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袖断得隐秘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11
作者:乌色鎏金      更新:2023-06-20 21:27      字数:9798
  所有人知道,此次秋弥之后来的便将是真正的风雨。果然洪武帝自木兰围场回京后不久的十一月份,北方便传来八百里加急军报——草原部落札干族撕毁了臣服合约,率千人马队血洗了一座名叫辉县的城镇。他们坑杀了所有的男人,带走了妇女,掠夺了粮草和铁器,最后点燃了中原人的军旗。札干族虽在草原算不上数一数二的大部落,但他们善驯烈马,又与草原第一部 族土馍忠有姻好之谊,故而这次札干的进犯让朝廷如临大敌。而更可怕的是,这些一向抢了东西就走的游牧子民们这次却没有离开,而是在辉县驻扎了下来。他们是何用心,不言而喻。辉县虽小,之前却是互市的重要城镇之一,如今札干占领了辉县便可后联草原、前攻内镜。与辉县遥遥相望的便是北方边境的重要关隘之一新平堡,若是再被札干占据了此地,那中原沃土便彻底暴露给了来势汹汹的草原蛮兵。新平堡之后首当其冲的便是应州。新平堡虽有边军,应州也驻有卫所军,但若札干未来与其他部族携手进犯,那但靠边军和卫所军的力量可能不足以抵抗。于是应州巡抚朱检连夜上疏,一方面恳请朝廷调应州卫所军增员新平堡,另一方面也恳请朝廷增兵边境各州府关隘,以防不时之需。朝廷紧急批复漠南卫所增援应州。然而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让所有人瞠目结舌。札干果如之前所料,联合了另外三个草原部落一同攻打新平堡。然而新平堡守了不过三日,便兵败如山倒,接下来这群草原悍兵长驱直入,接二连三拿下了应州三四个城池。至此,□□军备废弛、军力薄弱的事实彻底暴露在了众人的眼前。朝野上下一片慌慌。自先帝之后国泰民安、四方来朝,已经很久没有用过兵了。但即便如此,卫所军和边境军的日常操练巡防还是有的,又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呢?但事态的发展已经没有机会给人细思这种事情了,如果再蹉跎下去,说不定整个应州都会落入草原人的手掌。洪武帝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百官惊战,然而这对如火如荼的战事却并没有什么帮助。最终,还是八旬老将娄父挂帅,前往边境主持战事。他在临行前,带上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火铳。在火器和娄父的影响下,北方的战事终于发生了些许扭转,企图南下的草原军被死死按在了应州的中线上再不能近半步,然而中原军若想将他们赶回草原却也是难上加难。在双方的僵持之中,终于迎来了洪武二十六年的新春。第27章 寒春这绝对是几十年来最死寂的新春。北方焦灼的战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初雪过后的草原结了冰,马匹的粮草紧张,这在一定程度上滞缓了草原军的动作。但所有人都知道,现下的停滞只是暂时的,只要一待到开春,休养生息了一整个冬天的草原军便会以十倍乃至二十倍的火力再度企图南下。如果不在那之前想出解决方案,□□将永无宁日。洪武帝本就身子虚弱,连日的紧急军报更是拖垮了他,自应州双方进入停战期后他便一病不起,吓得满朝文武连走路都是轻的,生怕谁一个大咳嗽便崩了皇上。