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265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52      字数:4763
  d然,组建各府各县各镇的民兵组织是大势所趋,即使现在不组建,也会慢慢组建,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大明,京师城内,皇宫之中。作为皇帝的朱祁镇此时仍旧在看奏折,虽然他今年才七岁,但是已经可以认字了,而且一旁还有王振这位秀才出身的宦官,对于批阅奏折,他已经有了这样的能力。只不过他毕竟还只有七岁,心智根本不成熟,说是可以批阅奏折,但其实他的不少决定其实都是王振提出的,可以这样说,王振已经“操控”了他。这样的局面,自然是野心开始滋生的王振所愿意看到的在他看来,现在朝堂之上文臣与武将不对付,而小皇帝更加希望能够让两方人都斗起来,这样一来,他便可掌权,而宦官力量自然便是他小皇帝手中的一把刀,只要掌控了这把刀,那他的权势就会大大提升,而这也是王振梦寐以求的。“王振王振想啥了赶紧给朕读这份奏折朕看的眼都花了这谁写了这么多内容”就在王振暗自深思的时候,此时一旁坐在书案前拿着奏折查看的小皇帝朱祁镇开口了。年纪不大的他尽管已经亲政了,但是对于处理国家大事,其实他根本不懂,可是偏偏他又自认自己很懂,所以往往许多圣旨都需要王振代笔加以修正。当然,王振是不敢更改朱祁镇所下旨意的,毕竟朱祁镇是皇帝,就算年纪太小,也是皇帝,君命如天,这是绝对不能抗旨,甚至是篡改旨意的。“陛下在了吾这就提您宣读”说着,王振即刻拿起那份奏折读了起来。只是这刚一读,他就感觉一丝不妙了,因为这份奏折是御史大夫的弹劾奏折,而弹劾之人正是王振本人。奏折之中说王振欺上瞒下,蒙骗圣上,罪该万死,还列举了许多条罪状,写的非常详细,一看就不像是假的,而且王振自己读了发现,这每一条虽然都有些不实,但其实每一条都涉及了。可以说就光凭这些罪状,就可以定他死罪了如此这般,这让他汗流浃背,冷汗直冒,吓得差点直接瘫软在地上。而此时此刻,小皇帝朱祁镇听着王振断断续续读的奏折,一开始也是一愣,而后脸色瞬间变了。他偏过头看向了正在瑟瑟发抖读奏折的王振,极为愤怒。“混帐”一声重重的呵斥,当场就吓得王振扑通一下跪了下来:“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吾不是不是”第五百四十九章王振被贬几日之后,朝堂之上,坐于龙椅上的朱祁镇目光直视着一众朝臣,底下,重臣皆都微微躬身,不敢直视坐于上方的朱祁镇。“众位卿家御史大夫上奏弹劾朕身旁王振一事,尔等怎么看”朱祁镇冷着脸,淡淡说道。闻听此言,站于重臣之中的御史大夫立即感觉朝臣纷纷投来了刻意的目光,一瞬间他仿佛陷入了冰窖之中,后背即刻湿了。他作为御史大夫,尽管掌控着弹劾大权,但是这毕竟是弹劾王振,这位陛下身边亲近之人,而且还是一位宦官,这着实让御史大夫有些拿不定主意,只是作为文臣之中有名的弹劾官员,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只是他今日却不曾想到,陛下这刚一开口,一众朝臣的目光就望了过来,这让他很是恐惧。“陛下臣以为御史大夫担任要职,弹劾本属正常,而王振身为宦官却肆意干涉陛下意志应当即刻打入天牢之中,由刑部大理寺等会审”说话之人正是此时的杨荣,作为三杨之一,即使上次文臣势力大损,可是作为辅政大臣,他与其他两位杨阁老还是在朝堂之上坚持不倒,对此,朱祁镇虽然很是不满,但他也知道这三杨乃是文臣之中最为重要的标杆,也是天下读书人之中的标杆,一旦拿下这三杨,恐怕这天下读书人都会群起而攻之,到那时国家动荡,背后的各大士绅等豪强权门肯定会趁机闹事,这绝对是朱祁镇不想看到的。何况,为了平衡武将勋贵的势力,朱祁镇也需要以文来制武,这样朝堂才能平衡,他的皇位还能永固。只是,平衡归平衡,打压文臣却是一定的,就如这次来说,朱祁镇不是不明白这一切其实都是冲着他这个皇帝而来的,弹劾王振只不过是文臣玩的一个把戏而已。可那又如何,对于这一切,他只能看着,却不能偏袒王振,因为这些御史最厉害的就是嘴巴,他们所弹劾的也有些是事实,这些,他已经下令锦衣卫彻查过来,所以今日他必须要给朝臣们一个交代,而之前让众人议事只不过是走一个形式罢了。