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299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3      字数:4727
  d,一边开始以钦差身份准备调动少量钦差卫队准备去抓捕那位布政使。但是结果却是对方一口咬定是钦差先动手的,这下,局势陷入了僵局,而且那位承宣布政司也与当地驻军勾结,对峙了起来。官府都自顾不暇了,灾民的处境可想而知,如此这般,不少人没了办法,只得往泉州而去。据后来的布政使查探,这些人至少有三万人。而这时候,朝廷也不是盖的,很快就查清楚了此事,朱祁镇立即下令将那布政使押回京师受审。但此时已经晚了,因为官府这等荒唐事,救济灾民一事已经被耽误了整整一个月之久。如此泉州自然聚集了不少灾民,这些人让泉州府衙极为头疼,正巧这时候,有许多海商找上门来,一番贿赂之后,泉州府衙的人便迷失了,很快这次灾民共五万人呗移民到了旧港,而后分散到各地去了。而此时才过去了半个月,待到新的布政使得到消息时,早已经晚了。至于朱祁镇与于谦在得到消息时,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此时还有一个消息也随之传来。不过这次是喜事,沐昂率领的大明与乌斯藏联军一举击溃了德里苏丹大军,俘虏了三万人,杀死了两万人,只有三万多残兵狼狈逃回了德里苏丹,至于其他人,则逃散了,不知去向,可在高原上,这些人大多都是成了土匪,或者干脆就冻死饿死了。沐昂大胜,朱祁镇本来是非常高兴的,因为这次沐昂不仅大胜了,而且损失还非常小,一共才损失了四千多人,这其中还只是死了两千多人,包括之前那些因为高原反应死去了的神机营士卒。而且最重要的是,乌斯藏宣布将会彻底臣服于大明,成为大明一部分,并且让大明进驻官吏,划分府县。可是当福建的事情传到朱祁镇耳朵内时,他一连摔了好几个瓶子,也不知道他是为了汉华王国“趁火打劫”生气,还是为了当地官府腐败无能而生气。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如今那五万多灾民已经离开了大明,大明再也无法追究他们的责任了,至于那些海商,朱祁镇本想杀一儆百的,可想想还是算了,因为这根本没什么证据,他即使下令,也会适得其反,倒是当地官府,他觉得必须严惩。第六百二十三章挑拨离间大明正统四年十一月下旬,朝廷正式下旨,剥夺福建官场上四品以上所有官员的官帽,并且将其押送回京师,交由三司会审,至于具体结果会如何,朱祁镇已经暗示过了,全部斩立决。没错朱祁镇下达的就是这样的命令,他希望能够以此来杀鸡儆猴,达到警告其他人的目标,让各地官府都明白,他朱祁镇对待那些明知故犯,贪赃枉法,倒卖人口的人是深恶痛绝,绝不姑息的。当然,朱祁镇这一做法直接就遭到了于谦反对,在他看来,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实在不可行,应当按照大明律令办事,而不是光凭个人喜好厌恶程度。于谦的想法当然没错,可他还是低估了一个帝王应有的霸道,作为皇帝,这天下江上的主人,有时候并不能保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皇帝想要杀人,那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这次朱祁镇会这样轻易放过那些人嘛答案当然是否谁让他们这么巧撞到了枪口之上,朱祁镇要的就是将这些人当作典型给处置了。如此,于谦即使极力反对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这件案子很快就被朱祁镇授意三司给办妥了,连秋后问斩都没有去等,审完之后,十天之中便相继将这些人验明正身直接砍了脑袋。如此做法,自然引起了不小的非议,可是此时此刻,不管是朝廷各位大臣,还是民间都没有办法阻止朱祁镇了,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朱祁镇一点点摧毁文官势力。而且,更让他们崩溃的是,就在昨日,朱祁镇下令礼部将举行的科举考试改为一年两次,秋季与春季各一次,后来还是于谦极力劝阻,最终打消了朱祁镇这个想法。可朱祁镇本身就是一个爱折腾之人,他虽然取消了之前的决议,可还是要求接下来将会开恩科,广纳人才,并且将进士名额给提升了,足足增加了一百名。