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袖断得隐秘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1
作者:乌色鎏金      更新:2023-06-20 21:26      字数:9812
  作者:乌色鎏金文案:这是一篇状元和榜眼的小甜饼。少虐!少权谋!只想写两个人怎么瞒着文武百官偷偷谈恋爱!cp属性:倨傲霸道老子天下第一但媳妇也很牛逼榜眼攻x才华横溢外柔内刚美人状元受以下为正经文案:沈梒和谢琻在金榜题名前,便被合称为“汀兰琅玉”,一个才震江南,一个名闻京城。但这总被放在一起讨论的二人,却似乎从不对盘。友人1(崇拜):沈良青才堪管仲,貌比潘安,实乃完人!谢琻(冷笑):妇人耳。奸臣2(试探):听说谢三郎才华横溢,又出身世家……良青,你与他关系如何?沈梒(微笑):莽夫罢了,下官与他不熟。友人1愤愤不平,奸臣2放了心,贵妃开始给状元牵线,皇上还想给榜眼做媒……但这两人早就偷偷断了袖。没有任何人看穿,他们那些口是心非的否认,欲语还休的躲闪,和故作平静的避让,背后全都是呼之欲出的喜欢。于朝堂上、御座前、百官间,他们是针锋相对、旗鼓相当的对手;在无人巷、春帐内、林深处,他们却是早已深坠情网的爱人。内容标签:强强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朝堂之上搜索关键字:主角:谢琻,沈梒┃配角:┃其它:一句话简介:状元和榜眼忙着恋爱呢,无心朝政立意:旗鼓相当的二人深坠情网第1章 金榜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十九。谢琻仰面躺于青石之上,持杯晃酒,已然熏熏。有同科进士想上前来拜会,见他这模样,便知他酒已沉了,又纷纷转身退下。这杏园探花宴上,众登科进士们都在寒暄谈笑,相熟了的便相携观园吟诗起来。春景正好,少年气盛,又恰逢金榜题名,这正是人一生最意气勃发的时刻。而此等时刻,却唯有他谢琻形骸不拘,半仰于杏树花荫之下,径自吃酒。这若换了别人,早被嫌弃礼仪不周,但对着他谢三郎,众人最多含笑道一声“风流”。琅玉独绝乃贵子,谁人不识谢让之。“让之。让之。”似有人叫他。谢琻迟迟睁开春困的双目,侧眼一看,却原来是中了二甲第六的言仕松。他二人从小在一个书院,向来交好。言仕松正推着他,小声叫着:“让之,快起来看看。那是不是沈良青?”谢琻还醉在那金华酒的余韵里,沉沉得没回过神来。都说“杜诗颜字金华酒,海味围棋左传文”,果然好酒才配此良辰。“沈良青。”他懒懒地问,“是谁?”言仕松奇道:“沈梒啊。金榜你中了榜眼,他中了状元,忘了?与你合称 ‘汀兰琅玉’的沈梒,沈良青啊。”汀兰琅玉。谢琻眨了眨眼,终于三魂归位,闲散地于青石上坐起了身。他顺着言仕松所指的方向看去,果见不远处的小坡之下坐了几人,瞧那模样似正在玩击鼓催花。那些人都背着他,还半隐于坡下,按理说高矮美丑一概分辨不出来。可偏偏有一人,他坐在左数第七,半个身子正斜靠在一从开得昳丽的白山茶之中。也不知是因那白鹤般出众的背影,还是因那岸芷汀兰般的气质,在这一群人里,独独他现了出来。当谢琻瞩目去看时,鼓声一停,恰好他持了花。那靛青色的广袖微微滑下他的小臂,露出了骨肉均匀的腕骨,比雕得最精巧的玉菩萨像还要好看几分。拈花的手指修长细瘦,打眼看去,竟将这满园的花枝柳梢都比了下去。春晖花柳香浓处。人似玉,影若鸿。正相思。