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287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3      字数:4677
  d王骥轻轻咳嗽了一声,若有所思道:“于大人这次汉华王国那位大统制送这份国书到朝廷恐怕是有大事要发生呀”“是呀这次那位大统制这么着急将这份国书送往京师,此国书应当非比寻常,而且王大人可别忘了,那位还一直被关在大牢之中,以那人背后的身份恐怕是与兰芳社有关”不得不说于谦推断的还真是准确,这份国书还真与兰芳社有关系,而且有着重大关系。只是让二人没有想到的是,半月之后,他们终于得到了京师传来的消息,第一反应却是愣住了。他们不相信这是真的汉华王国居然主动将兰芳社所有人撤出大明,这是真的吗王骥与于谦二人根本不相信,毕竟在他们看来兰芳社简直就是情报组织当中最为强大也为缜密的一支,比之锦衣卫、东厂都要恐怖。对于这点,他们是深有感触的不管是对外战争情报还是对于大明各地的情报,兰芳社的情报传递一直是最快速也最全面准确的。如今倒好,居然要被撤回国内,这不明摆着自断双臂吗那位大统制会如此舍得对此,二人是绝对不信的,可是事实摆在眼前,他们也无法不相信,只能以为这位大统制另有其他目的京师朝堂之上。朱祁镇再次召集了诸位大臣商议此事,对于汉华王国的事情,大明都是十分重视的,朱祁镇自然也不例外,他非常清楚,作为大明番属国,汉华王国其实是最特殊的。而对于兰芳社,朱祁镇也十分清楚其真正的厉害之处。这是一个堪比东厂加上锦衣卫的超级大机构,也是最恐怖的情报组织。因此,当这份国书呈到他面前时,他也有些愣神,他没想到这位大统制居然要撤回兰芳社所有人员。而对于这个决议,朝堂上不少官员也乐得自在,大力赞成此事。可是作为朝廷重臣的几位大臣,如英国公张辅,还有几位阁臣都沉默不语,似乎是反对这件事。对此,朱祁镇也明白他们的顾虑,便示意一众其他官员退下之后,他召集了其他阁臣与一些重要勋贵到了后殿,秘密商议此事。对此,英国公张辅率先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当慎重,那位大统制希望撤回所有兰芳社探子,可是这些人可都是大明人士,如果都撤回,那不就等于大明损失了数十万人吗”“英国公此言差矣,尽管损失了十几万人,可是大明却从此断掉了一条恶犬的爪子,这此间利益得失,显然是大明赚了”就当英国公张辅把话说完,杨荣却站出来反驳道。而此时杨士奇也站出来道:“杨公说的对这十几万人已经不能算是大明人士了,他们心系的那是汉华王国,是叛徒送他们离开大明,已经算是大明仁至义尽了,何况这群人如果继续呆在大明,将会对大明产生怎样的危害,英国公心中想必也明白吧”“这”两位杨阁臣的反驳让张辅无言以对,的确此事若是能臣,利是远远大于弊的。兰芳社对于大明的威胁谁都清楚,现在李江主动提出要从大明撤出兰芳社,这对于大明损失的只是些许人口,而获得的将是一个安全的环境。而且这些人已经不能算是大明人士了,他们的心是向着汉华王国的,这样的人在他们眼中,已经算是背叛大明了。对于这样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将他们礼送出境已经算是便宜他们了第五百九十六章民心所向后殿内,朱祁镇看着下方站着的几位重臣争论不休,也不禁陷入了深思当中。目前来看,赞成此事的人远远超过反对之人,几位阁臣与勋贵当中,唯独只有英国公张辅极力反对,但是他又无法反驳,这让朱祁镇十分头疼。其实他也是极力反对这事的,在她看来,如果大明真这样做了,那就给大明百姓呈现出了一个不好的榜样,会让大明百姓觉得大明这是放弃了这十多万子民。百姓们可不管其他,他们只看重朝廷对于他们的重视程度,如果无视他们存在,那他们对朝廷也会冷漠相待。这便是所谓的民心。朱祁镇一直都相信,如果能够掌控民心,那对于大明,对于他朱祁镇,将会是最有利的。因此,他最为欣赏的便是大唐太宗皇帝,更喜欢那句千古至理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一个一心一意想要名传千古流芳百世的皇帝,朱祁镇自然不会轻易毁坏大明的形象,因此对于这事,他是站在英国公张辅这一边的。