一月份的时候,太医院在乾清宫进进出出,换了几十服药房,总算在一月底的时候把洪武帝从“病入膏肓”将养成了“缠绵病榻”。在病榻之上,洪武帝咳嗽着、上气不接下气地传出了两道口谕——首先任李陈辅为内阁次辅,同时提拔沈梒为国子监司业,兼太子讲师。其次,在自己生病的这段日子里,太子监国,邝正、李陈辅等人佐政。这道调命,让邝正把控的内阁势力出现了一道明显的裂痕。时间飞逝,眼见开春在即,所幸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兵部奏上了一个好消息——这几个月内军器局广招天下良匠,日夜不休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火铳。改良前的火铳乃铜造,现在则改为铁质,耐烧蚀性好,抗压力强,不易炸裂,能够适应因□□性能的改良和装药量的增多而增加的膛压,所以一支新火铳能够使用多次而无须更换,使用寿命大为延长。再者,心性火铳的射速变得更快了。它的内壁光滑,发射后残存于铳膛内的药渣清除较易,费时较少,因而提高射速。而与此同时,经过一个冬天的操练,老将娄父研究出了配合火铳的作战方式。配合长度按大小各异的火器,再适应步兵和骑兵的轮替,最新的作战方式对草原骑兵的克制力很强。而且,娄父已经发现,草原兵虽然凶悍,却并不擅长守城。开春后的几场交锋都被中原兵占了上风,三月之后中原兵终于重新占据了上风。这个时候,札干传来了议和的请求。————东宫文华殿内,在谢琻与沈梒二人结束了今日的讲解之后,太子将他们留在了殿内吃茶。他们喝的是雨前龙井,茶碗中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是这个季节最好的茶。然而吃茶的三人却并无心品鉴,他们心中沉甸甸地压着同一件事情。不一会儿,几人不约而同地谈起了那本已压在洪武帝御案上半月有余的议和书。“父皇不知究竟是何意思。”太子叹道,“这么长时间了,却依然未做决定。”沈梒垂眸吹着茶汤。春冬换季的时候他也病了一场,最近才好起来,人却愈发消瘦了,那乌角带显得空荡荡得,松松地拢着腰肢。此时听太子这么说,他有些苍白的嘴角微微一扬,平静问道:“若依太子的话,此事该如何处理?”自沈梒入东宫之后,太子便对他极为尊敬推崇。但那种尊敬与他面对王郸和谢琻时所表现处的尊敬又有些不同,与沈梒相处时,太子的态度会更亲昵些、眼神也更明亮些,他听沈梒说话的时候甚至会下意识地跟着连连点头。谢琻有时旁观,心中不禁又是好笑又有些小小的妒忌,一次甚至对沈梒打趣道“太子殿下见你之时便如那想要食肉的幼犬,模样灵动可人得紧”,说完后却被沈梒狠狠斥责了一通。此时听沈梒这么问,太子忙侧身面向他,微微倾身认真答道:“当然是驳回议和,一鼓作气将那些草原蛮子赶到边境之外。”沈梒反问道:“太子为何如此决定?”太子一愣:“这——这不是明摆着的吗?现在我们有火铳,又有娄老将军新研发出的战术,加之那些草原人并不擅守城,我们虽不说是胜券在握吧,但这还不算是反攻的好机会吗?”沈梒微微一笑,抬眼看了下谢琻,恰好谢琻也正向他望来,二人目光相触皆是心领神会。谢琻转头看向太子,沉声道:“臣主和。”太子一愣,却听沈梒随之道:“臣亦主和。”“这……”太子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这究竟是为何?”“首先便是弹药的问题。”谢琻道,“娄老将军的战术虽然能克敌制胜,但却对弹药的消耗极大。以现在的消耗速度和军器局的赶制速度来看,子弹只够维持未来三个月,一旦过了这个期限我们便又要被迫回到以前的作战方式,那便又会落入下风。”太子怔忪,却听沈梒淡淡地补充道:“另外还有粮草的问题。