纵使是谢琻已阅尽三千美女佳人,也从未见过有谁能以一侧影一皓腕,便让人神色恍惚。“真佳人。”言仕松啧啧叹道,“才高又貌美。让之,你这京城第一公子的名号,恐是要让贤了。”谢琻收回了目光,凉凉笑道:“妇人耳。”言仕松一愣,立时哈哈大笑起来。恰好此时不知谁高嚷了声,叫着要选探花使。新榜进士中向来有此传统,要在众人中选两名最英俊的少年郎,纵马去摘来这满园最珍稀的花朵来给大家簪带,这采花人便被称为“探花使者”。不知是谁笑道:“久闻荆州汀兰之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良青兄,此行非你莫属了。”众人纷纷看向那坡下的茶花深处。那人似说了什么,谢琻离得远,并未听清。又另有人道:“你有荆州汀兰,我有京城琅玉。采花这等风流事,怎能少得了谢三郎?”“让之……”言仕松拉了拉谢琻的衣角。谢琻一抬手,饮尽了杯中金华酒,摇晃起身。他一走过来,周遭的喧闹顿时都静了,众人纷纷打眼瞧着他。却见他迈着三分酒意、七分不羁的步子过去,随手解下一匹骏马缰绳,一跃而上哈哈大笑道:“谁与我簪花?我又与谁采花?诗已尽,酒正酣,春日好。众儿郎,同去同去!”言罢,扬鞭打马,那身影穿花拂柳快若惊鸿,转瞬已至浓荫的深处。言仕松率先大笑起身,搬鞍上马,跟着谢琻的身后打马而去。众人回过神来,都被激起了豪意,纷纷纵马相随。一时间马匹相簇,蹄声纷沓,正是极乐匆匆。六十人中数少年,风流谁占探花筵?(金·元好问《探花词》)当数谢让之。此时还未走的几人中,有人低声埋怨方才提名谢琻为探花使的人:“你怎地如此没眼力价?那谢琻是谁?你在沈良青之后提他的名字,不是生生让他矮了沈梒一头吗?”“这……”那人顿时语塞,急道,“我怎想得了那么多?这可如何是好,谢琻不会记恨上我吧?”“记恨?”另有人嘲笑道,“笑话,也太看得起你自己了。”在这京城的繁华场里,没有哪个红颜不想一亲谢三郎的方泽,也没有哪位名士不想坐于谢让之的席上。想让谢琻记恨,恐比金榜题名还要难上百倍。——四月廿五。卯时方过,晨曦自太和殿的龙生九子飞檐转了过来,将万缕金光铺洒在白玉阶之上。此时銮仪卫已设法驾于殿前,并有中和韶乐于殿下两旁,丹陛大乐于太和门两旁。文武百官,王公以上列于丹陛之上,其他百官各在丹墀内。皆穿朝服,戴三枝九叶顶冠。殿前肃穆,具待时候一到便开始传胪。太和门外站着此次及第的进士们。按名次,谢琻立在沈梒的后面。他昨夜与友人又彻夜吃酒,若不是家里的仆从捧着礼服赶来酒肆寻他,差点儿忘了今天还有传胪一事。方才被礼官领着,浑浑噩噩地立在此处,一直还没醒神。此时被太和殿前贯通的长风迎面一吹,顿时一个激灵,好容易清醒了。这刚一抬眼,眼神便恰好黏在了身前之人的后颈上。按礼制,他们穿得都是一样的蓝袍挂。却见立在他前面那人的脖颈修长,舒展如松木的侧颈线条没入了板正的衣领之中,延展出一片流畅的肩线。谢琻的目光顺着沈梒头冠下露出的一片墨发下滑,刮过耳垂,最后停在了他肩膀之上。在那里,晨曦形成了个明暗分明的交界线,前为艳橙,后为鸦青。啧。谢琻扯了扯嘴角。便在此时,却听门内礼乐响起,同彻底越过太和殿屋檐的旭日一同,乍起在这风华盛景的殿前。此时洪武帝已在殿内就坐,中和韶乐奏隆平之章,一卫士执鞭到屋檐下。连舞三鞭之后丹陛大乐奏庆平之章。百官三跪九叩,鸿胪寺官朗声宣道:“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廿五。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侍立着的众进士们精神一抖,都知道是时候了。