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288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3      字数:4769
  d时谣言四起,各种版本都有。这一幕,虽然不是兰芳社在暗中操控,但其实也与兰芳社操控没什么两样,因为随着兰芳社的探子陆续撤离,民间各种牛鬼蛇神都已经开始冒出来,会党,某些教派还有不少前朝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甚至有人还打着建文皇帝的幌子开始公开招兵买马,想要复辟,可以说两广已经大乱了。而这一乱,其他地方也跟着乱了起来。而越乱,兰芳社撤出的人也越来越快。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大明皇帝朱祁镇下达旨意,全国戒严,派出军队镇压,这才让民间安稳了一些,可是在事后,朱祁镇却得知兰芳社的力量已经完全撤出了。至于还有没有隐藏之人,那就不得而知了,可是他觉得那已经不重要了,在朱祁镇眼中,现在最重要的是将那些跳出来的牛鬼蛇神一网打尽,彻底根除民间的隐患。这不,不久之后,号称是建文皇帝后裔的越王便被大明军队剿灭了,而且是一个不剩,全都被绞死,而后,某些教派势力也遭到残酷打压,这些人只得转入地下,继续苟延残喘着,至于那些地主豪绅,也跟着遭了殃,官府查处了一大批与之相关的地主豪绅,不仅抄出了众多家底冲入国库,而且还找出了许多暗地里居然想要造反的势力。这些人有原本的大明宗室,也有前朝比如元末时期各军阀的后裔,还有一些不明真相跟着混的普通百姓。这么多人来历复杂,但是对于大明而言,都是需要铲除的,最终朱祁镇得到消息,光是斩杀之人就超过了三万人,而发配充军等各种处罚手段的就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人。可以说,这次大明在全国来了一次大扫除,彻底将众多反对大明统治的势力一扫而空了。而其中充当先锋的主要是两大力量,这便是朝廷的锦衣卫与东厂。不得不说,如今的这两大机构虽然比不上兰芳社,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与兰芳社相提并论了,毕竟这两大机构有许多地方都跟兰芳社极为相似,很显然他们是参照了兰芳社更改了人员组织架构。第五百九十八章突生变故大明的这次雷霆行动是李江也不曾想到的,他也没料到大明会趁着汉华王国撤离兰芳社而趁机下手。这次行动明眼人一看就是蓄谋已久的,否则整个大明这么广阔的区域,如何会这么快就铲除了民间这么多反对势力,这肯定是在前期就查探清楚了。不得不说,朱祁镇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老辣了,也正是如此,此时的大明与原本时空的大明有了本质的区别,其内部变革已然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给大明所带来的变化也是空前的。就拿此时空的大明与原历史时空相比,此刻大明已经扫清了周边各方敌对势力,不管是草原残元势力,还是东北女真势力,亦或是西南夷民势力都被大明一一平定扫除,领土那就不用说了,这些被扫除的地方,都可以算是大明的领地了。而整个大明甚至已经能够与全盛时期的大唐相媲美,因为此刻无论是领土面积,还是对外战争胜率,都是空前的。何况,大明还拥有着汉华王国这个海外强国作为盟国,可以说整个东亚已经没有任何对手了。或许唯一欠缺的便是经济发展了,如今大明是典型的南方财富压倒北方财富,而南方的主要财富大部分都集中在了江南地区,准确的说是沿海地区,尤其是两广,随着海贸越来越兴盛,此时已经在整个大明都占据主导地位了。大明的兴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周边的局势发展,就比如李江一手建立起来的汉华王国,对于这次兰芳社撤离行动,李江已经正在考虑下一步计划了。虽然兰芳社看似从大明撤离了,但其实还是有一小部分人留了下来,这些人在大明仅仅只有几百人,远没有之前那么多人了,而且也不再是一些外围成员,而是真正的谍报高手。这些人都是经过蓝英亲自精挑细选的,每个人都有着绝对的忠心,而且都是单线联系,一旦暴露便会立即撤回到国内,至于发展外围成员问题,也不会跟过去那般随意了,而是会在暗地里发展,且考察时间会延长至三年之久。