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123
作者:古风飞      更新:2023-06-19 13:45      字数:4670
  d与蓝英商议之后再做计较。想到这,抬起头,李江看向了尚阳等人,随后说道:“政务堂、审计阁、监察台,这三大机构设置,相信你们也明白其中的目的所在、我就不一一多说了,下面我来说说官吏选拔一事,就我目前所知,官吏选拔一直遵从的是推荐与书院推举并行的制度,尚主事,应该是这样吧”第两百五十五章番薯与土豆“回大统制建国之后,因为各种制度不完善,再加上各种原因,管理选拔基本上都是从这两个途径选的”“那就对了如今建国也已经这么多久了,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更好的完善国家制度,这管理选拔关系到国家根本,所以必须建立一整套有效的选拔机制,目前大明是通过科举来选拔官吏的,我汉华王国自然也需要类似的选拔途径”李江说完,徐海东欣喜道:“大统制莫非您想仿照大明那般,也开科举取士”徐海东之言瞬间让在座之人兴奋起来,对于传统文人而言,科举是一件极为神圣的事情,甚至在他们眼中,汉华王国开国至今都没有开科取士就是不完整的开国。“不科举制度虽然很好,但是只研读四书五经还是不够,吾准备建立官吏选拔国考制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考试”“这不跟科举没什么两样嘛”待到李江把话说完,众人顿时一愣,心中暗自嘀咕道。科举考试也是考试,而李江所说的虽然有些不可理解,但他们却已经大体明白李江意思了。李江这是准备将科举考试之中的童子试、乡试、府试、殿试合二为一直接将其缩为一场考试。“不不不”然而此时李江却摇了摇头,继续道:“尔等还未明白吾之意思,四书五经要考,不过只考大体的经义、吾称其为国文,除此之外,国考还将增设格物五科,名为物理、化学、地理、农业、经贸。”“这六科变为国考统一考试科目,其中国文分四等,分部为甲乙丙丁其他则为分数,以一百为基准,六十为及格国考六科国文丙等之上,其余五科及格者便可做官,分数最高者直接授予各司之中局长一职”当李江将自己的想法说完之后,众人都愣住了,李江见此,也知道自己这想法有些超前了,可他没办法,如今汉华王国实在太缺官员了,而且缺的是那种能做实事之人,而不是那种夸夸其谈之人。而且,之前的官员选拔制度都比较粗浅,随心所欲度很高,选拔很大程度决定于尚阳等人,这不好,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必须要一碗水端平,尤其是官员选拔,必须收回国有,而且必须建立完整制度,还需要杜绝个人私心影响。“咳咳今天也差不多了,就到这吧,尔等回去好好想想,一月之后,我会召集众位商议第一次国考事宜,今日只是稍稍提及”说完,李江便挥挥手,让众人离开了。这一日,李江好不容易睡了个懒觉,刚起床,忽然就闻得张桐来见,他连忙来到议事大会堂后厅办公处。此时张桐已经站在那等着了,见到李江到来,他即刻道:“大统制,刚刚历州港有紧急传信,送信之人说务必须得大统制即刻过目”“哦立刻拿来吾一观”李江一听张桐之言,也是不由一愣。目前新一轮军制改革还在初步改革之中,历州港所属的西洋军区还未完全建立,所以此时历州港的一切大事都需经李江亲自过目才能实施。“莫非是历州港出现了什么大事”此时,心怀嘀咕的李江立马接过张桐手中书信,撕开信封,从中拿出一张信纸查看起来。信是易总兵官写的没错就是从前的易百将,如今他已经是易总兵官了,而且是兼任了水师总兵官一职。“居然缺粮这还真是有些不可思议呀”看完信,李江一脸狐疑。历州港居然缺粮了这怎么可能先不说这热带区域本就是水稻丰收之地,而且一年三熟,就是他选用的稻种也是如今最好的占城稻,按理说应该不缺粮食呀,毕竟整个汉华王国也只有不到三十万人,而历州港包括驻军也只有不到三万人,这么点人,怎会缺粮食而且,历州港本就是海港,捕鱼都能填饱肚子,又如何会缺粮了想不通李江真的想不通“张桐,你立刻去查一下目前国内粮食情况,我需要详细数据”“是大统制”张桐一听,随即转身离开了。