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279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3      字数:4734
  d们的利益,所以杨家以及另外两大杨家纷纷派人通知了三杨。这三位杨阁老都不是笨人,他们虽然也知道此事刻不容缓,但是他们并没有有要求王骥如何做,或者公开抗旨,而是极力拉拢王骥,说服他站队。王骥自然听出了杨荣话中之意,但他却并未即刻表态,而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最后他还道天色已晚,他明日就要前往两广,以此为借口,送杨荣离去了。杨荣自然很不甘心,但他知道此事决不能逼迫,否则就物极必反了。第二日,王骥光明正大的领旨南下了,而朝堂上却是出奇的安静,似乎朝廷之中的那一帮官员都多次不感兴趣。但暗地里,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对王骥这次南下颇为关注,他们利用各种途径一直关注着王骥的这次南下,直到十多天之后,王骥由水路到达应天府之后,所发生的一件事,彻底让他们的目光都倾注了过来。两广叛乱平定了,斩杀叛军三千多人,抓获俘虏一万八千多人,除此之外,还有十数万投降者。这些人大多都是呗叛军裹挟得百姓,根本就不是甘愿从贼的,所以作为平叛主帅的于谦直接将其流放到了琼州府各个县,而对于那些俘虏,则直接送去了海外。反正于谦也不想安置他们,而且他这样做也是加强与汉华王国之间的关系,毕竟汉华王国屡次相助他,这让他觉得亏欠了。而且汉华王国反正需要人口,这些人全扔给汉华王国反倒省心了。而李江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想了想,也同意了,尽管这些人属于危险份子,但是扔到新兰府去那里完全人生地不熟,根本不需要考虑他们会不会叛乱。再说,目前汉华2就需要的是人口,尤其是新兰府这样的偏远地区,更加需要人口,而如今国内,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如果这些人能够被送到那些地方去,确实能够解决那里劳动力过少的现象。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最近新兰府发生的一件事了,也就在几个月之前,不知道怎么的,新兰府突发暴风雪,一连下的暴雪不仅冻死了不少牛羊,就连当地不少归化土著也冻死了,而移民过去的人,也死了几十个,可以说这场暴雪使得当地人口减少了至少一层,这下新兰府更加缺人口了。新兰府知府没办法,只能向东阳城求救,李江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正在考虑如何能够让新兰府的人口增加,这下好了,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大明应天府内。作为钦差的王骥一脸阴沉,他看着面前跪着的不少士绅,颇为愤怒,要知道他来应天府一事,虽然不是保密的,但是其真正线路是没人知道的,即使是进入应天府,他也是在晚上进入的,现在不仅官员很快知道了,就连一些士绅也开始拜访他。这也就算了,让王骥极为愤怒的是,这些人居然是来劝说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这可真是好大胆子王骥彻底怒了,大骂道:“尔等江南士绅真的是无法无天,无君无天子了吗竟敢威胁钦差,谁给尔等的胆子”也是,这群人,还真是胆大包天了,一群士绅,说得好听点,是士大夫,但在大明一朝,这个阶层的人其实大多都是商人,或者致仕的官员,比之宋朝可差远了。何况,他王骥可是朝廷钦差,陛下派下来的人,这群人居然敢如此不知死活,竟敢威胁钦差,这简直就是吃了雄心豹子胆。可王骥却并不知道,不是他们吃了雄心豹子胆,而是这江南之地,早已不是太祖时期了,如今的江南大部分都被海商以及不少朝廷官员家族所控制,商贸繁盛不说,而且相互勾结,将官场都织成了一张巨网,这些人之中甚至还有不少是应天府南都朝廷六部以及一些勋贵,如徐家,就是那位常山王之后。可以说,江南名义上还属于大明,但基层早就呗这些人所控制了,官员只能官到县一级,甚至在县内,有些豪强士绅,连县令也不放在眼里。