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43章
作者:故国有虞      更新:2023-07-08 22:28      字数:5805
  然后杨广便开始了同高句丽死磕的旅程。

  大业六年末,杨广说要干高句丽。

  大业七年,正式下达宣战文书。

  但同样就是在这一年,山东、河南大水,漂没三十馀郡。

  冬,十月,乙卯,底柱崩,偃河逆流数十里。

  按理,该赈灾了吧?

  天灾当前,征高句丽什么的,应该缓缓吧?

  但杨广不。

  还记得杨广的老爹杨坚除了欺负孤儿寡母上位以外还干过什么缺德事吗?

  大旱之年,守着满满当当的粮仓,把百姓们赶到一边逃荒。

  杨广不愧是杨坚亲儿子,这父子俩一脉相承。

  只不过杨广倒不是守财奴、吝啬,而是不在意,不在意庶民的生死,更不在意苍生的死活,而是选择继续做着征讨高句丽的准备。

  为了进攻高句丽,杨广命令幽州总管元弘嗣造船三百艘。

  造船的民工们因为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部以下长满蛆虫,死者甚众。

  又调民夫二百万,用来运送衣甲、粮食等。

  同造船的民工一样,这些运粮工人们的生命是不值得在意的,同时亦是如同机器一般,不需要任何休息的。

  天灾,人祸,由上至下的盘剥……在各方面条件都落后的古代社会,死人几乎是可以想见。

  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一通折腾下来,杨广征服高句丽的伟大事业是否取得了什么进展不好说,但自己人却是被杨广轻轻松松消灭了一波。

  可谓是欲伤人,先伤己,杨广之武功,当真可怕。

  纵使于后世的史书记载之中并不怎么爱惜民力如秦皇汉武,亦不由得暗吸一口凉气,道是此子恐怖如斯。

  要知道,杨广从杨坚手中接手的可是一个统一的,没有外戚专权、没有吏治腐败、更没有严重土地兼并的,正处在上升期的鼎盈土朝。

  对比来说,赵大赵二兄弟从柴荣手中得来的基业简直可以说是寒酸。

  然后下一刻,有歌谣自虚空当中生出,相应的画面与场景随之而转换呈现。

  “长白山前

  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歌谣的名字叫《无向辽东浪死歌》,更直白一点翻译过来便是《不要去辽东白白送死之歌》。

  这是大业七年,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起义反隋之时所宣唱的歌谣。

  在此之前,王簿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而起义的目标,亦非是推翻隋朝的统治,而是反抗那繁重的兵役,不要在辽东白白的丢掉性命。

  于是王薄给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叫知世郎,率先举起反隋的大旗。

  不到一年时间,便聚众数万人。

  还是这一年,山东闹饥荒,窦建德带领数百人进入高鸡泊,因为自奉节俭,分财于众,体恤士卒,人人愿意为之而效死。

  此外,还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起义等。

  群盗蜂起,不可胜数,徒众多者至万馀人,攻陷城邑。

  但杨广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远征高句丽的步伐。

  对于杨广而言,不打高句丽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只有吃着火锅唱着歌,一路跑去辽东旅游的样子。

  至于起义军嘛,不过是一群盗匪,不足为惧。

  隋将张须陀进军泰山,对王薄起义进行镇压。

  当然,逃避兵役的义军们在正规军面前自然不够看,被打得四散奔逃,但辽东战场之上,我们伟大的隋炀帝陛下却是秀了一波精妙操作。

  大业八年,杨广御驾亲征高句丽。

  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从第一支军队出发,一天发一军,两军之间相距四十里,依次推进,一共四十天,才发军完毕。

  此外,还有三台、五省、九寺等,在大军出发之后出发,又绵亘了八十里。

  可谓是近古军队出动之盛况。

  于是杨广志得意满,对着一旁的大臣庾质发出疑问。

  “高丽不过藁尔小国,不管土地还是人口都当不得我大隋一郡。爱卿以为,朕此次御驾亲征,胜负如何?”

  实则杨广嘴角已经有隐秘笑意露出,只待例行谦虚一番,说上几句场面话。

  毕竟在自信心爆棚并且没有点数的杨

  广看来,自己文成武德,功过尧舜,注定建立世间不朽之功业。

  更何况百万大军对上高句丽,优势在我!

  但,陛下啊陛下,您真的忘了您的武功都是一路代打上来的吗?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人觉得代练出来的战绩就是自己的真实水平吧?

  不过这是可以说的吗?

  怕不是想要去和高频、贺若弼等老臣一起去地府作伴哦。

  于是庚质优雅礼貌且不失亲切的表示,胜利是肯定能够取得胜利的,但以下臣愚见,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还是不要亲自前往。

  要知道,兵贵神速。您不如就留在此处,叫将士们日夜兼程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要不然就这样磨磨蹭蹭,恐怕高句丽早有准备。

  再者,您不亲征的话,这样就算是败了,同样有人背锅,丢的不是您的面子。

  杨广:……

  好气哦,朕怀疑你在内涵朕,虽然朕没有证据。

  好你个庚质,说白了你就是在嫌弃朕是个累赘拖后腿对不对!

