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276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2      字数:4682
  d大人”“客气了高指挥使前来可是有要事通禀”于谦摆了摆手说道。“大人一语即中确实有要事此乃吾汉华王国兰芳社收集到的一份紧急情报,大统制有言,此情报当通知大人,让吾亲自前来送与大人”“哦”于谦哦了一声,顿时一惊,心中多了一丝不安。他想了想,随即让管家将情报拿给了他,打开一看,他脸色大变,心中闪过一丝胆寒。“好歹毒的心思这群国之蛀虫,败类,只顾自身利益,却是”此时此刻,于谦已经愤怒到了极致。他真不知道如果此消息没有被汉华王国通报给他,他的下场会如何。虽然他自信当今陛下是明君,可是这等小人手段着实可恨。“多谢高指挥使了”“大人客气了若是没有其他事宜,在下便先行离开了”说完,来人转身便走。但于谦却道:“管家,给这位高大人拿二十两银子”于谦虽然不是如海瑞那般真正的清官,但是这些年他也没有存下多少银子,所以这二十两是他能够拿出的最大金额了。“大人客气了,在下万万不敢收此乃吾之本分,大统制有言,您是他大明之中最敬佩的几位大臣,在下不敢”说完,他转身直接离开了。待到对方离开之后,于谦深思了片刻,对着一旁的管家道:“去给我通知诸位大人,再次让他们到大厅来”不久之后,南洋大臣府上的诸位官吏全都过来了。他们依次坐好之后,纷纷小声议论起来,毕竟于谦可是刚刚召集过他们几个,如今又让他们几个过来,这有些不符合常理。“你们说于大人召集吾等过来是为何事”“应该是很重要的事情吧有可能是突发事件否则于大人不会如此的”“张大人所言甚是,本官觉得应该跟两广的变故有关”“两广两广发生了何事”那人一听,即刻询问道。“咳咳大人过来了”就当这时,另外一人指了指一旁,说道。在座的官员见到于谦到来纷纷坐好,他们见于谦脸色很不好看,心中不由得暗道糟糕。果然随着于谦开门见山的将事情说了出来,在座的官员都纷纷低声骂了起来。他们与于谦一荣俱荣,若是于谦被扳倒了,那他们也只会跟着遭殃,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政绩也会一败涂地,这怎能不让他们感到愤怒。而且他们今后的前途也都在于谦身上,若是于谦倒霉,他们今后的前途也会毁于一旦,就连背后的家族也会受其连累。“咳咳都停一下听吾说如今吾等已经知晓了其阴谋,就必须先发制人大家都议一议吧如何让他们阴谋破产,还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于谦话音刚落,其他人纷纷支招,他们都恨不得那些不良商人去死,所出的招都是招招致命。有不少人都觉得,可以以谎报税收的方式让他们倒霉,毕竟这税收一查便可得到自己想要的,这些人背后偷税漏税可是常有的事情。第五百七十二章到访琼州府衙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大家也没有达成一个合理的计划,于谦见此,只得暂时挥挥手,让众人暂且退下了。待到众人退下之后,大厅当中,显得异常寂静,于谦独自一人坐在厅内,沉默不语,过了片刻,也许是他想通了,亦或许是他觉得没必要像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他缓缓站了起来,叫来了门外的卫士,而后道:“去准备车马,本官要出门”于谦离开南洋大臣府后,就坐着马车直奔琼州府而去,他知道,此时的琼州府内有着一个重要的人物,这人是破局的关键所在,也是他觉得能够先发制人的关键。没错那里有着锦衣卫存在,而且还是可以上达天听的那种。对于锦衣卫常住琼州府,而不是常驻临高特区,其实这是他与朱祁镇商量好的,如果放在临高,肯定会惹得不少人不自在,这对于临高的商业氛围绝对是一个很大打击,因此在朱祁镇派遣锦衣卫常驻琼州之后,他便上书朱祁镇,请求朱祁镇将常驻地点改在了琼州府。一来可以避免临高特区内的那些大海商的敏感神经,二来也可以避免锦衣卫干涉南洋大臣府之事。当然,派驻锦衣卫到琼州府的最终目的,于谦也自然清楚,虽然他深得朱祁镇信任,但是朱祁镇毕竟是帝王,锦衣卫则是他手中的一把刀,他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再说此时,琼州府府衙内,此时的琼州府知府与另外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交谈着。