可他却没有想到,居然还有人真的拿这事说事,又想掀起波澜,这着实令他极为恼怒。“该死的三杨这些文臣,实在太可恶了”心中暗骂了一句,朱祁镇皱起了眉头,装作深思的模样,片刻之后,大殿内一片沉静,气氛开始变得有些诡异起来。片刻之后,就听得朱祁镇道:“下旨,贬王振为浣衣局太监掌事”说完此话,朱祁镇拂袖而去,留下一众目瞪口呆的朝臣们。明朝的宦官制度乃是十分健全的,有着二十四个所谓的衙门,号称是十二监四司八局,其中官职最大,职权最大,权位最大的就当属司礼监太监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可是二十个衙门之首,在宣宗时期便是宦官之中最大的官了。而且原本时空,票拟制度便是形成于永乐宣德以及正统这三朝,后来权利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许多专权的太监,而王振便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专权的太监。而后便是御马监了,这个衙门其实乃是皇宫之中掌控财权的衙门,是掌管皇帝的内库各种买卖的机构,所以御马监太监也被称为第二“司礼监”当然,这些都扯远了,还是说回此时的王振身上,原本王振因为帮助朱祁镇亲政,所以得到的奖赏是空前的,先不提他被提拔为御马监权知,也就是代理御马监太监,就是他拥有给皇帝宣读奏折的权利便是最大的权利了。可今日却被重重贬斥成为了浣衣局的太监,这两者可是天差地别。由此可见,这次的重罚并不是朱祁镇做一做样子,而是真的重罚了王振。对此,朝臣们大多都是喜闻乐见的,即使一些武将勋贵也不例外,就连英国公张辅也是暗地里赞同,可见王振这时候有多么不得人心。对于这些,王振本人自然也非常清楚,他在交出御马监太监印章之后,便没有抱怨的前往了浣衣局上任去了。他明白自己必须蛰伏,否则不仅当今自己救不了自己,就连当今陛下也救不了自己。何况,他本身就是一个懂得忍耐之人,在宣宗时期,他就一直低调行事,这才有了如今地位,如今他再一次被打压,他自然不会轻易冒头,冲动行事。朝堂之上所发生的事情,自然逃不过设立在京师之中的兰芳社分舵眼线,很快这则消息就经过整理传递回了旧港,而后由蓝英派专人送到了东阳城。得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此时已经是十五日之后了,李江看着王振被贬的消息,却是露出了一丝微笑。最近这一段时间,王振因为权位高了就开始飘了,之前得到汉华王国的支持,现在开始不认账了,这让李江极为不满,这次好了,该是让他反省反省,让他明白,离开了汉华王国的支持,他王振什么都不是“这家伙还真是个人物居然心甘情愿的去浣衣局,而且没有丝毫怨言,这样的人难怪会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专权的太监”李江暗暗嘀咕了一句,随即就把这个消息放到了一旁。而后,他拿起了另外一份文书,这是一份从临高发来的文书,是张怀普亲笔书信的。书信的内容很简单,就一些临高最近所发生的事情,而特别让李江关注的是临高特区附近的一些黎族开始有些不安分了。黎族在琼州岛一直是出于安静状态的,而且与汉人也相处的十分融洽,而且随着临高的发展,黎族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按理说应该不会出现暴动这样的趋势的,这点,李江也十分奇怪,他猜测肯定是有人在背后煽动,而这些居心叵测之人肯定是有什么阴谋,或许就跟于谦本人有关。没错就是此时的南洋大臣于谦第五百五十章巡视汉华王国领地于谦作为南洋大臣,其实身份摆在那,在琼州,上到黎族的寨主,下到琼州府知府,都对其敬佩有佳,按理说黎族动乱应该与其无关的,可是事情偏偏就这么凑巧,于谦一天到临高县附近一黎族寨子视察,忽然被莫名刺杀了,当地的寨子害怕因此而遭到大明官府的镇压,所以开始了不安分。对此,于谦本人根本就没有因此而震怒,他其实也很纳闷,毕竟他没有得罪黎族当地的寨子,更与刺杀之人毫无关系,怎会被人刺杀了。