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124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45      字数:4688
  d的人才可不能有半点散失”李江扶起那老工匠之后,笑着说了一句之后,便由方国民带着来到了不远处的火药坊。此时汉华王国所制作的火药虽然依旧还是黑火药,但据方国民介绍,这种黑火药又改进了好几次,威力相比以前火药,要强大整整四倍。可即使如此,李江却依旧皱着眉头没说话,他看着一桶桶生产出来的黑火药,舀了一些放在手中仔细观察着。这些火药都是颗粒状,虽然比之世界各国的黑火药威力都要强大,可是比起李江心目中的炸药来,这还是不够。因为他需要的是炸药,而不是火药,就比如苦味酸这种黄色炸药,这才是真正的炸药。可是对于这种现代意义上的炸药,李江只知道他是一种黄色结晶体,最初发明出来时是作为黄色染料使用的,至于具体如何合成制作,他就不清楚了。至于威力更大的火药,比如硝酸纤维,硝酸甘油乃至是梯恩替,这些威力巨大的炸药,那就更不用说了,他根本不会,而且就算他知道制作,以目前的生产能力,恐怕也制作不出来。“算了算了就目前的改进版黑火药,威力也足够碾压这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火药了吾还是想想其他办法提高军力吧”微微摇了摇头,李江出了火药坊,而后他又在方国民的引领下,看了看冷兵器作坊,看了一会他便没什么兴趣了。这些冷兵器,基本上都是刀刃,还有一些是弓弩,尤其是弩,基本上都很小,便于携带,是专门配备那些山地、原始丛林作战的士卒的。毕竟在这东、西洋之中,原始丛林比较多,弩箭相对而言要比火器更为实用。一晃半个月过去了。这日,李江再次召集了一众人商议了整整一日,这才将全军主官定了下来,比如各军区都督、总兵官,营将,至于营将之下军官名额,都是由各都督或者总兵官负责定下之后报参谋司审核,李江签字下达军令就行了。四大军区,其中京都军区由格纳斯、康希尔负责,西洋军区,则有陈彪担任陆战都督,腾格尔斯担任水师都督,而东洋军区则任命王海滨为水师都督,陆师都督则由原来的易总兵官升任,最后的太平洋军区则由菲利普担任水师都督,而陆师都督因为李江实在想不出人选,只能由郑西河这位参谋司主事暂时兼任。而木营将则再次升了一级,出任总兵官,而且还是京都军区总兵官,统帅混编第一营,而且兼任新兵训练总兵官。除了这些人担任军中要职外,李江还提拔了航海学院与陆战学院的四个高材生出任总兵官,他们分别是李毅、陈云贤、李尧、王正。这四人的身份来历都已经被李江调查的一清二楚了,无论是人品还是忠心程度都是一等一的,而且军事指挥人力也是甲等,出任汉华王国的总兵官不是问题。反正,目前每一个陆战混合营都设立了参谋处,总兵官只是最后决策者,压力小了很多。而且每一个军区之中都有参谋司设立的总参谋处,辅佐都督指挥作战。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控制军队,李江早就在各个营之中设立了类似于现代政工军官体系,如今军改之后,他又整合了政工军官,在每一个军区,每一个混合作战营之中都设立了训导处,其主官就叫训导长。训导处不归军区管辖,也不受总兵官或者都督统帅,而是直接由李江亲自统帅,其训导长都是由李江亲自任命。而他们的权利也仅仅限于控制引导士卒的思想,没有指挥权。军政长官确定之后,李江又定下了政务堂人员,目前由尚阳担任总理大臣、徐海东担任次辅大臣、陈古与潘安平作为政务堂成员,参与汉华王国政务议事。而审计阁他则交给了一个名为萧岩之人掌管,这萧岩与潘安平一样,同样都是被陈诚送过来的读书人,是李江一一见过考核之后,认定比较有用的人才,最重要的是此人颇为正直,也敢于说真话。监察台,李江则提拔了一个名为杭愤的年轻人担任,此人仅仅二十三岁,之前一直在尚阳麾下的吏事司担任副主事。情报工作,分为内外两部分,李江之前已经将负责对内的复兴社一分为二,成立了复兴社调查阁与复兴社御史台。