各方大军聚集应州,只靠应州的田是不够的那么多人吃饭的,唯一的办法便是从其他地方征调。然而粮草线拉得长,便可能会出现调配不均、运转不及时的问题。然而草原军却没这些顾虑,他们背靠这自己家门打仗,军队人数又精简,自然更有底气一些。”太子怔怔听着,迟疑道:“那么……”谢琻摇头道:“草原军这段日子是被我们打怕了,以为咱们能这么无休无止地打下去,所以才提出了求和。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我们弹药库存和粮草的问题。趁他们还蒙在鼓里,此时求和,才能占据谈判的上风。”太子方才满心高涨火热的战意被两人两桶冷水浇了下去,顿时蔫蔫地说不出话了。沈梒看他神色,知他是少年意气心有不甘,便和声道:“太子殿下不必气馁。此时暂退一步,于我们也有好处。我们需要时间来找出此次兵败的症结所在,方能在下次北方来犯时不至于再次败北。”太子一听,赶忙问道:“那依先生之见,此次兵败的症结是什么呢?”沈梒微微一笑,看了一眼谢琻,温声道:“前两日让之与臣聊过此事,他的所言无异于醍醐灌顶。让之,不如由你来与殿下说一下吧。”不知是不是谢琻的错觉,他总觉得沈梒在说“让之”那两字之时语调格外轻柔,似乎他的名字是顺着沈梒柔软的唇瓣滑出来得一般。这两字听在他耳中,如柔羽搔过一般,撩得他满心燥热。他几乎是用尽了所有力气,才将目光从沈梒那边收了回来,这才看向满眼期待的太子笑道:“臣是有些想法,但却尚不成熟,所以只能在吃茶的时候与殿下清谈一二。”他沉吟了一下,又道,“其实此次兵败的诱因颇多,很难一概而论,但那日臣左思右想,总觉得有一件事是根节且长久以来又被忽略了——那便是卫所制。”卫所制?太子一愣,随即电光火石间似明白了什么。所谓卫所制,便是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一卫为五千六百人。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卫所制的目标在于养兵,却又不耗费国家财力,但这个制度背后却又隐藏着很多问题。果然此时听谢琻续道:“其中首要的问题,便是军兵素质的问题。卫所士兵除了要巡防操练外,还要完成屯田任务,长久以来这只军队行军打仗的能力便会被削弱。其次,卫所军世袭,我朝和平的时间已经很长,自卫所建立以来少说也过了四五代。军队中难免老少掺杂,战斗力非常容易下降。”说道这他顿了顿,细思了一下,还是慢慢地说了下去:“臣之兄父皆曾在兵部奉职。臣从他们那里听说过一些事情……传言,某些卫所军官甚至会侵占军田。”太子浑身一凛,目光如电望向谢琻。“长官私占军田,士兵则沦为了耕田的私人农奴。这不仅导致守军数量愈发减少,更破坏了本应自给自足的卫所制度。本应浇灌自家天地的肥水,却流向了外面,这长久以来……”他意味深长地停住了,没有再继续说下去,然而那话中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长久崩坏的卫所制,用□□沃土和将士们,养出了一颗以啃食朝廷为生的毒瘤和一群不劳而获的“土皇帝”。“岂有此理。”太子气得一拍桌子,急道,“何等军官竟敢如此胆大包天?不如立刻恳请父皇下旨彻查,胆敢有军田私用的一律查办!”“唔,查办是一方面的事。”谢琻慢吞吞地,没有直接搭太子的话茬,反而叹道,“另一方面,还是卫所制本身的制度的问题。军兵们虽都有房屋、田地,每月有固定的月粮,但实际情形却常分配不足,再加上军田被占则更加食不果腹,这也导致了士兵们作战能力和积极性都不太高。更况且我朝卫所遍布多广,若真查起来恐怕是一笔烂账,没个三年五年查不清楚,而我们则没有那种闲暇。”