殿下的做法没有错,但是……”站在边上的黄轻看了顾屿一眼,拧着眉头对太子解释道:“圣上的心思还要琢磨,这次淮南道的案子牵扯不小,我们是怕殿下做了别人的棋子,到时候被人利用事小,失了圣心是大!”太子重重地拍了一下面前的青铜长桌,发出一声不小的闷响,少年才高多傲气,黄轻眼皮都没动一下,他也有些生气了,这些日子不管他怎么劝,太子就像是吃了秤砣一样,铁了心非要和淮南道的案子杠上,要不是做了皇亲,太子对姐姐也着实不错,黄氏全族荣辱都系在太子的身上,他何必日日对牛弹琴。牛不肯听他的话,难道他还要按着牛的头吃草不成?而且越犟的牛劲越大,他就是想按也按不动。东宫里气氛一时凝滞,顾屿微微地抬头,眉眼略低,做出恭敬的样子来,不带什么感情地说道:“文卿未曾想替周余等人遮掩,这些犯官罪行罄竹难书,个个该死,文卿知道这个道理,殿下也知道。”这些日子难得有人给了他一个肯定的支持态度,太子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但仍旧带着余怒说道:“你知道,我也知道,可父皇和这帮人竟然谁都当不知道,君为舟,民为水,一旦民心松散,水可覆舟,处置这些犯官和犯人,给百姓一个交代,江山可稳,民心可稳,正义昭彰,明明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弄得这么复杂,从来没人给我一个道理,只让我不要失了父皇的心。”顾屿听得出太子的委屈,心里微微地叹了一口气,他抬头看了一眼立在太子身边的人,几乎都是黄轻周仁一辈的年轻人,谁都不傻,谁都是聪明人,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容不下蠢人,只有蠢人是棋子的时候例外,可偏偏这个蠢人就坐在储君正位上,是他们要效忠的主公。只是,既然把太子当做主公,又知道他可能不是那么聪明,就该好好地给他解释清楚利弊,拨开他眼前的迷雾,一次这样,两次这样,以后他就会慢慢地学着沉稳,懂得去听取别人的意见,渐渐学会权衡得失,这些聪明的年轻人知道他蠢笨,也习惯了教他如何去做,却把他当做聪明的主公隔了一层,不解释太多,怕招忌讳。前世他不能教,是因为那时的太子已经被逼得谨小慎微,每日生活在忌惮和怀疑之中,真正到了教他只能如何去做,不能解释太多的地步。黄轻听了太子的话,清俊的脸上浮现出一点潮红的怒意,只是他刚要开口嘲讽,就听顾屿平稳的声音响起:“文卿昨夜归京时,在路上遭遇了刺客,为杀周余而来,殿下以为,周余当杀?”“肯定是受了这贼子冤屈的可怜人想来报仇,要是父皇这次不杀这个周余,我就……”太子的话没说完,顾屿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说道:“刺客是为灭口,杀伤随行护卫多人,未能得逞。”太子一愣,没有追究顾屿打断他的话,追问道:“周余的后头还有人?他是道御史,难道是和朝廷重臣有首尾?”黄轻也愣了,没想到劝了这么些时日,太子居然是不知道周余身后有人的,顾屿抬头看了一眼太子的神色,心中有了数,于是简单地点了点头,说道:“文卿审问周余时,大概摸清了底细,掌控淮南道的朝廷势力以定国公为主,成国公,西宁侯次之,牵扯进去的勋贵重臣达六家之多,其中西宁侯长子是江南道御史,成国公早年在西北军中经营颇多,定国公……殿下该知道。”定国公是比宁国公黄家更板上钉钉的皇亲国戚,太后就是定国公府出身,李贵妃虽然不受宠爱,也没有孩子,但这么多年在宫里的地位稳如泰山。从来没人对太子如此详细地解释朝中重臣勋爵的身家来路,这么多年他也仅仅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顾屿一开始说出这几个勋贵头衔的时候,他也只是拧了一下眉头,没觉得这些人有多不可杀。