平时,这些人不会进行任何行动,指挥单纯的收集有价值的情报,尤其是大明朝廷的情报,至于其他事情,将会被暂时停止。这样一来,兰芳社的行动将会受到很大限制,但是却能够很好的隐蔽好兰芳社的秘密成员。大明正统三年九月初九。这一天,又是大明朝廷的大早朝时间,朱祁镇特意起了个大早,在一阵宦官的护卫下,他来到了奉天殿内。此刻,朝臣们已经在外面等候了,一番仪式之后,按照惯例,一班大臣开始启奏这段时间的大事。“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就当这时,一名站在后面的七品御史站了出来对着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镇说道。对于下面的御史,朱祁镇完全没有印象,不过对于御史,朱祁镇也不敢轻视,因为他们掌控着弹劾权,因此朱祁镇还是耐心的听着他接下来的话。只是这位御史接下来的话怎么听都让他觉得刺耳。更让他为之大怒的是,这位御史居然提到了朱祁镇的后宫,这就不是他所忍受的了,朱祁镇如今并未有后妃,就连皇后都没有,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朱祁镇今年才多少岁,即使古代皇帝再早熟,也不会不到十岁就纳妃,如果真这样,那还不会被万人唾骂,这位御史建议皇帝纳妃,这不是明摆着让他受万人唾弃吗因此,此刻的朱祁镇直接大怒,骂道:“混帐来人呀将此人打入天牢,明日午时午门问斩”朱祁镇此话一出,在场的大臣皆都一愣,不少御史纷纷开始求情,可是那些重臣站在最前面并不为所动,他们深知这位御史的做法已经触及到了朱祁镇的底线,自然没人救得了他而且此时的朱祁镇直接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扭头转身便带着王振离开了奉天殿,将殿内所有大臣扔在了大殿当中。这下,在场的大臣纷纷小声议论起来,他们呆在殿内许久,最终还是没有等到朱祁镇返回,只得推出大殿,朝着宫外走去。今日此事所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尤其是御史台,朱祁镇直接下令要将一名七品御史给斩杀,这是在打御史台的脸呀作为朝廷之中掌控弹劾权的官员,这让不少御史都开始畏惧,打退堂鼓了。接下来的几日内,朱祁镇一连几天都没有宣布上早朝,而是生着闷气,大肆将御史台的左督御史与右督御史等官员大骂了一顿,并让其整顿御史台。除此之外,他还下令彻查这位御史台,看看其幕后是否有人在指使他。朝堂之中的暗流涌动,直接导致了大明京师城的暗流涌动,也正是因为这事,京师城内最后一批撤出的兰芳社成员遭遇了麻烦。原来,就在这一天,也不知怎么的,城内到处可见锦衣卫,这些人似乎在抓捕什么人,因而导致十几名兰芳社的成员在撤离京师时被锦衣卫给抓住投入了大牢当中。而这十几人之中有一人甚至还是曾经的兰芳社京师分舵副指挥使,虽然品级不高,可是知道的秘密却不少,而且此人还是汉华王国税务司一名副主事的侄子。此消息被隐藏的兰芳社成员探知之后,他们不敢怠慢,即刻将这消息迅速传递了出去。只是因为传递到旧港总部至少需要十五天时间,如此这段时间恐怕会生出不少变故,因此隐藏在京师的兰芳社探子不得不开始考虑另想其他办法。而此时天牢当中,锦衣卫百户姜瑜也是一脸忧愁,十分的头痛,他没想到自己带队搜查朝廷钦犯时会抓到十多个兰芳社成员。这群人现在可都是大爷作为同行的锦衣卫,姜瑜怎能不知他们的棘手。现在倒好,别人碰都不敢碰,他却将其抓回了牢中。第五百九十九章劝谏登基姜瑜不敢多想,只能一边上报一边尽可能的招待这群抓进大牢的大爷。而此时锦衣卫指挥使在得到消息之后,也不敢有任何懈怠,立马将这个消息传递到了宫中,很快朱祁镇便得到了消息。朱祁镇此刻也极为郁闷,而郁闷的同时也极为愤怒,他心中的怒火根本没地方可撒,但没办法事情需要解决,他也只能尽可能的召集一众大臣商议此事。误抓兰芳社探子,这事却是可大可小,如果事情放大,这关系到大明与汉华王国的联盟稳定,如果缩小,即刻释放,并赔偿道歉,或许便没什么事。但是现在一些大臣居然不同意释放,这让朱祁镇极为恼火。这一部分人几乎全都是文臣官员,他们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既然锦衣卫抓了他们,就必定是这些人犯法了,正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即使对方乃是兰芳社的人,就必须遵守大明国法,因此抓他们无可厚非。