初见圣颜,谁都不愿意殿前失仪,有些特别紧张的已经开始浑身微微发抖。“第一甲第一名——沈梒——”洪亮的宣读声伴着钟鸣编奏响彻天地,此时有鸿胪寺官来引,却见那排在第一名的人举步向前走去。谢琻眯眼盯着他的背影,长风吹起那蓝袍挂的衣袂,扬起时竟似传说的神鸟青羽。天子居堂上,百官皆俯首,阔土朝阳间唯有他一人从容向前。挟着满腹经纶,踏着功成名就,最终从容拜倒在金殿玉阶之下。谢琻在心中轻哼了一声:果真是仪态万千。“第一甲第二名——谢琻——”谢琻嘴角边扯起笑,一步步踩着方才那人走过的路,于御道的右稍后跪下。传胪持续约有一个时辰之久,最后谢琻感觉自己的膝盖都跪木了。唱榜终于结束之时,中和韶乐奏《显平之章》,诸进士行三跪九叩礼,终于能起身了。好多人久跪之后骤然起身,双腿麻木,东倒西歪得十分难看。谢琻抬眼瞅着,果见沈梒站起时也晃了一下,他立刻倾身伸手,平平托住了沈梒的手肘。沈梒一惊,似没想到有人会来扶他。但他反应极快,顺着谢琻的这一托站定了身子。此时他们尚在御前,不能顾盼私语,沈梒刚一站好谢琻就抽回了手。礼部堂官捧榜,用云盘承榜,黄伞前导,去太和门、午门挂榜。洪武帝已然归宫,百官及众进士皆随金榜出,要去东长安门外张挂。出了宫后,大家都轻松了不少。街道两边聚着的都是要看金榜及状元郎的百姓,在夹道的欢声中,这些寒窗苦读十余年的学子终于能挺直腰板,满面笑容地迎接周遭的赞美艳羡。人生此刻最得意。挂榜之后,众人还留在金榜前寒暄。谢琻应付完了几波客套,便觉得兴致缺缺,便想找个借口离开。便在此时,他被叫住了。“谢公子,请留步。”那声音柔和清越,自他身后传来,不高不低却压住了周遭的嘈杂。谢琻微微眯眼,转过了身来。说来好笑,他们一同考试,一同参加杏园探花宴,有一同接了金榜,这却是二人第一次照面。周遭的人似乎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交谈,偷眼向这边看来——十几年来,分别驰名南北的两大才子,终于在分别摘下状元和榜眼之后,于金榜前相会了。沈梒似没注意到周围人各异的目光,嘴角含笑,向谢琻一礼。他的瞳仁漆黑,眼型漂亮,眼尾却微微下垂,显得温柔而和煦。好看的人有时会产生侵略性,但沈梒却并非此类人。当他与你对视时,你便不由自主得想回笑,不由自主地想亲近他,倾慕他。似阳春三月的柳叶青,如十月新冬的初雪白。郎艳独绝,世无其二。“久闻公子才情,今日终于得见,梒心甚喜。”沈梒浅笑道,“方才险些殿前失仪,多谢公子伸手相助。”谢琻挑眉打量着他,半晌没说话。他那目光有些审视,有些居高临下,像是在打量某件货品一样。若换了另一位相貌出众的男子,被人如看乐馆女伶般得瞧着,早就恼了。然而沈梒却只是微微一讶,也没着恼,神色平静地任他看去。半晌,一个懒洋洋的笑容浮上谢琻英俊的面容。他开口,略带几分恶意地扬眉笑道:“你长得可真不错。”语态轻浮。毫无敬意。带着十足的谐戏调笑。还没等沈梒有何反应,周遭的人却已一片哗然。沈梒相貌出众是不错,但他更代表的是南部寒门出身的学子们,与以谢琻为代表的世家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抗。世家与寒门,是朝廷的两大基柱,哪一方都少不得。见谢琻一开口对沈梒如此不敬甚至调笑,在场几乎所有寒门出身的学子们都恼了起来。然而偏偏,人群中心的沈梒却没有恼。他还是那般平静,带着三分笑看着谢琻,仿佛不值一提地道:“公子谬赞了。不读诗书,不习周礼,何种皮囊都也不过是一具腐肉而已。”说得漂亮!周遭寒门学子们纷纷在心中叫了声好。