对于王骥的遭遇,此时东阳城的李江自然看在眼里,其实对于这个结果,李江早就料到了,他其实早就明白如今的江南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江南了。尤其是大明与汉华王国联盟之后,海贸极为繁盛,许多原本偷偷摸摸的海商已经开始光明正大的做生意了,这让他们赚了很大一笔钱。而有了钱,他们自然希望能够谋取更多利益,而当地官府也需要钱财,因此双方一拍即合,这才导致江南失衡了。其实这种现象可以呗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只不过这种情况按照原本时空来苏安,应该需要到明中后期的,之所以如今就出现这种现象,那是因为随着汉华王国的建立,海外强国的崛起,让大明不得不从宣德年间开始就半开半禁的方式开放海贸。而到了正统年间,也就是当今陛下朱祁镇继位之后,汉华王国与大明结盟,几大特区建立,于谦的到任与扶持,让整个南方都处于海贸的辐射范围,那些商人或者是士绅赚了许多许多的钱,这些钱,他们知道光凭自己的地位是保不住的,所以他们竭力拉拢当地官场商的人,甚至是组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为的是让这等局面一直延续下去。但他们却并不知道,他们逐渐崛起,却不思国家强大,一味的逃税漏税,为了少交钱,为了多赚一笔,他们只能牺牲国家利益了。这种现象自然触犯了朱祁镇的神经,他这才派遣王骥这位重臣来处置此事。而此时的于谦尽管也懂得这个道理,但他并没有李江这个局外人看得透彻。作为一个以商立国的海外国家,汉华王国其实也有这样的毛病,只不过李江算是开国皇帝,所制定的国策是有利于商人发展的,而且汉华王国其实除了商人阶层,没有其他利益群体,所以这种矛盾并不是特别明显,自然也就不存在叛乱的可能了。南洋大臣府。半个月之后,王骥打量着这座府邸,心中充满了感概,自从他在应天府听说叛乱已经平定之后,他并未就此多作停留,而是按照计划继续南下,一路走来,他看了许多,也听了许多,说真的,给他的最深的一个印象就是,海贸极为盛行,上到达官贵人,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在掺和到这场盛大的贸易当中。这让他不禁想到了两宋之后的南宋,也是如此的海贸昌盛,可是宋时,商人地位其实比如今要高的,而且他们所交的赋税也是如今大明不可比的,毕竟南宋有钱呀,虽只有半壁江山,但是必如今大一统的大明还要有钱。而到了临高特区之后,给他的印象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虽然这里海贸也十分盛行,但气氛却与江南各地不同,这里明显遵守规矩一些,就连城内做生意的都自动遵守规矩,按时交税,按时清扫摊贩周围的地面。就连城内,还时不时有兵卒维持秩序,官吏们也不再瞧不起商人,而是平等对待。这种模式让王骥觉得很新颖,也让他感觉这琼州与江南与两广都不一样,与北方也不一样。或许这就是特区吧“见过王大人”“于大人客气了”此刻,于谦二人会面之后,便各自在厅内坐了下来,而一众官员,也分坐在两旁,看向了二人。对于王骥到来,其实于谦时有些意外的,他的本意还是想让英国公张辅前来,但是他也知道英国公张辅身为勋贵之首,陛下是不会轻易派出的,现在派遣王骥前来,也可能是顶住了朝堂之上的极大压力。的确王骥虽然比不了张辅,但也是重臣之一,而且他还在数年前参加过平叛柳升的战争,威望其实已经足够了,唯一让于谦有些担心的是,王骥会不会在看到临高的一切之后,极力反对。“王大人此次前来,乃是奉了陛下旨意,作为钦差,吾等南洋大臣府上下必定听从王大人调遣”于谦试探说道。“于兄客气了吾虽然奉命行事,但此地乃是于大人之地盘,自当相互配合,将陛下交代的差事办好办妥”王骥听了于谦之言,却是一笑,随即说道。他当然听得出于谦话中之意,只是他并没有介意,毕竟他这次其实是来给于谦坐镇的,所以双方最好能够信任,才是最好的解决之法。至于临高实施的一些政策,他不想评价,也不想掺和,因为这不是他的职权范围。“自当如此自当如此王大人不满你说,这次能够顺利平叛,并且这么快就平息此事,多亏了汉华王国帮助如果不是他们事先报信,不仅吾将命丧黄泉,而且这大好局面也会一朝崩塌到那时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于谦笑了笑,随即说道。