如今复兴社调查阁他准备让欧坤继续兼任,拥有抓捕权,而复兴社御史台则由兰芳社一个姓高的指挥使担任,此人正是之前引导李江解救被劫船只的那人。他本名高湛,如今已经改为了高宁了。定下了这些之后,李江总算是解放了,他每天除了呆在议事堂之中著书写计划之后,便是筹划今后的发展规划。对于一般政务,他直接交给了政务堂处理,而军务,他虽然也盯着,但大部分都是由四大军区的都督在负责。但鉴于王海滨与菲利普暂时无法出任都督,因而太平洋军区则由郑西河在管理,而东洋军区则暂时由易总兵官,哦不现在应该叫易都督了,由他来暂时统帅军区所辖的水师、陆师。第两百五十八章结交王振大明宣德三年五月。京师。一处隐蔽的院落之中。方毅作为兰芳社设在京师的谍报负责人,始终战战兢兢的,作为负责人,他每日需要将收集的情报,有用的无用的,都需要过目分析,确定有无价值之后,再通过特殊途径传回汉华王国。如此这就需要方毅必须沉着冷静,而且还需要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够从一些毫无关系的情报之中找出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来。就比如今日,他看完所有收集来的情报之后,一条微不足道的消息让他猛然一震,而后一喜。原来这是兰芳社一个外围谍报成员从宫门外附近一乞丐手中得来的消息,这个谍报成员说,他在昨日碰到一乞丐,那乞丐吹牛说自己曾经见到了一个大人物从宫门外出来,而且那大人物还吩咐他身旁一个宦官将他们召了过去,让他们办一件事。这事听上去似乎并不起眼,可是方毅在听完事情之后,却忽然灵机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原来,那大人物要这些乞丐散播一些小道消息,就说陛下太子,其母孙贵妃理应立为皇后。此事乍一听上去,有板有眼,但若是传出去,其实没多少人会信。对此事真假,方毅却并未关注,他倒是对那位大人物身份感兴趣,因为从那乞丐的描述之中,那位所谓的大人物似乎也是一个太监,而且地位比较高。方毅结合此事,他猜测那太监或许就是那刚刚诞生的皇子府上的。于是,他通过一些暗线查找,很快便查到了那太监身上,只是这太监名号比较陌生,方毅也不知道此人真实身份,但是就当他准备放弃继续查证时,他竟然从那位太监身上查到了另外一个人的太监的名号。没错,就是李江要找的那王振此时的王振还只是一个官位不大的太监,但深得宣宗皇帝喜欢,所以被任命为东宫局郎,服侍那位将来的明英宗。“主事让吾等不惜一切代价要结交上那位叫王振的宦官,莫非便是此人”方毅暗自琢磨了一句,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猜测如果此人一直这样服侍那位皇太子,将来地位肯定不低,如果这时候去结交,对于汉华王国,他将是宫中最为有利的贵人想到这,方毅立刻让手下之人,准备大量金银珠宝,找机会去结交王振。只是王振身为东宫局郎,很少会出宫,而且就算是出宫,他们也没有很好的机会去结交,除非在宫中先找一个能够说的是话的人做中间人。“找谁了”方毅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因为目前兰芳社在京师之中之中的人脉并不广,认识的宫中人没有几个。几日之后,一个机会让方毅顿时一喜,因为方毅居然得知王振来到了兰芳社明面上的商铺之中,准备采购一些东西,为此,方毅即刻让掌柜的,刻意在最后收钱时,少收了一大半。果然,那王振很知趣,知晓对方是刻意结交自己,虽然他有些不解,但不要白不要,而后几次交往之后,方毅就把准备的金银财宝皆都送了出去。王振自然是大喜,他如今虽然是东宫局郎,可是这官位相比宫内其他宦官,地位并不高,所以他也急需一大笔钱为自己铺路,因而当他收下这些财宝之后,他不仅拍着胸脯保证定会照顾兰芳社明面上的商铺生意,还保证一旦兰芳社明面上的商铺有难,他会尽可能相助的。对于他的承诺,方毅仅仅微微一笑,并未急着进行下一步,他很清楚,就算是王振想要提供帮助,目前兰芳社也不会有这方面的考虑,这是长远投资,而不是短时间去利用。