亏你谢三郎顶着“京城琅玉”的才名,竟是个只看外表的草包,活该被死死按在第二名的位置上。但了解谢琻的人,都知他不会轻易认输,又都紧张地等着看他如何回答。然而在万众瞩目之中,谢琻一扬眉,竟随意地笑了下:“唔,你说得不错。”众人错愕。却见他随手冲沈梒拜了拜手道:“有时间一起吃酒。”言罢,竟不顾一片瞪视之人,扭头径自扬长而去了。这……这是什么情况。所有人面面相觑,本以为的一场针锋相对竟顷刻间就消散无形。难道谢三郎的脾气变好了?而沈梒还站在原地,望着谢琻离去的背影。良久,忽地轻笑了一声,摇了摇头。“良青。”此时有其他寒门子弟替他抱不平,“那谢琻如此无礼,你怎地还笑得出来?”沈梒含笑回头:“性情中人罢了,不必太苛……走吧,诸君可愿与我联袂而行?”第2章 凉瓜对于读书人而言,金榜题名不过是他们宦海沉浮的第一步,此时未来种种的朝堂风雨此时才刚刚拉开了序幕。此批及第的进士们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要现在翰林院中进行学习,后再经过考核,方能被授予官职。而摘得状元的沈梒则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榜眼谢琻为翰林院编修。他们与众同科进士们一起进入翰林院。一转眼三个月过去,待彼此熟悉、事务也皆上手之时,已经绿荫渐浓,蛙蝉声渐起,天气也慢慢转热了。——洪武二十三年。七月末。谢琻持小毫写完最后一个字,仰头长出了口气,捏了捏酸胀的眼睛。他聚精会神了太久,不知何时已出了一身燥汗,捂在不透风的朝服里面更是格外难受。翰林院虽说是培养国之重器的地方,说到底也不过是几间夏热冬凉的平房。房子的朝向不好,这个季节太阳一照便格外聚热,屋里又堆满了陈年的竹简史料,还坐了六七个庶吉士和修撰,空气里全都是纸张的霉味和人臭味。京城内似谢府一般的富贵人家,到了这个季节都会开始用冰,将整个屋子镇得沁凉。然而这里是翰林院,无论谢琻如何娇生惯养,也得受着这份罪。他在金榜之前调笑沈梒的事在京城不胫而走,很快不仅谢琻的父兄知道了,连洪武帝都听说了。一日洪武帝在端嫔处歇时,装似不经意地笑道:“让之少年气盛,这次却也让人制住了。”端嫔乃是谢琻的姑母。受了洪武帝这句话的敲打,转头就给谢父递了话,让他管教谢琻。“你以为你是谁!天王老子吗?!”谢父教训儿子从不手软,一台铁砚一扬手就砸在了跪着的谢琻的额角上,一行鲜血顿时涓涓而下,“考了个榜眼就鼻孔朝天,敢去调戏状元了?!我看这仕途你是不想走了!”出师不利,谢父严厉叮嘱谢琻让他在翰林院内小心谨慎,莫要再胡乱说话,为人更要谦逊低调,不许再摆世家子的威风。但这天……也着实是太热了。再加上手头修史的工作极为繁复,细节需反复核对,半点差错也出不得。谢琻又不是耐得下心的人,一想到后面还有八月份的酷暑,心头更是燥起,当即扔了笔起身。出了门,那股子发酵了似得臭味终于消散了些。谢琻站在门前百年老槐的树荫下,闭起了眼睛,然而偏偏今日无风,并不能让他贪得一丝凉爽。此时身后有人叫他:“让之?”谢琻回头一看,见是吏部侍郎刘凌,当即回身行礼:“大人。”同为京城五大家,谢家与刘家有过姻亲关系,只是谢琻之前还未见过刘凌。此次他进入翰林院,恰好碰上了吏部侍郎刘凌来做翰林院教习,故而刘凌对于他还算照顾。“怎么?屋里太热了?”刘凌一看他就明白了了怎么回事儿,笑着道,“去擦个脸醒醒神。篆史的事可容不得心烦气躁。”谢琻躬身答是。刘凌又看了他两眼,有心提点。