一个时辰之后,张桐返回了后厅,他手中拿着一份文书,上面是农矿司统计的粮食情况。看完文书之后,李江沉默了,他没想到事情居然会是这样。“唉穿越小说不可信呀这古代就算是一年三熟,一亩地也比不了现代一季的收成才不到一千斤”苦笑了一句,李江觉得自己这段时日是真的忽视了许多事情,就比如农业。虽然他麾下的百姓都不至于挨饿,但是吃饱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何况,他自从来到这东洋之后,就很少过问农业之事,基本上每天想得都是如何打仗,如何造船,如何造武器。“看来必须得好好琢磨一下种植番薯对了玉米与土豆这两大粮食高产物,似乎只有美洲才有,如今”“好在番薯在夏威夷时就意外发现了一些,也试种了一些,而且我记得从夏威夷来此地时带了不少种子,我还让人种植了一些,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留种唉我真是抱着一块金砖却无视呀居然连这穿越神器都没大肆推广”苦笑了一声,李江即刻沉思起来,他让张桐下去之后,即刻翻出了以前记下的不少对于番薯试种的初步设想方案来。在查看了一番之后,他若有所思,在他前世,他可是亲手种过这番薯,怎么开沟,开多宽多深的沟,怎么育苗,怎么栽种,施肥,这些他可是跟自己爷爷学过,他还依稀记得自己当时不愿意学这些,后来还是在自己爷爷逼迫下种了一些,而且就种在自家老屋后面,后来挖出番薯之后,他一连吃了好几个烤番薯,也因此放了一天的屁,这让他印象十分深刻。“我记得这东西对于土壤要求不是很高,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地都能种植还有土豆这两作物习性差不多,产量也很高”第两百五十六章燧发铳与巨炮农矿司衙署之中,杨林作为农矿司主事所需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可没办法,各司之中都缺少官吏,因此即使杨林身为农矿司主事,仍旧必须每日亲力亲为。这不,就在刚刚,他麾下农业局一局长找他,向他传达了大统制命令,说是全国必须皆都种植番薯,而且是大肆向百姓推广。对于番薯,其实杨林接任农矿司副主事之后就知晓了,不过他并未重视,只当它为类似于蕨根之类的食材。可他没想到,这种作物居然是一种高产粮食,而且他还未曾引起重视,这是他作为农矿司主事的严重失职呀如今还是大统制下达严令,强行推广,这令他极为重视,因此就在不久前,他召集了农矿司仅有的七名官吏商议之后,他准备详细做一份推广方案,呈给李江过目。只是他哪知道,此刻李江也在做着与他相同的事情,他先将番薯种植方法与注意事项整理成册,准备让方国民找印刷坊进行印刷。而后,他又开始思索如何让百姓们大肆种植这种作物,他觉得,要想让百姓们心甘情愿种植一种不熟悉的作物,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亲眼看到高产的那一幕,让他们明白,他李江推广的番薯是一种能够让人绝对能吃饱的粮食。如此一来,阻力就会瞬间不存在了。只是大肆推广这种高产作物,有一个问题让李江心有犹豫。李江担心一旦此物高产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不管是大明还是西洋诸国肯定会想方设法来获取的。大明那倒是没什么,让他们得去了也就得去了,可西洋诸国若是得了去,很可能会让他们的人口翻倍。如此这般,这不就等于变相的资敌嘛可转念一想,李江又微微摇头,却是否定了这个想法,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大,但其实可能性并不大,一则西洋各国其实是不怎么缺粮的,毕竟这些地区气候湿润,而且平原较多,开垦农田也较多,再加上此时西洋各国人数并不多,所以不缺粮食。二则西洋各国死亡率颇高,究其原因,并不是饿死所致,而是各种热带疾病致死,因而就算增加了西洋诸国粮食,也不一定就会让西洋诸国人口成倍增加,最多也就增加少许人口而已。