东阳港,李江自然不知道这些,此时的他喝着冰镇的椰子汁,继续他的写书生涯。然而偏偏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很快就见张桐拿着一份文书走了进来。“大统制政务堂总理大臣上书,有事需大统制亲自决议”张桐说着,将手中的文书呈给了李江。“哦这么快就有难以处理的事情”李江暗自嘀咕了一句,放下手中的炭笔,接过张桐手中的文书仔细查看起来。看完之后,他不禁皱起了眉头,小声道:“满者伯夷国女王苏悉达已经快评定满者伯夷国内乱了”“看来必须得插手了否则一旦苏悉达消灭叛乱的几个哥哥,定会向外扩张,到时候旧港宣慰司对了旧港宣慰司”忽然间,李江看向了张桐道:“去把苏林叫来“是大统制”张桐应了一声,立刻转身出去了。一刻钟之后,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走了进来。此人正是李江要找的苏林。苏林,兰芳社一名指挥使,是兰芳社负责旧港的主官,他刚巧被蓝英派遣回了东阳港办事。“参见大统制”“嗯苏林你可有最近关于旧港宣慰司的情报”李江看了一眼一脸疑惑的苏林,即刻问询道。“旧港宣慰司”苏林听到李江这般询问,愣了片刻之后,回忆了一会,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立即道:“别的倒是没什么,大部分情报都是一些关于旧港宣慰司的任命,唯独最近旧港宣慰司麾下军营士卒有部分调动,而且不知去向”“不知去向怎么说”李江一听,再次道。“大概在五日前,旧港军营之中,有大约三千人不知去向,其人数占据了整个大营所驻扎士卒人数的三分之一应该是夜晚调动的”苏林道。“嗯你先下去吧”李江听完这些,沉默了一下,而后挥了挥手,让对方先下去了。他需要好好琢磨一番,这其中的关系,如果那些不知去向的士卒与满者伯夷国内乱相关,那基本上就只有一个可能性,那便是那位宣慰使已经注意到了满者伯夷国的内乱问题,派遣了士卒秘密前往满者伯夷国,想要伺机而动。如果是这样,那他就必须立刻联系旧港宣慰司,与之一起合作,削弱满者伯夷国了。第两百五十九章进攻满者伯夷国当李江说着满者伯夷国之事时,此时的满者伯夷国正如兰芳社所查探到的那般,满者伯夷国女王苏悉达几个哥哥所属的叛军已然被压缩到了杜板附近,只能控制周边大概五百里区域,而且士卒仅有五千余人,虽然有着一千精锐士卒,但是其他四千士卒都是乌合之众,而且兵器甲胄乃至是粮食都有些不足了。如果不是满者伯夷国的水师舰队被旧港宣慰司的水师牵制,再加上苏悉达需要防备北方苏门答腊王国的威胁,恐怕苏悉达几个哥哥所控制的叛军势力早就被苏悉达一举消灭,最终控制整个满者伯夷国了。也正是因为局势危急,附近的小国纷纷紧张起来,比如苏门答腊,满刺腊还有许多小土邦,这些小国很清楚,若是满者伯夷国内患被消除,恐怕苏悉达的目光就会放在他等什么。换而言之,若是他们不团结起来,插手满者伯夷国的内战,他们必将遭到苏悉达大军驾临。存亡齿寒,他们尽管不知道这个成语,但是类似的道理,他们自是清楚,因而不等苏悉达一举消灭叛军,他们就互派了使者,而后又向旧港派了使者。更巧的是,就在这时候,汉华王国的使者也到达了旧港。此时宣慰司府内。一众宣慰司重臣皆都坐到了大殿之中,作为此地的主人,施二姐望着下方争论不休的大臣,十分头疼。她自然清楚,在西洋,没有绝对的联盟,只有绝对的利益,各国各势力之间,若是利益受到损害,必定会联合或者决裂。如今满者伯夷国一国独大,这些小国自然感觉到了压力,他们只能与旧港联盟,共同对抗满者伯夷国。只是,因为局势的复杂,再加上这些小国与旧港宣慰司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好,相反,之前因为这些小国挖旧港宣慰司的墙角,旧港宣慰司的一些大臣都不愿意与他们联合,甚至在他们看来,只需旧港宣慰司与汉华王国联手,便可将满者伯夷国击败了。“够了都别吵了”“此事吾意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