他们二人有远亲关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颇为欣赏这个桀骜不驯的京城才子。虽然棱角太过了些,但只要打磨一二,定是美玉。“莫要觉得修史的事情繁琐,做好了一样能得到赏识。”刘凌颇有深意道,“与你同科的沈梒撰修的册宝文,不就被次辅夸了一句么?他那一手字写得的确是灵动瑰丽。”谢琻又面无表情地应了声是。刘凌自然知道这二人的咀晤,此时是故意用沈梒来打磨他。一山不容二虎,一个朝堂上容不下两名奇才,这场较量迟早要有个胜负。又说了两句,刘凌便离开了。谢琻站在树荫下活动了下僵硬地脖子,正想转身再度进屋,忽从眼角扫到了个人影。浓荫似绿波,那人影此时正施施然走向青光浮影的深处,最后站在了墙角的一口井前,弯腰似在打捞什么东西。初夏的日光正照在他六品修撰的青服上,灿阳流转间,给纻丝质地的袍袖镀上了层丝绸才有的华光。那人腰肢细瘦,双腿修长,这弯腰的姿势将这具身形绷得如临风新竹一般,好看得不行。——沈梒正用力拉着井中的篮子。竹篮受了水,很沉,他拽得有些吃力。正出汗间,忽从后面伸过来一只手,帮着他一用劲儿将东西从井里提了上来。沈梒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笑着回头想道谢,便看到了谢琻。“谢编修?”沈梒一讶,笑道,“多谢了。你怎在这里?”几个月前在金榜前闹过一番后,二人在翰林院中只是偶尔碰面,还未说过话。此时谢琻没正面答他,目光一扫却见方才沈梒从井里费劲拉上来的竟是一个竹筐,便抬起下巴点了点:“这是什么?”他的态度依旧算的上时无礼。但沈梒一笑也没同他计较,俯身揭开了竹筐盖子,露出了里面满满的果实。粉莹莹鲜桃和红登登的李子娇艳欲滴,表面还挂着涔凉的水珠,扑面而来便是一股沁人心脾的舒甜盈透之香。沈梒伸手拿起一个李子递给了谢琻。那井水的凉意和鲜果的清甜在这酷暑中简直让人无法拒绝,谢琻下意识地接过来咬了一口,顿时一股甘甜的汁水爆开在口腔里,他本来燥热的心境几乎瞬间就被抚慰了。沈梒笑着,也捡了个桃子来吃。他的额头也有层细密的汗珠,此时随意地抬手,用官服的袍袖拭了拭。谢琻看着他,缓缓地笑道:“沉李浮瓜冰雪凉(《忆王孙夏词》李重元),编修好闲情呐。”沈梒“噗嗤”一笑:“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夏夜酷热登西楼》柳宗元》)哪是什么闲情逸致,不过都是酷暑难耐罢了。”说着,他抬手咬了口桃子。谢琻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他——晶莹的水珠正滚下他的手背,不知是井水还是桃子的甜浆。他的唇是难得的杏粉色,那色泽竟比鲜桃还要盈透几分,张口咬果子时,隐约能看到白若编贝的细齿和浅红的舌尖……谢琻猛地收回了目光,看向远处的浓荫,几不可闻地吸了口气。沈梒一抬头,便见谢琻的侧脸又布满了一层细汗,不禁奇道:“这果子不解暑么?”谢琻沉默半晌,低笑了两声:“我一向体热,无妨……陈辅大人知道你在这偷藏了果子吗?”陈辅大人,说得便是如今的礼部尚书李陈辅。沈梒尚在江南荆州的时候,曾拜荆州学派的大儒秦阆为师,而秦阆又恰好与李陈辅有同乡之谊。此次春闱,主考官又正是李陈辅,可以说沈梒是他亲选的状元。有了这几层关系,沈梒一进翰林院便常受李陈辅亲自训导,俨然是将他当做了学生,这可是其他翰林院学子们求都求不来的事情。只是李陈辅为人刻板庄正,偶见学生衣角凌乱都要训斥一番,想必更忍不了在井水里藏果子的行径。听他这么问,沈梒却只是不以为意地一笑,随意道:“人总要吃喝嘛。”