“哦还有这事于大人仔细说说”听到于谦这么一说,王骥心中顿时闪过一丝警惕,对于汉华王国,他自然不陌生,事实上,他这些年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其有关之事,在与瓦剌对战时,他就屡次听部下说过,还有前些年打柳升,他也与汉华王国的人有过接触,知道这个海外强国十分强大,虽然人口不多,但是却枪炮犀利,舰船庞大,原本是大明的心腹之患。后来尽管联盟了,但是王骥仍旧无法放松对其的警惕之心,如今他再次听到此事又与汉华王国有关,这让他多了一份心思。不过,他并未表现出来,毕竟明眼人一看,于谦与汉华王国,有着很深的关系,他不知道这种关系是好是坏,所以他只能先暂时将疑惑藏在心中。“其实事情是这样的,就在一个多月前”而此时于谦也开始详细讲述此事的经过了,也许是怕王骥误会,他说得特别详细,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哦你说的是兰芳社汉华王国的锦衣卫”王骥听完于谦之言,眉头即刻皱了起来,他惊讶道。他此时没想到兰芳社的探子居然如此强大了,这对于大明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呀第五百七十九章李江到来汉华王国兰芳社的大名是众人所知的,甚至比之大明的锦衣卫还要响亮,而且遍布周围各国,不少还都是外围成员,而核心成员也有不少,其分级制度几乎没几个人知晓,而且传递情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很难让人察觉到。当然,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王骥听说兰芳社即使在大明皇宫之中也有着眼线存在,这不得不让他十分的担忧。还有,于谦此人与汉华王国接触了许久,一些事情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其中没有什么秘密,王骥打死都不信,但目前最要紧的还是稳住两广局势,稳住江南,而不是再掀起波澜了,因此王骥待到于谦说完,即刻道:“于大人,这次你平叛有功,本官定会上奏陛下的不过如今江南局势不稳,不知于大人怎么看”王骥之言让于谦顿时一愣,他没有立即开口,而是陷入了沉思当中。而就在这个时候,屋外忽然走来一人,此人对着于谦回禀道:“大人刚刚汉华王国使臣府送来一份紧急信,让您务必亲自查看”“哦张怀普送来的会是因为什么事情了”于谦愣了一下,即刻让其将书信呈送给了他,他随后打开一瞧,顿时一惊,嘀咕道:“什么汉华王国大统制李江将会造访临高此事是真的怎么会这么巧这时候来临高这位大统制来干什么”一时间,于谦脑海当中充满了无数疑惑。但最后都被他一一给否掉了,而此时一旁的王骥看到于谦脸色各异,不由询问道:“于大人出了何事为何见你”“是那位大统制要来临高,具体原因还不清楚”没等王骥把话说完,于谦便立刻解释道。于谦的话让王骥明显愣住了,汉华王国的大统制可是相当于皇帝的,虽然他没有称帝,但权利与帝王其实没什么两样,而且汉华王国可不是普通的海外之国,而是一方大国。国力甚至都比大明都要强盛,据说其领土面积极大,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汉华王国在海外占据了多少地盘,丹作为大明兵部尚书,王骥是了解一些内幕的。他知道这个世界很大,大明并不是这个世界绝对的中心,听说大明之外有九州,而且还是大九州,而汉华王国就占据了其中的三洲,由此可见,汉华王国的领土有多大。“哦是吗那本官可得好好跟这位大统制”“王大人恐怕这位大统制来者不善呀”“来者不善怎么说”王骥一听,很是不解,他望着于谦,不明白他这话含义。“唉此事或许跟数月之前一次口头协议有关,之前我为了平叛,答应给汉华王国一批人,但是现在算上那些叛乱之人,也还差三万人,恐怕他这次上门拜访就是为此事而来”“啊不会吧为了区区三万人,他这位大统制就亲自登门这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王骥不明白道。确实,你说你一个堪比皇帝的大统制,居然为了区区三万人就驾临临高,这也太闲了吧但他哪知道,汉华王国第一国策就是移民,无论什么方式,只要能够从大明移民,不管什么都可以要。所以李江为了这三万人不惜亲自登门实属正常。而这于谦自然知道,可王骥不知道呀,在他眼中,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