对于两广地区的暗流涌动,其实作为锦衣卫,中年男子已然察觉到了,但是他只是锦衣卫,如果没有陛下圣旨,他是不能行使执法权的。何况,他也只是一名小小的指挥使,根本对付不了两广的那些高官。当然,如果他手中有着圣旨,那对方就算是布政使乃至是二品高官,他也敢抓捕。再说,本地的驻军可都归卫所管辖,虽然两广的卫所在以前的几次战争之中遭遇了很多的破坏,但如今还有着几万人,这么多人,一旦陛下下旨,两广随时都有可能被卫所兵接管。而且,这些卫所兵可不是以前的那些卫所兵,自从琼州府经济突飞猛进,两广的卫所自然也跟着赚了不少钱,卫所的钱财一下子多了起来,甚至一些卫所都开始不需要上面发的响银了,因为他们光是做一次生意就比他们一年的响银都要多。“报启禀知府大人南洋大臣于大人来了”就当这时,移民衙差忽然闯了进来,对着知府二人禀告道。那知府姓张,是宣德元年的进士,虽然都十几年了,一直还是知府,但是他知道自己得罪了人,再加上没钱活动,因此一直没有高升,而是从各地调来调去,而且都是一些比较穷的府县担任知府。十几年来,他一直想要调往上等府县,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当于谦到来时,他便想着能否与之搞好关系,而现在于谦到来,他自当即可出迎,因此,他连忙对衙差道:“去即刻召集诸位衙役,相迎于大人到来”说完这话,但那衙差却没有动身离开,而是有些迟疑,过了片刻,他道:“启禀大人于大人说这次是私下来访,不宜张扬”“哦那好吧你将于大人迎接来吾等便在此等候”张知府哦了一声,随即道。暂且不说于大人到访一事,此时的汉华王国东阳城,李江也是一脸苦笑。昨日,张娟再次产下了一女,万幸,母子平安,李江直接取名为李萍,名字十分普通,张娟并未有什么意见,她觉得只要是李江取的名,那就行。但让李江苦笑连连的是,这闺女可不好带,虽然才刚出生,可是一直哭闹,即使是奶妈等人也无法将她安抚好,没办法,直到她嗓子哑了,这才安静了些许,可是这一晚上,李江根本没有睡好,不是他听见哭泣声,而是他担心呀,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闺女不是。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这点的确没错,相比李易,李江显然更喜欢这个刚刚出生的闺女。但这闺女实在太闹腾了,也让他苦笑连连。“哎真不知道今后嫁人时,有哪个男人愿意娶她”李江微微摇头,转身走入了书房。最近一段时间,他在关注两广局势的同时,也在关注着西欧商人贸易的情况,这次西欧各国使团前来,不仅达成了不少协议,还促成了另外一纸合约,那便是联合起来暗自对付逐渐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与帖木儿帝国一战,虽然两败俱伤,但毕竟没有伤及筋骨,因此凭借着占据亚欧要地,很快就恢复了过来,甚至比起原本历史时空,他们在获得大量汉华王国火器之后,火器技术发展特别迅速,已经超越了原本时空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实力。相比之下,不管是西欧还是帖木儿帝国,却隐隐已经不是奥斯曼帝国的对手了,所以汉华王国绝对不能放任不管,必须将其遏制发展。对于西欧各国,这纸盟约其实并不算什么,他们更为更为看重的还是贸易往来,因为这能够给他们带来大量财富,所以他们极力要求汉华王国尽快开通这条航线,并对他们各国公布。此等要求,李江怎会愿意,自然被他给拒绝了,不过鉴于双方贸易往来十分重要,李江还是答应会尽可能的组织更多的这样的双边贸易,但要想公布航线,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起码短时间内李江不会公开。而且,在最近几年内,李江会尽可能的控制这条航线上的许多补给点,比如好望角,还有埃及靠近印度洋的几个港口。如此一来,即使将来这条航线被泄露了出去,这条航线一样被汉华王国所控制,起码大部分航线都是控制在其手中,这对于汉华王国今后的将是大大有利的。第五百七十三章大明内阁变化大明正统二年末。距离朱祁镇登基已经将近三年了,距离朱祁镇亲政也有一年时间内,在这一年内,朱祁镇接连下旨,发动了三次大型战争,一次攻打瓦剌,两次攻打女真,三次大战,三次大胜,这给朱祁镇带来了巨大的声望,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这首当其中便是君臣矛盾问题。