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
作者:凤栖      更新:2023-06-21 04:04      字数:3499
  那日从素心那里出来之后,她以为自己已经想得够清楚。可是每每面对沈临安的温柔和深情,她总觉得心中止不住地慌乱,她这般自作主张地决定,看似是为了他们好,却实在对不起沈临安,也对不起沈家。她甚至还会想,若是有朝一日沈临安发现了她的真面目,明白了她的图谋,她又会怎么对她?耳鬓厮磨间道出的爱那般深情缱绻,可是,再深的情意,只怕也经不住背叛的考验。沈临安领职六品翰林修撰,虽然并不需要每日早朝,可下朝后须得在上书房当值,每日自上书房出来,还要回翰林院,这几日正好元狩宫那边的太学博士们带着修补完善的古籍回来,翰林院这边调整装订也颇费功夫,一直忙到晚膳时分,才算结束。今次春闱的榜眼是个徐州来的唤作李元的读书人,年过二十五,对于自己这次高中,甚至都有几分不敢置信,他与探花韩参商同领翰林院编修之职,这几日跟着沈临安忙进忙出。等得日头西沉,三人才一起从翰林院出来。“这才刚领了官职,便遇上这等事,每日忙得脚不沾地,我母亲可心疼坏了。”长长伸了一个懒腰,韩参商叹了口气,抬手揉肩,缓解疲惫。他是工部尚书韩折之子,才学出众,往日也多是养尊处优,先前高中入翰林时他爹还嘱咐他不要闲得太明显,如今倒好,自己这个翰林院编修,比他爹那个工部尚书还忙。“想必沈夫人瞧着沈大人这般日日晚归,也心疼坏了吧?”刚说完,抬眼瞧见沈临安只是抿唇轻笑,韩参商拂开一旁拢了袖子默默走的李元,凑到沈临安身边,眨眼问道。他跟李元不同,他与沈临安是同在国子监进过学的同窗,只是三年前春闱时因着在考场上昏厥,错过了一堂考试,名落孙山,又不愿家中举官,便一咬牙等了三年,这一次,终是不负众望。“才忙几日便觉累,人家李兄这几日可帮你分担了不少,他还什么都没说呢。”这韩参商一起在国子监进学时便是个嘴欠又爱偷懒的人,瞥了一眼被他推开的李元,沈临安也只是笑。“李大人的恩情,下官可是铭记于心的,今晚月瑶楼,下官订了一桌好久,两位大人可愿赏光,也算下官感谢两位大人提携之情,不知道两位大人可愿赏光?”伸手一把揽过李元的肩膀,韩参商倚在他身上,笑言看向沈临安,“还是说,沈修撰忙着回府,去看你家的美娇娘?”“韩大人,这还没出宫门,若是叫旁人看去,明日御史台上必有参翰林院的奏本,还请注意你的仪容。”先前一旁不做声的李元被韩参商的动作吓了一跳,忙抬手要去将他拂开。自放榜之后,接连的宴席里三人经常同席,如今又同在翰林院为官,韩参商与沈临安本就是旧识,李元又是个老实耿直的人,韩参商也乐得将他日日喊作一处,没事便喜欢逗他玩。“三位大人,请留步!”还不得韩参商笑他拘谨,便听得身后有人高声唤了一句,倒是吓得韩参商立马跳脚推开了李元,转过头去,便看到了陛下身边伺候的高公公大步朝他们这边跑过来。“今日寿康宫设宴,太后娘娘说想念沈大人得紧,陛下便命了奴才过来,说若是沈大人还未出宫,便随奴才往寿康宫一去。”跟三人做了礼,高公公也不理会其他两人,只是满面笑容地跟沈临安言到。说起来这还是沈临安考上状元之后,太后娘娘第一次召见,沈临安匆匆辞了李元和韩参商,跟着高公公便往寿康宫去了。夕阳的余晖染尽宫道,韩参商抬眼看着高公公和沈临安远去的身影,沉沉叹了口气:“都是寒窗苦读十余载,都是一样的一朝高中得功名,只是可惜了,有些人要走的路,我们这些小卒注定走不起。这便是命,还真是半点不由人。”“若说命运半点不由人,下官一介山野村民,如今能与韩大人和沈大人这般出身名门望族的贵公子同朝为官,这又岂是命运使然?”见他略显沮丧,李元笑道。“还说李兄不会说话,这一张口,句句都是金句良言,发人深省啊。”听得他的话,韩参商也笑了,伸手一把揽了李元的肩,继续往外走,“先前一直没机会,今晚就让我带李兄去月瑶楼见识见识我们帝都璀璨的月色。”到寿康宫的时候,沈临安发现除却太后和皇帝,皇后司马媛也在。自上元节沈临安入宫赴宴之后,太后便再没见过他,如今再见,瞧着他一身官服的利落模样,眼角眉梢都擒着笑意,就跟看自己的亲孙儿没什么两样。帝后都明白这太后娘娘对沈临安的偏爱,源于他那已经死去许久的娘亲褚云雪。