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335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5      字数:4754
  d卒从城门口涌了进来,他们速度很快,而且没有发出什么声响,在进入城门之后,一共分为两拨,一波杀向了城中军营,另一波则冲向了城内府衙。这一夜,注定是杀戮之夜,尽管军营当中有着不少士卒,但是这群杀入城中的人也都是精锐,他们见人就杀,而且军营当中的人都喝了酒,所以战斗力大减。这一下,军营顿时火焰四起,喊杀声响彻了整个城内东区,而与此同时,府衙当中,也冲进来一群士卒,他们也同样见人就杀,而且杀得都是府衙的官吏,不管是什么人,都杀了,就算是府衙的知府同知等人也将其俘虏了。倒是沈羲等人,他们在第一时间发现情况不妙之后,迅速躲藏了起来,而后又趁乱杀了出去,逃出了南昌城。而此时的宁王府内,灯火通明,不少人都聚集在院内,身披铠甲,手持武器,这些人都是王府护卫,而王府外,还有着两千王府守卫士卒,这些人都是宁王可以依靠的兵力,当外面的士卒杀入城中之后,宁王立即杀死了王贵,并且下达了控制整座南昌城的命令。城外,黑夜下,官道上,一队人马正快速往前奔跑着,这群人丢盔弃甲,似乎极为狼狈,而领头之人一身血色,手中的武器也是破烂不堪,显然经过了一场大战。没错,这群人正是杀出城中的沈羲等人。“指挥使咱们怎么办叛军肯定是宁王府的宁王造反了咱们要不要”“富贵你即刻带着弟兄们往福建逃那里有朝廷的平叛大军而本将需要留下来”沈羲擦了擦脸上的血水,即刻对着身旁的亲卫说道。此时此刻,他表情十分严肃,看上去他对这件事极为重视。而他身旁的亲卫见此,也不禁为之一愣,但随后道:“大人您一个人留下,万一”“没有万一如果吾一人留下,目标还较小一些,你们即刻去福建而吾也会向周围还是算了这周围的兵卒恐怕都被宁王给收买了即使向他们求援,也只是自寻死路还不如去找朝廷的平叛大军”沈羲说的非常对,宁王之所以在这时候造反,肯定准备了许久,这周围虽然卫所众多,但是与宁王没有勾结的人恐怕没有了,即使有,力量也很小,所以他只能找在福建平叛的大军求援。而他则会前往应天府寻求支援,毕竟朝廷在南方的重心还是在于应天府,他必须前往那里,而前往那里肯定会遭遇敌军堵截,所以他一个人的目标反而小一些。“大人吾等这就去了您多保重”也许是看出了沈羲心意已决,所以亲卫们只能带着剩下士卒迅速朝着福建而去,这一路肯定无比艰辛,但是他们已经决定了,为了报答大人的恩情,他们必须将这个消息传递给朝廷的平叛大军。很快,亲卫率领着剩下士卒朝着福建而去,而沈羲却并未就此离去,他抹去了众人的遗迹之后,再冒着黑夜,迅速前往附近码头,而后坐船准备前往杭州府,而后再前往应天府。可是,沿路他发现,各府各县,似乎都非常警惕外来者,而且严查户籍官文,看上去似乎有什么大事发生,他稍稍施展了一个手段,很快就知晓了这其中的原因,原来跟他猜测的一样,宁王造反之后,这周围各府县都跟着反了,所以对外人很是警惕。但沈羲也不是简单人物,他找了一个乞丐,探查到了一些秘密,而后迅速离开了。。。。。。。。。。十多天之后,宁王在南昌造反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四周各府县,而消息的来源,当然是沈羲沿路散播的,那些秘密投降或者是早就投降的府县,顿时暴露了。而与此同时,应天府,以及福建两地,也得到了消息,很快,朝廷的平叛大军也陷入了两难境地。这时候,应天府的官员,也不得不一边调集兵力去守住长江防线,一边向北方京师上奏消息。又是数天之后,经过八百里加急,这份情报也传到了京师。另一边,汉华王国东阳城,李江也得到了宁王造反的消息。说真的,李江非常惊讶,因为宁王造反一事,其实在原本历史上也有过,他也知道,当然,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唐伯虎的电影,就是那个点秋香的电影。可是,如今可不是正德年间的宁王,而是英宗时期的宁王,他的造反,是李江没有预料的,毕竟这位宁王相比后世的宁王,实力不知弱的一点,至少他在短时内聚集不了十万兵力。如果那时候,没有王阳明这位圣人存在,恐怕那场正德年间的宁王造反,不说成功登上皇帝宝座,至少也会导致整个江南都陷入战乱大战,甚至威胁应天府,称霸江南,与大明北方的皇帝划江而治。