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298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3      字数:4780
  d晃,又是十多天过去了,此时沐昂已经领着两万大军集中到了乌斯藏与川地边境府县。而这时候,作为南洋大臣的王骥也顺利接任了两广承宣布政使,他在接到于谦书信与圣旨之后,连忙派人去了汉华王国东阳城,准备购买三百门连珠铳。这时候,李江自然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对此,李江原则上是同意的,所谓连珠铳,其实就是手摇机枪,只不过相比汉华王国已经研发出的第二代连珠铳,这种第一代连珠铳已经完全过时了,如果卖给大明,也不是什么问题。但难就难在,来购买之人说需要十天之内就交付这三百门连珠铳。这就让李江为难了,他了解过,如今库房内还有五十门,而淘汰的第一代连珠铳也有百门,可十天内要想生产一百五十门这种第一代连珠铳,几乎不可能,至少也得十五天,甚至是二十天乃至是一月之久。但对方已经等不及了,没办法,李江只能先将这一百五十门交付给对方,而后付一半的钱,至于剩下的钱,待到另外一百五十门交付之后再交。这样一来,对方满意,李江也很满意,因为光是这一百五十门连珠铳,汉华王国就获得了二十万两银子,这还不包括百万发子弹。要知道,连珠铳消耗的子弹可比普通火铳要多的多而十粒子弹便是一两银子,百万发又是十万两,再加上购买的各种开花弹,总共花了五十万两。五十万两对于汉华王国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但是这笔军火是今年最大的一笔,而且还是与大明达成的,这就是最为重要的。大明对于火器的需求,其实并没有那么显著,毕竟大明乃是一个庞大帝国,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而且火器发展速度很快,虽然比不上汉华王国,但此时空的大明,已经完全可以吊打周边除汉华王国任何一个国家了。如今他们再购买了这批连珠铳之后,其战斗力肯定会更上一层楼。乌斯藏喜马拉雅山脚下西侧。一处山口处,德里苏丹大军已经在这驻扎了许久了。这次也许是没有算到天公不作美,德里苏丹大军入侵乌斯藏之后,也仅仅劫掠了几个小部落,物资并未得到多少,反倒是因为天气寒冷,损失了不少人,这不,因为此事,不少人都建议停止攻击乌斯藏,返回撤军。可是此时亲征的德里苏丹国苏丹根本不同意,他之所以想要攻打乌斯藏,其实根本不是想占领多大领地,也不是想劫掠物资,而是想通过攻打乌斯藏获得政治地位,稳固自己的统制。毕竟此时德里苏丹与周边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教派的不同,也导致德里苏丹于周围各国矛盾不断,而恰掐德里苏丹国内,宗教信仰的力量是排在首位的。历代苏丹都需要对周边的其他宗教进行打压,以稳固自己在宗教信仰商的地位,而这次,德里苏丹选择了乌斯藏,就是想要打击喇嘛教,以此来彰显自己苏丹教。说白了,就是想要借这场战争来稳固自己宗教地位,而并不是为了抢物资、抢地盘而来。因此,德里苏丹根本不想就此撤军。当然,他也不想这么快就攻打乌斯藏核心区域,毕竟那里山高不说,而且地形也不熟悉,再加上当地气候寒冷,他如何会这么愚蠢,真的去攻打。就这样,他们这一等就是十多天,直到一个消息传来,让德里苏丹彻底慌了神,他们等来了大明派遣大军进入乌斯藏的消息而且两支军队汇合之后,已经开始朝着他们这里来了。这下,不少人再次建议撤军,毕竟他们在这耗费了太多时间,物资补给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如果再不离开,恐怕会因为物资缺乏而造成大军哗变。“不行不能撤军”第六百二十一章局势的变化德里苏丹国苏丹坚持不撤军,底下众将也是无法,他们虽然都是一方将军,可是他们也得听从德里苏丹的,而且他们麾下士卒也都信仰德里苏丹教,作为苏丹,他即是这个国家的“国王”,也是宗教上的领袖,谁也无法不听从他的命令。于是,在坚持了数天之后,随着德里苏丹一声令下,大军即刻开拔,由先锋一万大军先行一步,抢占前方的山口崖壁两侧,而中军与后军随后跟上,准备与大明军队以及乌斯藏的僧军决战。