  继而对庾质表示,“汝既难行,可住此也!”

  你庾质要是害怕,就给朕呆在这里别去!

  朕是谁,杨广!注定要功过尧舜的杨广!会征服不了一个小的高句丽?

  刚愎自用的杨广显然是一个相当自我,并不怎么能够听得进去意见的帝王。

  于是在接下来的画面与场景之中便可以看到,杨广率众一路慢悠悠的向着辽东而去,有左候卫大将军段文振于出兵路上病重,临终之际给杨广上书,道是兵贵神速,一定要加速行军,在秋雨来临之前,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

  而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与环境之下,辽河在春夏之交往往会因为雨季而暴涨,进而在沿河两岸形成宽达几十里的沼泽地。

  如果不速战速决的话客场作战,军粮补给跟不上,很快就会陷入到进退维谷的局面。

  此外,段文振还提到,高句丽生性狡诈,很可能会借口请降拖延时间。

  陛下可千万不要因此而中了高句丽的奸计,因此而延误行军。

  杨广:卿家所言深得朕心,当真是高瞻远瞩神机妙算呢。

  放心,朕是绝对不会犯这

  些低级错误的。

  然后杨广照着段文振死前给出的参考资料,每一步都精准的踩在了错误的答案之上。

  没有一条幸免。

  但这一切和英明神武的隋炀帝陛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家只是和高梁河车神以及后世的某位运输大队长一样,想要秀上那么一波微操而已啦。

  于是杨广亲戒众人,做出最高指示。

  首先,我们是□□吊民伐罪,身为王师出征,那么就一定要有王师的气派。

  所以朕跟你们说啊,你们一定不能为了邀获战功而轻骑突进,孤军独斗。

  这可不是大军行法。

  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公等进军,当分为三道,有所攻击,必三道相知,毋得轻军独进,以致失亡。又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

  第一,我们应当兵分三路,互相协调策应,不能独自向前。

  第二,不管行军还是驻扎,你们都要早请示晚汇报,听从朕的命令,不可以私自行动。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酷很有章法?

  我们的杨广陛下在那一刻就是孔明附体周郎在世有没有?

  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亲。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等信息传递到皇帝耳边再传递回来,黄花菜都凉了有没有?

  所以你看被某些杨广粉丝碰瓷过的秦皇汉武,始皇帝会突然下令叫中军左移二十米吗?

  汉武帝刘彻会要卫青霍去病实时汇报听命令而行吗?

  只不过杨广陛下都这样耳提面命了,又是御驾亲征,诸将肯定是要给面子的。

  于是一切行动都听从杨广指挥。

  隋军这边,有微操大师杨广这么个累赘,未伤敌先伤己。高句丽那边就更不必说,玩起了段文武此前所说的奸计。

  眼看这城池将要陷落了呢,就马上开始喊着要投降。

  而由于杨广此前的耳提面命,诸将自然不敢擅作主张,于是派人通知杨广。

  但,这里是战场啊亲。

  等到杨广的命令批复下来之时高句丽那边已经重整士气休息好了,于是又不投降了,要继续打。

  唉

  ,极限拉扯反复横跳,反正就是玩。

  这样浪下来,自然久攻不下。

  但,帝终不悟。

  直到三个月之后,杨广终于生气了。

  合着你们高句丽这是在玩朕呢!

  于是另派大军,绕过辽东,直扑平壤。

  然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得到的密旨是如果有高句丽使者过来,那么一定要设法将其留下,不能放使者回去传递隋军虚实。

  但愿抚使刘士龙早在从涿郡出兵时便已经领会到了杨广陛下诏书当中的精神,我们是堂堂正正的王师,肯定是不能肆意平添杀戮的。但有些将领为了贪功,往往会杀良冒功。

  所以呢,杨广为此特意在诏书当中加了一条。

  受降使者一人,承诏慰抚,不受大将节制。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跑过来以投降为名,刺探隋军虚实为实的高句丽使者不归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管,无权将其留下。

  总之还是玩。

  于是最终的最终,杨广退兵。

  从大业八年的正月从涿郡发兵到七月二十四日,隋军大败于萨水。

  二十五日,御驾即起程回鸾。

  半年多的时间,隋军百万大军耗在辽东。

  不仅没有攻下小小的辽东城,还损失了三十多万人。

  至于战后盘点就更不必说,仅仅是把边界推到辽河,收复西岸土地。

  当真是秦皇看了会沉默,汉武看了会流泪。

  但你以为这就算完吗?