顾屿看着太子,太子愣神半天,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那,那也可以先把宋微调回来,军中这么多年换过三任主帅,成国公的势力再多也……”他话说到后面,就有些说不下去了,顾屿静静地说道:“这些都要时间,就算圣上下定了决心,也不可能立刻就去实施,何况现在,圣上的决心还没定,假如殿下信文卿,文卿只能说,殿下要是真想彻底办了淮南道的案子,那有两条路可走。”第七十七章 父女黄轻立在一边,目光中带着些惊异,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安静的太子,以他对太子的了解,他是真的在认真地倾听并且努力思考着,这个顾文卿究竟有什么能力,竟然能让太子听话?顾屿没有卖关子的意思,见太子并未发怒,心里大致有了数,就接着之前的话说道:“其一为缓兵之计,只诛周余并犯官,不牵扯其他,殿下只要旗帜鲜明不深入,那不仅圣上会痛快同意处置淮南道案,连带着定国公之流也会暗地里相帮,又可震殿下声威,待时机成熟,再行他事。”这第一个法子其实和顾屿在淮南道用的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周余势薄,他缓了一个月的兵,而太子想要铲除的勋贵势大,没个三五年绝不可能等到合适的时机,甚至可能要到他登基。太子一听就坚决摇头,他本来确实只想处置周余,可听说周余身后有人,这么多年民脂民膏刮下来都填了那帮尸位素餐的老贼肚子,他就一阵憋屈,恨不能现在就提一把刀挨个上门把他们都砍了,别说暂缓,就是现在忍着没说话,都是看顾屿言辞实在诚恳的份上。顾屿显然也是了解太子了,抛砖过后,便是引玉,他抬头看了黄轻一眼,微微地笑了,“其二,宁国公的意思是……”“绝不可能!”太子断然说道,这些天黄家的人都在劝他忍下此事,连办周余都不要牵涉,还没有顾屿提的第一个建议让他满意,他怎么可能会同意。顾屿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有些严肃地对太子说道:“殿下大约没有理解宁国公的意思,这次淮南道案,还多亏黄胜将军支持,若非如此,破案怕还要很久,宁国公素来恶贪好廉,非怕事之人,他让殿下不要轻举妄动,是为缓兵,殿下这边缓兵,背地里就可用兵,如殿下所言,折西宁侯人脉,弱成国公声威,断定国公势力,可殿下一连数日张扬,已坏了宁国公之局,所以我想今日,重安兄来,是为同殿下商议下一步棋。”太子愣了愣,用怀疑的眼神看向黄轻,黄轻素来急智,顾屿给他搭了桥,虽然是座危桥,但对上太子的眼睛,再危险的桥也得接,他垂了垂眸子,道了声是。要是换了旁人,这会儿就算气消了,也得为了面子再撒点火,可太子从来都是不在乎这些的,他拍了拍后脑勺笑了,拉起黄轻的手,说道:“是我这些日子太急躁了,一直听不进你跟你姐姐的话,是我误会了,重安你千万别生我的气,大局为先,还是快告诉我该怎么做吧。”黄轻被太子握着手,面皮都有些僵硬了,看顾屿一眼,顾屿回他一个温润如玉的笑容,好似山水画里走出来的翩翩君子,明知道是个坑,可他还是得往下跳。“家父……言殿下已经打草惊蛇,又不肯撤,如今之计,唯有将计就计,让殿下把事情闹得朝野轰动,圣上必定会在殿下和勋贵之间犹豫,趁此机会,让殿下在明面上做靶,背地里由我宁国公府成事,值淮南暴乱之际,把风吹到江南,乱中制胜。”黄轻看上去是一副处变不惊的样子,其实心里是很小心翼翼的,这确实是他和父亲在背地里商议好的应对方式,也准备举全族之力替太子打胜这一仗,可太子性如烈火,这计策说白了就是让太子做讨把戏的猴,提线的木偶,那些风雨是非都由黄家来抗,事先事后都没必要告诉他,也是太子脑子不灵光,换了个主公,这计策他都不敢提。太子的脸色沉了沉,黄轻眼角余光瞥见,心里更沉了几分,谁成想一阵难言的沉默过后,太子开口道:“有把握吗?”黄轻说道:“取决于圣上的心思,但即便圣上有顾虑不想对勋贵下手,只要殿下能给我们一年时间,一年,稳操胜券。”太子还拉着黄轻的手,面庞上微露沉思之色,顾屿敏锐地察觉自己站错了地方,不着痕迹地看了黄轻一眼,见他果然用余光在看他,不由得失笑,却没有顺着黄轻的语势退出这场交谈的意思,他微微地躬身行礼道:“此事非小,然于苍生更大,殿下宅心仁厚,天命当之,顾氏全族,愿为殿下马前卒。”