谢琻有些出乎意料,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二人并肩而立,缓缓吃着手中的果子,一时间都没说话。此时院内依旧无风,但谢琻站在沈梒的身边,片刻竟觉得身上的热汗散下去了不少。沈梒很快吃完了手中的桃子,拍了拍手对谢琻笑道:“还有事做,我便先回了。篮子里的瓜果尽管吃,但别忘了之后再放回井中。”便是谢琻的亲爹亲娘,也从没交代过这位大少爷干过任何的体力活儿。然而沈梒混不自觉这话有设么不对,说完后径自便走了。谢琻站在原地,看着沈梒那秀颀的背影越过了烈日灼灼的庭院,在廊下一转,不见了。谢琻品着口中甘甜的李子,垂下目光又看了看脚边敞着的竹篮。半晌,笑了起来。第3章 瓢泼京城的天气如预期般一日日燥热着,到了八月下半旬,红砖垒的房子已经闷得像是瓷窑一般,完全没法待人。所幸处暑如期而至,在八月廿七的时候下起了倾盆大雨。等挨过了这阵雨,燥热便会转为闷热,不久之后,初秋便将来了。沈梒站在廊下,望着外面如珠帘断线般的大雨,怔怔出神。这场雨来得急,却酣畅淋漓,冲走了京城因酷暑而产生的僵滞,给万物重新带来了生机。若不是他此时还站在礼部的门房里,还真是想一书胸臆,好好咏一咏这好雨。然而他的心思正在别的地方,无意风花雪月。自七月里他撰拟过一次册宝文被次辅夸了一次后,李陈辅便常常命他润写文字,有些奏疏也让他执笔,这对一个小小的修撰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器重。沈梒事无巨细,每次差事都完成得极好,纵是李陈辅也很难挑的处错来。只是……沈梒眼中的明亮逐渐沉了下去。笼在天幕上的这层积雨云似乎也飘到了他的瞳孔中,让那双清秀的含情目,只余下一片漆黑的沉郁。身后传来了“吧嗒”的门帘挑起声。沈梒忙回过身来,果见是李陈辅从房内走了出来。他里面还穿着二品绯袍,外面已披上了蓑衣,面色板正端谨,步履匆匆。李陈辅本人亦是出身寒门,将清廉刚正的一套做得很彻底,若是脱掉这身官服,很可能会被人误认为是一位乡野的教书先生。见沈梒侯在外面,他简单地一颔首让沈梒跟上。此时有人递上了油纸伞,沈梒本欲替李陈辅打伞,却被他拿走了自己撑在头顶。门口的轿子已经等着了。但是李陈辅却并没有上去,他站在礼部门前的雨幕里,借着雨声遮掩与自己的学生交谈。“我已按下了你三篇奏疏。”李陈辅的脸在阴沉的天色里看不出喜怒,但正因如此却愈发让人胆怯,“为何还要往上递?”沈梒垂下眼睫,低声答道:“学生有幸登科,更受老师指点,愿为国家——”“少说这些虚言了。”李陈辅看着他,“你最新的一篇《论时政疏》我已经看了,口诛笔伐,痛陈吏治腐败和边防废疏,说得很漂亮么。但你知道为何不能往上递?”沈梒默默听着,没有说话。李陈辅皱眉,看着这个学生秀美柔丽的前额和看似恭谨的眉眼,不禁在心中叹了口气,头一次对他涌上了一股失望。当下不愿再多说,拂袖冷道:“你自己好好想想吧。”他正转身欲走,沈梒却忽地踏上一步,借着瓢泼而下的轰隆雨声,快而急地低声道:“老师,如今朝政萎靡、吏治不振,实乃奸臣当道、腐坏朝纲之故。学生出身草芥,别无他长唯有一笔可用,今愿供老师驱使,剔瘤刮脓,以正清明——”“荒唐!”李陈辅迅速回头,厉声呵斥。他转身时伞缘带起的雨水飞溅到了沈梒的脸上,沈梒却并未抬手去拭,只是定定地看着他。李陈辅狠狠点着沈梒,气得手指颤抖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幼稚!鲁莽!你以为一篇奏疏便能让你成为一把挖骨的刀,然后功成名就?