思来想去,于谦派了专人去查探,最后还让锦衣卫协助调查,最终倒是查到了其中一个人身上,此人乃是安南人,但是却到琼州府多年,原本乃是黎利的部将,后来因为黎利被大明击败,便到了琼州府,隐姓埋名,这一晃就是十多年了。这十多年内,他都一直隐居在当地的黎族寨子内,与许多黎族寨子交好,并没有什么异样,也不知道最近是怎么的,此人开始频繁的接触这些寨子,后来更是经常与寨子首领商议着什么。虽然商议的具体内容查不到,但是于谦已经有了些许猜测。于是,他立即将消息报到了琼州府,而后开始调集了周围的卫所兵,并把此消息通报给了张怀普,希望汉华王国能够在其中出力。当然,他不是希望汉华王国能够出兵,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给予情报上的支持,因为于谦深知兰芳社的情报的强大,就算是锦衣卫也比不了。而这个消息报到李江这里时,李江正好人已经到了旧港,于是他一边下令蓝英协助彻查此事,一边准备前往占城港。所谓的占城港其实乃是原本是占城国一个港口,也位于马六甲海峡入口处,当汉华王国军队占领这里之后,就将其划定为了汉华王国固有领地,这里处于旧港管辖,港口不算特别大,但也不小,每天来往的商船有许多,大多都是前往临高,或者安南的。李江之所以要到这里来,是为了一个人,准确的说是一个接近七十岁的老人。在古代,六十就算是高寿了,何况是七十岁的老寿星。而此人名唤塔拉巴,是个占城人,李江到这来亲自接见他,其实是为了他在当地的影响力,因为他在占城国已经是神话般人物。就拿他前半生来说吧,他本来是当地一个部族的继承人,可是因为自己弟弟谋权篡位,导致他不得不出逃,而在出逃途中又遭遇了风暴,来到了琼州府,后来结识了当地的黎族头领,而后他又返回了占城,夺回了属于自己的部族,后来他曾经辅助过好几任占城国国王,每一次都是自动请辞,到了如今接近七十了,身体还很硬朗。而占城港附近的领地原本就是他们部落的封地,之前李江派人将大部分当地人以各种名义移出大半之后,剩下的当地人就隐隐以此人为首了。对于这样的人,李江深知其影响力,所以选择了拉拢,而对方似乎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主动配合,否则当地的的许多人如何会乖乖的前往李江给他们安排的地方。然而现如今,李江听说此人已经久病在床了,看来也是命不久矣,所以李江来此就是为了作秀,接见一下他,以安当地人的心。而对方对于李江的到来似乎也不意外,没说两句话就咽了气,临终前,还发布了一份命令,让当地人全都归化为汉华王国国民,并且世代不得背叛,甚至可以主动学习华夏文化,成为真正的汉华人。此人这般识趣,自然是李江所没有料到的,事实上汉华王国占据的占城国领地其实只是占城国南部一些区域,这些区域靠近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李江为了稳固汉华王国的统治,一方面大肆移民,移出当地人,移入大量的汉华王国华夏人,另一方面则是收买当地人,教化他们华夏文化,可之前因为这老头存在,一直都不是很理想。现在这老头下了命令,当地的一些上座教僧侣等宗教人士也纷纷配合,当地人也自然没有了抵触情绪。不得不说着老头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如果能够在临终前配合李江收拢当地人的心,李江也肯定会投桃报李,不会再限制当地人了。这是阳谋李江也不得不感叹这老头极为明智好在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李江也乐得自在。稳定了占城港附近的民心之后,李江又马不停蹄的乘船一路向西,沿着马六甲海峡开始了巡视,这一次他准备前往缅甸靠海的几个港口,那里虽然不是汉华王国的直属领地,但也是海外领地,也就是所谓的殖民地。相比之下,与原本历史时空不同的是,汉华王国的殖民地其实并不建立在殖民当地人的基础上,而是以商路交流开道,所获得的财富几乎全都是商税或者原材料的方式,不仅当地人赚了钱,富裕了起来,就连汉华王国本身也获得大量利益,可谓是双赢。也因此,不少当地人纷纷跑到了汉华王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