太子紧紧颦眉,喃喃道:“这该如何是好……”谢琻躬身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但就眼前迫在眉睫的议和之事,我与良青二人都是主和的。”太子听了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又稍坐了会儿,谢琻和沈梒便一同从东宫里告辞出来,往外走去。深长的朱红宫墙之间是青石铺地的宽阔宫道,谢琻和沈梒并肩缓缓走在宫道之上,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一时间都没有开口说话。他二人虽气质迥异,但皆生得是一般的身高腿长,仪态出众。此时他们二人穿着同样的青色鹭鸶官服,于朱墙青砖之间缓步而来,看得路过的宫中侍女们皆是一阵脸红心跳。“自今日后,太子定会承禀皇上有关议和之事。”谢琻思琢着道,“希望太子能给皇上下一贴强心剂。”沈梒被风一激,咳嗽了两声,哑声道:“若无意外,这次的和谈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唔。”谢琻应了声,不禁看了他一眼,“你——还好?”沈梒一愣,随即失笑:“就算我想报当日的羞辱之仇,也要挑恰当的时机。如今形势的确不适宜再战,这点轻重我还是有的。”谢琻笑叹一声。此时沈梒思琢道:“经你今日这么一说,太子定会恳请皇上彻查卫所私占军田之事,事后也定会查到邝正的头上——”谢琻嗤笑:“这老匹夫估计现在急得连椅子都坐不住了。”“虽然这是个削减他势力的好机会,但外敌未除,不易内斗。”沈梒淡淡地道,“打发走了草原人,我们有的是时间对付他。现在要想的是养兵的事。只是自从那日你跟我提了卫所制的种种缺陷后,我便一直在想,究竟该如何改良这种制度在短时间内得到一批精兵呢?”谢琻反问他:“你有什么想法?”沈梒思琢着:“现在的军户都是世袭,除非家里死绝了,不然世世代代都要应招入伍,军中条件艰苦不说,还不能做逃兵。这样的条件下,难怪士兵们作战积极性不高。”谢琻含笑点了点头。沈梒又道:“再说军田。若想要根绝贪污之事,便要想法子将军权与田地切割开来。不然军田私用,永日难禁。”谢琻哈哈一笑,连声称是。沈梒不禁瞥了他一眼,扬眉道:“看你的模样,似乎已经胸有成竹了?”“胸有成竹谈不上,但八九不离十吧。”谢琻含笑望向他,“对了,良青。”他的语气很正经,沈梒以为他要说什么正事,便应声停下脚步认真地看向他。谢琻笑着靠近他,抬眼见四下无人,飞快伸手抓住了他藏在青袖冰凉的指尖。沈梒一惊忙要抽手,却听谢琻低笑着,轻声道:“我真的很喜欢你刚才提 ‘我们’的样子。”“得你信任,让之无憾。”沈梒愣住了,半晌一抹浅浅的胭红从他的耳畔染直了面颊。他觉得窘迫,清咳了一声偏头不看谢琻,而是故作镇定地望向了宫墙之上的碧空。可是这次,他却并没有抽回被谢琻握住的指尖。————几日之后,谢琻上疏,提出了一种别于卫所的军事制度——募兵制。和卫所军不同,募兵不世袭,虽然为兵,但隶属于民籍。且依谢琻所陈,募兵完全是战斗部队,不像卫所兵那样需要抽调部分兵员从事屯田任务。募兵的粮食补给,军饷完全来自国家财政直接支出,不用来自屯田所获,而且饷银也比卫所军和民壮要高。招募士兵的兵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不一定非得从军户中招募,所以招募优秀的兵员之后,经过训练,选拔,可以很快形成一支精锐的力量。同时,募兵的来源多来与民籍,因此损失后可以很快补充。由此,募兵制也将军政权利与屯田分割了开来,避免了军田私用。