“好,好!”太子一边拉着黄轻的手,一边重重地拍了拍顾屿的肩膀,面上是难以掩盖的激动和喜悦之色,这么多天来的阴霾全部一扫而空。人一高兴,力气就不怎么容易控制,黄轻的手已经被握得紫红,清俊面庞隐隐带上了铁青之色,顾屿的胳膊还伤着,就这么挨了太子两下,脸色竟然没怎么变化。从宫殿里出来,黄轻拦住了顾屿的去路,顾屿比他要高出半个头,黄轻离得近了,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连忙假装很自然地拉开了一点距离,这才咬着牙对顾屿说道:“方才还真是要多谢顾兄了啊。”黄轻是个比顾峻大不了两岁的少年,眉眼透着灵气,顾峻长得其实也挺好,奈何是个聪明相,呆肚肠,顾屿用一种看后辈的眼神打量了一下十八年前的黄轻,头一次发觉同僚多年的老狐狸还有这样毛顺嘴短的时候,唇角竟然还带上了一点慈爱的笑意,说道:“不必谢,为殿下分忧是为人臣子的本分。”黄轻更气了,原本他和自家父亲商议的是让太子做出头鸟来拉动朝野眼球,这些天的劝阻只是为了让他少在案情边角上折腾,平白显露头脑短板,而不是顾屿所说的缓兵,这倒是顾屿递来的台阶,他刚接了,顾屿就反手砸了一块石头,让他自陈拿太子当傀儡的事情,好在太子没盯着这点不放,他还没松口气,就赶紧给自己和家族拉高印象分,却又被顾屿这厮插了一脚。“重安兄年岁若何?”顾屿忽然问道。黄轻从牙缝里挤出个十八,顾屿就笑了,说道:“重安兄自四年前就在殿下身边谋事,殿下待重安兄亲如手足,然殿下年已而立,重安兄不过十八,却要时时刻刻听取重安兄的意见,故而无论是旁人还是重安兄自己,都觉得不宜张扬行事,尤其是在殿下面前,更要谨慎?”交浅言深,换个人来必然心中充满了警惕,但这世上,和两种人说话是不用想太多的,一是极度愚蠢的人,往往你深思熟虑了过后对这种人说出去的话,他根本就不懂你想表达的意思,二是极度聪明的人,在这样的人面前,一切的虚伪客套都是笑话,他能一眼看穿你心里藏着的事,再多的掩饰也是徒劳。黄轻跟着太子久了,世面也见得很多,知道这世上聪明的人不多,尤其谈话双方都是聪明人,故而顾屿问出这话的时候,他也只是皱了皱眉头,便默认了。顾屿脸上的笑意没有收敛,反倒是抬眼对上了黄轻的双眼,语气轻缓,却像是一个字一个字打在黄轻的心头,“重安兄可知,殿下这样的人,若真有嫉妒忌惮之心,又为何要事事听你的话?殿下以诚待身边人,身边的人却不能以诚待他,他如今还未见惯官场风雨,等有一日他懂了,难道他就不会心寒吗?”黄轻站在原地,站了很长时间,直到过路的宫人试探着叫了他一声,他才如梦初醒,顾屿的身影却已经消失了。从太子宫里出来,又是一趟大理寺,回府时已经是华灯初上,京城的秋夜好似都比淮南要暖和一些,一下车驾,迎面的晚风都是温柔的。顾屿远远地就看见陈若弱穿着一件翠色的衣衫提着灯笼等在花丛过道里,还没靠近,就看她像是受了惊似的对着他连连摆手,似乎是让他放轻脚步,不要出声,顾屿有些疑惑,走上前去,压低声音道:“怎么在这里等?别吹了风受了寒,父亲……”“公公和小姑在正堂里,吵起来啦!”陈若弱的声音很低,还回头看了一眼,对顾屿道:“我在外面都听到里面又哭又喊的,还砸东西,公公是真的生气了,说了好多重话,前因后果也弄不清楚,我不敢进去。”顾屿握住她的手,发觉很是冰凉,叹了一口气,说道:“那也不能在外头等,天一天比一天冷,要是再遇到这种事,下次就直接回房,你回去吧,我去看看。”陈若弱摇摇头,面露担心地说道:“我就是等你一起进去的,我一个人怕不好说话,待会儿进去,你拉着公公,我哄小姑,别让他们再吵了。”顾屿眯了眯眼睛,他其实有些猜到顾凝会为什么事情和父亲吵架,别说是哄,按照他的脾气,只可能比父亲更狠。第七十七章 三爷顾屿带着陈若弱进去的时候,几个丫头正在低着头收拾,镇国公手里的茶盏摔在地上,碎了一片,顾凝哭着跪在地上,见到顾屿进来,第一反应是害怕,随即咬牙,脸上露出倔强的神色。