第七百零一章:纷纷溃散东阳城,李江拿到兰芳社送来的情报之后,也颇为意外,宁王反了,现在可是英宗时期,那位正德年间的宁王虽然造反了,但是因为王阳明存在,很快就被王阳明平定了,历时才几十天而已。现在王阳明尚未出生,倒是他的父亲王华已经出生了,只不过那也是一个小孩。可以说,没了王阳明,此时的宁王会不会如他的后世子孙那般,迅速被大明平定,还是一个大大问号。李江之所以这么认为,那是因为这位宁王选的时间太巧了。目前江南整体很不稳定,而朝廷的平叛大军还未完全将福建的叛军平定,各地义军与盗贼四起,朝廷需要派遣更多的兵力来江南,否则宁王一旦顺着长江而下,很快就会攻打到应天府。一旦应天府被攻占,其政治意义就不一样了应天府的地位可是仅次于大明北方京师城的,若是被造反的宁王攻占,这绝对是大地震,对于朱祁镇,可是颇为不利的。再说,现在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随着他的从上到下改革,不少官员与士绅都对他这个皇帝很不满,若是各地的宗亲藩王也加入到这场对抗当中来,朱祁镇恐怕都无法睡安稳了。事实上,如今已经有不少藩王开始行动了,就比如那山高皇帝远的几位藩王,如甘肃地区的一些藩王,还有蜀王。没错,作为从太祖时期就存在的几位大藩王,蜀王可以说是蜀中地区最大藩王,也是势力最大的一位,这位可是对皇帝之位,极为热切的。除此之外,西南地区的一些土司也开始与藩王勾结,开始逐步吞并周围领地,尤其是播州府等区域。而对于这些,身在东阳城的李江自然不知道。此时的他更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大明京师,皇宫之中,朱祁镇大为震怒,他一边直接下令让于谦出面,统帅全军,调拨五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扫灭所有叛军,而且他还下旨给于谦,叮嘱他一定要在江南进行镇守一段时间,目的自然在于扫清一切反对他这个皇帝的势力。为此,他不仅调拨了大量的精兵良将给于谦,还让王骥这个已经年过半百的重臣调到了他麾下,让他二人一起平定叛乱。于谦作为内阁首辅,居然被调到前线去担任军事上主帅,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于谦也即刻率兵出发了。这在外人看来,这是朱祁镇对于这次平叛的重视。但事实上,这是朱祁镇的一石二鸟之计,他对于那些叛军根本就没有看在眼中,真正让他派于谦南下的原因,还是在于想趁此时机,将江南整肃一遍。这就是朱祁镇的特别之处,他其实早就想这么做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这次正好,派遣于谦出马,叛乱就是一个最好的借口。大明朝廷派出重兵南下,并且领兵之人还是内阁首辅于谦,这既是一位朝廷重臣,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统帅。消息传到江南,不少叛军都人心惶惶,害怕不已,纷纷逃散,有些叛乱的官吏,也纷纷反正,宣布与宁王断绝关系。这下,宁王府内,作为造反的核心,宁王颇为气愤,但是他也没办法,那些人都是墙头草,之前之所以投降他,自然是因为他强逼加上贿赂所致,如今朝廷派出了于谦这位威望颇高的统帅,又派出了精兵五万。要知道那可都是南征北战的边军,火器众多,而且打过瓦剌、鞑靼、女真等外敌,这样的精锐士卒可不是他们这些位于江南,养尊处优的卫所兵所能比的,就算是宁王,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自己麾下的七八万人根本不是其对手。他麾下的人马顶多算是乌合之众,要想对付朝廷派出的五万精锐大军,几乎没有胜算。更何况,这次朝廷不止是让于谦率领五万大军南下,而且坐镇在两广的王骥麾下也有一支赫赫有名的狼军,这支军队人数不多,但是都是精挑细选的,有一万人,而且其中三千人马都是侗族,都是山中的山民组成,战斗力极为强悍,而其他人有着收服的海盗以及训练火器多时的良家子弟,仅仅这一万大军,就让宁王喝一壶了。如此南北夹击,恐怕很快他就要被打回原形如此危急时刻,宁王第一时间想到了蜀王,作为藩王,他当然清楚此时能够救他的就只有蜀中地区的藩王蜀王了。