谢琻的奏疏在朝野上引起了百官激烈的讨论。大部分人都觉得,应对本朝现今军备废弛的问题,从民籍中募兵来给现有军队注入新鲜血液是最快最有效的法子了。况且募兵的饷银高,不少没有私田的穷苦壮丁也愿意入伍,这也解决了逃兵的问题。虽然募兵制需要更高的维护成本,但□□如今本身国库充盈,是可以应对的。但也有人提出,不再屯田的军队将很难解决粮草问题。难道以后打仗,都要从别处抽调粮草么?此时,吏部侍郎刘凌上奏言道,卫所制虽有诸多问题,但不应完全废除。不如发展一种卫所与募兵相结合的模式——卫所军主要负责驻守,治安,训练新兵和屯田。而营哨军则主要负责机动作战。因此,卫所军成了正兵,而募兵则是机动的奇兵。由此,全新的军兵体系悄然形成。与此同时,议和之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时至五月,□□以割让半个应州的代价将草原军将将稳在了边境线上,双方至此迎来了短暂的和平。但所有人都知道,待□□练兵出有成效、草原找出应对火铳的方法之日,便是烽烟再起之时。第28章 香海入夏之后,全国长达半年多的紧张情绪终于放松了一些。然而在这个时候,洪武帝却再次病倒。太医院进出乾清宫几次后,给出了最终的诊断——“神思不属,戒忧戒怒”。然而就算几贴药下去,洪武帝夜里依旧是频频惊醒,汗湿重衣,梦魇缠身。后宫嫔妃无不忧心,此时端嫔决定出宫前往广济寺礼佛,为洪武帝祷告龙帝万安,为□□祈福国祚绵长。广济寺始建于建国之初,位于京城西侧偏郊,是香火昌盛百年的寺院,每至良辰佳节前往寺中礼佛的人必定摩肩接踵。按理说公众嫔妃出宫礼佛,应提前肃清寺院中其他的香客。但端嫔为了给皇室积福,不愿扰了其他善男信女,便只提前知会了寺中方丈让他们单独辟一间静室,一銮轻轿悄悄地来了。广济寺依山而建,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西院有持梵律殿、戒台、净业堂和云水堂,西院有法器库和延寿堂等。初夏之时叠翠重碧,绿荫如云,寺中石阶曲径通幽宛转勾勒于山体之上,大小房屋殿宇也皆巧妙隐于石峦枝叶之中,更显清幽。此等秀颐静巧的设计,纵使是正殿处有香客百人,山顶的静室里也听不见太多的嘈杂。正所谓是——系缆登采石,缘崖到寺门。短篱遮竹漾,危路踏松根。(梅尧臣)谢琻凭窗立于静室的窗前,透过层叠的松木可望见大雄宝殿最高处的瓦楞,和正从那里升起的香烟,以及一队队正依山而行的渺小香客。站在此处,万般寂静,却可见红尘烟火,仿佛是窥见了一瞥神佛的世界观。广济寺方丈给端嫔奉上一杯苦茗,笑呵呵地看了一眼谢琻。他人生得圆胖,爬到这山顶的静室都呼哧带喘,平日里也总是笑口常开,混没有得道高僧那般法相庄严的模样。“谢公子倒是稳重多了。”方丈给他也倒了杯苦茗,乐道,“五年前的迟夏时来,热得浑身燥汗,还曾摔门而走呢。”谢琻收回目光,翻身回来落座,抿了口茶平静笑道:“托大师的福,勉强窥得一二心静之门,心火少了许多。”方丈合十笑道:“我心尘外心,爱此尘外物。欲结尘外交,苦无尘外骨。泌泉有冰公,心静见真佛。可结尘外交,占此松与月。” (《将归山招冰僧》,卢仝)谢琻一怔,暗骂这老和尚贼眼精亮,表面上却没说什么,低头静静地喝茶。敬完茶后方丈先退了出去,让两人小憩片刻。端嫔与谢琻静品苦茗,谈起了宫中之事。“说到底,皇上还是累的。”端嫔叹道,“自草原兵哗变以来,皇上殿里的灯火就没在寅时之后熄过。太医院看了这么些次,反复也就那几句话,让静养、让精心、让少思少虑。但这无不戳在症结的根儿上——若真能做到,皇上这病又怎会得上呢?”端嫔心中郁郁,见此时四下无人,又低声与侄子轻语了几句。