陈若弱上前要去扶起顾凝,顾凝把手抽了回去,用哭哑的嗓音说道:“嫂子,你不用管我,反正也没人管我是死是活,我就不如跪死在这里!”镇国公气得伸手拍桌子,指着顾凝说道:“你还要我怎么管你?是我老了,管不动你了,才让你变成这个样子!愚蠢之极!”“不用扶她,让她跪。”顾屿走到镇国公的身侧,抬手给他顺了顺心口,冷冽的目光落在顾凝的身上,他虽然没怎么问,但已经大致上能从镇国公和顾凝的神色里看出问题。顾凝抬起头,泪光模糊,面容瘦削,只是短短两三个月的工夫,她整个人就像老了十岁似的,镇国公看着不落忍,视线偏了开去,顾屿却是不避不让,几步走到了她的面前,抬手捏起了她的下巴,他的动作一点也不温柔,顾凝被迫抬起头看着他,只是一眼,就禁不住想垂下眸子。陈若弱没想到顾屿是和公公站在同一阵线上的,看了一眼瘦脱了形的小姑子,不由得伸手拉了拉他,小声地说道:“你少说两句,还没问清楚什么事呢。”顾屿冷冷地说道:“除了为瑞王,她还能为什么事把父亲气成这样?顾凝,你除了会哭,还会做什么?”“我只恨我这辈子不是生得男儿身,和什么人在一起,过什么样的日子,全由你们替我做主,从生到死都没有自由,大哥你想去做什么事情,父亲就是压上全族的性命都肯为你铺路,可到了我呢?这世上只有定北侯疼女儿是不是?堂堂镇国公府,父亲但凡疼我有疼大哥一半,他瞎了眼睛去找别人!”顾凝狠狠地擦了一把脸上的泪花,一扭头挣脱开了顾屿的手,站起了身。陈若弱只觉得从来没看过顾屿这么生气的样子,看得她都跟着有些害怕了,连上去拉住他都不敢,只能呐呐地站在原地说道:“你们不要吵啊,都是一家人,把话说开了就好了……”顾屿道:“顾凝,你觉得定北侯肯为女儿靠向瑞王,破坏了你和瑞王,所以父亲要是靠向瑞王,就能赶走孙侧妃,让你继续和瑞王过以前那样两个人神仙眷侣的日子?”顾凝咬牙,没说话,但是紧紧绞在小腹前的双手却将她的心思显露无疑,顾屿用没受伤的那只手按了按太阳穴,声音里已经有些疲惫了,他说道:“你从生下来,没吃过一点苦头,家里什么好的都紧着你来,连顾峻都知道疼你,父亲给你请最好的女师,规矩严你受不了,是父亲拉着脸不许人家打,不许人家骂,祖父在时给你订下和南安王世子的婚事,你要嫁瑞王,我们也给你推了,做得谁也不知道,这几年瑞王想起事,明里暗里就为设计镇国公府倒向他,这样一步棋踏错万劫不复的事儿,就为了你过得好,我们什么都没说,你过得不好哭着想回来,我带你回来了,你现在还觉得你委屈,你见过别家的贵女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顾屿冷笑一声说道:“顾凝,你觉得你委屈,是因为你生错地方了,你该生做公主才对,那样想嫁什么人就嫁什么人,可你生在区区镇国公府,你看上瑞王,就是带着全族一起陪葬!”镇国公觉得顾屿的话说重了,重重地咳了一声,算作警示,顾屿没有理,顾凝的哭声更大了一点,眼睛里却已经快流不出眼泪来了,她哭着说道:“是,我就不该生在镇国公府,我去当个平民的女儿都比生在这里要好得多!至少我喜欢谁,我想跟着谁,不用为了别人顾东顾西!”顾屿指向门口,道:“你以为你从这里离开,回到瑞王府,他就会对你好?对,他会对你好,等到你再对他死心塌地,他还会再来咬下镇国公府一块肉,顾凝,你以为你在他的眼里是什么?金城汤池,掘金之鼠!”这些天和镇国公闹过许多回,顾凝心力交瘁,她从小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的就是顾屿这个大哥,好在顾屿不是个习惯说重话的人,今天却刻薄得让她心碎,她连转身跑开的力气都没有了,就在顾屿话音落下的时候,她身子晃了晃,一下子晕了过去。陈若弱连忙上前,只是顾屿还要比她快一步,一把接住了顾凝,他一只胳膊上还带着箭伤,顿时面白如纸,闷哼一声,却把顾凝抱了个稳。镇国公立刻让人把顾凝扶回房里去,找了府上常驻的大夫去看,顾屿的伤口有些开裂了,陈若弱长吁短叹地给他重新上了药,包扎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