只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蜀王离他太远了,若是等他来救援,恐怕黄花菜都凉了。而且,他并不知道,此时的蜀王,也已经开始退缩了,当他知道朝廷派了于谦这位主帅南下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掩盖了造反的迹象,将某些知情者秘密处决了。各地的藩王也都如此,他们在得知此事之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倒是其中一位藩王,似乎并无顾忌,反而更加上窜下跳,开始到处活动,这让暗中监视的锦衣卫都觉得此人真是不作不死,这样下去,迟早要玩完。另一边,东番岛上,李江派出的送信之人已经到达了东番岛。此时驻守在此地的水师主官已经换成了王海滨。因为宁王造反,李江已经派出了王海滨作为主官镇守在东番岛,为的就是一有什么事情,能够迅速处理。这不,李江的最新命令来了接过文书,王海滨仔细查看起来,果如正如他所想的那般,李江的命令与他不谋而合。原来,李江的命令就是让王海滨率领水师舰队游弋在大明东南外海,伺机而动,与盘踞在周围的各个岛屿“海盗”一起合作,迅速转运一些想要离开大明的人。这种手段,其实已经不止是李江第一次使用了,为了移民更多的人口,李江虽然不至于对大明开战,但是会使用各种办法获得人口,无论他们是什么人,只要不是白莲教徒这种宗教分子,其他人都可以接受。而这些人到了汉华王国地盘,那就是是龙都得盘着,所以李江根本不担心他们会危害汉华王国的统治。第七百零二章:大变天对于这些叛军的安排,李江其实早就有了一些计较,他觉得只要不是什么危险分子,那就将其送到澳洲去,反正此时澳洲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大开发行动,目前新兰府与几个府都缺人,而且缺少的都是种地放牧的人。这些人尽管是南方人,但是澳洲南部的气候正好语气相似,所以去了那里,完全不用担心气候问题。而且,那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已建成了好几个大城池,只是因为人口的原因,显得人丁稀少,不怎么繁华,但若是将这些人送去,至少能够增添点人气。要知道,初步估计,这些人至少有接近二十万人,这么多人显然一次性是晕不过去的,而且大明也不会允许这么多人一起离开,毕竟他们是叛军不是。所以这些人都只能通过各种关系途径逃到海上,而后再前往各个“海盗”占据的岛屿,如此到了那里之后,他们才会有机会前往东番岛,否则汉华王国水师是不会主动靠岸来接他们的。毕竟这样做是极为危险的,不是说大明有能力威胁水师,而是因为这样做会影响大明与汉华王国的关系。因为你这样做,就等于是入侵大明了,但如果你能够不靠岸,在还是,那没有人去管你,大明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而且就算他们有意见,汉华王国也有理由。他们完全可以推脱这些人都已经逃到海外了,而所逃的地方都是他们的领地,严格来说,是属于俘虏,必须将其送到澳洲去进行劳役。当然,这“劳役”也只是一个借口罢了,事实上,大明也同样知道这其中的猫腻,但是这起码听上去不会有损大明的颜面。其实这也是大明故意纵容,否则他们怎会连这么多人都阻难不住,要知道大明的水师,也不是摆设,怎会看着这些人乘坐各种舰船离开大陆,他们之所以不去阻击,其实就是于谦下达了指令,让他们我无需去管,这些人在大明,就是隐患,还不如让他们前往汉华王国,于谦深知这些人只要进入了汉华王国,就永远也回不了大明了,如此隐患自然也就消除了。而且这些离开之人,几乎都是叛军还有当地的士绅,可是士绅们离开能够带走的就只有一些金银珠宝,但最为重要的田地他们是带走不了的,而这些田地恰恰就是于谦,哦不准确的说是朱祁镇所想要的。如今的江南早就不是大明初期那种地广人稀的时候了,百姓们能够种的地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成为了大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