德里苏丹当然清楚这样拖下去不是事,对他们大军也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这一战必须速战速决,无论胜与败,他都要打这一场仗。而此时此刻,一百里开外,漫天遍野的血路山崖上,一支军队正艰难前行着。虽然前方有着道路,可是作为大明的军队,还是极其不适应这样的行军,倒是乌斯藏派来的僧军没有这般不适应,也因此,他们不仅相助大明军队押送物资,还担当了向导任务。作为主帅,沐昂虽然骑着战马,可是他此时已经疲惫不堪,早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虽然如此,久经沙场的沐昂还是坚持骑着战马,忍受着严寒与呼吸上的不适,率领大军前行着。而此时的大明军队尽管没有在这样的高山上行军过,但他们毕竟是云贵川三地的土司兵,常年驻守在高地,倒也不能完全坚持不住。唯独那些从京师而来的一千多神机营士卒,他们已然损失了上百人,这让沐昂极为心疼,可没办法,这些神机营士卒并不是来打仗的,而是作为火器操纵训练者,到了临战时,他们会护住中军,顺便指挥火器作战。顺便说一句,在此之前,大明军队与乌斯藏的僧军都经过了神机营士卒的火器训练,如今已经有不少士卒能够操纵火器了,尤其是炮兵与连珠铳,沐昂特地组建了新的火器营,一共五千人,大明军与乌斯藏僧兵各占一半。这五千人可是这次大战的重中之重,沐昂自然不容其有失,所以即使知晓京师神机营不适应高原环境,他还是带着一起行动。诚然这样会导致带来的神机营士卒冻伤乃至是大量死伤,可是为了这次万无一失,他也顾不了这么多了,毕竟这新组建的火器营还只能算是新兵,若是遇到麻烦,神机营的士卒还能在一旁协助,甚至还可以临时替代这些新组建的火器操纵手。再说此时,当探子回报前方发现敌军之后,沐昂随即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很快他便召集了大明军队各路将领以及乌斯藏的将领商议接下来的部署。此前,沐昂已经接管了乌斯藏大军的指挥权,就连乌斯藏法王授命的大统帅吉拉满班也听从了沐昂的指挥。作为乌斯藏之中领兵能力十分出色的吉拉满班,他是听说过沐昂大名的,这次沐昂带来了乌斯藏法王的旨意与大明皇帝的圣旨,他也只好将手中的指挥权交了出去。其实他也是没有办法,他深知以乌斯藏的大军是无法抵挡德里苏丹大军的,所以他觉得这一战还得依靠大明军队。事实上,德里苏丹大军并不弱,反而极为精锐,而且他们还有火器,只不过他们并不多,除了从各种渠道弄来的,还有一些是从帖木儿帝国弄来的。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火炮,还俘虏了一些帖木儿帝国的人作为炮手。可以说,如果没有汉华王国,或许德里苏丹大军根本就没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再说这时,当沐昂与众将商议如何作战时,此时的万里之外,也在进行着另外一场战争。西欧各国联军组织了三十万大军与拜占庭帝国一起开始了东征,他们一路攻陷了奥斯曼许多城池,最终占领并打通了通往东方的道路。只可惜,奥斯曼帝国迅速做出回击,再次组织了兵力,携带大量火器,包括火炮百门在内攻击西欧联军,最终打了个势均力敌,双方都还在坚持,每天死伤的人数数千数千的增加。这一战,双方都没落到什么好处,如果非要说谁胜谁负,恐怕只有天知道了。无外乎就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当然,西欧联军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来解决这场势均力敌的大战,因为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准备趁着奥斯曼帝国国都空虚,派遣舰队袭击奥斯曼沿岸,并且登陆直扑伊斯坦布尔。而这个计划却不料被奥斯曼的间谍给发现了,很快奥斯曼苏丹便做出了反应,他一边下令全国舰队赶来,一边让各地仅存的驻军集中到国都附近进行防守。奥斯曼与西欧联军大战直接影响到了西亚的形势,原本苟延残喘的帖木儿帝国开始抓住时机,准备趁着奥斯曼帝国空虚之际,即刻发兵,全力攻打奥斯曼帝国,以夺回原来占领的领地。