所谓恩科就是朝廷在例行年月开设的特殊科举,是朝廷特意开设的,目的就是广纳人才,一般没有定额,全凭当今陛下的心情。这次开恩科的消息一经传出之后,大明举国沸腾,不少士子都纷纷为之欢呼,他们三五成群,都在称赞着天子圣明。而这自然是当今陛下朱祁镇最为乐意看到的。他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他希望能够凭借此选拔出一批有能力且忠心于他的大臣来,到那时,他便可以将此时朝廷当中那群只知道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大臣一扫而空了。就当朱祁镇忙着如何将原本朝臣一一排挤出朝堂时,李江也在为汉华王国将来的发展而深思着。目前汉华王国已经完全走上了正轨,要人才有人才,要兵有兵,要钱有钱,李江现在唯一担忧的还是各地人口数量太少了。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此前李江已经多次想过办法弥补当地汉华王国人口过少的问题了,可是现在到此为止,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汉华王国占领了这么多地方,可总人口才不到三百万,这点人,撒到这么广阔的区域,依旧还是地广人稀。如此一来,地方的掌控力度便会大大降低,便宜的还是那些当地土著。可是如果光是一味的吸收归化当地土著,这又不怎么现实,毕竟文化完全不同,要想让他们归化,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而且归化的土著依然很难管理,所以李江已经给各地下令,尽可能的减少归化民了。只是这样一来,还是无法解决人口过少的问题,于是李江左思右想,最终在鼓励生育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挖掘另一个人口大国的潜力,那便是号称小中华的朝鲜王国。此时的李氏朝鲜,一切都参照中华礼仪之邦来治理国家,汉化程度极高,百姓们也对汉文化极为认同,因此这些人只要能够吸纳进来,完全能够增加不少人口。只是李氏朝鲜毕竟是大明番属国,如果强行动武,那绝对不是明智之选。再且,即使动武,也不能大动干戈,而是悄悄的动手,以掠夺人口为主。于是,李江想到了通过海盗劫掠与人口走私买卖两种方式。鉴于这两个方法都名声不好,李江只能让王海滨秘密动手。不过此事急不得,李江觉得必须筹备妥当,计划周全之后才可行动,这事一旦泄露出去,所造成的影响可是空前的,绝对不能因为泄密而造成事情失败。若是如此,那汉华王国在脸面上就丢尽了。而他李江,也会被人耻笑。所以这件事最为重要的还是保密,只要保密,才能让计划至少成功了一半。十日之后,大统制府,李江正坐在书房当中看着舆图。忽然门外传来了一声通报:“启禀大统制,王海滨都督求见”“哦他这时候来了莫非是计划周全了”李江暗自嘀咕了一句,随即对着门外道:“让他到后厅等候,我这就前去见他”说着,他收起了舆图,而后打开房门来到了后厅。此时王海滨也刚刚坐下,见到李江到来,他连忙行了一礼:“见过大统制”“嗯你来寻我可是事情已经准备妥当我可告诉你这次必须弄来至少二十万朝鲜人”李江道。“大统制别说二十万就算是十万,吾也没法保证,毕竟装扮成海盗根本劫掠不了这么多人口,不过吾倒是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装扮成倭国人,去袭击朝鲜,或许能够弄来”“等会你刚刚说装扮成倭国人那是不是可以这样考虑,直接挑拨这两国开战,而后咱们从倭国人手中获得俘虏的朝鲜人如何”李江这时候忽然想起了什么,立马说道。的确,李江的这个想法,听上去有着很多好处,这其一便是可以不必担心汉华王国是为朝鲜人口而来,别人更不会说三道四。第六百二十四章谋朝鲜王国挑拨朝鲜与倭国再次开战这事,李江越想越觉得可行,毕竟这样做既然达到目的,又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可谓是一举两得。而且,李江这辈子最喜闻乐见的就是看到倭国被肢解,被削弱,所以这件事他会不遗余力派人去做的。“王都督这想法,你怎么看”李江道。王海滨坐直了身子,低着头,暗自沉思着李江刚刚所说的话。