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官,如今都与朱祁镇有着很大矛盾,文臣就不用说了,朱祁镇的亲政其实就是从文臣还有太后手中夺得的亲政权利,自然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如果不是朱祁镇与文臣之首的三杨不想闹翻脸,恐怕这朝堂之上一直都不得安宁。而武勋本来是极力支持朱祁镇的,毕竟他们的权利依靠的便是皇帝,可是自从朱祁镇与他们的矛盾越来越大之后,武勋这个集团便产生了分裂,一部分人仍旧遵从朱祁镇,而另外一部分人则对朱祁镇产生了不满。皇帝与臣子不和,这是大明的不幸,也是大明的幸运,若是大明君臣一心,那大明必将威胁到汉华王国的发展,这自然属于汉华王国的不幸,但若是君臣不合,这对于汉华王国而言,算是十分幸运了。当然,此时的李江更希望大明能够团结一心,因为内斗是影响大明未来的最为关键因素,如果此时的朱祁镇乃是宋仁宗,那大明或许将会蒸蒸日上,可惜此时的朱祁镇比不上宋仁宗,至少容人的气量比宋仁宗小多了,而这也是制约朱祁镇成为一代明君的其中一个阻碍。而年龄方面,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此时的朱祁镇还是太小了,若是他能够再长大十岁,那这一切就不一样了。大明京师皇宫内。朱祁镇批着奏折,心情却是越发的烦躁,本来这些天,他心情已经好多了,毕竟大明平安无事,甚至一些大臣上奏,说是哪里哪里出现了祥瑞,虽然他也知道这些都是糊弄人的,但是这还是让他心中很高兴。可是如今看着这些奏折,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旁,重新官复原职的王振看着朱祁镇眉头皱起,一脸严肃,心情顿时犹如沉到了谷底,十分糟糕。“哎陛下又不知道因为什么而烦恼了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呀”就当王振心中暗自琢磨之际,此时的朱祁镇却是突然看向了他说道:“去将英国公张辅叫入宫中,还有将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也叫进来”“是陛下”听到朱祁镇的话,王振不敢怠慢,即刻下去吩咐太监通知去了。京师兰芳社分舵,当王振派人通知三杨以及英国公张辅进宫之后,兰芳社分舵已然得知了消息。虽然他们不知道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但是他们还是将这个重要消息传回到了旧港总舵,而与此同时,大明朝廷再次召开了一场朝会,这次朝会,朱祁镇当面让人宣布,将会加强内阁人选,内阁阁臣增加到八人,而这八人,除了文臣外,还有武勋,而且武勋不仅仅是勋贵,还有真正打仗的将领,尤其是边关将领。这旨意一下达,整个朝廷全都哗然一片。增加内阁成员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还允许武勋成为阁臣,而且还允许边关将领进入,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这下,不仅武勋反对,就连文臣也是极力反对,倒是此时身为内阁成员的三杨三人却沉默不语,并未有丝毫言语,更没有提出反对。还有英国公张辅,他也一直没有表态,对此,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镇十分诧异,但他还是不顾众人阻拦,强行让旨意通过了。很快,除了本身的五位阁臣外,另外三位阁臣的人选顿时引起了朝廷内外,乃至是百姓们的议论。这可是阁臣呀相当于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此一来,不少官员,包括一些勋臣在内都开始蠢蠢欲动,想要趁机获得这三个名额。而正是如此,那些之前反对的官员也纷纷闭嘴了,因为这完全是阳谋,是小皇帝朱祁镇放出来的阳谋,目的自然是让文臣与武勋屈服,不跟他这个皇帝作对。与此同时,随着内阁成员的增多,也会让各个内阁成员心思不齐,这样有利于他控制内阁,进而控制整个朝堂。不得不说小皇帝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