可形势却不容他这么办,因为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仅仅是朝堂上大多数官员赞成,就连民间大部分人也都赞成。没错也不知道民间为何会有这样的谣言存在但不管如何,此事已经在民间被传的沸沸扬扬,不少人已经开始着手做准备,想着搬到汉华王国去了,为此,一些人开始抛售产业,就连田产地产也都纷纷卖了。如此风气,自然让不少人跟风,很快民间的普通老百姓之间再次掀起了一股移民汉华王国的浪潮。这样的趋势自然是有着兰芳社探子在幕后推动,只是就连李江这个最终下达命令的人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越来越大,最终差点一发不可收拾。的确,这件事在李江派人送国书的同时,也第一时间通知了蓝英,让他尽快安排此事,而蓝英自然也明白李江的心思,便派遣了得力干将在大明民间四处散播消息。如此这般,一开始还没有多少人信,可是后来一些朝廷的消息渐渐传到了民间,这下事情就开始变样了。不少人开始争相抛售自己的各种可售卖的东西,最终蓝英通过各地兰芳社的分舵进行统计,至少有百万人想要离开大明前往汉华王国。而这其中有一多半都是跟风的,他们的内心其实并不是真正想要离开大明前往汉华王国,他们只是听到别人这么一说,以为汉华王国就是海外的天堂,到了那里不但可以免费得到田地,房子,还会发放不少钱财,种子,耕牛等等,而做生意的人也可以进行贷款,所交的税收也是最为低廉的,那是一个没有压榨,没有寒冷的国度。对此,各地官府也态度不一,大部分当地官员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毕竟此事朝廷都没有个所以然,他们也不敢擅自做主。倒是南方的一些地方,有一部分官员极力反对,他们拼命镇压者这股躁动,使得不少百姓怨气横生。究其原因很简单,南方不少地主都希望本地能够多佃户存在,否则他们拿什么来开垦他们庞大的土地。甚至有些地方还闹出了民乱,尽管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但是局势已经不能乐观了。对此,身在两广衙门的于谦与王骥也不禁为之着急起来。这事闹得让二人都有些措手不及,他们本以为朝廷很快就会下达旨意,现在倒好,这不上不下的,民间大乱,上面的官府也是不知所措。两广承宣布政使司府上。王骥与于谦再次见面了。王骥一脸担忧的坐在那对于前叹了口气,说道:”于大人现在该如何是好呀”“哎事到如今,只能尽可能的压制民间舆论,并且正确引导了”于谦叹气说道。但是王骥却听闻这番话摇了摇头,紧接着又道:“只怕于大人这方法不奏效呀民间已经谣言四起,最为根本的还是在于汉华王国在民间百姓心中已经神圣化了他们觉得汉华王国就是这天下最安全最富裕,最安稳的地方,殊不知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即使是汉华王国,本官也相信,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是一方乐土吧”“是呀可是问题是百姓们根本不相信这一切呀他们顽固的认为海外汉华王国就是乐土,所以他们才会期盼前往那些地方”于谦待到王骥说完,也跟着附和道。“大人大人不好了不好了有一群商人在外面击鼓他们说想要见大人您”就当这时,外面忽然跑来一名衙门的差人,他对着于谦急切说道。“商人什么商人”于谦顿时一愣,有些不解的看着回禀之人问道。“大人就是那城内东头的两广会馆呀是两广商人联合成立的一个商会”那差人立即答道。“什么这些人怎么会来击鼓,还说要见本官,他们不是一直不理朝廷之事吗为何莫非也是为了民间的乱事”一时间,于谦心乱如麻,他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去见一见这群商人。与此同时,衙门外,一群打扮十分华丽的人站在了门口,路过的百姓都纷纷围观。尽管在太祖时期,就规定商人不能穿丝绸等衣物,可是自宣德年间开始,这项规定就已经形同虚设了,到了朱祁镇登基时,随着汉华王国在海外崛起,商人地位越来越高,这项规定便彻底作废了。