虽说当年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如今想想,毕竟沈临安当时还小,稚子无辜,到如今,褚云天征对他的戒备也放下了许多,先是连中两元高中状元,如今听得这几日他在翰林院里做事也利索,倒也颇为欣慰。晚膳过后,太后留他话了几句家常,眼看快到宫门下钥的时辰了,便也不再多言,只是叫了婢女捧了一个锦盒给他。“这是你娘亲留在哀家这儿的画,在哀家这里放了多年,如今便留给你吧。”看着锦盒里的卷轴丹青,太后娘娘轻叹了一口气。“瞧着这画,便想起雪儿。从前哀家还笑她,别人家姑娘要赏赐,都是些珠宝首饰,她倒好,专门盯着西境那边进贡的矿藏奇石,说是要拿来磨了颜料入画。如今看着,倒是一笔一划都是念想,望着画,便像是她还在身边陪着。”这越说,越有几分神伤。褚云天征瞧了,只怕太后触景伤情,叫了司马皇后安抚,又示意沈临安跪安退下。出宫门时,还能隐约听见太后跟皇帝陛下嘱咐,要他好生照顾沈临安。褚云雪死的时候,沈临安才七岁,幼年的记忆里,也只是记得自己那生得美丽的母亲温柔少言,对他关怀备至,一手丹青画得惟妙惟肖。就如太后所言,望着这些她曾一笔笔描绘的画作,有时候沈临安会觉得,她还陪在自己身边。年前从卓峰那里拿回来的画他已经挑了几幅挂在了主屋和书房里,今儿得的这幅倒是一堆山水画里难得的仕女图,看不出画的是谁,画上的女子临水照花,倒也是惟妙惟肖。“这幅画也是雪……娘亲的手笔?”捧了茶点进门的夏初瑶正好看见沈临安望着架子上新得的话出神,看了片刻,开口问了一句。“夫人是怎么看出来的?”屋子里挂的都是山水,这一幅风格大不相同,想想大概这是褚云雪年少时在宫中所做,便是他都很难看出这与之后的那些出自同一人的手笔,倒是没想到自家夫人还有这般眼力。“这些画上的颜料,都不是普通颜料,这石绿和佛青两色所用的石料,只有西境外的云丹山中才有,想来是宫中贡品,所以妾身才有此猜测。”夏初瑶其实也不懂画,只是那云丹山中多矿藏,是铸剑师们最喜欢的地方,她往昔常与那些铸剑师打交道,对山中的矿石也有几分了解。“夫人还真是观察入微,你不说,我都未曾发觉。”抬眼看了看墙上的画,两相对比,这才恍然。“不过,这画与先前我们从望都镇带回来的那些也有不同,你看这佛青一色,这幅画上的颜色鲜亮,墙上那些却多了几分灰暗,若不是有意为之,倒像是其中掺了些什么东西,叫颜色暗淡了几分。”先前她瞧着墙上那些画便觉得有些奇怪,画画之人似乎特别钟爱佛青一色,几乎每幅山水图里面都有。她见过磨制佛青的石头,也曾被那般鲜亮的颜色所震撼,只是之前没有对比,还以为这暗沉的颜色是有意为之,可如今看得沈临安拿回来的这一幅,这才忍不住道出了心中疑惑。夏初瑶不经意的话让沈临安一怔,低头看了一眼面前的画,又几步走到了墙边,伸手取了一副当初从卓峰那里拿回来的画,伸手在涂过佛青色的地方轻轻摩挲。“先前卓峰说过,他家女儿曾喜欢跟在我娘身边学画,临别前得了我娘这些画作,结果去农庄之后不到两年就病死了。”许多年前的画了,看着指尖淡淡的蓝色,也嗅不到什么气味,沈临安拿了妆台上夏初瑶的一支银簪蹭了蹭,也不见变色,更是觉得有几分诧异。“三爷是觉得这画有问题?”夏初瑶凑到了他身边,看着他手边的画,蹙眉问。“一个十多岁的姑娘,怎么会那么突然便病逝了?”卓峰一家离开国公府的时候,他才三岁,对于那个跟在娘亲身边的丫头,也只是有丁点印象。只不过,他对娘亲之死早已有疑,如今发现异样,便忍不住多想。“如今卓峰一家死的死,逃的逃,三爷若是有疑,只等将他那一双儿女追回来之后,便可细问。”农庄之事移交宣宁城知府之后,知府衙门一直在追查当初潜逃的徐掌柜和卓峰的一儿一女,如今知道当年那姑娘死因的人,大抵只有在逃的一对卓家儿女。“沈家和宣宁知府查了几个月也未寻到他们的下落,只怕农庄之事,没有我们见着的那般简单。”说起此事,沈临安沉叹了一口气。当初自望都镇回来之后,沈朔便让他不必再插手此事。他也觉得与自己没太大关系,何况当时还要准备春闱,便没有过问,却不想,如今自己想要探寻之事,与他们仍有牵连。“这些画只怕是不能挂了,叫了他们赶紧取下来封好,放到库房里,轻易不要再动。”将手边的画卷了起来递给一旁的沉碧,沈临安吩咐完,有往书房去。虽然手上还没有证据,可是他总觉得那卓峰女儿的死,还有他娘亲的死,都跟这掺了东西的颜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