王海滨其实这会也没有想好,目前倭国的情况他也是了解的,经历了汉华王国陆续攻打之后,倭国实力早就大不如前了,目前只能掌控一半领地,而且各大名还互相敌对,甚至在汉华王国间谍挑拨离间下,还大打出手,并未形成统一的政权最为关键的是此时倭国已经没有天皇了。天皇早就被汉华王国偷偷给干掉了。不过后来,倭国北部的一些大名又悄悄立了一个傀儡天皇,虽然不知道真假,可是后来事情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名不认可这个天皇,认为这天皇是假的,他们又推出了另外一个天皇,这下便有了两个天皇。如此原本就十分混乱的倭国再次陷入了争斗之中,早就对国外没了任何想法。因此,要想挑拨倭国对朝鲜再次开战,这个任务可不容易。“大统制鉴于目前倭国形势,让他们对倭国开战,是很困难的”王海滨想了想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嗯你之担忧的确不错,但是你有想过没有,我们可以让朝鲜主动对倭国开战要知道此时的朝鲜王已经不是原本的世宗大王,这位朝鲜王登基之后,不少人都暗地里反对他,毕竟他的王位得来不正,如果他想转移国内矛盾,甚至以此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只能对倭国开战了”说到这,李江停顿了片刻,又开始说道:“目前朝鲜周边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了,大明他们肯定是不敢招惹的,女真人早已经灭亡了,只有少数部落残存,根本不足以对他们构成威胁,而东边的岛屿也就只有倭国能有一战之力,而且仅仅是理论上,毕竟倭国已经大不如前了”“所以我认为只要稍加利用,便可让此时的朝鲜王以稳固朝政,转移国内矛盾提升自己威望为借口,对倭国动手而且还必须给他们创造良好环境”“可是大统制若是假戏真做,朝鲜将倭国彻底打败了怎办吾等不是给别人做了嫁衣吗”王海滨一听李江之言,不由旨意道。的确,如果真如王海滨所言,还的确有这个可能,可是李江会忽略这点吗当然不会其实李江已经想好了他会做两手准备,一旦朝鲜击败倭国,长驱直入,那么汉华王国兰芳社便会在朝鲜境内四处散播谣言,阻碍朝鲜继续进攻倭国,甚至以此来相助倭国击败朝鲜,让朝鲜陷入混乱局面。如果能够让朝鲜陷入混乱,那对于汉华王国便是机会,因为正好可以浑水摸鱼。“不会咱们可以在暗中相助,一旦朝鲜占据绝对优势,那咱们就帮倭国这样一来便可让朝鲜陷入困难之地了”李江随即笑了笑解释道。只是李江这么一说,还是无法让王海滨打消顾虑,他并不是不想按照李江的意思去办,而是滋事体大,他需要考虑周全。“大统制此事还是让诸位大臣商议一番再议吧吾目前还真说不好”王海滨此话一出,李江不禁一愣,这话是什么意思拒绝吗这可不多见,据李江所知,王海滨一般是很少会推辞的,除非是他实在没什么把握可以办妥此事。“好吧既然你如此说,那此事我再考虑考虑吧”事实上说这话时,李江已经考虑换人去实施这个计划了。因为他已经想到干脆让蓝英去办此事,反正蓝英是兰芳社的都指挥室,而这个计划的主力军便是兰芳社的人在暗中操控,由蓝英指挥实施也比较合适。至于如王海滨所言,将此事拿到朝会上与一众人商议,李江根本就没有去考虑过,他可是知道,这件事越少人知道越好,毕竟此事不怎么光彩。也就当李江为此事进行安排的时候,此时的蓝英却为另外一件事而烦恼着。因为兰芳社在大明已经转入了地下,所以情报传递与收集已经变得非常缓慢了,往往一个消息需要半个月乃至一个月才能传达得到,而且兰芳社的探子已经更加隐秘了,所以收集情报时,需要耗费的时间与精力都比以前要多许多。如此一来,大明的风吹草动就很难掌控了。这不,当兰芳社京师密谍传回一份消息时,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可是这样的消息,兰芳社的情报已经算是落后了,因为他探查到,两广承宣布政使已经得到了消息。也就是说,当兰芳社得到消息再传回旧港总部的时间已经落后,两广承宣布政使司得知的消息时间了。这可不是一件好事这表明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会越来也糟糕直到最后,兰芳社在大明已经没了任何优势,到那时,兰芳社在大明就真的成为了摆设。当然这还不是最为主要的,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