当然,如果是僭越的衣物,这群商人还是不敢穿的,不过达官贵人所穿的,他们一样不少,毕竟他们有钱不是。再说此刻,当其中一人敲响衙门外的鼓之后,很快于谦便带着人亲自走了出来。看到于谦身着大明官袍走了出来,这一群商人也纷纷围了上去。那领头之人更是整理了一下衣裳,对着于谦行了一礼道:“学生徐朗见过大人”“咦你是有功名之人”第五百九十七章大动作一群商人竟然到布政使衙门击鼓求见,这让于谦觉得十分突兀,他很是疑惑的带着一众衙差走了出来,果然见到一群商人站在衙门的大门口,周围还有不少百姓围观着。也就在这个时候,其中一名看上去十分年轻的商人走了上来,看他大半虽然看似是一商人,但语气却如儒生一般,而且最重要的是此人于谦人生。因为就在不久前,他便接见了一群本地的举人,这些人他都一一见了面,尽管当时只是匆匆一瞥,并未过度关注,可是眼前这位名唤徐朗之人,他却记忆尤甚,因为这是一位有着商人背景的举人,尽管他本人不经商,可是他的一些亲戚都经商,家中也积累了庞大的财富。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这家人以前是当地士绅,在海外贸易盛行之时,抓住了时机,迅速成为了巨富。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之人,自然让于谦印象深刻,因此对于徐朗率领一众商人到来,他感到十分的震惊。“你可是有功名之人”于谦略显愣神,惊异说道。这会,徐朗却是微微躬身,对于于谦的惊异,并不慌张,而是恭敬道:“学生徐朗拜见于大人”“你既然有功名在身,为何率领一帮商人到衙门闹事你可知大明律法”于谦说到这,故意提高了声调。面对于谦的呵斥,其他商人顿时一愣,纷纷畏惧起来,也是他们虽然有钱,可是面对当官的,尤其是面对于谦这位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他们不得不低头。可唯独徐朗依旧不卑不亢,淡淡回答道:“学生自然知晓,只是大人,不知这大明律法哪一条规定商人不能告状”“你”这一刻,于谦被面前的徐朗说的哑口无言,虽然他明白徐朗是巧言令色,可是他又无法找出证据来,只得继续道:“你们既然要告状,便进来吧”说着,于谦便带着众人往衙门内走去,可偏偏就在这时,其他商人纷纷找借口趁机迅速离开了,那速度,连于谦都还未反应过来,他更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这些商人到底在搞什么鬼。而这时候,徐朗却道:“大人,不忙不忙在下今日前来并不是来告状的,而是来对大人说一件事最近广州府城有大事发生,还未大人小心”说完这番话,徐朗神秘一笑,转身便走了。望着徐朗离去的背影,于谦身旁,几位下官连忙建议道:“大人要不要将这群人抓起来”“不了随他们去了这事蹊跷,你立刻派人去跟着那群商人”于谦摇了摇头,却是对着身旁那名官员说道。返回到衙门之中后,于谦再次来到了厅内,见到了王骥,他把刚刚的事情都跟王骥简单说了一下,王骥一听,若有所思了起来。也就在这时,徐朗则左拐右拐,不知拐了多少条胡同,最终来到了一栋隐蔽的院落前,在敲了门三下之后,很快就见一道人影打开了门,徐朗即刻走了进去。不久之后,广州府所有兰芳社成员开始撤离,而就在这时候,两广的兰芳社成员也在准备随时撤离。这些人动作很快,而且十分隐蔽,都是通过各种途径,或伪装成船员,或伪装成水手,有些甚至整船整船的离开,光是广州府就撤出了近千人。这么大的动静,自然引起了广州府衙门的注意,而于谦也迅速得到了消息。对此,他也没有办法,这些人迁移出广州府城,他没有理由不让他们离开,而且此前早就有传言兰芳社将会撤离大明本土,如此一来,他就更没有什么理由了。事实上,这件事所造成的影响已经在不断扩大了,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广州也不知为何,发生了一系列商人罢工事件,不少店铺直接没看门,而且百姓们买不到商品,将怨气全都怪到了大明衙门之上,而且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