汉华王国东阳城。西亚,亚欧边境打成了一锅粥,李江自然关注到了,可是他并未做出任何反应,毕竟此事跟汉华王国没有半毛钱关系。再说,汉华王国的摊子已经够大了,没有精力再去管这些事情了。李江觉得还是先梳理梳理国内的事情吧随着汉华王国领地不断扩大,李江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人口短缺是最为严重的问题,其次便是各地管理混乱,经济贸易都各不相同,领地也都是一盘散沙,即使之前李江做了很多努力,也还是觉得没有什么效果。因此,这让李江不得不再次起了从大明大规模移民的想法。可之前因为种种原因,大规模从大明移民已经不现实了,没办法,李江只能另想他法了。而李江现在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从福建进行移民了。毕竟福建历来都是人多地少,百姓们与土地的矛盾极为尖锐,而且福建靠海,能够很顺利的将人运回。第六百二十二章一喜一忧李江想要再次从大明移民,自然不想再让大明说三道四,让人借机离间,因此他把目光投到了福建一地。要说为何选择此地,一则是因为两广目前还管不到福建,于谦的继任者王骥自然也管不到。其次,福建承宣布政使是个守成官员,虽不昏庸,但也不怎么管事,而且还有点贪财的小毛病。其次,福建历来就是人多地少,山地众多,产粮很少,因此特别的穷困,如果不是靠海,百姓们恐怕都活不下去。尤其是明初禁海,那日子根本没法活下去,先不说海盗袭击,就是这禁海也让不少渔民无鱼可捕。如今还算好一点,毕竟禁海已经不那么严苛了,偷偷捕鱼下海都没有人再管,而且随着海贸繁盛,不少人都赚到了钱,日子也一天天好过了起来。但这些人毕竟只是少数,那些不考海的山区山民,几乎穷的连饭都没得吃,只能靠打猎混日子,如果运气好,还能活,靠着山货与猎物能够活的下去。可是要交税呀,交了税,一年到头就没什么了。何况,福建可不平静,山匪众多,虽然不怎么伤人,但是劫掠是时常的,而当地官府又不怎么管事,再加上士绅们大多也各扫门前雪,因此当地百姓还是很难生存的。除此之外,李江选择福建为突破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此时福建正在闹灾洪灾其原因很简单,今年的风暴众多,许多地方都淹了,粮食也是颗粒无收。虽然当地官府还是及时拨付了救济粮,可是杯水车薪,今年福建各府县都遭了灾,哪还有更多的粮食。不仅仅是福建,就连两广也是,好在两广靠近安南,粮食能够筹集得到,王骥也是爱莫能助,只能兼顾两广。如此一来,今年福建肯定互会有很多灾民,这些灾民自然就是李江的目标。也是,对于灾民,朝廷历来的处置办法不是任其自生自灭,就是移到它地安置,至少不能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否则闹出乱子来,谁也无法担当得起责任。而这次,朝廷与当地官府也不例外,当福建受灾的消息传回到朝廷内部之后,于谦亲自向朱祁镇汇报了情况,朱祁镇想了想,便让于谦按照以往办法进行解决。可是就当这时,不少灾民之中却流传了一个说法,说是只要到达泉州,他们便可前往海外。这消息本身没什么,因为这类谣言历年都有过好几次,不少人根本不信,再加上当地官府管控严苛,并没有多少人想去试上一试。可接下来,当地官府的做法却让他们十分寒心,因为这次朝廷拨下来的救济粮与救济款都被扣押了大半,真正到灾民手中的极少。而原因嘛也很简单一开始大家都并不清楚这其中的内幕,还是有人在传,说是被此时的福建承宣布政使给私吞了。这下,灾民们不淡定了他们原以为自己还能如以往那般,得到救济,现在居然连这点粮食与银子都贪污,这让他们极为愤怒。不过他们并未选择造反,而是不断有人朝着泉州而去,而且还是拖家带口,一往无前。因而他们已经对当地官府绝望了,他们只求那个谣言是真的,他们能够前往那传说当中的汉华王国。当然,这样的人一开始并不多,不少人还是选择了观望,他们坚信朝廷不会不管的,一定会有人下来查探并重新下发救济粮的。事实也的确如他们所料,朝廷得知消息之后,很快就派了钦差下来查探此事。可是那福建承宣布政使却故意阻拦不说,还差点暗杀了钦差。这样的举动自然让钦差极为愤怒,他一边迅速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