原来外臣不知,洪武帝的心病梦魇已到了魔怔的地步。枕头底下不放着匕首就睡不着觉,经常半夜惊醒赤足站于颠中四下疯砍,有一次还砍伤了值夜的宫女。谁都不信任,看谁都像刺客,整夜整夜地不睡盯着床帏空熬,熬得油尽灯枯也不愿闭眼。谢琻静静听着,在心中叹了口气。洪武帝本就是多疑量小之人,太平盛世的君主做惯了,却骤然遇上遇上这等事情,难免慌张无措。远在北边的草原兵哗变已让他生疑,更重要的却是朝堂之上的内贼。自三月份募兵制开始在全国推行之后,在洪武帝的授意下,吏部左侍郎刘凌调任户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并协同三司调查军田私用之事。这不查还好,一查之下却发现,军田之事攀咬甚广,最高甚至千丝万缕地牵扯到了邝正。而邝正又怎会坐以待毙,配合三司一查之下竟发现京城世家也牵扯其中。外敌未攘,一次军政改革的调查竟让内阁首辅和几大世家同时落网。这其中的关系错节,怎能不让人心惊?怎能不让洪武帝多疑?端嫔看谢琻神色凝重,更是心惊,压低了声音问道:“让之,你与我实话说,咱们家——”谢琻摇了摇头:“暂无其事。但本家没有,不代表旁支没有,再加上门生门客,零零总总……”这边是世家,平日里虽树大根深,但若虫灾闹起来也烂得最快最猛。端嫔似脱力一般往后依靠,失神良久,一句话都说不出。“姑母别忧心,事情还没到哪一步。”谢琻轻声安慰,“现在当务之急是富国强兵,不是任内贼互相撕咬攀扯的时候,皇上明白,所以他未必想往深处追究。”端嫔白着脸摇了摇头,半晌低声道:“我是无碍,左右——左右都是谢家的人,无非如此。只是、我只是挂念固骧……”谢琻一愣。端嫔忽然伸手抓住了谢琻,哀急地低声道:“让之,她已经十六岁了。我本来还能等一等,可是忽然出了这种事情,万一咱们家顶不住,那她的婚事便彻底由不得自己做主了。更何况,这两年与北方蛮人又是这种情况,我怎知会不会有一天便要有公主和亲?我不能等到那一日——”“姑母——”“让之,我今日找你来,便是想请你再去问问沈大人的口风。”端嫔急切道,“之前听说杨御史有意与他联姻,固骧又还不愿嫁,我这事便搁置了。但如今已是一刻都等不得了。若是沈大人也有意,那我马上便去求皇上的恩典。”谢琻怔怔地看着端嫔。他忽然想起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他初闻杨镰与端嫔皆有意将女儿嫁给沈梒,当时满心惊怒。那时他满腔都是呼之欲出的相思,却又尚未对沈梒剖白,凄惶惶、急哄哄,还闹出了满城寻擅风月女子的笑话。后来他不能接受沈梒被别人夺走,孤注一掷地表了白,用尽全身的热烈与炙热想去拥抱那株汀兰。沈梒这么好,如春三月最暖的风,和夏七月的一抹凉意,谢琻爱他却又怕他走得太快,急急地拥着他、缠着他,想将他揣入自己的袖中。然而后来他们观白象、遇秋弥、斗蛮人、观日出、策改革,手上染过了血,背上扛起了更多责任,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靠得更紧。他也终于知道,那个秀色天成的男人并不是可以被人捧在掌心的万物,也不是什么生在小洲边的漂亮汀兰。他是胡杨,是食蝇草,是大厦之柱,是国之栋梁。他谢琻一生倨傲,也只有在这个男人面前,方甘愿做那一捧梁柱下面的基土,护他安然无虞,保他一世平稳。回想着当年热烈冲动的情意,到如今却化为一汪似海的柔情,谢琻忍不住嘴角边浅浅露出了一抹笑。他抬起头,望向端嫔不解的目光,轻柔却坚定地道:“姑母,沈梒他是不会尚公主的。”端嫔大惊,急道:“你怎么知道?你是不是问过他?还是——”“我没问过他,但我就是知道。”谢琻平静道,“良青此人身怀奇才,更有大抱负,这样的治世之才百年难遇。