那我便告诉你,你这奏疏甚至根本呈不到御前便会在内阁被扣下!然后呢?你所陈之事不会有任何改变,但你本人却已成了众矢之的!明天便会被流放出京!你苦读十年考取功名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一时的痛快么?”雷声轰然而下,劈在迟夏的大地上,更劈在沈梒的心头。“你若还想真的做点实事,便藏起锋芒,好好想想此时应做什么,能做什么。”李陈辅斥道,“你是秦梦如带出来的学生,不至于连这点简单的利害都想不清楚吧?”淅沥的水珠滚下沈梒的侧脸,让他看起来有些狼狈。但他什么都没有辩驳,只是低声应了句“是”。李陈辅平息了下翻涌的怒气,皱眉盯着他,忽然问道:“最近谢让之总邀你吃酒?”沈梒一愣,下意识地答道:“是,但仅有两次,且皆是众翰林院的学生们一起聚会……”“有时候办事,不能一味莽撞,也要学会借势。谢让之出身显贵,你与他往来,不是坏事。”李陈辅顿了顿,复又严厉道,“但他乃世家子,行事张扬,大开大合,那是他的 ‘道’。你却出身寒门,你有你的 ‘道’。不可因与他接触,便将他的作风都学了去。”沈梒有些纳闷。他与谢琻在大部分眼中,应该连友人都算不上,甚至还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却不知李陈辅是从哪儿看出来,他的作风是跟谢琻学得。但他此时不愿再急怒自己的老师,便垂头,又应了声“是”。李陈辅见他态度又恢复了恭谨,终于满意了些,最终道:“你虽自小有才名,但需知为官不是做文章,其中的道理要艰深复杂得多……回去吧,好好想想。”沈梒望着李陈辅的轿子消失在了雨幕中,叹了口气,苦笑了起来。今天被斥责,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其实他在奏疏第一次被扣下时,便已察觉了李陈辅的态度。但只是——他略有些自嘲地想,他的开蒙老师秦阆曾说他“人若蒲苇,其质最柔,其性最韧”。其实便是说他人看起来和气,但骨子里的脾气却是又倔又硬,不碰南墙不回头。果然一意孤行的后果,便是碰了壁啊。雨下的愈发大了。沈梒俸禄微薄,自然负担不起轿子或骏马,平日里只买了只驴子以供出行之便。此时在雨中,他的驴子走得愈发慢了,所幸他也不急,便坐在驴背上一手撑伞,一手持缰,信步于雨幕中悠哉走着。路上的行人愈发少了,这天穹之下仿佛除了震耳的雷与雨,再无第三种声音。沈梒驱驴走着,心思还挂在今天李陈辅所说的这一席话上。待到他听见自街尽头奔驰而来的蹄声时,那两匹马已经转瞬到了他的身后。“吁——”疾驰的马首被人狠狠一勒,骤然停住,骏马的双蹄重重落于地上溅起两朵并蒂水花。沈梒的驴子躲闪不及,凄楚地哀鸣一声,沈梒更是兜头泼了一身的污水。待他擦着脸抬起头时,恰好对上了谢琻带着笑意的双目。“沈修撰?”谢琻挑起眉,看着默默抬袖擦脸的沈梒,“这大雨天的,你怎地不知道避一避呢?”他这话真是能活活气死人。明明是他自己横冲直闯过来溅了人一身水,却反问人家怎么不“避一避”,实在是嚣张无两了。沈梒半抬起伞沿,静静地打量马上的人。谢琻没打伞,也没穿蓑衣,通身被雨水淋得透湿,但却没露出半点的狼狈。他周身都写满了桀骜不羁,这倾盖的暴雨帮他褪下了一层衣冠楚楚的皮,彻底露出里面张扬的内里。他高居于马背上,自上而下盯着沈梒,雨水滑下他英俊的面孔、宽阔的肩膀和窄细的腰,让他看起来仿佛是民间传说中风雨晦暝时方才出没的异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