  不。

  随着周遭之画面与场景变幻,大业九年正月,半年时间不到,杨广又要开始打高句丽。

  诏征天下兵集涿郡。

  还是熟悉的地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直播百万大军灭亡高句丽,请不要走开。

  然后就在杨广终于要攻破辽东城之时,国内传来消息,杨广后院起火。

  大业九年六月,楚国公杨素嫡长子杨玄感起兵,并在此之后经常发表讲话。

  “我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

  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34;

  就算是毁掉祖宗留下来的家业,我杨玄感也要驱除暴君杨广,还天下以太平。

  当然,杨玄感究竟是真心实意的想救百姓于水火还是单纯的想要在乱世之中博一博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杨广这次无法再置之不理,一心一意死磕高句丽。

  不仅仅是因为杨玄感身份地位特殊,同样是杨广所想要笼络的官员和贵族当中的一员,同此前那些造反的庶民们并不是同一阶层。更因为杨玄感在造反之前担任着隋朝远征军的粮食和军资,这一造反,杨广可不就要麻瓜。

  更何况杨广还有一重担心,那就是杨玄感起兵之后,很多高官子弟如虞世基的次子虞柔、裴蕴的儿子裴爽等都跑到了杨玄感那边。

  要是杨玄感立自己杨广那些尚且还活着的弟弟抑或者侄儿为皇帝……

  最终,在六月二十七日夜里,杨广决定从速撤军,将所有的军用物资、攻城器械等全部放着不动,堆积如山。

  只有军士撤走。

  然后高句丽就莫名其妙的打赢了这场战争,缴获诸多物资,叫人叹为观止。

  然后八月,杨玄感被杀,八月二十四日,杨玄感叛乱被平定。此时的杨广还在急急忙忙往回赶的道路之中,尚未抵达涿郡。

  啊这,杨广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

  朕是谁?

  从哪来?

  到哪去?

  朕应该继续征高句丽吗?

  但辎重器械都已经被扔了,还怎么打?

  况且现在辽河水暴涨……

  那回洛阳平叛?

  但杨玄感叛乱已经被平定了啊。

  于是杨广只能够继续往南走。

  当然,之所以往南而不是回大兴,又或者洛阳……

  王薄起义、杨玄感叛乱虽然已经被扑灭,但那些平民、盗贼们就像按下葫芦浮起瓢一般,一波又一波,没有穷尽,河北一带的叛军已经是越来越多,再不安全。

  至于如果是回到洛阳的话,朕无功而返难道不要面子的吗?

  你就朕怎么面对那些留守在朝堂之上的朝臣?

  翻过年,大业十年二月,杨广下诏,叫朝臣

  们就征高句丽一事发表看法。

  朝臣:……

  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而后眼观鼻鼻观心,保持沉默,几乎要把脚下的地面看出花来。

  “所以,这是还没放弃呢!”

  刘邦见状,不由得猛地一拍大腿,发表意见。而始皇帝与刘彻对视一眼,看似面上不动声色,实则亦不由得为杨广的执着和作死而动容。

  现在的当务之急,难道不应该是休养生息爱惜民力恢复国力吗?

  最好学汉武帝一般,罚酒三杯下个罪己诏。

  总之先把内部矛盾解决啊!

  至于征高句丽,高句丽在那又跑不了。

  还有,你难道就没发觉,原本被你老爹搞服了的突厥已经在猥琐发育暗暗做大了吗?

  大业十年二月二十日,杨广再度下诏。

  征召天下兵丁齐聚涿郡,三征高句丽。

  但这时,各地的起义事业发展早已经是如火如荼,再想像前两次那般,疯狂造作显然是不行。

  那些被杨广所征召的士兵大多没有如期而至。

  直到当年的七月底,兵力终于集结,可以一战。

  七月十七,杨广车驾到达辽河西岸的怀远镇。

  七月二十八,高句丽王乞降。

  不要误会,只是单纯的投降而已,传统艺能啦,并没有过多实质性的措施。

  同样,隋军并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的战果。

  但,杨广陛下丢失的面子终于找回来了不是!

  于是杨广宣布,罢兵回朝。

  那么高句丽就此老实了吗?

  没有。

  十月二十五日,返回西京大兴,太庙献俘。光明正大的向天地和祖宗宣告,朕三征高句丽,终于大获成功!

  区区高句丽,终于臣服在朕的大隋脚下!

  但结果却有点一言难尽。

  杨广三次东征,既没有灭亡其国、将其土地纳入到版图,又没有使高句丽真正的臣服在其王道教化之下。

  高句丽王甚至拒绝入朝觐见。

  于是我们不难发现,杨广之所做的这一切,不过都是在为了一个目的。

  r /证明自己的伟大,成就自己千古一帝的梦想。

  但杨广真的当得起这个千古一帝吗?

  大业十一年,在三征高句丽之后,杨广决定北巡。

  朕星然死磕高句丽磕的鼻青脸肿,但朕还能搞不定早已经被搞的服服帖帖的突厥?

  但,陛下,时代变了啊。

  你莫不是以为,今日之突厥还是昔日之突厥否?

  然后杨广便被突厥人围困在了雁门关。

  虚假的千古一帝将要退出历史的舞台,真正的千古一帝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