但他们也不想想,这些人别说没有犯大明国法,就是是犯了,对方身份敏感,如何处置他们,这可是一大难题。“混帐住口都闭嘴别说了,即刻释放那熟人将抓捕的锦衣卫全都充军发配”说到这,朱祁镇心中的愤怒顿时小了许多,而后他直接不顾众人的眼神,转身离开了大殿。既然朱祁镇显得如此不耐烦,那些知趣的大臣没在说什么,可是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大臣却是极为不甘,他们准备回去继续上奏,准备硬抗到底。事实上,这群人根本不是有意在这件事上死抗,而是因为前段时间一名御史被朱祁镇直接斩了,让他们气不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仅此而已。十几天之后,当大明将兰芳社的人客客气气送出来之后,李江也收到了消息,对此他并未有一丝意外,因为这样的事情他早就料到了,而且最终的结果他也敢肯定,大明是不会动他们的。果然,不久之后,李江再次收到了消息,危机解除了,兰芳社的人全都被放了出来。而且朱祁镇还亲自下令,兰芳社一事就此作罢,愿意跟随兰芳社离开的人全都可以前往汉华王国,不过其本地的宅子等全部得流下,只能带走金银。虽然这看上去维护了大明的脸面,但其实可操作性非常大,你说不能带走房子等,那就直接卖掉换钱好了。其实这说白了,这就只是一个掩饰的大明劣势的尴尬罢了,目的不在于获得多少银钱,而是仅仅告知大明百姓,要想离开大明,就必须有要付出足够的代价。两广承宣布政使司。于谦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忍不住叹了口气,他随即下令,在他所管辖的范围内,只要向官府申请,便可自由离去。于谦的这个做法也是被逼无奈,上面有着朱祁镇的圣旨,下面的百姓们也大多对此事漠不关心,如此这般,他根本不敢冒险。再说,这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大明是有好处的,所以他选择了默认。倒是此时的南洋大臣王骥,却颇有微词,可是他在与于谦交流之后,最终也没有再说什么。也就在这个时候,两广的一些不是兰芳社探子或者家属的人也都开始了大搬家,这群人以手工业或者小商人为主,他们选择离开大明前往汉华王国,当然是冲着汉华王国国内宽松的环境去的,这些人经过这么些年已经明白了汉华王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因此他们觉得要想发财就必须前往这个国度。倒是此时的一些大海商,却并未有任何动作,不敢暗地里他们也开始接触汉华王国的商人,想要从他们口中探知那位大统制也就是李江对此事的看法。很显然,他们也有点动心了只是,他们也担忧,一旦他们有大动作,朝廷会不会采取相应措施限制他们出境。事实上,此刻的于谦也正在为这些人而担忧着,如果这些大海商都选择移民海外,那对于两广绝对是一个天大的损失,这绝对是他不想看到的。可是他担心朝廷看不到这些,因此他把自己的担忧全都写了下来准备上奏给当今陛下。但是,还没等他寄出去,便发生了一件事,让他暂时打消了这个想法。原来,当大部分兰芳社的成员移民到汉华王国国内之后,一些家属也跟着进入了汉华王国,再加上一些手工业者,小商人,这些人加在一起已经超过四十万人了,这么多人,一时间汉华王国也有点消化不良。短时间内,李江觉得不应该再考虑移民了。而且李江也担心一旦放开这个口子会让大明朝廷反应太大,反而得不偿失。细水长流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李江宣布汉华王国暂时不接受其他移民了,如此一来,两广境内一些蠢蠢欲动主动想要移民的人便暂时打消了这个打算,民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对此,于谦松了口气,他真不知道如果大明大规模向汉华王国移民会发生什么,但他知道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恐怕大明将会陷入混乱当中。时间一晃便到了大明正统三年末,此时朱祁镇已经登基快四年之久了,而大明也蒸蒸日上,大有超越永乐盛世的迹象。而此时汉华王国也从一个小国一跃发展成为了囊括太平洋的大帝国。因此,此时不少汉华王国官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