但他若娶了固骧,仕途便将终止于此,你让他怎么甘心?”端嫔怒道:“我不管。让之,固骧可是你的表妹!我不管沈梒到底是你多好的朋友,你总要先为自己的妹妹着想?!我先来让你探他口风是礼数,但我若直接去找皇上赐婚,他也没有余地拒绝……”谢琻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轻声道:“姑母,皇上是不会赐婚给他二人的。”端嫔蓦地顿住,惶恐看着他。谢琻叹道:“如今朝廷似被搅浑了的池塘,谁的脚上都拖泥带水。而沈梒因为他寒门的出身,是少数清白却又堪大用的臣子。在这样的时刻,皇上必定要留着他为朝廷出力的。”端嫔猛地吸了口凉气,身子软软靠在了茶几上,神色凄苦。谢琻看着她,沉声道:“姑母莫要如此,虽固骧不能嫁给良青,但我已为她安排好了别的出路,也不失为一个上策……”静室房门紧闭,姑侄二人又密谈了约一个时辰才出来。端嫔虽依旧面色惨白,但却已然平静了许多,由内监和和尚带着去礼佛了,而谢琻则拾阶而下,缓缓往大雄宝殿的方向走去。禅寺清幽,佛堂静谧,自山而下的松木香味包裹着谢琻,温柔宁和。走在这样的地方,一种极平柔极放松的心境油然而生,让他可以静静反复咂摸着自己最隐秘不可告人的心事和情谊。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股柔柔的笑意攀上了谢琻的嘴角。他缓步来到了大雄宝殿前,从小僧那里讨了几炷香,拜了正中的三世佛,又敬了左右两侧的十八罗汉,又回身跺到了殿前。古树参天,浓荫阴凉,他立于树下仰头望向大雄宝殿的殿脊。却见殿脊处有一块琉璃顶饰,整体呈山形,由下向上依次为琉璃砖烧制的水纹、两侧云朵捧着中间的莲花,最上方为两条龙形纹饰簇拥着正中的梵文图案。做工精美,庄严华贵。“华藏世界海。”一道清润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谢琻猛地回过头去。却见身后的石碑处绕出了一蓝衫广袖的公子,缓步来到他身旁微微一笑。佛院内宁静的金色日光如湖中掠影般撒在他粗布的衣衫和白净秀美的脸庞之上,朴实到了极点便是高华,如同慈悲降世的佛前菩提偶然现身。谢琻怔怔地看着他,仿佛依旧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沈梒含笑瞥了他一眼,竟自过去先燃了三根香回来,纤长的手指捻香,闭目祷告。谢琻痴痴凝望着他的侧脸,和他闭目时下垂纤长的睫毛,一时间仿佛时间静止,海枯石烂。半晌,他终于睁开眼睛,走过去将手中香插入了香炉之中。谢琻不禁跟上了他的身后,追问道:“你怎么在这?”沈梒笑了下没有回答,抬手指了指方才谢琻在看着的那块琉璃穹顶道:“好看吗?”谢琻不禁再次抬头,瞬间日光重破叶间缝隙落入他的眼睛,一时竟有些流泪的冲动。却听沈梒的声音缓缓道:“水纹、莲花、梵文代表华藏世界海,俗称香水海。”谢琻低声道:“香水海……”“嗯,据说佛教世界有九山八海,中央是须弥山,其周围为八山八海所围绕。除第八海为碱水外,其他皆为八功德水,有清香之德,故称香水海。”沈梒静静地道,“广济寺的这块琉璃殿脊世间无二。那时我初来京城,经常闲逛至此处,看到这华藏世界海时心情便会格外平静下来。”“三千世界,四方沃土,八方来客,六欲十恶。人又是何等渺小。”谢琻怔怔抬头望着,一时间心绪起伏,上无尽头,下无着落。半晌谢琻回过头来望向身侧之人,恰巧他也偏头望来,两人视线相会时,谢琻心中一悸。有风吹来,吹入他方才因阳光而湿润的眼眶,有了些许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