想通了这一点,李江顿时心情舒畅了许多,他迟疑了片刻之后,随即拿来空白文书,下达了指令,此事由农矿司牵头,具体由杨林负总责,尽快推广番薯,而且必须是全范围推广。东阳城不远的工坊区。李江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这次他可不是来此例行视察的,而是被方国民传过来的一个消息给吸引过去的。原来自从火绳枪等火器被研发出来之后,李江就交代方国民,必须尽快淘汰火绳枪,以燧发枪来替代。可是因为各种原因,虽然制造出来了样品,可李江一直不满意。直到最近,方国民麾下的火器工匠才有重大突破,他们参考了李江提供的火器图,而后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总算将燧发枪实现了量产。这次李江前来便是来看看情况的。此刻,他站在方国民面前,而方国民身旁则站着一老者。这老者姓刘,李江也认识,一个脾气很倔,但是对于火器却极其痴迷的工匠。这燧发手铳从研制到量产,他是功不可没的。要知道燧发手铳可以量产了,那燧发长火铳量产也将不是问题。“大统制这就是改进后的新式燧发手铳请您过目”说着方国民接过了老者手中一木盒,而后打开了盖子。李江定睛一瞧,果然盒子之中,子弹、火药、引线、钎杆一应俱全,只要装上弹药,就能开火。拿出手枪,李江仔细端详起来。此物看上去不过一尺来长,手柄上面还刻着复杂花纹,整支手枪做的很是精致,不管是枪管和扳机等零件都相当光滑。可是,李江不喜欢这些纹饰,他觉得手铳就是手铳,那只是武器而已,不是装饰品,无须雕刻什么花纹。“咳咳这些纹饰就不需要了,量产时去掉,减少工序对了,有没有实验过射程与威力,还有点火成功率”“回大统制都已经实验过了,此手铳采用燧石点火,点火成功率达到了惊人的八层,射程在二十步能够射穿一般皮甲,若是铁甲,十五步可射穿”“嗯已经很不错了,再稍稍提高一下射程与威力就直接大批量生产”李江点了点头,虽然这数据他还是有些不满意,但是在如今时代已经非常不错了。毕竟之前造出来的火绳手铳,威力与射程也就这般大小,但开火很不方便,有了这燧发手铳,他觉得汉华王国军队实力至少能够提升三成,若是全部装备燧发长火铳,其射程肯定会更大,至少能够射二百五十步,而且还是有效射程。“唉只可惜是前膛装弹,若是后膛装弹对了还有膛线算了还是一步步来吧这步子迈的大了,恐怕很难一下子跨过去”李江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不禁微微摇了摇头。也正是他这一摇头,让一旁的方国民与那火器工匠刘老都不禁心中一咯噔,暗道不好,他们认为李江之所以摇头便是对此还是不满意。因此,方国民沉思了片刻之后,即刻上前一步说道:“大统制,您之前交代铸造的千斤巨炮八十门均已经制造出来”“什么这么快都是千斤巨炮”“是的大统制都是千斤以上的大炮,其中最大的有三千斤”方国民见李江来了兴趣,立马带着李江走到另一侧工坊之中,紧接着介绍了起来。“”这些炮管都是青铜材质,若是按照原本制作方法,其炮管内部须得做个专门的铁钻,先将火炮固定,然后将铁钻带杆固定在一个宛如车轮的大转轮上,敲进炮管中,再使人转动转轮,转完一段,再敲进去一段,如此反复,一门三尺长的火炮,大概需要一天时间,而这一批巨炮则不然”“哦有何不同”第两百五十七章四大军区听完了工匠刘老头的详细叙述之后,李江顿时明白了,敢情他麾下此时的大炮制作坊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制作模式,改为了水力机械化钻炮管模式了。而且不仅仅是炮膛管,就连三眼铳、燧发火铳的铳管,其实都已经都采取了这种钻孔模式。对于这种变化,李江自然是喜出望外,因为这已经说明汉华王国完全有能力快速生产大炮与火铳了。“嗯非常不错方主事,以吾名义,赏赐各个工匠三吊钱,布匹十匹若还有其他要求,可向吾提及,吾会尽量满足你们的要求的。”“是大统制”方国民应声道。而那工匠刘老在听了李江之言后,更是即刻拜倒在李江脚下,满脸喜色道:“多谢大统制”“起来吧起来吧别动不动就跪着了你们都是我汉华王国